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入探讨大学生爱心助教外来务工人员子女问题

2017-11-25 19:20付洪宇樊文佳李乾坤
成长·读写月刊 2017年11期
关键词:大学生教育

付洪宇+樊文佳+李乾坤

【摘 要】尊老爱幼一直以来都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但是在今天这个经济繁荣的时代里,却出现越来越多的外来务工子女变得孤独。而我们作为新时代的学生和青年志愿者就非常有义务来担起这个社会责任,继续发扬这个优良的传统美德。本文主要研究上海城市外来务工人员子女教育资源缺失问题。本文通过剖析上海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入学难,大学生课余时间分配问题,从而深入探讨两者之间的关系,得出大学生可以利用课余时间帮困外来务工子女,进一步缓解部分外来务工子女的教育问题。并且最后就如何挑选大学生爱心志愿者给出了相关建设性意见。

【关键词】大学生;爱心助教;外来务工人员子女;教育

一、我国各地区外来务工人员子女教育现状

随着现代社会经济的迅速发展,我国目前正处于社会经济转型的重要时期,越来越多的农村劳动力走向城市,从而在城市中形成了一个特殊的外来务工人员群体—简称流动人口。随着流动人口在城市中日益增多,他们逐步开始有了“家庭化”迁徙的趋势。 由此,外来务工子女的义务教育问题便浮出水面。首先,有一部风外来务工子女处在义务教育阶段的流动儿童会因为户籍制度、家庭经济等各方面的原因,无法进入城市公办学校就学。于是许多打工子弟学校应运而生。然而,这类学校无论从办学条件还是教学质量上考察,都与城市公办学校相差甚远。流动人口家庭由于经济条件欠佳、社会地位低下、文化素质偏差,无法给孩子提供良好的家庭教育。所以综上所述,外来务工人员子女教育资源稀缺问题在全国各地普遍存在。

二、上海外来务工子女入学情况一览

我们以上海为例:2008年全市幼儿园非沪籍儿童数有8.13万人,2012年数量高达19.93万人。据统计,2010年,全上海市共有独立设置幼儿园1252所,实际办园点1709个(其中民办396所,占31.6%),在园幼儿40.03万人中非本市户籍幼儿为12.55万人(占31%),常住人口适龄儿童的入园率达98%以上。20世纪80年代以来,中国大地掀起了“民工潮”,北京、上海、深圳等大城市成了主要的流入地,流动人口前所未有地快速大幅度增长。以上海为例,受20世纪80年代至90年代本市第三次人口出生高峰的影响,近年来,本市户籍育龄妇女数量不断增加,形成新的人口出生高峰。同时,近几年非本市户籍人口大量涌入,形成非本市户籍出生幼儿人数的高峰。两个高峰叠加,造成较大的入园压力。

三、外来务工人员子女的教育存在的问题

(1)外来务工人员自身困境。农民工进城后大多从事体力劳动,工作繁重,收入相对较低,在生活上存在许多困难,无法给子女提供优越的学习条件和环境。大多数家长对其子女的教育还是非常关注的,但是由于较低的文化程度和生活上的巨大压力让他们没有能力、时间和精力来科学合理的教育孩子。同时农民工子女经常随同父母一起流动,正常学习缺乏系统性和稳定性,甚至造成了阶段性辍学,影响教育的连续性和完整性,在客观层面上拉大了与城市儿童的教育差距,进一步加剧了农民工子女教育的弱势地位。

(2)父母与老师联系不通畅。外来务工人员主要从事搬运工、企业普工、做生意、运输等行业,工作时间长,没有足够的时间和精力花在孩子的教育上,他们常常把孩子教育的责任推到老师身上,这是家长与老师缺乏沟通的表现,这无疑加重了老师的教育管理难度。当学生在学校发生突发状况时,如果老师与家长联系不到,这将直接影响事件的解决。所以说父母与老师联系不通畅,这是一个很大的安全隐患.

(3)入学机会不平等。胡锦涛总书记在十七大报告关于推进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建设中强调指出要保障外来务工子女接受平等义务教育的权利,在实际的生活和教育措施中给外来务工子女以实际的便利。这样既可以充分落实国家的九年义务教育,又可以让外来务工人员安心劳动,促进我国私营企业的发展。但实际上,城市公共教育资源仍主要服务于城市本地居民,外来务工人员子女想要接受正规的免费教育,需要“五证”(父母身份证、学生的计划免疫卡、暂住证、父母务工劳务合同或营业执照及家乡教育部门出具的借读证)齐全才能免收择校费和学杂费,享受同城待遇,否則便要支付昂贵的借读费。申请入学时,必须要提交相应的证明材料,经审验后方能联系就读学校。由于需要提交的证明材料繁多,办理过程也比较繁琐,因此有可能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农民工子女的及时入学,甚至将一部分学生排斥于公办学校之外.

