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体操”师资人才培养的探索
——以沈阳体育学院为例

2017-11-24 19:24门传胜
长江丛刊 2017年32期
关键词:体操师资学科

门传胜

“大体操”师资人才培养的探索
——以沈阳体育学院为例

门传胜

上世纪50年代,现代体操由前苏联引入了中国,而且经历了很大的变化。随着体操项目的演化进程,高等体育院校中的体操学科也在不断进步和发展过程中由自身衍生以及与相关学科融合而形成了一个新兴的大学科,因此,本研究中所界定的“大体操”是指:在体操运动的发展历程中,以体操母学科为基础衍生以及与相关学科融合而成的新兴项目,秉承体操母学科的教学、科研、训练、大众健身等理念,并结合新时期发展特点而形成的综合学科。沈阳体育学院作为东北三省最专业的的体育竞技院校,得到很多考生的信赖与支持,因此,每年的招生数量也会随着时代的改变而增加,但是一所高校想要得到扩招,与之而来需要解决的是校舍、设备硬件等问题,但是真正影响高校发展的因素是师资力量是否雄厚,学科建设、师资队伍建设是否合理。

“大体操” 发展 衍生 探索

一、“大体操”形成的历史背景

上世纪50年代,现代体操由前苏联引入了中国,而且经历了很大的变化。其主要发展经历两个阶段:一是以竞技体操为主的发展阶段,此阶段处于建国初期,竞技体操在我国的开展,为国人洗涮“东亚病夫”的耻辱和振奋民族精神立下了汗马功劳;二是1984年奥运会后,随着我国的社会朝着多元化的发展,越来越多的与体操相关的项目如雨后春笋般出现在高校中,比如健美操、街舞、啦啦操等。最后,这些项目都聚集在体操运动之中汇合成一个大的体操项目群。

二、“大体操”师资人才培养的研究意义

(一)“大体操”师资人才的界定

本研究所界定“大体操”师资人才是指:从体操学科单一的师资人才,向“大体操”项目群“正迁移”所形成的,能从事“大体操”学科相关教学、科研、训练、社会服务等任务的人才群体。

(二)“大体操”师资人才的研究意义

1、时代发展的实际需要

《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和《辽宁省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则纲要(2010-2020年)》的文件中,均对教育领域做出重大改革的诉求。教育是立国之本,但真正践行者是师资人才,尤其是师资人才的培养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所以本研究以“大体操”师资人才培养途径为题,与时俱进,契合时代发展的实际需要。

2、体操学科本科发展的需要

作为沈阳学院传统优势的体操教学与训练为中国竞技体育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沈阳体育学院建院初期曾培养了夏德君、尚玉兰等国家队队员;姜龙南、王序良、刘兴等教师曾经或正在担任国际体操联合会官员,体操教研室多名教师受国家派遣到欧洲、美洲、非洲、中东等一些国家担任教练工作。上世纪九十年代初,学院技巧女三曾夺得世界杯冠军;以技巧队、蹦床队为基础组建的自由滑雪空中技巧队为我国冬奥会雪上项目实现了奖牌、金牌“零的突破”。

体操学科发展至今,经历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原有的体操师资人才结构已经远远无法满足众多林立的“大体操”项目发展的实际需求,因此,尽快解决“大体操”师资人才的培养问题是体操学科可持续发展的当务之急。

3、“大体操”师资人才已经在不同的领域发挥着重要作用

首先,在教学领域,作为运动之父的——体操,是一项重要的基础项目,其锻炼价值极高,众多的体操师资人才为体操学科的发展做出了不可或缺的贡献;其次,在训练领域,体操是中国竞技体育的金牌大户,竞技体操为中国体育带来过无数和荣誉和光环,而这些优异成绩取得的背后正是那些体操师资人才的默默奉献;第三,在科研领域,中国很多竞技金牌项目都获得了科研的强力支撑为。以沈阳体育学院为班底的科研攻关服务队伍常年服务于夏季和冬季项目奥运攻关课题;第四,在社会服务领域,现今流行的“大体操”项目,喜闻乐见于民间,沈阳体育学院培养的各类“大体操”师资人才,不仅承担着全国社会指导员的培训任务,还直接为广大群众提供服务。

4、社会效益

首先,本研究所提出的“大体操”师资人才培养途径,能够最大限度地为体操学科的发展、沈阳体育学院的发展、中国竞技体育的发展提供大批优秀的师资人才;其次,本研究对“大体操”师资人才培养途径的探索,能够强化体操学科自身的综合实力,能够充分挖掘学科内部资源的互补和不同学科之间的相互渗透和融合,为引领沈阳学院学科建设起到示范作用,为其它学科师资人才的培养探索并拓展思路;最后,本研究在探究“大体操”师资人才培养途径的过程中,能够衍生出众多教学、训练、科研和社会服务成果,部分成果将起到相应的示范和借鉴作用。

三、“大体操”师资人才在沈阳体育学院的发展现状

(一)训练型“大体操”师资人才

沈阳体育学院体操学科训练型“大体操”师资人才的代表人物为陈洪斌老师:他从一名普普通通的体操师资走到教练员岗位,从培养技巧项目的全国冠军到培养技巧项目的世界冠军,再到培养自由式滑雪空中技巧项目的世界冠军;陈老师的执教经历是典型的以体操素养为根基,从单一类型体操师资向同一项群迁移和辐射的成功案例。

