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下中等艺术学校舞蹈专业教学管理模式探析

2017-11-25 00:34闫佳
文艺生活·下旬刊 2017年10期
关键词:管理方法

闫佳

摘 要:中等艺术学校都曾经为我国文化艺术事业的发展做出了历史性的贡献,培养了一大批社会急需的艺术人才。然在高等教育产业化快速发展的冲击下,中等艺术教育尤其是地方性中等艺术教育的发展遭遇前所未有的危机,如生源、就业等诸多问题,同时也引发了教师师德的大滑坡,从而直接导致教师疏于提高自身的业务水平。因此,地方性中等艺术教育能否在“夹缝中”求生存,并有更大的发展,教师能否探索切合实际发展的教学管理模式便非常重要。

关键词:中等艺术教育;舞蹈专业教学;管理方法

中图分类号:J50-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7)30-0208-02

一、当下中等艺术学校教育发展现状

“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这是韩愈在其《师说》中为教师这一职业所下的定义,明确地指出了教师的职责所在,并一直深深的影响着后世直至当代的多数教育从业者。但是,随着时代的发展,教师们仅仅实施传道、授业、解惑,已不能完全适应社会的需要,同时还要担负育人的重任。因此,是否具有崇高道德素质的教师队伍,直接关系到人才队伍培养的成功与否。然而在当下市场经济条件下,人才流动也逐步市场化。

人才流动的市场化既有积极的一面,也会带来一定的负面影响。如部分教师受此影响,工作上可能会比较懈怠,职业意识淡薄,也不够敬业等等。在利益的驱动下,往往出现不同程度的道德滑坡,也就谈不上去积极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

为此,党的十六大报告特别强调指出,要“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提高教师的师德和业务水平。”因此,在当下新形势的发展中,各类学校的教师在教学上积极探索切合实际发展的教学管理模式,非常重要。而中等艺术学校特别是地方性中等艺术学校,因为处境的尴尬,显得尤为重要。

虽然中等艺术学校都曾经为我国文化艺术事业的发展做出了历史性的贡献,培养了一大批社会急需的艺术人才。但是,从1999年教育部实施把教育重心逐渐转移到对高等教育规模的扩大和质量的提高上的政策倾斜后,更多学生进入普通高校不再是难事,却逐步把中等专业教育推向边缘。

自此,中等学校的生源从数量和质量上都受到很大影响,艺术类中等学校尤其如此。招生困难、生源质量下降已成为制约中等艺术教育持续发展的瓶颈,使中等艺术专业学校的发展步入了一个历史与现实营造的困境。

因此,要改善这一困境,地方性中等艺术教育除了在宏观层面进行适当的创新改革办学模式、办学特色等措施的探索外,微观方面,教师个体应该积极探寻、摸索新的更切合实际发展的教学管理方法。笔者从自身多年的舞蹈教学经验出发,认为“一高、三心”的教学管理模式,可以作为改善中等艺术学校舞蹈专业课程教学实践的一种有益尝试。

二、 “一高、三心”的教学管理模式

(一)“一高”

“一高”是指作為教师,首先要不断地提高自己的道德素养,以具备高尚的师德品质。教师的道德修养,是指教师个人为培养良好的道德品质和心理素质,在完成教育和教学任务过程中,按照教师道德的要求所进行的自我锻炼、自我陶冶、自我改造、自我教育、自我完善的过程。①《教师法》明确规定:“教师是履行教育教学职责的专业人员,承担教书育人,培养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提高民族素质的使命。教师应当忠诚于人民的教育事业。”教师这一职业是一项教书育人的职业,有其一定的特殊性,他们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会直接影响到学生的成长。孔子所说的“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不能正其身,如正人何”,非常恰切地道出了教师对学生成长的这种“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正面与积极的表率与垂范作用。所以,教师要做到垂范的表率作用,无论事情的大小都必须严格要求自己。“教师无小节,处处是楷模”,即所谓“德高为范”。“动人以言者,其感不深;动人以行者,其应必速。”这也正如“近墨者黑,近赤者红”所包含的道理。俗话说,有什么样的父母就有什么样的孩子,换句话也可以这样说:有什么样的教师,就会培养出什么样的学生。我国古代的有识之士就已充分认识到这一点:“善歌者教人习其声,善导者教人习其志”。这也正如捷克现代教育家夸美纽斯所总结的:“教师的职务是以自己的榜样教育学生。”

