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代文学艺术中的廉政文化

2017-11-25 04:18郑世月
长江丛刊 2017年9期
关键词:唐诗诗人

郑世月

唐代文学艺术中的廉政文化

郑世月

随着社会经济的繁荣发展,唐代文学艺术也得到高度发展,唐代文学艺术的形式是诗歌和传奇,唐诗作为中国古代文学发展的重要里程碑,是古代文学艺术载体的巅峰,起源于汉魏时期志怪小说在唐代获得了新的创新,唐代文学艺术蓬勃发展,唐诗和传奇不再远离百姓生活,开始走进市井,从普通市井生活出发,充分吸取百姓喜闻乐见故事题材,展现每个人心中的思想,因此唐诗和唐传奇肩负着“诗以言志,文以载道”的现实功能,近代史学大师陈寅恪曾以诗文为史料,通过反复求证,纠正历史之谬,认真研究唐代诗歌和传奇中的廉政思想,有利于我们从社会生活方面更好的理解唐代廉政思想的传播和影响。

诗歌 传奇 清贫自守 忧国忧民

一、唐代诗歌中体现的廉政文化

唐诗不仅仅反映了唐代社会内部要求重建清正廉明政治风尚的愿望,更是社会大众对于清廉社会氛围的要求,唐诗在人民群众之间广为传颂不但可以揭露和讽喻社会中的贪腐现象,更可以把这种清正廉洁的正气氛围在社会上传播。唐诗中很多诗歌以托物喻情或直书讽喻来抒发诗人心中的廉政思想,比如王昌龄被贬江宁丞写作《芙蓉楼送辛渐》“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以“一片冰心在玉壶”直抒胸臆,表达自己如冰般清澈高洁的清廉之心,体现自己固守清廉之志,矢志不渝的情感,唐代廉政诗歌从寄托诗人的廉政理念可分为以下几类:

二、清贫自守,忧国忧民

唐代士人认为只有人人坚守贫寒自守,守护住自身的气节,才能在为官之中坚持廉洁奉公,拒绝贪腐。白居易在任杭州刺史时,作《三年为刺史》:“三年为刺史,饮冰复食檗。唯向天竺山,取得两片石。此抵有千金,无乃伤清白。”表达诗人拒绝收受贿赂财物,以维护自己清廉高洁的品行。另外白居易在《续座右铭并序》中直言“勿慕贵与富,勿忧贫与贱。自问道何如,贵贱安足云?”表达了自己安与贫困,不以富贵唐为荣,不以贫贱担忧的自足精神,唐代李白《赠友人》中:“廉夫唯重义,骏马不劳鞭。人生贵相知,何必金与钱。”指出应该多与清廉之士相交,远离小人,看轻身边的浮夸金钱等物质名利。魏征在《出关》一诗中说“季布无二诺,侯赢重一言。人生感意气,功名谁复论。”以古代贤士季布、侯赢为榜样,表达自己对身边的名利物质冷眼旁观而非热衷的态度。杜牧也在《不寝》诗中直言“莫言名与利,名利是身仇。”直接把名利视为万恶之首,是对人的一种负担。

唐代士人有很多是通过科举考试才跻身统治阶层的,因此,在创作诗歌的过程中多侧重于民间疾苦,表达对民众的同情,杜甫在《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中通过描写自己的经历反映民间普通人的疾苦:“生常免租税,名不隶征伐。抚迹犹酸辛,平人固骚屑。 默思失业徒,因念远戍卒。忧端齐终南,澒洞不可掇。”认为自己作为一个享有特权的官员都不能避免生活的困顿,更何谈普通百姓的生活,也通过写自己远途旅行的艰辛,反映出他内心中的无比又惧之情。

钱起在《秋霖曲》中用对比的方法将富贵人家和贫困百姓的生活差距真实的表现了出来,同时也提出了自己对社会变革的支持,“公卿红粒爨丹桂,黔首白骨封青苔。貂裘玉食张公子,炰炙熏天戟门里。且如歌笑日挥金,应笑禹汤能罪己。鹤鸣蛙跃正及时,豹隐兰凋亦可悲。焉得太阿决屏翳,还令率土见朝曦。”通过描写官宦之家的富贵奢华突出黎民百姓的凄惨与可怜,揭示了贫富的悬殊与对立,如果朝廷不做出改革,就会有新的政权取而代之,体现出作者忧国忧民的博大胸怀。

