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时间观念对比

2017-11-24 15:24
海外文摘·艺术 2017年12期
关键词:两国跨文化观念

(天津市第十四中学,天津 300241)

文化 CULTURE

中美时间观念对比

齐天蕊

(天津市第十四中学,天津 300241)

时间观念的核心可以反映价值观念。中美两国文化特色鲜明,对两国文化观念进行对比具有很强的理论和实用价值。本文拟通过对比中美两国时间观念在准时性、计划性两方面的差异表现,并分析其背后的原因,从而做到尊重差异,增进理解,为中美两国在时间观念上的跨文化交际做出贡献。

中美;时间观念;准时性;计划性

随着当今世界社会经济全球化、贸易全球化的的发展,东西方的文化交流在国际交往中的作用日益显著。其中,中美两个大国扮演着举足轻重的角色。中美两国文化特色鲜明,对两国文化观念进行对比具有很强的理论和实用价值。时间是一种相对抽象的观念,而时间作为非语言交际中一种较为容易为人所忽视的一种因素,往往直接影响到交际的成果。以中国为例,东方国家大多认为时间是一种自然现象;而西方国家普遍认为时间以一种资源的形式存在。本文拟对比中美两国时间观念的差异并分析其背后的原因,从而做到尊重差异,增进理解,为中美两国在时间观念上的跨文化交际做出贡献。

1 中美时间观念差异的表现

1.1 准时性

中国社会对于时间是否准时这一问题的接受有着较大的弹性。与之相反,美国人普遍注重时间的准时性,对此有相对严苛的标准。在人类的社会活动中,任何一次预约、会面都存在这是否准时这一问题。在中国,对于迟到三五分钟,大多数人是可以容忍的。真可以做到每次不早不晚,踩着点到的人并不多。有的人迟到后连说马上,五分钟就会到;有的人连说马上后,二十分钟也不会出现。还认为可以顺延迟到的时间。在美国,绝大多数人都会准时赴约,即使遇到意外状况,迟到之前也会打电话来表示歉意。美国人的家宴就是体现准时性最好的示例,客人一般会提前五到七分钟到达主人家中,过早过晚都是不礼貌的体现。如果过早到达也会在主人家门口等到时间合适再进入,因为过早到达主人也许还未准备好,会导致接待不便。

中美两国对时间段的描述也是截然不同。中国人习惯用说“一会儿”“一顿饭的功夫”,“两分钟”较为抽象的方式去表达时间观念。例如,有的老师会在打完下课铃之后告诉同学们两分钟之后下课,然而很多老师根本无法做到仅仅占用学生两分钟的时间。然而在美国,两分钟是一个具体的时间数字,他们会在准确的时段之内完成他们准备完成的任务,绝对不会延长时间,以保证准确性。如果不能在准确的时间段之内完成他们准备完成的任务,则会被认为是缺乏演讲技巧和时间管理能力的表现。

1.2 计划性

众所周知,美国人清楚地知道计划的重要性,为此也十分热衷于制定计划,该计划也并非一纸空文,他们会客观、严格地执行计划。美国人大多都偏向于制定中长期计划,至少也会制定出未来几周的计划,对未来一年做好规划的人也不在少数。预约在美国是一种普遍现象,一般会提前几周预约,临时预约不但不礼貌,而且成功的概率微乎其微。预约不会轻易改变,也不会临时取消。反之,中国人偏向于制定短期计划,并且具有一定主观性,更注重人与人之间的协调,计划也可以适当调整。

2 中美时间观念差异原因分析

2.1 时间观念

在西方文化中,时间更多地被看作金钱。而在中国文化里,时间更多地被看成是一种自然现象。这一观念从中美两国关于时间的一些习语中有很直观的体现。

(1)美国表示时间观念下的习语。

Each moment in history is a fleeting time,precious and unique.(Richard Nixon, American president)

Time is money.(Benjamin Franklin, American president)

To save time is to lengthen life.

As every thread of gold is valuable, so every moment of time.

时间作为一种宝贵资源存在于美国人的观念中。视时间如金钱,如生命这一观念根深蒂固。浪费时间就是浪费金钱和生命。美国总统Benjamin Franklin还说过,生命是由时间组成的。由此可见时间对于美国人的重要性。

(2)中国表示时间观念的习语。

日出而作,日落而息。

盛年不重来,一日难再晨;及时当勉励,岁月不待人。

古代中国对时间的把握并不像美国那样精准,他们是根据日月变换、四季更替的自然现象来判断时间的,这与中国古代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也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古人更加注重经验的积累与总结,也因此有了二十四节气的诞生。二十四节气被列为时间非物质文化遗产,也是对先贤时间观念的记录。