古人说“经师易得,人师难求”。因此,在当下中等艺术学校面临发展的瓶颈,在当今市场经济的冲击下,面对金钱、地位、名利的诱惑,部分教师无心思教、道德滑坡的严峻形势下,每一个教师都更应该切实地加强自己的职业道德修养的提升。因为道理很浅显,教学设备落后可以改善,教学、办学模式老套可以创新改进,而作为学校的灵魂所在——教师的师德如果堕落了,那整个学校就真正垮掉了。

(二)“三心”

“三心”是指教师在教学以及在学生日常生活的管理中必须充满爱心,要有耐心,要有恒心。

“三心”是“一高”的承续,没有“一高”的良好基础,便难以做好“三心”的教学管理工作。多数中等艺术学校都曾经辉煌过,即使现在作为国家级的重点中等学校,也同样都受到国家教育改革带来的巨大影响。因为高校艺术专业的扩招,学生上大学的门槛大大降低,多数学生只要稍加努力,大都有机会上大学,这无疑大大减少了中等艺术学校的比较优质的生源。所以愿意到中等艺术学校入学的学生在艺术素质方面普遍低下。有的甚至可能完全没有这方面的天赋,但是为了生存,也只能招收。

例如,作为舞蹈专业,其对学生自身的条件,如身高、长相、身材比例、肌肉柔韧性、模仿能力以及舞蹈感觉等的要求更为特殊,要求更高。但是,迫于生源的压力,舞蹈专业的学生大部分的舞蹈基础都比较差,部分甚至是零基础,而且条件也较差。因此,专业教师必须不断努力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与能力,在教学时注重基础技术层面及教学方式的不断改进,如力求多方位、多层面地多做示范教学,以加快学生的理解与吸收过程。另一方面,则同时要更注重从人文情感等层面去加强学生的教学管理。endprint

1.教师应该充满爱心

《教师法》明确规定:“关心、爱护全体学生,尊重学生人格促进学生在品德、智力、体质等方面全面发展。”教师对学生倾注爱心,是一种十分重要的教育手段。教师对学生的爱,有助于把教师提出的要求,灌输的思想转化为学生本身的要求和思想。因为实现这种转化,需要有情感的过滤和催化,也就是说,一种要求和意见如果被学生认作是出于老师的关怀和爱护,就会产生肯定的倾向而被接受。②所以我们说“爱是教育的润滑剂”。

一方面,学生所受到的来自教师的关爱,不是单方面的,既不是单纯的理智上的关爱,也不是单纯的感情上的,而是两者的紧密结合与统一。即老师对学生的严格要求不是无目的,无要求的,而是建立在尊重学生的基础上的。老师对学生的关爱不是个别性的,而是广泛性的,就是说不会偏爱哪一类学生,如只关爱成绩好的学生,而忽视了成绩不好的学生。

另一方面,一定要让学生感受的教师的爱心是来自真正的关爱,而不是作秀与逢场作戏。只有真正发自内心的、表里如一的、言行统一的美好品德,才能在学生身上产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潜移默化作用。③

对此,苏霍姆林斯基也是这样要求的:“要成为孩子的真正教育者,就要把自己的心奉献给他们。”但这并不意味着对学生倾注爱心要放松对学生的严格要求。相反,教师应该加强对学生的严格要求。对一个人最大的严厉,某种程度而言其实就是一种巨大的关爱。因为,只有对自己无关的人,我们才可能会漠不关心。正所谓爱之深,也恨之切,要求也就更为严格。严师出高徒说的就是这个道理。对学生的正确、严格的爱才是真正意义上的关爱,否则就是流于滥爱,就不利于学生的健康成长。

而且这种关爱与严格要求不应该只体现在学生的学习方面。学生的成长是一个全身心的成长,关系到他们的学习、品德、心智等多方面。成绩再优异,如果在别的方面有所缺陷,就不是一个优秀的学生,也难以成为一个品学兼优的学生。所以教师对于学生的关爱还应该从他们的思想、日常生活等方面。要让学生的学习建立在后顾无忧的基础上,才可能全身心地投入到学习中。这一点在中等艺术学校尤其是地方性的中等艺术学校。这类学校的学生大都来自偏远农村,家庭较为贫困。有的舞蹈专业学生可能连一双练功的芭蕾舞鞋的购买都感到困难。所以教师在力所能及的前提下,对学生能够从生活等方面给予悉心的关爱,让学生感受温暖,才可能坚定他们继续努力学习的决心。这也是防止地方性中等艺术学校往往容易产生学生中途流失的一种有益的措施。

