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讨如何培养小学生的语文阅读兴趣

2017-11-25 00:05黄奇琼
南北桥 2017年21期
关键词:方法探讨教学反思小学语文

黄奇琼

【摘 要】语言是门艺术,阅读是种习惯。阅读量不够,会缺少文化的刺激,文化的缺失,会导致思考判断能力的匮乏,最终形成一个恶性循环。如果从小就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不仅让学生赢在起跑线上,还为学生创造一种广阔的精神生活,塑造一种人生大格局。

【关键词】小学语文 方法探讨 教学反思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7.21.118

现代生活的进步,对学生的诱惑逐渐增多。心智、阅历与书籍内容的不相匹配,学生很难从中领悟到书籍的乐趣,学生的视野和观念也受到一定的局限,很容易成为井底之蛙。教育要从小抓起,教师是学生启蒙教育的一盏明灯,引导学生走向一个有趣而有意义的图书世界,从中感知人伦之美,丰富自身情感,探索人文世界,树立正确的世界观。本文将对如何提高小学生的阅读兴趣进行简单的分析和探讨。

一、循序渐进,步步为营

由于智龄与阅读的不相匹配,小学生的理解能力存在一定的偏差,理解力的缺失很难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所以小学生的阅读最好从最简单的全图绘本开始,全图绘本色彩丰富,故事性强,易于理解。据心理学家研究发现色彩鲜艳的图片会刺激学生的感官,增强记忆力,引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当阅读能力达到一定程度后可过滤一些图片,增加文字内容,从经典名著,一般性教科书文章到知识性文章,比如故事性强的《西游记》,知识类的《昆虫记》,《十万个为什么》等。霍姆林斯基说过:“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探索者、发现者、研究者,而在儿童的精神世界中,特别强烈。”学生在阅读中就相当于是一个冒险家,他们的游历从西游记的妖魔鬼怪,到昆虫記的生物世界,再到十万个为什么的奇妙宇宙,随着书籍难度等级的提高,好奇心也越发强烈,想不断探求世界的本质,寻求心灵的满足。所以阅读的培养是循序渐进的过程,教师应从启蒙开始,为学生打开探索的大门。

二、听、读、说、写全面结合

专家表示,孩子阅读和听力在四五年级达到一定的程度,但在达到之前,听力比阅读能力更高。孩子能听懂并理解那些复杂而有趣的故事但无法看懂的故事书,所以教师可以每天朗读一些有趣的故事,选取的内容广泛,难易适中,边读边对文章进行理解。朗读时尽可能的做到绘声绘色,抑扬顿挫来激发学生的兴趣。在很难的地方适当停顿,给予充足的时间给孩子思考,或进行一些形象的比喻帮助学生理解,比如在《昆虫记》中,学生刻板印象中萤火虫是光和美丽的化身,学生很难想象她是残忍的屠杀者,教师这时要告诉学生美丽的外表不一定有美丽的心灵。提一些比较有趣但难度适当的问题,鼓励学生说出自己的感受和心声,达到教师与学生的双向交流,并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和专注力。可以让学生自行预测或编写接下来的内容。教师让学生在适当的地方做笔记,写下他们的感悟与理解,引导他们正确的读书方式,让他们感知到收获的喜悦。

三、自由阅读,巧用方法

理性霸权所孵化的知识暴力,挤压着学生的心理空间和精神空间。学生对于老师所推荐的晦涩的文字有强烈的排斥感,而教师则通过权威的压力强行学生阅读,以暴制暴的方法结果适得其反,最终导致学生强烈的阅读叛逆心理。所以主张教师鼓励学生自由阅读,广泛阅读,探究性阅读,学会寻找学生排斥阅读行为背后的原因和动机,相信学生总有一定的道理,寻找阅读问题发生的原因后对症下药。教师在自由阅读的基础上可以巧用一些方法,如举办读书交流会,读书漂流瓶活动等,鼓励学生对阅读经验与阅读感受的交流。在交流中对表现优异的学生进行表扬,当学生取得成功或进步时,会产生一种自我满足和积极愉快的心理感受。这种情绪会大大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增强阅读的自信心。教师在阅读上要尊重学生,鼓励自由阅读。特别在学生还处于儿童阶段时,要学会保护学生的天性,以一种随时准备欣赏和感谢的心态来对待学生的阅读。

四、父母与老师共同引导,以身作则

古语有言:“所谓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教师在课堂的时间是有限的,要想学生形成良好的阅读习惯,教师就要在课下做好父母的工作,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师和榜样。鼓励父母远离电子产品,言传身教,以身作则,为他们的孩子营造良好的阅读氛围。陪伴孩子阅读,在潜移默化中教会孩子辨别真善美,树立正确的三观,传输阅读的乐趣。喜爱提问是童心的表现,阅读时,学生提问,父母和老师要认真解答学生的问题,父母和老师会惊喜的发现学生身上的闪光点,并且可以从只言片语中感受到智慧的光芒和成长岁月中不断积累的情商。当然,教师与父母在引导阅读时可以提问,提问切莫急功近利,否则会得不偿失。这些问题与阅读有关并且有一定难度,能让学生尝到“果实”,导问式学习和任务驱动性的学习方式,可以极大的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提高阅读兴趣。所谓润物细无声,父母和老师是学生阅读兴趣、习惯的引领人,标杆。

五、巧设情景,信息化教学

情景导入是学生感知阅读的重要方法,让学生模拟或联系生活场景,会使学生有身临其境之感,吸引学生快速进入阅读状态,促使他们保持活泼、激昂,进取的心理状态,教师要学会帮助学生搭建一座书本与现实的桥梁,让学生深刻的理解阅读的内容。对于处于幼龄阶段的孩子,阅历有限,对于某些阅读的内容有一定的局限。比如:在阅读《西游记》类神话性质和《三国演义》类战争政治类的书籍,学生可能缺乏一定的想象,可以先让学生看一些影视作品,形成一个初步的人物形象和概念,再在此基础上带领学生进行阅读。

黄庭坚说过:“士大夫三日不读书,则义理不在胸中,便觉言语无味,面目可憎。”可见阅读的充实性。阅读为学生打开了一扇窗去参观,欣赏,理解世界的本质;阅读为学生搭建了一座接触古代,现代,当代伟大心理的桥梁。阅读兴趣的培养有利于学生发现,了解世界。激发超出自己认识范围的能力和思想,推动社会前进。而小学生阅读兴趣的培养却起着启蒙的作用,他是致力于打造一个有趣而生动的灵魂的开始!

参考文献

[1]周粉玲.新作文:教育教学研究[J].职业教育学,2003,008(61):14-15.

[2]王世伟.小学语文旬刊[J].教育前沿,1998,067(13):42-45.

[3]何爱萍.语文教学设计[J].教学策略,2010,032(56):25-26.endprint

猜你喜欢
方法探讨教学反思小学语文
企业研发支出会计处理探讨
高等数学的教学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