(二)教学、科研型“大体操”师资人才

刘兴同志是我国蹦床运动的开拓者和组织者,是我国蹦床运动的首席国际级裁判、知名学者和技巧运动国际级裁判,是亚洲体操联合会蹦床技术委员会主席,他不仅直接承担着国家蹦床队备战奥运会的攻关服务工作,还在奥运赛场亲自执法。

回首刘兴教授的人生经历可以发现,他始终处于“大体操”师资人才培养环境之中:首先,刘教授系统地学习过体操学科的知识理论,并获得了博士学位,这为其人生的发展做好了铺垫;其次,为了充实和武装自己,刘教授还先后两次出国留学;第三,在我国技巧、蹦床领域,刘教授有绝对的“话语权”。中国蹦床队2008年和2012年两届奥运会所取得的辉煌成绩,与刘教授组织的奥运攻关服务课题以及现场执法密切相关;第四,在体操学科的教学、科研领域,刘教授作为学科带头人,为更好地推动学科发展,带领部分体操师资力量承办了国家体育总局内部期刊杂志《蹦床与技巧运动》,还为经常为教研室部分教师提供参加全国教练员培训班、全国比赛执法等一系列培训机会。目前,由刘兴教授领衔的沈阳体育学院体操学科的关于蹦床奥运攻关服务也已经形成了一个稳定的服务团队。

(三)社会服务型“大体操”师资人才

赵大宁老师是体操教研室的一名普通教师,根据体操学科发展的现实需要,赵老师将研究方向由艺术体操转向了“瑜伽”。为钻研“瑜伽”业务,从全国的培训,到出国的培训,赵大宁一直走在“瑜伽”健身领域的前沿,最后,经历多年的修炼使之从艺术体操师资力量华丽转身成“瑜伽专家”。赵老师开创的“瑜伽”,是体操学科引入新项目的典范,为新时期沈阳体育学院的专业设置和布局提供了重要支撑作用;同时,赵老师在辽宁省共计创办了多家“健身俱乐部”,这些俱乐部的创建不仅为我们体操学科培养的学生提供了实习平台,还直接将教学成果转化为生产力,这是体操师资人才直接服务于社会又一成功案例。

四、沈阳体育学院体操项目发展遗留问题

近数年来,体操专修的学生递减,甚至最近两年都没有开展体操专项,不仅是历届学生的兴趣爱好偏向问题,也有着社会的适应度的问题。

(一)自身风险的限制

在体操教学内容中,最简单的前滚翻,也会存在着安全隐患,至于更高难度的其他器械动作,都会存在着很多的风险,正是这种风险,让很多人“望而却步”。

(二)场地器械的限制

体操项目自身特点,只能在规定的场地和器械上完成规定动作,而不像其他项目很简易就能进行尝试和展示,很大程度上限制了其发展。

(三)体操难度的限制

不像其他项目,体操项目需要完成翻滚、跳跃等高难度动作,很多时候还需要配合器械,对身体素质要求极高,对协调性也有一定程度的要求,很多人只能“力不从心”。

五、沈阳体育学院体操专项技能的迁移

(一)“大体操”学科的形成理论——迁移原理

在运动技能学习中,我们常常将已学会的知识技能、基本方法运用到新知识、新技能上来,称之为动作技能迁移、知识迁移,如果一种技能促进另一种技能的掌握,称为正迁移,反之则称为负迁移。沈阳体育学院体操学科中的项目演进是经典的“正迁移原理”再现:例如,从竞技体操、技巧运动向同一项群的自由式滑雪空中技巧项目迁移,并一举在国内、国际占据领先地位。

(二)沈阳体育学院体操项目的迁移、衍生

沈阳体育学院的体操项目在近年来也在不断的进行着迁移,和跳绳项目紧密的联合在了一起,形成别具风格的花式跳绳。

在体操专修没有开展的情况下,跳绳辅修、跳绳选修、跳绳院队同步都在开展,打开了体操项目发展的新局面。

六、结语

在“大体操”的光环下,给体操的发展提供了很多可行的方向,体操为主干,不停地向外延伸、发展,让此项目不停地向前进步。

在此,也是提示大家,不要用太过于局限的眼光看待“大体操”,与其他项目相融合,协同发展,会让眼界更加开阔。

[1]朱旭东,胡艳.中国教师教育改革30年(教师教育卷)[D].北京:北京师范大学,2009:95.

[2]黄幼岩,吴言明.新时期我国小学教师培养模式探析[J].现代教育科学,2006(2).

[3]谢培松.综合培养分向发展:本科层次小学教师培养模式的构建[J].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报,2007(1).

[4]罗明东,等.现代教师教育模式新探索[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8.

[5]靳希斌.教师教育模式研究[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

[6]钟秉林.教师教育转型研究[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

[7]罗明东.高等师范院校教育学科类课程结构整体优化探索[J].教师教育研究,2006(3).

[8]郑晓梅.教师教育模式转换:由学科到行动[J].教育理论与实践,2010(21).

[9]谢安邦.教师教育一体化改革的理论探讨[J].高等师范教育研究,1997(5).

[10]张宝歌.教师教育转型期地方高师院校师范性问题研究[D].长春:东北师范大学,2008:8~9.

沈阳体育学院)

猜你喜欢
体操师资学科
重庆市乡村体育师资配置现状及培养路径研究
决策权动态流转:国民政府初期华侨教育师资政策考察及当代启示
【学科新书导览】
土木工程学科简介
思维体操
“超学科”来啦
思维体操
头脑体操
幼教师资培训班在京开班
借问学科哪家强?尽言洄服有良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