模因论视角下网络流行语的研究

2017-11-24 15:24
海外文摘·艺术 2017年12期
关键词:模因热词流行语

(辽宁大学外国语学院,辽宁沈阳 110000)

语言 LANGUAGE

模因论视角下网络流行语的研究

孙悦莹

(辽宁大学外国语学院,辽宁沈阳 110000)

网络流行语来源于网友的脑洞大开,充分地发挥了语言的创造力,配合表情包更是让人忍俊不禁。本文将从模因论的视角举例分析网络流行语的创造、复制及传播方式。

模因论;网络流行语;复制与传播

网络流行语,又称网络热词,是随着互联网的蓬勃发展和网民规模的扩大而产生的一种语言形式,生动形象、有趣,往往围绕着一些社会热点,越来越风靡,受到网友的追捧。语言学家桂诗春教授曾说:在生活中通过模仿而传递的文化因素比比皆是,从“文革”的红卫兵运动到如今的媒体炒作都是其体现。随着汉语的影响力扩大,有些中国的网络流行语还被创造了英语形式,进入了英语词典,如“给力”(gelivable)、“土豪”(Tuhao)等。以往对网络流行语的研究多从社会语言学、心理学的角度分析,从模因论的角度阐释也是近些年来的探究热点。

1 模因论

1.1 何为模因

Memes一词是在1976年由英国动物学家理查·道金斯(Dawkins)在《自私的基因》(The Selfish Gene)一书中创造的。在Blackmore的著作《谜米机器》(The Meme Machine)中指出,任何一个信息,只要能够通过模仿而被复制,就可以被称为meme。我国学者何自然和何雪林于2003年将memes翻译为“模因”。模因(meme)与基因(gene)的发音相似,表示“基因相同而导致相似”的意思,故指文化基因。模因论 (memetics)是一种基于达尔文进化论的观点解释文化进化规律的新理论。它指文化领域内人与人之间相互模仿、散播开来的思想,并一代一代地传递下来。这一研究成果可谓是生物学与语言学的“跨界”。自从这一理论引入我国以来,就引起了语言学界的广泛关注。

1.2 模因的复制和传播

D a w k i n s认为模因库中的模因作为复制因子(replicators),从一个宿主的大脑传到另一个宿主的大脑,语言、书本和网络也是传播的媒介。当然,这种“复制”不都是完全“克隆”,而是形式和内容相似,不乏交际人的创造和改良,因此模因在传播过程中会受到自身生存和发展的规律影响,还会有宿主意图和语境两个方面的影响。人脑中的信息只有在被“触发”,即复制、加工和传播之后才算是模因,在这一过程之前只能算是具有模因潜势的元表征信息。

学者Heylighen认为模因复制并传播的过程有四个步骤:同化、记忆、表达和传播。

模因有强势和弱势之分,当然这一区分是相对的和动态的,取决于其社会认可度。强势模因可能流传千古,也可能由强变弱,甚至消失。弱势模因是那些很少被人模仿,传播能力有限的。强势模因中比较稳定的已经成为语言中的固定表达,例如习语、名人名言等;而其中比较变动的就是在一定时期流行的广告语、影视台词、歌词等,网络流行语就属于这一类型。一些惯用语有时也会因交际的需要而产生变体,比如“Failure is the mother of success.”

2 网络流行语

什么是网络流行语呢?关于它的定义众说纷纭。百度百科给出的定义为网络流行语或网络语言是产生于网络或用于网上交流的一种语言,包括文字、字母、拼音、标点符号和图片等多种形式。自20世纪90年代,网民为了提高网上聊天的效率或搞笑、逗乐等需要而采取的方式,久而久之就形成特定语言了。网络语言通常在某一历史时期内的社会中或某一群体内突然流行并广泛传播、应用,但是随着时代发展一段时期后就会过时,不过还会有新的网络语言掀起社会热潮。“且行且珍惜”、“世界那么大,我想去看看”等网络流行语得以迅速而广泛地传播与名人效应和媒体炒作密不可分。影视剧的台词和游戏里的行话也贡献了不少热词。我们可以通过这些网络用语透析当时的时代潮流和社会心理。

2000年《科学》杂志第九期刊登了我国学者周海中的文章:《一门崭新的语言学科——网络语言学》。他成为世界上第一个提出“网络语言学”概念的学者。这说明网络流行语已经引起了学界的注意,并且有发展成一门学科的可能。

3 模因论视角下网络流行语的研究

网络语言搞笑、生动,得到了人们的心理认同,被广泛地传播。网络流行语还被网友编成“梗”或“段子”,还形成了各种“体”。学界认为语言不仅是模因的载体,语言本身就是模因。下面将列举几个最近网络上流行的句子进行分析。