(3)外来务工人员子女数量近几年来快速增长,给学校带来很大压力。近年来,随着外来务工人员子女人数的逐渐增加,学校等教育资源紧缺的问题日益突出,许多学校的接纳能力已经接近饱和,特别是外来务工人员比较集中的地区,所以说,外来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就近入学的难度会越来越大。

(4)学校教师队伍素质参差不齐,流动性较大。我觉得部分教师素质不高的第一个表现就是对待外来务工人员子女的关心不够。有些教师只是注重学生的学习成绩,而忽略了他们的内心世界,当他们面对挫败需要安慰时,老师并不能及时地出现在他们的身边,给他们信心,鼓励他们。所以说,一旦老师的关心到位了,他们也就不会感到孤独与无助了。有时候老师对外来务工人员子女的热情不高,这也是素质不高的另外一个表现。可能一开始的时候,老师会很有耐心去教这些孩子,但是时间一长,他们就会感到不耐烦,当初的那份很强责任心也会被时间慢慢地磨掉,这就是教师的热情不高所导致的。所以教师对待学生一定要有这三点:关心、耐心、责任心。如果缺乏任何一种品质,那么作为一名教师都是不完整的。其次,教师的流动性问题也越来越严重。有的时候会出现这样一种情况,学生刚适应了老师的教学,可是由于老师的调换,而不得不重新去适应新的老师,这对适应性本来就差的外来务工人员子女来说,无疑是增加了他们的学习负担。

四、上海大学生支教存在的问题

(一)支教者动机问题

首先,我们要肯定的是,大多数大学生支教者都将奉献爱心,为支教地儿童带去希望作为自己参与支教活动的首要目的,其次才是为了丰富自身的阅历,完善自我。但是,不得不承认,大学生参与支教活动的功利性正在不断加强,这一问题在短期支教中尤为突出。许多学校社团仅仅是“为了活动而活动”,一些缺乏责任心的大学生参与支教的目的也仅仅是为了能够在简历上多添一笔。这些问题的存在,正是使得社会对当前大学生短期支教开始质疑的重要原因之一。endprint

(二)支教时间问题

支教时间短、选取时间段尴尬是大学生短期支教中存在的一个巨大问题。通过调查,我们也发现,大学生短期支教多将时间安排在寒暑假,周期多为10至20天。在时间点上,被支教地学校已处在放假状态,如若要求学生继续接受教育显然是不合理也不现实的,所以说能接受到教育的孩子其实数量有限且不固定。

(三)支教活动延续性问题。

大多数短期支教活动在结束后即与被支教地失去了联系,不再有后续的交流,这使得活动效果难以得到保证。因为大学生对支教地孩子的影响有限,如果不能使之保持长时间的交流与接触,譬如简单的书信往来,那么那些曾经接受过支教帮助的孩子很难在今后的成长中接受良好的引导。

(四)支教者的素质及技能问题

大学生支教者在知识储备上已完全胜任教学任务,但是,在教学技能上,大多数的支教者都缺乏经验,所以极易出现课堂混乱,学生难以管理的问题,使得教学质量的得不到保证。同时,支教组织者在课程安排上的不科学与不合理也会导致支教效果的不佳。另一方面则是个别大学生的个人素质低下,在支教当地留下不好的印象,使得被支教地产生反感情绪。

(五)支教资源分配问题

由于资金、地域等限制,许多大学生支教团队在选择支教地时并不是将最需要支教的地点放在第一位,而是选择愿意接受支教,又便于自身开展支教活动的地点开展活动。这样一来,就极易造成支教资源的不合理分配。往往是交通不便的边远山区得不到支教帮助,一些并不需要支教的地方却成为支教团组织者积极联系的对象。这一问题产生的原因与上面所提到的支教功利性目的也存在一定关系。

五、提出大学生可利用课余时间帮困外来务工子女的构想

针对以上现状,我们提出了大手牵小手这一项目,旨在利用大学生的课余时间参与爱心助教,对参与助教的大学生来说,能够有一个充实、难忘的人生经历,使大学生能够在助教的过程中释放和强化自身的社会责任感,将爱传承,是一种心灵的陶冶拉动大学生公益事业的发展。对于外来务工人员子女来说,使他们在陌生的城市中获得社会的关怀,缓解了一部分教育资源稀缺的情况。

