倾听艾米丽?狄金森的灵魂之声

2017-11-24 00:27王翠萍
青年文学家 2017年30期
关键词:狄金森艾米莉诗歌

摘 要:艾米莉·狄金森(1830-1886)是十九世纪中叶美国诗坛当之无愧的杰出代表。她一生创作了约1800首诗。生前虽然默默无闻,但身后大多数诗歌经过发表,已然成为英美诗坛独放异彩的风景线。她才华横溢而又性格怪异,是个谜一样的人物。但不难发现,她创作的诗歌中始终有着自己的坚持和信念。她为写诗而写诗,诗歌仿佛就是她纯净心灵世界的缩影。本文通过对艾米莉·狄金森的名作《我是无名小卒!你呢?》的分析,深刻解读她纯净内心世界里的那份坚持,在她简约与复杂的诗句中,直达她的内心,倾听她的灵魂之声。

关键词:艾米莉·狄金森;诗歌;灵魂之声

作者简介:王翠萍(1992.6-),女,辽宁鞍山人,首都师范大学英语语言文学专业。

[中图分类号]:I1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7)-30--02

在美国文坛史上,很少有人能像艾米莉·狄金森一样,内心闲静淡泊,性格与世无争。虽然她一生与外界往来甚少,但她内心却有自己的坚持和独到的见解。古话曾说,诗如其人。她的诗风简约,大多数诗歌中,都能反映出她看淡一切人际交往,看轻一切浮华名利,看低一切权贵之人的态度,她坚信唯有追求内心的纯净才是人生的真谛。诗歌《我是无名小卒!你呢?》虽然短小,但字里行间无不透露出她对生命存在价值和意义的思考,[1]11以及对当时社会那些追名逐利的“大人物”的揶揄和讽刺。

一、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纵观艾米莉·狄金森一生,自成年以后,她便开始写诗,也几乎断绝了与外界的往来。1858年后她闭门不出,文学史上称她为“阿默斯特的女尼”。可能是由于从小受到正规宗教教育的原因,她思想保守,就连青少年以后的生活也单调平静,很少外出。其实,从她的诗歌中可以看出,诗句短小,风格简约,用词精炼,[2]08这就侧面反映出诗人心思单纯,性格简单的品性。但她的思想又极其细腻,极具创造性。例如:

“Faith” is a fine invention

“信仰”是个美妙的发明

“Hope” is the thing with features—

“希望”是带羽毛的东西——

以上是两首诗的题目,她将源于人们心底抽象的“信仰”和“理想”比作“美妙的发明”和“带羽毛的东西”。看到题目,那种渺茫,遥不可及的东西便瞬间跃然纸上,读到这首诗的人从心底油然而生一束希望的花火,仿佛真的看到了希望,寻得了信仰。她所创造的诗歌即是她的所思所想,她想把一切美好都记录下来。不受任何人、事、物的干扰,她想远离喧嚣浮华,所以她选择隐居,闭门不出,专心创作。诗歌才是她避风的港湾,苦难的倾诉,灵魂的寄托。她觉得世界如此喧嚣不安,她要远离,退避到用自己的灵魂构建的小天地里。可能正是由于她孤寂隐蔽的生活,为她之后的诗歌创作带来灵感,写出直击人类灵魂的诗句,真实,不加掩饰。例如:

I like a look of Agony,

我喜欢痛苦的表情,

Because I know its true—

因为我知道它真实——

Men do not sham Convulsion,

人不会假装抽搐,

Nor simulate, a Throe—

或做出,剧痛的样子——[3]258

这正是她纯净心灵的体现。了解过她的一生,我不禁想起了采菊东篱,归隐田园的东晋大诗人陶渊明。闲适淡泊,与世无纷争,与人无往来。

二、小隐于野大隐于市

从题目《我是无名小卒!你呢?》中就可以看出,诗人把关注的目光从纷繁杂乱的外部世界转向超脱世俗的内心世界,用内心的充实与富足来诠释她所生活的大千世界。她只想做浮华乱世中的一个隐者,不问世事,世人亦不过问她。其实,狄金森生活的时代正值美国历史上发展迅速的时期,纷繁杂乱的世态、激进的颓废主义思想、萌动的女权主义言论无时无刻不扰乱人们的生活。身处这样一个乱世,她绝不可能充耳不闻,但我们可以看到,在她的诗中没有描写动荡的世事,而是着笔于自己的内心。“她的那个世界不是纷繁扰动、荡人心魄的大时代的天地,而是一个更加宽阔、自由、灵动的心灵宇宙。这个宇宙中潜伏着她的人生。”[4]02正如题目中所写,狄金森只想做一个“无名小卒”,安安静静过完一生。

但同时,虽然她交际甚少,其实心底还是渴望被理解,被认可的。诗中的第一节写道:

I'm Nobody! Who are you?

我是无名小卒!你呢?

Are you—Nobody—Too?

你——也是——无名小卒?

Then there's a pair of us!

