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公共决策中的公众参与

2017-11-25 08:28中共安徽省广德县委党校许启军
办公室业务 2017年17期
关键词:民主化公共政策科学化

文/中共安徽省广德县委党校 许启军

试论公共决策中的公众参与

文/中共安徽省广德县委党校 许启军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对政府职能提出了新的要求,而公共决策作为政府最主要的职能之一,对国计民生、公共事务有着巨大的影响。日新月异的社会形势对公共决策的科学化、民主化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公众参与是提高公共决策科学化和民主化的关键,是提高公共决策质量的关键。本文就公众参与的理论内涵进行了阐述,并且就当前我国公共决策中出现的问题进行了分析,提出了若干意见和建议。

公共决策;公众参与;科学化;民主化

一、公众参与公共决策的必要性

(一)公众参与是公民实现民主的过程。随着体制的改革和我国人民民主意识的增强,对于政府提出的一些公共政策和公共方案,民众不再只是被动地接受,而是强化了自由表达自己意见的权利和愿望。从公共政策的制定到具体的实施,再到民众提出自己的意见,所有的过程中民众都希望能够充分地表达出自己的意见和建议,在整个过程中公民也能够充分维护自己的权益,这正是实现民主的过程,政府和人民的关系也会因此更为和谐。

(二)公众参与是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随着我国经济的高度发达,越来越多的公民有了参与到政治生活中来的愿望。在构建市场经济体制的过程中,需要不断地对所有的利益过程进行调整。虽然政府的政策能够给公民带来一定的利益,但是和公民所期待的利益还有一定差距。所以很多公民都有了解与自己切身利益相关的政策以及参与到相关法律法规的制定过程中的愿望。

(三)政府转变管理方法和管理职能需要进行重新定位。在经济体制变革的过程中,受“权利清单”的影响,政府除了需要把一部分权利交由市场规律自行调配之外,也应该把另外一部分权利交给社会团体去操作。而公民是参与社会团体事物中非常重要的一分子。而政府就需要把本来不属于自己的权力下放给相应的企业组织或法人。

二、当前我国公众参与情况以及遇到的问题

(一)我国公众参与现状。虽然一直强调要让公众参与到政府决策中来,但目前为止,公众参与到决策中来的途径依然有限。目前来看,参与公众决策主要有两种途径:第一个是让人民代表直接参与到政策和规章的制定中来,政协委员也可以参与政策的制定。这些都是由下面的人民推举的。第二就是党和政府直接通过信访、领导接待和召开座谈会的形式来倾听人民心声。这样既有利于防止党政机关的领导人以权谋私,又有利于拉近与群众的关系。当然,随着网络时代的到来,民众更多地可以通过互联网、微信和其他方式来表达自己的想法。

(二)我国公众参与过程中所暴露出来的问题。1.公众参与到公共决策中的热情不够高,责任感不强。即使有部分公众参与到决策中来,多半也是为了维护自己的物质利益,对于真正的决策性和方向性的基本政策往往不能很好地发表自己的看法。此外,很多公民本身的受教育程度还远远不够,尤其在广大农村地区还存在着文盲和半文盲,这导致即使很多公民参与到相关的行政事务中来,但是并不具备最基本的参政和议政的能力。真正遇到行政机关的领导人,往往还是不能够充分发挥主动性。2.公众主要还是对各种公共决策的信息进行简单的披露,仅仅参与到事项的公布和调研中去。真正参与到核心决策的情况亦是比较少的。而且即使有公众参与到决策中来,参与的范围还是比较窄的,很多人仅仅局限在情况的了解上,真正能够有话语权的地方不多。导致最后参与的程度还是普遍偏低。所以,其实让公众真正在决策中发挥自己的作用的地方不是很多。3.现在公众能够参与到政治活动中的渠道普遍比较少,而且真正在决策中能够让公众知道的信息还不够多,广大公民并不能够随时随地都参与到政策的制定中去。即使有所谓的民主评议、公示制度和听证制度等等方式,但是这些制度往往只是走一个过场,真正能够让公众参与进来或者发挥作用的地方不是很多。即使社会上有很多能够参与到决策中去的社会团体,真正制定政策时能够发挥的作用也是微乎其微。

三、让公众更多地参与到决策中去的方法

(一)提高公民素质,让公民重视决策。只有让公民有参与到决策中来的意识,同时又给他们提供相关的渠道,能够真正地为政策的制定献言献策,这才能真正体现出公共决策的民主与科学。让公众有参与到政治事件中来的意识和培养公众政治决策的能力是让公众更多地参与到决策中去的有利方法。只有放眼各个层次的民众,并让各个行业和领域的公民都能够更好地参与到公共决策的事情中来时,才能够真正培养起整个公众参与政治的热情。

(二)为公众创造更多的参与渠道。社会团体、法人代表、民间学者、民间思想家和其他各个阶层的党派人士都是参与公共政策制定的主体,他们可以为公共政策的制定提出自己的意见和建议。他们既是政策制定的主体又能够为政策制定献言献策。在政协内部通常有各个阶层的参政党、工会组织、共青团组织和政协成员等等,它们普遍都属于政协组织,能够很好地表达人民群众的愿望和利益。而其他形式的组织主要通过人大和政协等组织表达出属于自己的愿望,并能够直接就一些政策与政府对话,从而间接地为公共政策的制定发挥自己的作用。

(三)完善公众参与机制,提出可以执行的设想和意见。建立可以互动和可持续发展的治理目标是公众参与的重要机制,同时也是各大政府实施行政策略时的重要目标。让公众参与到政策制定中来可以更好地反映出人民群众的利益,从而有利于建设和谐社会。而公众参与到基层的政治活动中来,应该是政府进行行政管理中最常用的方法,而不是仅仅把它停留在口号的层面。我们既要为公众的参与搭建一个可以利用的平台,也要让政府和公众能够在平台上更加积极地进行交流,增加两方之间的互动。

[1]顾戛良.公民参与:公共决策科学化民主化的必然选择[J].湖南行政学院学报,2005.

[2]裴茹飞.广泛的公民参与促进公共决策的有效执行[J].魅力中国,2009.

[3]王彩梅.论我国公众参与机制的建设[J].理论界,2006.

[4]公共决策的公共性和公民参和[J].互联网文档资源,2016.

[5]王预震,周义程.公共决策中的公众参与[J].广西社会科学,2002(5).

[6]公共决策中的公民参与[J].互联网文档资源,2012.

[7]胡永琴.公民有序参与:公共决策科学化、民主化的基石[J].学术交流,2005.

猜你喜欢
民主化公共政策科学化
论中国法院执行公共政策的价值逻辑
公共政策社会心理逆效应原理
——基于心理控制逆效应理论视角
公共政策中社会排斥的产生根源及其防范对策
中国共产党党内政治生活科学化的历史演进与经验启示
公共政策不能如此势利
中小学班级管理策略研究
论我国行政决策的科学化与民主化
论我国新一轮司法改革:职业化还是民主化
构建乡镇政府财政监督民主化制度框架
云南边疆民族地区基层党建科学化的基本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