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和浩特发展草原旅游的思考

2017-11-23 19:59孟理
中国国情国力 2017年8期
关键词:呼和浩特草原生态

◎孟理

呼和浩特发展草原旅游的思考

◎孟理

本文在分析呼和浩特市独具的政策环境、旅游服务、生态资源和人文特色优势的基础上,提出了以草原旅游为契合点,围绕打造自然风光、草原人文、民族风情与休闲度假带的发展思路与布局,给出了演进绿色理念,发展特色旅游,促进产业联动发展,打造中西部旅游城市目的地和特色旅游排头兵的政策建议。

草原旅游;特色优势;对策建议

呼和浩特市全面落实内蒙古自治区提出的“着力发展全域旅游,打造壮美内蒙古亮丽风景线”战略,旅游业迎来新的发展机遇期。从自然资源来看,呼和浩特有两处较好的草原生态资源:一是呼和塔拉城市草原,位于阴山的大青山南坡保合少镇野马兔村,天然牧草占地10389亩。目前正在进行生态修复建设,即将建成,人们俗称其为青城后花园。它是呼和浩特市打造150平方公里,投资145亿元的大青山前坡生态休闲旅游区的重要组成部分。距市区仅8公里,道路顺畅,交通便捷,是全国范围内离城市最近的草原。二是淖尔梁湿地草原,位于阴山山脉的大青山北坡,东经112°,北纬41°,最高海拨2100米,方圆约60平方公里,其中核心区面积约38平方公里,距市区46公里。迄今基本是处女地,是阴山山脉最大的并且保存唯一完好的高山湿地草原。其山川地貌各具形态,四季分明,属典型的高原气候类型,是避暑的胜地。现在还没有实现旅游应用,基本处于总体筹划阶段。

独特优势

1.政策环境优势

呼和浩特是内蒙古自治区的首府,在大兴绿色产业,发展草原旅游方面具有独特的政策优势,条件更加成熟,机制更有保障。一是有生态政策强力支撑,发展旅游业成为呼市政府今年的17项重点工作之一;二是财力安排有保障,资金投向有较大倾斜;三是有合作共赢的机制,产业化协作、公司化经营平台让资源利用加速;四是有较好的草原生态治理方案与举措。这些良好的环境、优越的条件以及切合实际的措施是草原旅游焕发生机与活力的动力源泉。

2.旅游服务优势

近年来,呼市旅游业增长速度加快,旅游规模不断扩大,旅游项目日益增多。2016年旅游收入达到617.2亿元,同比增长21.35%,而草原旅游所占份额几乎为零。因为前些年草原旅游都是借助临近盟市的草原经营旅游。如以呼和浩特为中心,向周边辐射分别有希拉穆仁、葛根塔拉、灰腾锡勒三大草原,范围半径150公里不等,按行政区划分分别归属乌兰察布市和包头市管辖。严格意义上讲,以前呼和浩特没有自己的草原,但相当高的服务业比重来自草原旅游,包括酒店、客源、餐饮及旅行社服务等。现在沉睡的草原已被唤醒,呼市草原旅游进入实质起步阶段,呼和塔拉草原今年即将竣工,淖尔梁草原力争在一张白纸上画出最美的草原旅游图画。

3.草原生态优势

大青山前坡观光带建设规划已经面向全世界招标,统一规划设计,统筹安排投资,高起点高标准打造综合生态休闲旅游区,包括4万亩生态景观林、2万亩哈拉沁草原生态保护区、万亩城市草原和四个千亩园(果园、植物园、葡萄园、百草园),计五万亩森林公园、146个生态绿化项目。发展思路包括草原游与多种旅游项目融合,与多种生态项目联动,并作为绿色协调理念的新尝试,资源共享的具体实践,充分体现全域旅游、多业态旅游、全行业旅游和全面旅游的理念。

4.独特文化优势

软实力是提高城市文化品位和体现城市文明的重要标志。呼市历史悠久,人文积淀深厚,已被国家命名为优秀旅游城市。内蒙古等民族歌舞的韵味技法、胡服骑射的演艺展示、民俗风情的技艺呈现等,都体现该地域的独特民族风貌。

草原文化凝聚着呼和浩特蒙元文化、北魏文化与现代文明,黄河文化与多种文化的共融交汇,使休闲观光同文化体验相结合,让游客感受到北域风光、特色建筑与历史人文的和谐自然。特别是蒙古包文化、蒙古马文化、蒙餐文化的相机融入,表现出地方特有风情,实现了统筹协调旅游生态资源与旅游活动的平衡配置,更好地展现地区软实力。

前景展望

1.发展定位考量

呼和浩特区位优越,气候状况良好,交通条件便利,社会秩序稳定,围绕打造自然风光、草原人文、民族风情与休闲度假带的发展思路与布局,内蒙古自治区意在将其打造为我国中西部旅游城市目的地和特色旅游排头兵。

2.项目资源整治与融合

草原旅游项目逐步与全行业旅游融合也是呼市草原游的一种趋势。以旅游项目为依托,调动产业互联互动,鼓励产城融合,全面整合旅游资源,扶持全面旅游与特色旅游的有效对接,引导多种产业并举,带动住宿业、餐饮业、零售业、文化娱乐业、设施农业、花卉业、农家乐和牧家乐等多业发展。以项目养草原,以草原促项目实现总体盈余平衡,以求跨界跨行业的良好经济效果。

3.创建草原旅游品牌

草原旅游本身就是品牌,是许多省市没有的。让游客体验到草原生态和多种原滋原味的草原文化载体形式,结合多样的民族风韵、人文景观和草原风光,打造出独具特色的旅游品牌,是呼和浩特旅游工作追求的目标。

对策建议

1.坚持绿色理念,贯穿产业发展始终

呼和浩特大青山前坡休闲观光带建设是利国利民、百年大计工程,其中加强草原建设,实施草场保护是坚持绿色理念的落地项目。各届政府要咬定青山不松劲,常抓生态不懈怠,坚持20年。换届不换工程,换人不换理念。政策扶持、制度保障、一贯性长期性延续性的坚守底线,必然会赢得山青、水绿、天蓝、气净的良好生态环境,富饶一方,造福后代。

2.布局讲原则,求真讲实效

在站得高看得远,放大格局有长远眼光的同时,应该注重强调几点:草原旅游建设不要放低标准与规格;不能过度现代意识而割裂历史的民族的文化蕴涵;不要模仿临近盟市草原建设模式,力争特色鲜明。

3.多方借鉴,平稳推进

呼和浩特草原建设应该借鉴国外或临近盟市经验,对于项目建设要科学立项,适当参照,扬长避短,锐意创新;对于马队、歌舞和戏班的服务接待,要管放有序,配套经营;对于旅游项目规划、策划等经营许可,要系统安排,跟进监管,整体提升水准。既要做优产业,确保水土保持、草原滴灌、种养技术等提高,又不能急功近利,要适当薄收,以适度收益供养绿色生态,逐步减轻财政负担,平衡开支,实现长久治理环境的目标,发挥最大的经济社会效益。

(作者单位:内蒙古呼和浩特市统计局)

C812

: A

10.13561/j.cnki.zggqgl.2017.08.023 编辑:云霞

猜你喜欢
呼和浩特草原生态
讲解《草原图》
《当周大草原》
一生的草原
呼和浩特之旅
秦药新生态之二 药好才是真的好
长抓政治生态
《营利》的生态批评解读
生态公园,四季皆景
可可托海的草原
最近的草原休闲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