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镜泊湖志》看特色志的编纂与开发利用

2017-11-23 08:10
黑龙江史志 2017年5期
关键词:志书方志黑龙江省

高 艳

(牡丹江市党政办公中心 黑龙江 牡丹江 157022)

从《镜泊湖志》看特色志的编纂与开发利用

高 艳

(牡丹江市党政办公中心 黑龙江 牡丹江 157022)

反思特色志存在的意义,以及有效的利用途径,如何将特色志变封闭为开放,将“死”的资料库变得充满生机活力,从而实现特色志的价值最大化。这对提高方志服务大局的能力,并以此推动方志工作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话语权,在坚守民族文化自信中实现更大的担当,让方志文化走向世界具有特殊而典型的意义。

特色志;开发;利用

《镜泊湖志》于2013年初编纂出版,是黑龙江省地方志系统编纂的首部风景名胜特色志书,同时揭开了黑龙江省编纂出版旅游景区志的新篇章,对于我省打造“大美龙江”,将旅游资源优势转变为旅游产业优势也具有深远影响。

《镜泊湖志》既是山水志,更是一部特色志。它以历史为基点,以景观为亮点,以文化为看点,以发展为重点,以文图并重的形式,多层次、多角度展示镜泊湖地区的历史脉络、地理特征、审美特质、文化底蕴,成为了解镜泊湖、宣传镜泊湖、指导镜泊湖旅游的综合性资料著述。对于总结镜泊湖历史、弘扬文化、扩大景区知名度、加快旅游事业发展等,具有极大的促进作用。该志的出版不仅为牡丹江市旅游文化发展提供了范例,对于保护历史文化遗存、开发地方民俗资源、复建传统文化旅游等具有重要的示范作用。

以自然景观闻名遐迩的镜泊湖,形成于火山群的五次喷发,熔岩流堵塞了牡丹江古河道,从而造就了中国最大、世界第二大高山堰塞湖,成为著名旅游、避暑和疗养胜地,全国文明风景旅游区示范点,第一批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国家五A级旅游景区,国际生态旅游度假避暑胜地,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批准为世界地质公园。镜泊湖边墙作为中国长城的一部分,在“世界文化遗产”中也占一席之地。如此殊荣与盛誉之下,《镜泊湖志》作为特色志的编纂出版可圈可点。

关于“特色志”,顾名思义,是专记一地特色的志书,主要根据本行政区域的历史发展和自然资源特点。由于它是地情资料中最精华、最具地方特色的“著名的事和物”,在方志界正逐渐得到重视,而得以不断归类出版。2000年,在规划编修二轮志书的同时,上海市政府在全国首次把特色志作为系列志书编纂出版,编纂的上海特色志丛书包括《上海名镇志》《上海名建筑志》《上海名街志》等。从此,各省市特色志的编纂方兴未艾。笔者了解,2007年四川开始编纂《川菜志》《都江堰志》《川剧志》《川茶志》等10余种。2015年,《青海花儿艺术志》填补了青海省没有特色艺术志的空白。2015年10月,青海省第二批特色志书编纂工作又开始启动,包括《青海民俗志》《丝绸之路青海道志》《青海名山志》等9部特色志书。2014年,湖南省首次编纂特色志丛书7部,2016年,丛书首卷《岳阳楼志》出版发行,社会反响强烈。近年,黑龙江省以地域特色为基础,也相继编纂出版了《黑龙江省冰雪图志》《黑龙江省绿色食品志》《2010年黑龙江省参与上海世博会图志》《黑龙江省公路建设三年决战志》《黑龙江省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志》等一批以围绕全省中心工作、服务大局为重点的特色志书,

前人一向将方志作为“辅治”之书,认为有益于资政施治。新方志则提出“资政、存史、教化”的功用,“存史”是基础,“资政”“教化”才能实现方志价值最大化。“夫修志者,非示观美,将求其实用也”(章学诚《方志略例一,记与戴东原论修志》)。前中国地方志指导小组组长李铁映强调,“修志的目的在于用,不仅当代人用,也为后人用”,指示各级地方志机构“要研究和开拓志书的应用功能”。《全国地方志事业发展规划纲要(2015-2020年)》也指出,“提高地方志资源开发利用水平。加强对地方志资源的深加工,拓宽服务渠道,增强服务功能,创新服务手段,更好地贴近经济社会发展实际,贴近人民群众需要。做好《中国地情报告》《中国方志发展报告》《中国年鉴发展报告》编纂工作。发挥地方志资源在地方公共文化服务中的重要作用,利用各类媒体广泛宣传地方志成果,推动方志文化进机关、进农村、进社区、进校园、进企业、进军营,推动城乡方志文化建设,培育地方历史记忆。”