唐代诗人韦应物作《寄李儋元锡》一诗中:“去年花里逢君别,今日花开又一年。世事茫茫难自料,春愁黯黯独成眠。身多疾病思田里,邑有流亡愧俸钱。闻道欲来相问讯,西楼望月几回圆。”诗人一方面感慨时间的飞逝,另一方面诗中“身多疾病思田里,邑有流亡愧俸钱”诗人把自己的殷实生活和贫苦流亡百姓的生活作了深刻对比,表达出诗人内心中的愧疚和反思之情。

唐代士人通过这种安贫乐道的自守既守住了自己的内心清白,也守住了唐代政治廉洁清真的风尚,随时关注民间疾苦体现了唐代士人对社会稳定的期盼,这都值得我们今天的公务人员学习,时刻以自省的姿态投身为人民服务的工作中,多关注身边的人民群众生活。

三、廉洁自省,为政以廉

唐代士人群体都很重视加强自己的道德修养,坚持以道德自律来约束自己的行为,保证自己始终在为官时清廉自首。

唐代陈子昂作《座右铭》:“事父尽孝敬,事君端忠贞。兄弟敦和睦,朋友笃信诚。从官重公慎,立身贵廉明。待士慕谦让,莅民尚宽平。理讼惟正直,察狱必审情。谤议不足怨,宠辱讵须惊。处满常惮溢,居高本虑倾。白珪玷可灭,黄金诺不轻。秦穆饮盗马,楚客报绝缨。言行既无择,存殁自扬名。”为自己的为官制定了坚定的规范,以此来告诫自己也告诫世人,为官要公正谨慎。

陈子昂的《感遇诗三十八首•其十九》:“圣人不利己,忧济在元元。黄屋非尧意,瑶台安可论?”认为真正高尚的人,在治理国家时不应该追求一己之利,关注点应该侧重于全天下的黎民百姓,习总书记曾以此来提醒信访部门:“信访部门是党和政府联系群众的桥梁,是沟通民情的窗口。唐朝陈子昂有一句诗:‘圣人不利己,忧济在元元’我们共产党的干部是来自人民,为了人民的,在信访中倾听人民的呼声,了解人民的愿望,汲取改进工作和作风的营养,关心、济助每一个需要关心济助的人,是我们的责任,也是我们的义务。”对信访部门的工作意义做出了肯定,作为倾听民声的第一部门,信访部门必须坚持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工作作风。

杜甫《有感五首》(其三):“洛下舟车入,天中贡赋均。日闻红粟腐,寒待翠华春。莫取金汤固,长令宇宙新。不过行俭德,盗贼本王臣。”认为唐代这些盗贼本来都是皇帝的臣民,只是因为不堪忍受剥削和压迫才揭竿而起的,提出王者要实行仁政才能消除各地的叛乱,而不是武力镇压,我们今天的各种惠民政策也是仁政的表现,只有实行仁政采取各种有利于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的措施方可维持统治的稳固。

四、劝谏世人,以贪为鉴

贪污腐败行为最终会导致政息人亡的严重恶果,因此很多诗人创作清廉诗来劝谏和警示。李商隐通过《咏史》中:“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勤俭破由奢。何须琥珀方为枕,岂得真珠始是车。远去不逢青海马,力穷难拔蜀山蛇。几人曾预南薰曲,终古苍梧哭翠华。”直言劝解世人重视节俭,杜绝奢侈浪费,在反思“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勤俭破由奢”中表达了清廉勤俭与骄纵奢侈的辩证的关系。

唐代诗人杜荀鹤作《泾溪》“泾溪石险人兢慎,终岁不闻倾履人。却是平流无石处,时时闻说有沉沦。”提出为官需时时警戒,辩证看待身边的名利,从而对后人做出“与其病后能求药,不若病前能相防”的劝谏,提出要在贪腐之前有自己的防范意识和自律规范。

唐代李峤作《咏钱诗》:“九府五铢世上珍,鲁褒曾咏道通神。劝君觅得须知足,钱解荣人也辱人。”认为钱财对人影响是两方面的,通过此诗劝诫后来为官者“须知足”,通过“钱解荣人也辱人”让为官者思考钱财的利弊,在执政中做出自己的选择。

曾为宿州太守的唐代陈璠所作《临刑诗》对劝谏世人更有代表,诗言:“积玉堆金官又崇,祸来倏忽变成空。五年荣贵今何在,不异南柯一梦中。”陈璠通过自己立身说法,把曾经贪腐的“积玉堆金”、高官厚禄与最终处刑而亡的“万事成空”形成的鲜明对比,以诗人最终血淋淋的现实警醒后来为官者需清廉自持,等到东窗事发才幡然悔悟就已经为时太晚。