那咱俩是一对!

Don't tell! They'd banish us, you know.

别声张!他们会传出去——你知道![3]310

仅短短的四句话,也能看出诗人是在寻找知己,先询问对方是否也是“无名小卒”,反映出她谨小慎微的性格,生怕对方不是,惹来麻烦。其实她内心是渴望被认可的,但又害怕被误解,内心充满矛盾,又带有一丝惶恐。接着话锋一转,“别声张!他们会传出去——你知道”则表明诗人对外部世界的厌烦和抗拒,她讨厌被宣传,排斥世人舆论,宁可无人理解,无人倾听,也不愿被人七嘴八舌地指点、评论。诗歌第一節中体现出诗人对名利的厌恶,虽然也渴望一二知己的倾听,但更愿避于名利,隐于繁世。

同时,狄金森身上始终有着一种宗教情怀。“但她对宗教的情感是充满矛盾的,她从没有真正皈依任何宗教,从不上教堂做礼拜,却常常在内心中直面上帝,与上帝直接交流与对话,聆听他的教诲,期盼他的引领。”[4]06所以,第一节中诗人说话的对象也可以看作是上帝,在狄金森心中,上帝可以洞察一切,超脱尘世,不沾染任何世俗之气。或许对上帝的倾诉可以减轻她内心的不安。

三、举世皆浊我独清,众人皆醉我独醒

诗歌的第二节,诗人以揶揄,讽刺的口吻,表达出自己对名利,对权贵的蔑视。

How dreary—to be—Somebody!

多无聊——做一个——大人物!

How public—like a Frog—

多暴露——像只青蛙——

To tell your name—the livelong June—

整个六月——对一池羡慕你的泥沼——

To an admiring Bog!

把你的名字聒噪![3]310

第二节中,诗人解释了自己为什么愿意做一个无名小卒的原因,大人物就像是青蛙,在众人面前露脸,是何等的招摇!每天喋喋不休,又有什么好呢?即使名声再大,声音再响,不过是对着潮湿泥泞的池沼,又有什么好骄傲呢!可即便是这样,人们还是愿意争着抢着做一个大人物,得到别人的羡慕,被别人谈论又是何等的风光!可诗人只会觉得这种行为很可笑,很无聊,又有什么意思呢!同时,诗中“青蛙”一词也是对大人物的讽刺,如井底之蛙一般,目光短浅。仅满足于眼前的名利,物质上的丰盈,他们何曾想过精神世界的空虚才是真正可怕的?燥热的六月天,聒噪的蛙叫声,这怎能不让人生厌!诗人对外界的这种喧嚣躁动已经厌烦到极致,她对世人这种行为既感到可笑,又觉得可悲。

综上分析可以看出,一、二两个诗节以“无名小卒”和“大人物”两个词为中心,形成了鲜明对比,任凭世人如何争抢,诗人就在自己构筑的小天地笑看一切。显然,诗人已经看淡这一切浮华,看破世间人性的虚荣。她不愿争,也不想争。何不就做个纷繁世界中的隐者,笑看这一切俗尘杂事。同时,虽然狄金森生活在浪漫革命的洪流中,但她似乎与同时代其他诗人不同,诗歌全完取材于自身经历和感受,诗歌中所表现出的纯净性和原创性也是无人可以媲美的。[5]153狄金森毕生所追求的不过是内心的宁静。越是生活得安静恬淡,她对生活的感知越细腻,洞察越强烈。这也是她能写出如此多直击心灵的诗句的原因。

在追名逐利的时代,狄金森如莲花一般,出淤泥而不染。我们从她的诗歌中能够读出她对纯净、自由的向往,能够聆听到她心底最干净的声音,那便是她灵魂的声音。而她的诗歌又何尝不是对我们人类的一种启迪呢,在随波逐流成为主旋律的今天,又有几人能始终坚守自己心底的那份纯净,倾听自己灵魂的声音呢?

参考文献:

[1]秦东昕.艾米莉·迪金森诗歌中对象征再现的批评[M].济南: 山东大学出版社, 2015.

[2]艾米丽·迪金森.王宏印选译.迪金森诗歌精译200首[M].天津: 南开大学出版社, 2013.

[3]狄金森.周建新译.艾米莉·狄金森诗选[M].广州: 华南理工出版社, 2013.

[4]艾米莉·狄金森.屠岸,等譯.我知道他存在:狄金森诗歌选[M].北京: 中央编译出版社, 2013.

[5]魏健.英美文学鉴赏导读[M].杭州: 浙江大学出版社, 2013.

猜你喜欢
狄金森艾米莉诗歌
诗歌不除外
如果回忆即遗忘
如果记住就是忘却
如果记住就是忘却
“新”“旧”互鉴,诗歌才能复苏并繁荣
与狄金森一起尝试思考
诗歌岛·八面来风
我的朋友
艾米莉·狄金森的自然:生态批评的解读
“龙母”开启征战之路 艾米莉亚·克拉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