特色志因其内容有独特的针对性,在方志领域中独树一帜,更容易贴近受众群体,应该更具有广泛的普及性和更强的生命力。但在目前,特色志的开发利用不容乐观,仅以《镜泊湖志》为例,据笔者所知,《镜泊湖志》出版至今已逾四年,知之者甚少,除了当地或镜泊湖景区作为旅游宣传名片或纪念品送与相关单位和来访者,其所用寥寥。不得不让我们反思特色志有效利用的途径,如何将特色志变封闭为开放,将“死”的资料库变得充满生机活力,从而实现特色志的价值最大化。

首先,在特色志的编写上,应该与一般的志书有所区别,不能是完全的资料性著述文字,在内容详实的基础上,文体中应有适当的写景状物的描写,增强特色志的可读性和亲和力。《镜泊湖志》在对黑龙潭的记述中,就有如下描写,“黑龙潭的雾凇堪称一绝。当严冬的气温降至摄氏零下20-30度时,潭水的温度仍为摄氏8度,温差之大,致使水面热气蒸腾,岚雾飘渺,雾珠凝结在黑龙潭四周的树枝上,形成雾凇。其状如块块白云,似团团棉絮,像朵朵银花,真是‘雪塑腊梅千万株,露涌梨花亿万朵’,晶莹而壮观”。这样形象生动的描写,如临其境,比平铺直叙的文字对读者更有吸引力,让人在不知不觉中读下去。在标题的拟定上,简洁中可稍有修饰,使其轻松活泼,避免像规规矩矩的方志标题那样过于呆板严肃,产生距离感,让人敬而生畏,畏而知远。结构安排上,还要追求一气呵成的流畅,让读者得到完整的印象,尽量回避因篇目层次设置过多而导致阅读受阻,使信息碎片化。版式设计上应突出现代审美情趣,力求图文并茂,加大信息含量同时,提升视觉效果,增强了历史情境和带入感。

其次,要在官方的引导上下功夫。作为“官书”,特色志的开发利用,无疑是离不开官方的重视和经营的。没有官方的力荐和宣传的主动性,特色志有多少能够被认知呢,似乎只能“养在深闺人不识”,在资料库中自生自灭。

另外,创新载体,以传统媒体和现代各种自媒体相结合,扩大受众面和信息范围。不仅可以在广播电视纸媒等平台进行定期做专栏介绍,同时,可以利用互联网 +的影响力,不受时间和空间限制,随时发布,对特色志的宣传推广必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黑龙江省浩源地方文献博物馆所做的“黑龙江民俗”“百年道外”“黑龙江地域口述史”“黑龙江电影百年”等系列专栏,其强大的宣传攻势不只得益于电视台的合作,更在于他们充分利用自媒体微博、微信公号等,以一传二、二传四的几何级递增,极速地扩大了其知名度和宣传效果。试想,《镜泊湖志》如果不只停留在新闻式“豆腐块”消息的短暂报道,而是创新宣传形式,加大力度在不同媒介定期推出,同时抓特色,突出亮点,设计好宣传主题,如“为什么叫镜泊湖”“‘毛公山’在哪儿”“神秘黑龙潭”“‘地下森林’如何在地下”等,将信息化整为零,步步为营,一定会有意想不到的推介效果。

此外,还需在数据分类和检索上做文章。特色志一方面是检验地方公共文化有无特色的标准,另一方面,它也是社会建设、科学与人文研究以至艺术创作的重要参考资料。明确客户群是谁,表达对象是谁,科学合理地设置表达路径,让不同需求的人,根据自己所需选择寻找路径,“殊途同归”才是数据科学分类的应有之义。剧作家白先勇创作电视剧《悬崖》,在北京时曾苦于寻找日伪时期黑龙江的典型背景资料之难,后来在朋友帮助下得了一本《黑龙江省大事记年表》,才以此更好地实现剧本对当时历史的“真实”靠近和呈现。

“没有记录,就没有发生。只有出发,才能到达。”如何把特色志做成品牌工程,做成地方志事业的标志性的文化,充分展示地方志的价值及永恒魅力,是一个永久性课题。这对提高方志服务大局的能力,并以此推动方志工作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话语权,在坚守民族文化自信中实现更大的担当,让方志文化走向世界具有特殊而典型的意义。

高艳,牡丹江市地方志办公室鉴史科科长。

猜你喜欢
志书方志黑龙江省
河北省档案馆馆(省方志办)藏《永壁村保甲册》鉴赏
试论地方志书质量与市场的关系
情系志书藏古今
志书图片的放置原则
动词的时态中考高频考点练习题
设置方志学专业硕士学位探讨
2014年黑龙江省基础教育教学成果奖获奖名单(二等奖)
第二轮志书编纂应避免年鉴化倾向
黑龙江省事业单位登记管理局事业单位登记公告
黑龙江省事业单位登记管理局事业单位登记公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