小学语文课堂单项技能训练的基本策略

2017-11-22 15:56魏川修周蓉
科教导刊·电子版 2017年28期
关键词:一课一得教学目标训练

魏川修 周蓉

摘 要 小学语文课堂单项技能训练是小学生语文能力发展的奠基石。教师树立“依标而练”的教学理念,围绕本体性教学目标,通过科学的训练,力求一课一得,使学生获得言语智力技能。

关键词 一课一得 教学目标 单项技能 训练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A

如何利用好现有教材,在小学语文课堂上把握本体性教学目标,针对某一语文单项技能进行训练,实现一课一得的最终目标呢?下面结合教学实践,谈谈自己的一点体会。

1寻找技能的训练点

《西湖》是一篇描写自然风光的优美散文,作者以细腻的笔法向我们描绘了西湖那秀丽的景色,句句是景,字字都美、细细读来,仿佛在聆听悦耳动听的音乐,又如欣赏秀美典雅的画面。如果单纯地分析课文写了些什么,让学生感受西湖的美,那么其实这种教学过程已沦为一种点缀。可以肯定,学生学完这篇课文留下的痕迹就是知道了西湖很美,的确是个美丽的地方。但是学会了哪些语文知识和方法,或者在语文技能方面究竟有了哪些提高,无疑是个未知数。这就需要围绕本体性教学内容组织教学。我把目标聚焦到欣赏作者的语言上来。作者是怎样把景物写美的,让我们一起来欣赏课文的语言,把你欣赏的语句划出来,并说说为什么。学生欣赏的可以是一个词,两个词,一句话,两句话。

教学片段呈现:

1.1体会西湖“山”的美

预设1:学生说到“层层叠叠、连绵起伏”,利用简笔画和图片理解。

师:哦,你欣赏的是这两个词,能用自己的话说說这两个词的意思吗?(一层加一层不断地重叠在一起就是“层层叠叠”;远处山峦组成的轮廓弯弯曲曲,高低起伏就是“连绵不断”)读中体会

师:还有小朋友欣赏写山峦的其它语言吗?

预设2:学生说到“一山绿,一山青,一山浓,一山淡”,开展教学:

第一步:自己读,老师把它变一下,课件示:

一山绿一山青一山浓一山淡

第二步:再读,发现了什么?(后面四个都写颜色的)这是表达的内容不同,山的颜色有很多,绿、青、浓、淡。有没有从语言上发现不同?(前面都是一山)从字的不同再仔细读读还有什么发现?(两两相对的)多么伟大的发现呀,咱们二年级的时候就学过对对子,我们也来对一对吧!

师生合作着以对对子的方式,感受语言的韵味和节奏感。

1.2体会“湖面”的美

预设1:学生说到湖面,示“平静的湖面犹如一面硕大的银镜。”

发现:把西湖比作了一面镜子,这是用了比喻的方法,让我们感觉都湖面(光亮、波光粼粼、水平如镜、清澈见底,感受“比喻”的表达效果)。

1.3修改的段落与课文段落比较

与课文的第二段对比发现少了关于白鸥的描写

师质疑:这是写西湖景色的,作者写了山和湖已经写得很美了,可以不写白鸥吗?(也通顺的)但不写白鸥怎么样?(画面缺少生机)看来动静搭配可以让景色更加充满生机。

小结:刚才我们学习了课文的第二自然段,感受了作者的语言美。作者通过比喻,有节奏感的语言,动静搭配的方法,给我们描绘出了西湖的美景图。

1.4技能训练

搜索有动又有静的画面,试着用上比喻,动静结合,有节奏感的语言把画面描写出来(生练写)。

这个教学过程中,我删繁就简,把作者怎么写的聚焦成重点,集中一个目标进行突破。把教学重心从写什么上转移到怎么写上,学生通过学习文本语言感受了西湖的美,通过相应的动静搭配段落的语文实践活动,发展了学生的语文能力。这样的教学是一种课文内容与语文方法共同习得的过程,和“内容分析式教学”再见,找准言语实践点,迈开了语文技能训练的步子。

2优化技能的训练法

以三年级语文单项技能训练《对话和提示语》教学为例:本堂课的终极目标是让学生掌握人物对话的格式,三种提示语的不同位置和标点,了解提示语写法上的变化。这样的目标锁定后,我们再分解成三个阶段目标:一读二改三学写。

一读。以课文《灰雀》中列宁和小男孩的对话为抓手,展开比较读的教学。通过反复比较和朗读体会人物对话独立成段的特点,明白了一个人一段话的表达方式。

二改。以《小摄影师》为例,我们要求学生把高尔基和小摄影师的对话找出来,把说的话用横线划出来,提示语用波浪线划出来,并说说你发现了什么。学生在划的过程中发现了提示语的位置不同,有时在前,有时在后,有时又跑到了中间。在这一发现的基础上再引导学生关注标点符号。学生马上就发现由于提示语的位置不同,标点符号也发生了相应的变化。发现了这一规律后就要进行操练实践了。教师出示大量的提示语在前、中、后的练习,在反复的实践过程中,给学生梳理正确的提示语方式,应变灵活多样的提示语。

