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围城》的文化批判及现实意义

2017-11-25 05:00庹皓程
长江丛刊 2017年21期
关键词:苏文方鸿渐围城

庹皓程

《围城》的文化批判及现实意义

庹皓程

钱钟书先生在《围城》中,将对人性和社会风气的讽刺表现地淋漓尽致,对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封建思想和糟粕文化进行了深刻的嘲讽和批判。本文从高中生的角度再读《围城》,对其现实意义提出了自己的见解。

《围城》 文化批判 现实意义

作为一名新时代的高中生,在课余时间,我喜欢拜读一些优秀小说,这不仅可以丰富我们的课外知识,同时可以提升我们的文学素养。今天,我将从高中生的角度,谈谈我眼中的《围城》。

一、小说再读

钱钟书先生的长篇小说《围城》,塑造了一大批所谓知识分子,他们在欧美留学,回国后也是各个行业的精英。这些人本应学贯中外、品德高尚,可是在先生的笔下,只有方鸿渐稍显善良,赵辛楣略显正直,剩下的人整天都沉迷于勾心斗角中,过着卑微而无聊的市井生活。小说中三闾大学是一座事业的围城,里面的每个人都尔虞我诈中乐此不疲,甚至丧失了人性的本真,这让善良却懦弱的方鸿渐不堪忍受,于是选择了逃离,却又进入了另一个更加让人惧怕的社会围城。他与才女苏文纨、唐晓芙以及孙柔嘉之间的感情纠葛,是一座感情围城,由于他的懦弱,言不由衷,使他一步步陷入了孙柔嘉的婚姻陷阱。封建的父母、婚姻的无奈、衰败的事业以及鱼龙混的社会都让方鸿渐无所适从,他怯懦的性格注定了其悲凉的结局。赵辛楣性格正直,却终究逃不过封建思想的围城,也进不了苏文纨的围城。

小说中,每个人心里都有一座围城,但大多数人心中想的只是一己私利或者是自己的面子而已,通过小说中复杂的人物关系和跌宕起伏的情节,钱钟书先生为我们揭示了在民国时期,中国人崇洋思想与根深蒂固的封建思想盲目结合带来的弊端。

二、讽刺现实

《围城》是钱钟书先生唯一的一部长篇小说,先生通过诙谐幽默的语言对这些另类知识分子进行了一针见血的剖析。我认为,先生在文中对这些的人物的嘲笑和讽刺,实际上是揭露了传统中国思想和文化中丑陋的一面,并对其做出了强烈的批判。

(一)勾心斗角、尔虞我诈的人际关系

在三闾大学中,李梅亭因为自己没当上中文系主任,和汪楚厚公开宣战;韩学愈为了自己的妻子能当上外语系的教授,与外语系主任进行了激烈的博弈;方鸿渐由于知道韩学愈的假学历,李梅亭肮脏的德行,因此受到了他们的中伤和打压;而作为室友的孙柔嘉和范懿,表面上和和气气,背地里却极尽手段贬低对方。在家庭生活中,孙家和方家,互相看不起对方,诋毁、蔑视手段不停;方和孙从结婚到最后分开,几乎从未停止过争吵。这些复杂、畸形的人际关系,不仅在当时的社会,甚至在现代社会,都有着形象、深刻的体现。

(二)口是心非、言行不一的伪高尚

李梅亭本是一个轻浮之人,一见到漂亮女子便走不动路,可是他在学校却百般阻挠同事之间的正常恋爱。校长更是一个外表道貌岸然,心中充满着魑魅魍魉的人,平日里一副平易近人、不偏不倚的模样,背地里却言而无信。都说艺术创作源于现实,高于现实,在《围城》里,这些伪道德是对当时社会的一种真实表现,即使放在当今社会,我们也能找到很多人物原型。

(三)急功近利的价值观

在当时的社会,有一种“学中国文学的人,非要到国外留学”的思想,方鸿渐利用假博士文凭来获取荣誉,这就是一种急功近利的表现。而文中的才女苏文纨,更是将急功近利的代言人,她本是研究法国文学,最后却写了一篇关于中国白话小说诗人的论文,混了一个洋博士的称号。另外,她抄袭德国民歌来展示自己的才气,甚至后来她还在重庆、香港等地进行走私活动。苏文纨前前后后的所有行为,都体现了她骨子里那种急功近利的价值观。这也是当时中国社会的一种普遍价值取向。

(四)名大于实,面子大于天

韩学愈和方鸿渐两者的生活在文中有着典型的对比,也突出反映了当时社会名大于实,面子大于天的畸形风气。他们两人都购买了假的克莱登大学博士文凭,回国时面对记者的采访和隆重的欢迎仪式,方鸿渐的心里发慌,谎言没能继续进行,最终当了一个没有任何归属的副教授,但韩学愈不仅当上了系主任,还要求学校给自己的白俄妻子安排工作。两人的不同遭遇,就是他们是否看透了当时社会名大于实的现实,以及他们是否有胆量利用这一现状为自己谋取利益。

三、结语

总之,《围城》不仅是对民国时期,中国社会现状和传统文化的真实反应,而且对中国根深蒂固的封建思想进行了无情的披露,具有划时代的伟大意义。作为社会主义新时期的高中生,我认为这些糟粕文化对中国的荼毒远没有结束,近年来一些腐败的学术风气横行,一些相关人员没有钻研某项专业,却有着该专业的博士、硕士头衔,名过其实。《围城》对于我国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建设和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值得我们深入学习。

[1]胡奇.浅析《围城》中蕴含的文化批判[J].剑南文学(经典阅读),2013(8):117.

[2]何莉.论小说《围城》的现代性意蕴[J].当代旅游(学术版),2013(5):177~180.

[3]刘明.《围城》对留学生身份认同的文化批判[J].文学教育(上),2016(8):38~41.

(作者单位:长沙市明德中学)

猜你喜欢
苏文方鸿渐围城
追忆黄蜀芹:敢拍《围城》,尽情绽放
巨婴,方鸿渐的真实面目
听李健吾谈《围城》
年少莫学方鸿渐
“围城”内外
浅谈《围城》中方鸿渐的围城人生
同学
《谜城》:走出自我的围城
职场争斗:你得到了江山,我学会了心计
纸模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