2.教师要有耐心

教师与学生是教育实施的人为主体,两者在人格方面是平等的,并不存在教师就高于学生的情况。因此,教师实施教书育人时首先要做好的就是要热爱与尊重学生,要平等对待每一个学生。在育人过程中,要牢固树立一种观念:学生接受能力有强弱、学习进步有快慢,在教育教学活动时可以因人而异、分类推进、互帮互学。④于中等艺术学校,尤其是地方性中等藝术学校而言,尤其应该注意到这一点。有时候即使教师的教学方法是先进的、与时俱进的,但学生也不一定能够完全接受。这往往容易让积极改善教学方法的教师感到泄气与无助,这其实说明教学方法更多的是技术上的改进,而科学合理的教学方法不仅仅限于技术的不断改进,还有心理方面的技术。而且新鲜事物的推广总是需要一定的时间的。这时候,教师就应该有足够的耐心去推广实施他的先进的教学方法。

而在教学之外如生活等方面的耐心教育也同样重要。地方性中等艺术学校的舞蹈专业学生也大多来自偏远甚至贫困的农村,城市生活所展现的繁华、缤纷的表面必然吸引并让部分学生流连忘返甚至沉浸其中,不能自拔而影响学习。教师一次、两次、甚至多次的教导可能都收效甚微。如果就此作罢,这些学生也许就毁了。显然,作为专业课程教师是难逃其咎的。在迂回采取更好策略的同时,教师的耐心是关键。其实,在这种耐心施教的过程中,教师耐心的呈现其实也是对学生另一种方式的爱心的表现。因为,教师如果不心存爱心,是不可能这么有耐心的。

3.教师应该有恒心

“世上无难事,只要肯攀登”,“铁杵磨成针”典故或哲言,说明的其实都是一个道理,即做事一定要有恒心,半途而废是永远不可能到达终点的。教师对待学生的教育问题也是同样的道理。教师对于学生的关爱,不能只是一时的冲动或心血来潮,而应该是持续性的,也就是说应该持之以恒,要有恒心。偶尔展现爱心,每一个人都能做到,难的是经常性,持久性的爱心展现。学生的成长是一个较为漫长的过程,对于他们的关爱不是一次两次就可以达到目标的。

笔者在实际的舞蹈专业教学中也经常发现自己难以做到这一点。例如,笔者也经常会为学生长时间不能正确地做好一个简单的动作型抓狂。因此,这个时候千万不能急躁,也不能泄气,要时刻意识到自己所面对的学生的实际情况,并以此作为参照去不断调适自己。而一旦能做到这一点,就会收获丰厚的回报。这也许正如古罗马诗人奥维德所说,“忍耐和坚持虽是痛苦的事情,但却能渐渐地为你带来好处”。“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几千年前的大思想家荀况就已如是启发过我们。

三、结语

综上所述,笔者以为,要使地方性中等艺术学校的舞蹈专业,乃至整个学校的教育能够在“夹缝”中生存下来,甚至活得“风生水起”、“有声有色”,作为微观改革层面的教师们,除了要不断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与能力外,更需要做好类似“一高、三心”的专业课程教学管理模式。

事实上,也唯有如此,我们才能真正无愧于园丁这个最质朴无华的褒称;无愧于蜡烛这一最温馨动人的爱称;无愧于人类灵魂工程师这一最富哲理同时也是至高评价的称谓。

注释:

①罗胜利等.教师道德修养读本[M].北京:团结出版社,2001.

②引自:中国高校之窗,www.gx211.com,2011-4-18.

③张凤梅.教师的“以身立教”[J].新教育(吉林),2007(04).

④谭安国.以教师的人格影响学生,杂志网·论文频道 http://www.bianjibu.net/.endprint

猜你喜欢
管理方法
高校官方微信公众平台运营策略与管理方法研究
创新行政管理方法 提高基层政府管理能力
中小学实验教学管理方法的优化策略研究
高中班主任如何开展班级管理工作
煤矿机械制造中合理设计及管理方法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