六、发起大学生爱心志愿者的理由

助教活动的对象一般都是农民工的孩子们。这些孩子由于和外界的接触比较的少,大多数的孩子甚至可以说和外界毫无联系。这就决定了他们对外面世界的了解近乎为零。他们在学校所接受的教育也是极其有限的。这可以从两个方面来分析:

1、一般无法在上海的学校入学。

2、所能够获得的教育资源相当缺乏。

正因为种种客观因素的存在使得这里的孩子无法像城里的孩子一样接触到现代人必备的知识。

作为大学生承当起这个义务是义不容辞的。第一,我们的大学生经受过高等教育,素质高、眼界宽,他们有能力去担当这个义务。第二,我们的大学生来自不同的地方,经历过不同的人生,对这个丰富多彩的世界认识比较全面和客观。他们能够更生动地引导偏远山区的中小学生们去认识这个世界,去开阔眼界增长知识。

七、对于解决大学生支教中存在问题一些建议

(一)提高对支教的认识。

提高自身教学能力 首先,支教大学生要提高对支教性质的认识,支教并不是简单的知 识传输,而是需要一定的教学经验和教学技巧。支教活动的组织者可以 开展培训活动,帮助支教大学生掌握基本教学技巧,以更好地完成支教。

(二)组织者应制定完整教学计划,提高支教质量。

针对短期支教时间、地点、次数固定,而人员变动较大的特点,支教 组织者应加强于所支教的中小学校的沟通,配合学校的常规计划制定以 学期或学年为标准的支教教学计划,合理安排每次教学任务,让支教大 学生每次都能做到“有的放矢”,以保持教学内容的连贯性。

(三)端正支教态度。

建立更为合理的激励措施 支教活动能够带给志愿者的,应该是他们在支教过程中感受到自己 支教的价值、支教的收获和支教的快乐。要杜绝以功利为目的的参与行 为,除加强大学生思想道德建设外,建立更为合理的大学生志愿者激劢 体系至关重要。现行的支教与评优、评奖学金挂钩的制度,在一定程度 上助长了不良风气。建立完善的评估和激励制度,将奖励的重点放在精 神层面上,才能让支教活动不至于偏离中心。

(三)重视支教细节,积累前辈经验

支教大学生需要认识到,在支教过程中,大学生不但会给学生带去 一些知识和积极的影响,也可能会给学生带去一些负面的影响,所以大 学生在支教过程中要严格约束自己的言行举止。时刻以身作则,尽到“为 人师表”的职责。在支教结束后,支教大学生可将收获的经验和感受记 录下来,由组织方整理并提供给此后参加的同学,以提高教学质量,避免重复错误的产生。大学生短期支教活动在中国并不鲜见。但由于缺乏有效的组织和管理,以及支教大学生在支教态度及认识上的缺陷,因而支教效果并不显著。大学生支教效果的提升,需要支教的组织者、支教大学生、接受支教援助的中小学校的共同努力。而大学生支教质量的提升也最终会使三方共同受益。

八、爱心志愿者选择的一些规划

大学生自己还在学习的阶段,他们无论是上课,还是讲解题目,他们的专业性都比不上专业的老师。外来务工人员认为自己的孩子跟着大学生学习,可能学习方法,解题思路都会出现错误。所以不愿参加爱心支教活动。所以我们对志愿者队伍的人员确定进行了详细规定。志愿者对于师范类的学生优先录取;并在助教活动开始前,请相关师范专业的老师对志愿者进行统一的培训。

九、大学生对于助教外来务工子女的意义

1.通过助教活动能够对外来务工子女的教育帶来帮助,让他们通过大学生了解到更多的信息,带去一份光明,一份希望。

2.对参爱心助教的大学生来说,能够有一个充实、难忘的人生经历,使大学生能够在支教的过程中释放和强化自身的社会责任感,将爱传承,是一种心灵的陶冶。

3.拉动大学生公益事业的发展。

(该文章受到上海立信会计金融学院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资助)endprint

猜你喜欢
大学生教育
国外教育奇趣
题解教育『三问』
什么是“好的教育”?
教育有道——关于闽派教育的一点思考
带父求学的大学生
大学生之歌
新大学生之歌
大学生实习如何落到“实处”
让大学生梦想成真
他把孤儿院办成大学生摇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