倾听基层声音 讲好扶贫故事
——以《吕梁日报》精准扶贫报道为例

2017-11-23 08:55郭炳中
中国地市报人 2017年11期
关键词:吕梁日报社党报

□郭炳中

(吕梁日报社,山西 吕梁 033000)

倾听基层声音 讲好扶贫故事
——以《吕梁日报》精准扶贫报道为例

□郭炳中

(吕梁日报社,山西 吕梁 033000)

扶贫,特别是精准扶贫,媒体不能缺席,地市党报更不能缺位。地市党报在精准扶贫专题报道中,如何进一步聚焦精准扶贫的新成效和脱贫攻坚的新举措,让地方媒体讲述扶贫故事有声色、有筋骨,不仅凸显出地方党报的政治责任,更为重要的是体现地方党报的社会担当。

来自基层的素材接地气、冒热气,但怎样把这些素材写成故事,平凡而让人感动,朴实而精彩,就看记者的功夫了。作为地市党报的一名资深记者,笔者认为,只有从讲政治的高度,充分认识精准扶贫工作的重要性,明确加强精准扶贫报道的责任感、使命感,把“重中之重”宣传真正“重”起来,并注重新闻报道的方式方法,才能更好地讲好扶贫故事。

加强策划,让更多的报道有影响有声势

策划如何加强?要从领导力量、采编力量与版面配置、报道方针上,体现出精准扶贫报道“重中之重”应有的地位。加强领导力量,大员上阵抓精准扶贫专题报道策划。2016年以来,山西吕梁日报社领导、编辑部门主要负责人,高度重视精准扶贫报道的策划与组织,有的部室主任亲自带队下基层深入一线采写重要报道。《从信义镇整合资金发展旅游业看离石区如何精准脱贫》《兴县下硬任务出硬措施决胜脱贫攻坚战》等多篇有社会影响的大型主题报道,源自社长、总编辑的点题策划。大事大策划,大事大作为。从2015年以来,《吕梁日报》先后开设“精准帮扶·脱贫攻坚‘春季行动’”“精准扶贫‘夏季攻势’”“寻亮点、看变化”等大型主题栏目,并在各个版面、板块都开设相关子栏目,形成了分量和占比突出的视觉效果。

加强阵地建设。在机构设置、人员配备、版面安排上,向精准扶贫报道倾斜。为适应加强精准扶贫报道新要求,专门组建了精准扶贫专题报道小分队,在《吕梁日报》经济专刊、政教专刊等板块中,分离出了《精准扶贫》专门版面报道精准扶贫,还在《吕梁日报·晚报版》开设了“脱贫故事”等栏目。选派业务能力强、热爱农村的记者编辑从事精准扶贫相关报道,并鼓励记者加强行业知识学习钻研,成为报道脱贫攻坚的专家型记者。两年来,共选派记者100余人次,深入吕梁13县(市、区)的200余个贫困村采访,保证了《吕梁日报》每隔一天在一版醒目位置有来自基层的鲜活报道,受到了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的多次通报表彰,2015、2016年吕梁日报社连续两年荣获脱贫攻坚先进集体。笔者采写的《下了山梁梁 搬进新房房 离石千户农民出山进城》荣获山西新闻奖二等奖,采写的《不忘初心的汾阳羊倌宋联俊》获吕梁新闻奖一等奖,采写的《兴县乌枣第一村见闻》等20余篇稿件获吕梁日报社好新闻奖。

加强部门配合。与全市农口部门沟通对接,整体谋划,共同推进精准扶贫报道。先后与市农委、扶贫办、水利局、林业局等部门合作,相继推出了《“吕梁山护工”品牌何以叫响》《脱贫攻坚战如何打赢》等多个脱贫攻坚主题的大型报道,受到广泛好评。2016年年末,为充分宣传展示精准帮扶工作成效,《吕梁日报》在吕梁市委宣传部的安排下推出了“振兴崛起2016”系列报道,共刊发了10个整版的深度报道,社会影响很大。

见人见事,让更多的故事有温度有质量

在信息来源多元、新闻竞争日渐激烈的互联网时代,党报必须创新求变,优化报道内容,讲究宣传艺术,在注重实效上下功夫,才能吸引读者关注并感染读者。

坚持正面宣传为主,是宣传思想工作必须遵循的重要方针。《吕梁日报》在精准扶贫主题宣传中突出了吕梁市精准帮扶工作的成效和亮点,凝聚精准帮扶和精准扶贫工作的强大正能量。