2.2 单项记时制与多项记时制

美国人类学家霍尔(Edward Twitchell Hall Jr.)曾指出,时间有自己的时间语言,时间会说话,能够更直接、更清晰地传递信息,它不被主观意识所控制,不容易产生误解,还能揭穿言辞所表达的谎言。此外霍尔(Edward Twitchell Hall Jr.)还将不同文化下的时间观念分为两种范畴,即单向记时制(Monochronic Time)和多向记时制(Monochronic Time)。前者注重期限,讲求效率,倾向计划时间内只做一件事。而后者更注重时间的灵活性,习惯在一定时间内做多件事。

古代中国以及拉美、非洲、中东等地,更倾向于多向记时制(Monochronic Time)。究其原因,主要是因为古代中国属于典型的农业大国,受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影响,因此更加看重自然现象的变化。这一普遍的社会现象使时间变得更加灵活。

以美国为首的大多数欧美国家,都广泛认同多向记时制(Monochronic Time)。美国是一个高度发展的资本主义大国,工业化成熟,因此时间在美国人眼中具有重要意义。美国人珍惜时间,追求高效。就像霍尔(Edward Twitchell Hall Jr.)所说的那样,“在西方世界,任何人都难逃单向时间的铁腕控制。”在此社会背景下,时间成为了编制人们生活的网络。

2.3 时间取向

时间取向(time orientation)以不同文化背景下的人对待时间的态度作为参考,将时间取向分为三种:过去时间取向(past-orientation)、现在时间取向(present-oriented)和未来时间取向(future-oriented)。过去时间取向强调观望过去、尊敬历史;现在时间时取向强调专注现在、重视短期;未来时间时取向强调展望未来、注重变化。

中国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极为丰富,更偏向于过去取向。中国人十分看重过去,但这并不代表中国人盲目崇拜过去。绝大多数人会借鉴先贤成功的方法,也会吸收古人失败的教训,注重经验的积累。中国人经常自称炎黄子孙,炎帝和皇帝是中华始祖,更是中华文化的始祖。尊师敬长是中国该社会背景下潜移默化而形成的优秀传统美德。同时,受周朝宗法制的影响,中国人更加重视血缘关系,崇敬祖先,因认祖归宗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因此形成了中国人注重从师长身上汲取过去的历史经验的行为习惯和思想观念。

美国自1776年正式成立至今,仅有二百多年历史。因此美国人极少回顾过去,一般都看向未来。美国梦(American Dream)则是对美国人生活与理想的诠释,是美国全体公民努力的动力和奋斗的目标,是美国成立后世世代代美国人的坚定的信念。它还具体表现了美国人对未来的憧憬与渴望。美国偏向未来取向的倾向还与美国的社会背景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美国高科技产业发展迅速,美国人注重的是改革创新,勇于挑战权威。因此形成了美国人注重未来发展,注重科技革新的行为习惯和思想观念。

3 现代中国时间观念的的变化

和古代中国相比较,现代中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中国结束了两千多年以农业文明为主的生产生活方式,在新中国建立后,迅速实现工业化。在改革开放以来,更是进一步融入世界舞台,正在逐步建设成为一个现代化国家。随着经济生活的变化,中国人的时间观念也发生了一定的变化,特别是在大城市以及工业化比较发达的地区,人们也越来越意识到计划性和准时性的重要性。但是相比于经济结构而言,文化观念具有一定的惰性,其变化发展会滞后于经济的发展。所以在现代社会中,我们还可以看到一些古代中国农耕时代遗留的时间观念的痕迹。

4 时间观念在跨文化交际中的策略和建议

在跨文化交际中,为了减少不同文化背景下时间观念的差异所产生的误解和摩擦误会,各国应该在认同本民族时间观念的同时,又要学会欣赏其他民族时间观念。真正做到尊重各种时间观念的差异,理解其个性。同时,有意识地站在对方的视角去考虑,真正做到“入国问禁”。

[1]尹利萍.时间观念的文化对比与跨文化交际[J].兵团教育学院学报,2006,(15):15-17.

[2]李妮.跨文化语境下中西时间观念对比分析—非言语视角[J].现代妇女(下旬),2015,(01):286.

[3]韩银燕,钱鑫.跨文化交际中的中西方时间观念差异对比[J].辽宁师范大学学报,2006,(04):15-17.

[4]梁素文.中美时间价值观的差异在习语中的折射[J].大众科技,2010,(10):219-220+194.

[5]曾剑平,廖晓明.时间观与民族文化——中美时间观比较研究[J].南昌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1,(03):30-35.

H319

A

1003-2177(2017)12-0001-02

齐天蕊,女,天津人。

指导教师简介:吴晓静,毕业于北京语言大学和英国谢菲尔德大学,专业为汉语国际教育。

猜你喜欢
两国跨文化观念
跨文化的儿童服饰课程初探
坚持系统观念
石黑一雄:跨文化的写作
The Significance of Achieving Effective Cross—cultureCommunication in Foreign Trade Business
“风水”观念在《金翼》中的体现
中韩海域划界首轮会谈成功举行
新闻观念与实践需反转
观念摄影
论词汇的跨文化碰撞与融合
“两国”演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