三学写。第一步:同样出示高尔基和小摄影师的对话,请学生看这段话,说说提示语是怎么写的。学生发现提示语有:高尔基问;小男孩站起来鞠了个躬;高尔基和蔼地说……板书:提示语有说、问;动作;怎样地说……浏览课文又发现表示了一些说话的关键词“告诉、叫、喊”,出示其他教材中的人物对话,如“商人愤愤地说”、“男孩哭着说”、“妈妈望了望庆铃”……第二步:再改对话。张衡数星星时与奶奶的对话,种葫芦人与邻居之间的对话以及一些没有提示语的对话。通过这一训练板块让学生明白人物的提示语应符合人物的语言情境,帮助学生明确合适的提示语能使句子在表达上更生动。小结学法:写对话时可以一个人一段话,提示语可以在前、中、后,关键是用起来通顺。提示语有直接说问,有动作、表情、神态,有怎样地说,总之形式多样,大家可以各取所需。最后看图写对话,选择现有教材中课文插图,能创设人物对话情境的为宜。

这样安排教学,扶放结合,张弛有度,使课堂灵动又实在,真正让学生一课一得,大大提高了课堂效率。endprint

3拓宽技能的训练面

叶圣陶认为,能力并不是一会儿从无到有的。任何能力的形成,一要得其道,二要经常训练,训练成了习惯,才算有了能力。学生语言运用能力的形成,主要靠言语实践,而教学流程一般是“阅读理解——领悟方法——尝试运用——独立运用”。如果教师心中明确教学目标,根据目标的达成设计相应的教学流程,相信课堂效率会事半功倍。课堂上如何做到目标悄无声息地“转移”,从而拓宽技能训练的面,我以下面的课例为入口简单谈谈。

以中段语文单项技能训练《承接段落教学》为例:教学分四个流程走,正例出现——提炼规则——操练承接——意识表达,按照启发性原则,循循渐进原则和兴趣性原则推进教学,这样定位以后就开始教学了。

首先出示三段话,分别选自《曹冲称象》、《风筝》和《最大的书》。让学生读一读,回忆它们都写了些什么。学生回忆后选择“曹冲称象”的过程后作简单的介绍。教师质疑:曹冲称象的过程能调换顺序说吗?学生从字里行间找到充分的理由,证明不能调换。教师抓关键词指导朗读,通过读体会操作有顺序。同样的学法得出三段文字都有一定的表达顺序,前后不能调换,又有关键词,给它一个名字叫“承接”。至此,学生明白这样的段落就是承接段落。

接着在游戏中操练。如做做小队长,给队员排排队;我来做做小医生,给有毛病的语段治病等。(其实就是排列顺序错乱的句子)这个游戏的过程采用小组合作的形式,这样赋予了语言教学的活力,又有应用的高度,学生学习兴趣高涨。

最后小结转移:学习承接关系的段落能帮我们理清句子的关系,承接的可以是动作,可以是地点,也可以是时间等,这样说话写话有条不紊,是众多语言表达方法中的其一。再来看看下面这些段落在表达上有什么特点。(在这里教师进行了目标的有效“转移”)教师出示并列段落。这段话向我们描述了一个孩子三方面的特点:思维活跃;认真积极;乐于思考。这样的段落中每个层次没有先后顺序,互换位置后依然語句通顺。这样的拓展让学生对于并列段落的特点了然于胸。随后还可以适时补充总分段落,总分总段落的特点等等。通过一堂课的专项学习,学生的认知得到提升,方法进行提炼,也为以后学习这些段落作好铺垫。课堂上,教师让学生或思考,或总结,使千头万绪的语文教学在简约、集中的教学目标中展开。学生的语文能力也在科学的程序,科学的训练中得到培养,花最少的时间取得了最大的效果。

教材无非是个例子,别让它的局限性束缚了我们的思想。我们何不尝试着精缩目标,一课一得,扎实地进行小学语文单项技能训练。只要我们重视培养了学生遣词造句的技能,布局谋篇的技能,言语表达的技能,何愁提高不了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

参考文献

[1] 蔡美香.谈低年级朗读训练的指导[J].小学语文教学,2008(07).

[2] 毛晓琴.风景这边“读”好——例谈低年级朗读训练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阅读与鉴赏(下旬),2010(02).

[3] 黄沛芳.在朗读中感悟诗情——谈《雪地里的小画家》朗读训练[J].小学教学参考,2010(36).endprint

猜你喜欢
一课一得教学目标训练
新理念下小学英语课堂教学有效性分析
提高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实效性的策略
透过高考把握《生活中的圆周运动》 教学
让文言文教学迸发思维的火花
取舍有道,凸显有效
日媒:日自卫队将以“训练”为名“出兵”南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