五、讽喻暴政、批判弊政

唐代是一个政治环境相对宽松的时期,士人可以在自己的诗歌中对当时的政策和制度进行直接批判和讽喻,希望以期能够影响决策者在决策时避免独断专行,对政策进行及时修改。

白居易的《杜陵叟》中就写了一个无名英雄向皇帝说明地方真实情况,使该地区人民免除了赋税劳役的故事:

“杜陵叟,杜陵居,岁种薄田一顷馀。三月无雨旱风起,麦苗不秀多黄死。九月降霜秋早寒,禾穗未熟皆青干。长吏明知不申破,急敛暴征求考课。典桑卖地纳官租,明年衣食将何如。剥我身上帛,夺我口中粟。虐人害物即豺狼,何必钩爪锯牙食人肉。不知何人奏皇帝,帝心恻隐知人弊。白麻纸上书德音,京畿尽放今年税。昨日里胥方到门,手持尺牒榜乡村。十家租税九家毕,虚受吾君蠲免恩。”

第一部分写当时杜陵地区的严重灾害,第二部分直抒地方官员明知灾情严重却不向皇帝禀告,批判地方官员无视地方民生疾苦,导致民间怨声载道,最后部分通过写有一人向皇帝反映了杜陵地区的真实情况,而使皇帝减免了地方租税。这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民间舆论和呼声对政府决策的影响,我们今天再制定各种政策时也应该注意先了解民意再做决定,避免决策失误导致不可挽回的损失。

唐代曹邺所作《官仓鼠》:“官仓老鼠大如斗,见人开仓亦不走。健儿无粮百姓饥,谁遣朝朝入君口。”对盗窃国家粮库钱粮的“官仓鼠”进行直接的讽刺和鞭挞。唐代李约《观祈雨》一诗中:“桑条无叶土生烟,箫管迎龙水庙前。朱门几多看歌舞,犹恐春阴咽管弦。”诗人表达了百姓面对“桑条无叶土生烟”的干旱天气,生活难以为继的时刻,作威作福的官吏们截然相反的态度,把一群忙于欣赏歌舞,不但不关心百姓生死,反而担心因下雨而“咽管弦”的骄奢淫逸的官吏形象直接展现了出来。诗人通过展现这些官吏的贪腐盘剥行为,对官场腐败进行无言的鞭挞和讽刺。

唐代是社会文化繁荣发展的时期,也是舆论传播形式的创新时期,唐代时期开放包容的文化环境和富足的社会生活为唐诗和传奇的发展提供了充足的空间和条件,中国古代传统文化中的清廉文化传统更是为唐代文人雅士通过唐诗和传奇传播廉政理念提供了思想来源,但唐代后期阶级结构固化,特权阶层产生,社会不公的现象频发,人民大众对于这种政治贪腐的畸形发展反映到思想文化领域就是唐诗和唐传奇的井喷式发展,特别是在以诗歌和传奇刺贪刺虐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有利于促进士大夫养成清正廉洁,不贪不腐的高尚品质,从思想层面加强廉政建设。

我们今天的廉政建设在建立健全社会主义法制体系的同时,更应该关注社会中的民情民意,知政失者在草野,廉政建设如果失去同基层人民大众的联系,那么所谓的廉政建设就会成为空中楼阁,沦为空谈,因此廉政建设必须重视社会中的舆论导向,从人民群众的话语中倾听自己的执政之失,更好的做出改进,以廉洁的方式行使手中的权力,为人民服务。

[1]刘昫.旧唐书[M].北京:中华书局,1975.

[2]欧阳修,宋祁撰.新唐书[M].北京:中华书局,1975.

[3]司马光.资治通鉴[M].北京:中华书局,1956.

[4]董诰.全唐文[M].北京:中华书局,1983.

[5]陆贽.陆宣公集[M].杭州:浙江古籍出版社,1988.

[6]彭定求.全唐诗[M].北京:中华书局,1960.

(作者单位:青岛大学)

郑世月(1989-),男,汉族,青岛人,研究生学历,青岛大学,研究方向:中国史。

猜你喜欢
唐诗诗人
最帅的诗人
唐诗写柳之妙
春夜讲唐诗记
唐诗里的日与月之争
品读唐诗
唐诗赏读
“诗人”老爸
我理解的好诗人
诗人猫
唐诗赏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