(1)“皮皮虾,我们走”、“象拔蚌,我们走”起源于游戏圈里一句很火的梗——“袁龙星,我们走”。这句流行语有些无厘头,没有什么实际意义,但是却莫名地火起来,还曾入围百度百科的十大热词之一,甚至有人为此创作了洗脑神曲,其魔性可见一斑。还被网友做成了各式各样的表情包,“皮皮虾”也被换成“巴西龟”、“偏口鱼”、“勘察加帝王蟹”等等。

(2)“一言不合就×××”与“现在的×××不提也罢”。“一言不合就尬舞/开车/卖萌/扔狗”,形容事情的发展出乎意料,本来好好的突然就如何了。“现在的×××不提也罢”形容吐槽无力,没什么好说的。热播剧《楚乔传》的弹幕中常被网友的“一言不合”和“不提也罢”大军刷屏。

(3)“朕的大清亡了?” 当有人对某事不知情,而其他人都知道时,可以用该句表示惊讶。在港剧《九五至尊》中,雍正从过去穿越到现在,得知清朝灭亡后说:“大清亡了?不可能。”

(4)“我可能×××假的×××”电竞圈的队员们喜欢喝酒,发挥不好时就把锅甩给酒,说一句:“我可能是喝了假酒。”于是这一句式一下就火了,网友们纷纷说“我可能读了假书”、“我可能转的是假锦鲤”、“我可能放了假假”等,让人啼笑皆非。

(5)“×××的棺材板压不住了” 棺材板压不住这个梗是之前在网上流行的“气得活过来”的翻版。源于有网友在微博上评价双十一:6分钟100亿,这什么概念啊朋友,中国14亿人口,平均下来每人花了7亿多啊。有网友在微博下面评论说:你数学老师的棺材板我帮你按住了。这一表达迅速火起来,有各科老师及名人的棺材板要盖不住的版本。

(6)“我单方面宣布”源自一名女球迷在观看NBA球赛时幸运地与偶像梅西合影,后来她在推特上宣布她将于2015年6月单方面与梅西结婚。这一表达迅速在网上火起来,原来结婚也可以是单方面宣布的。于是网友们纷纷“单方面宣布”与偶像结婚。最近偶像鹿晗公布恋情,说到:“给大家介绍一下,这是我的女朋友。”并@出女友的名字,也引发了一波网络热潮,霎时间微博、微信里被这一句式刷屏,纷纷@出男朋友和女朋友。

(7)“还有这种操作?”这句流行语的原意是吐槽或赞扬一些让人大跌眼镜的游戏操作,后扩展为形容一些让人无法理解一脸懵的事情,类似黑人问号脸.jpg,专治各种不服,带火一波节奏。

4 结语

受语言的经济性的驱使,人们通常喜欢短小、精悍的表达。并且古往今来,人们追逐时尚的心理始终存在,如果一个热词出现,在日常交谈时有人不知道,就会被认为“out”了。网络语言通常只用一个简洁的表达就蕴含了说话者的多重情感和态度,成为网友吐槽和调侃的有力工具。随着这些“调皮”的网络用语影响力的扩大,其中的一些还被用于新闻报道中,显得更加与时俱进、接“地气”。网络流行语丰富了语言的形式,虽然有人指责说网络用语影响了语言的规范,但是不得不说,随着时代的进步、科技的发展,人们的思想更加开放,语言也势必更加灵活和自由。模因论为解释网络流行语的产生和传播提供了参考,模因与语言的关系密不可分,透过语言还可以触及人们的思想,进而分析社会心理。

[1]Dawkins, R. The Selfish Gene [M]. New York: Oxford University Press,1976.

[2]何自然.语言中的模因[J].语言科学,2005,(6).

[3]吉益民著.网络变异语言现象的认知研究. 南京: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10.

[4]廖红燕.从模因论视角探讨网络热词[J].湖北成人教育学院学报,2012,18(4):88-89.

[5]谭占海著.语言模因研究.成都:四川大学出版社,2009.08.

[6]徐朝晖,著.当代流行语研究.广州:暨南大学出版社,2013.10.

H031

A

1003-2177(2017)12-0010-02

孙悦莹(19 92—),女,辽宁沈阳人,辽宁大学外国语学院研究生在读,研究方向:认知语言学、语用学。

猜你喜欢
模因热词流行语
2020文化热词大盘点
热词
百度APP×呷哺呷哺:热词和火锅很般配
跨文化传播视域下的英语教学模因论分析
从“乌镇热词”看改变
流行语译成古文也有腔调
这些年我们听过的流行语
排行榜
那些“刷屏”的2016流行语,你会用古文说吗
An Analysis on Advertising Language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Memetic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