特别是2016以来,《吕梁日报》精准扶贫专题报道中力求淡化工作味,增强新闻性,巧选角度,以小见大,追求报道的生动鲜活、可读必读。2017年4月23日,《吕梁日报》二版显著位置推出的记者走基层报道《“枣糕哥”乔福平的脱贫经》,就是一篇以小见大、生动反映一位农村贫困者自身寻求脱贫的创业故事。该报道视角独特,通过观察贫困者的生活变化,折射出农民生活水平提高,生活方式发生了可喜变化。《离石:光伏产业为百姓脱贫插上“充电宝”》是一篇主要反映离石区光伏产业发展助推精准扶贫工作的典型故事,形式上求新,采取“画面”“背景”“数说”的形式呈现,点面结合,增强了报道的现场感与思想性。在《吕梁日报》上这样的报道很多。再比如,《山西新大象养殖公司精准扶贫的创新实践》,做到了淡化工作味、注重故事性,文章选取一个点,故事化地反映吕梁市产业扶贫新成效。这些报道见报后受到专家与读者好评。

讲好扶贫故事,必须转作风改文风。为了让编辑记者摆脱浮躁,认真思考,踏踏实实做事,吕梁日报社深入推进“走转改”活动,报社党委加大了“走转改”的力度,相继与13个县(市、区)基层新闻单位建立联系点,使“走转改”活动从报社走进各县(市、区)新闻办。走基层的报道深入人心,活动进入常态化,并下了硬指标、划了硬杆杆,让编辑记者在接地气中去感悟、去思考、去提高。通过“走转改”,广大编辑记者不断地提升了自己的思想和业务素质,收获颇丰。

2017年9月前在山西省和吕梁市组织的几次大型现场会和观摩会期间,《吕梁日报》以专版的形式推出了大型主题报道,策划了一批有分量的主题深度报道,倡导艰苦深入的作风,组织记者体验式采访,写出了《岚县:村集体、贫困户合作社里当股东》《生态扶贫的“吕梁答卷”》等优秀报道。笔者采写的《文水县南安村:千树万树梨花开百姓收入滚滚来》等鲜活的现场新闻在社会上产生了较大的反响。

与时俱进,让更多的报道有拓展有纵深

在新的形势下,扶贫工作的报道也要更新观念,与时俱进,跟上时代要求。地市党报要用更开阔的视野来审视当今的扶贫工作。如,从工业角度观察农业产业发展,从流通消费角度观察农村消费市场,从城市角度观察农村贫困家庭。《吕梁日报》注意拓展精准扶贫报道的领域,既关注农业生产,又关注农民群体状态;既关注美丽乡村建设,还关注乡村环境治理;既注重充分展示扶贫工作亮点,也实事求是反映工作中客观存在的问题。在2017年年初,《吕梁日报》策划推出了“精准扶贫如何靶向精准观察”栏目,先后刊出《回不去的农民工》《填不满的药罐子》《又见土豆花开了》等稿件。同时,重视农村读者来信来电的处理,《我的养老金怎么就没有了》《怎么让孩子享受“雨露计划”》等报道刊发后,引起有关部门高度重视,促进了农村贫困家庭诉求的解决。

关注乡村文化、重点报道乡村文化建设,让精准扶贫报道有深度有广度。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农村是我国传统文明的发源地,乡土文化的根不能断。”城市化的快速推进,带来了农村的空心化问题。传统村落、乡村文化的保护与弘扬,留住乡愁,成为热点话题。吕梁日报社针对离石区和临县等地加大乡村旅游发展等问题,策划了“寻访传统古村落”“走读农家乐”等大型报道。“走读农家乐”记述乡音、乡情、乡事,多角度呈现乡村元素,传承农耕文明,挖掘古老民俗,留存美好记忆,为人们提供寄托家乡情感的精神家园。栏目和稿件推出后形成了特色,深受读者喜爱。

关注精准扶贫。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扶贫攻坚是“十三五”时期重要政治任务。在中央和山西省委省政府作出“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的战略部署后,《吕梁日报》对扶贫工作的宣传迅速升温,从2015年以来,相继推出了20多个关于扶贫的大型栏目,并结合吕梁市委、市政府的要求,报社多次策划主题报道、深度报道,为推动吕梁市扶贫攻坚工作营造了浓厚的氛围。

(编辑:秦明瑛)

猜你喜欢
吕梁日报社党报
潍坊日报社:推进深度融合改革 建设新型主流媒体
克拉玛依胡杨
Raoultella terrigena RtZG1 Electrical Performance Appraisal and System Optimization
田安平:讲好乡村振兴的吕梁故事
省植保站站长杨军赴吕梁调研
吕梁枣芽茶产业蓄势待发
党报深度报道如何“深”入人心
一项持续九年的公益活动,让我们见证了党报的力量
注重速度深度温度,做强新媒体主阵地——奉化日报社成功运营奉化发布要述
党报专副刊怎样撑起“半边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