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形势与政策”课程建设与思考

2017-11-26 01:03孙传通张慧晶
文教资料 2017年21期
关键词:形势与政策问题分析

孙传通+张慧晶

摘 要: “形势与政策”课程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高等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关系到争夺舆论阵地、保证主渠道畅通的一门必修课程。其教学质量直接影响人才培养质量,关系到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素质。本文在已有文献研究及实际调查的基础上,运用理论联系实际的方法,以上海财经大学为例综合分析当前高校“形势与政策”课教学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原因,并以此为依据提出行之有效的增强高校形势与政策课教学实效性的策略。

关键词: “形势与政策” 问题分析 路径对策

近年来高校“形势与政策”课的地位与作用进一步得到凸显,但是由于历史及客观原因,高校“形势与政策”课的建设和实践过程中仍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制约着高校形势与政策课教学实效性的提高。需要我们立足高校实际,从中发现问题,探究原因,从而解决高校形势与政策课在教学过程中面临的困境,使“形势与政策”课教学实效得到提升。

课题组为更好地了解学校形势与政策的建设情况,主要采用问卷调研和个别深入访谈相结合的方法。本次调研主要面向学校大一和大二本科生,共发放问卷1000份,回收有效问卷914份,问卷有效率91.4%。调研内容包括客观题20道、主观题1道,调研内容涉及形势与政策的教学形式、教学内容、教学实效、师资力量及考核方式等内容。

一、一些学校“形势与政策”课存在的问题

(一)授课模式单一,教育机制不完善。

“形势与政策”课教学方法较单一,除课堂教学外,还有少量结合热点的主题报告和学术讲座,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互动少。以教师为中心,是一种我说你听、我打你通的传统课堂教学,模式较单一,不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查显示,学生认为教师教学方法单一的占57.55%。

(二)授课内容吸引力不够。

“形势与政策”课是一门实践性、时效性很强的课程,要求教学内容与时事、社会实践紧密结合。而目前学校的“形势与政策”课内容虽然结合了社会热点,并对当前国家和社会热点进行了专题授课,但是没有很好地契合学生的需求,同时课程内容多以理论教育为主。调研显示,仅有21.27%的学生认为教学内容很有吸引力。

(三)考核方式单一,缺乏科学评价标准。

考核方式相对单一,主要以让学生提交一篇论文作为考核形式,然而某些学生所交论文“移花接木”,罕有自己的观点和见解,这种考核形式缺乏科学的评分依据,随意性较大,不能客观地衡量学生对形势政策课的分析能力与理解程度。

(四)教师专业化不足,缺乏专业稳定性。

目前,某些“形势与政策”课教学教师是专兼职教师,以兼职为主。兼职教师主要以各学院分管学生工作副书记、专职辅导员、学校行政部门领导担任,一般身负繁重的管理事务压力,且自身专业的多样化及教学经验的缺乏使得这支教师队伍缺乏稳定性与专业性。

二、改进高校“形势与政策”课的路径与对策

(一)激活学生学习动力,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作用。

首先,要充分调动学生在“形势与政策”课教学中的主观能动性。学生对课程的主体认同水平是决定课堂参与及获益多少的关键因素,如果学生将选择修读课程的原因定位为必修课的要求或获取学分的需要,那么“形势与政策”课对学生来说将只是因外界要求而接受的。

其次,要在教育内容选择上尊重学生的自主性。“形势与政策”课教学一方面要体现党和人民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统一要求,另一方面必须把握学生的兴奋点。教学内容是决定教学实效性的重要因素之一,在信息与新媒体时代,如何借助形势与政策课这一载体塑造大学生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对高校提出新的要求与挑战。

(二)创新教学形式,多渠道多载体进行教学。

高校“形势与政策”课承载着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学习、党的思想路线方针政策宣传的多种使命,由此决定了“形势与政策”课课堂教学要特别注重形式与内容的豐富性与多样性。调查显示,吸引力不足是影响学生学习兴趣的重要因素,仅有21.27%的学生认为教学内容很有吸引力,57.55%的学生认为教学方法太过单一。学生希望在课堂形式上进一步丰富,希望采用课堂教学与课外教学相结合、知识讲授与体验教育相结合,将课堂讲授与观看音像资料、开设专题讲座、开展课堂讨论、组织社会实践相结合,丰富教学形式,增强教学效果。

1.运用网络资源,线上线下相结合。调查显示,大学生了解国内外时事的途径多样化,在大量碎片时间通过网络资源自主学习,让“形势与政策”课基于网络资源的交互教学与互动学习成为可能,网络学习成为大学生了解国内外形势与政策的主要途径。然而,“没有了权威的引导和说教,在爆炸性的媒介信息面前,受众更像一个无所适从的孤儿”①,因此,为了提高学生对各种信息的利用率,教师在“形势与政策”课某一专题开讲之前可以先将与本专题相关的一些理论知识、焦点热点、文件原文、政策解读、案例视频等材料上传到网络教学平台,引导学生课前分析、归纳,将网络资源作为课堂教学的有益补充。此外,加大对校园网络舆情的监管力度,防止有害信息侵入;二是充分发挥校园文化的优势,及时播报国内外重大时事,保证“形势与政策”课教育教学的正确方向和覆盖面,从而提高“形势与政策”课教育教学的实效性。

2.开展专题研讨,探索研讨式教学。在课堂教学中,学生喜欢以内容丰富的热点问题为专题进行讲授,按照国际形势专题、国内形势专题、社会热点专题等,充分发挥专兼职教师的力量,组成专题的教师讲师团,针对相关问题开展专门的教学研究与宣讲。多渠道、多路径地引入各种社会教学资源,积极邀请党政机关、学术团体等专家学者开展专题报告,引导大学生对相关问题深入观察和思考。

3.体验式教学,从实践中获真知。可以借助社会实践如我校进行的大型实践类项目千村调查和三下乡等第二课堂活动,引导学生在体验中了解、理解、吃透“形势与政策”课程精神,通过学生参与社会实践活动,把思想政治理论课搬进社会大课堂,促进学生的知行合一。endprint

(三)稳定优化师资,提升教师专业化水平。

“形势与政策”是“根据形势发展需要决定教学内容,并综合运用有关学科知识进行讲解的一门政策性与时效性特强的课程,因而对主讲教师的政治立场、思想素质、知识结构、业务水平和品德操守提出特定的要求和把握尺度②。其教学内容具有现实性、具体性、动态性、时效性等特点,这就决定了要有一支具有马克思主义理论水平、政策水平的精干专职教师队伍。首先,提升“两课”专业教师在“形势与政策”课教师队伍中的比例;其次,加强“形势与政策”课教师的培训工作。

(四)改革教学评价,注重学过程考核。

教学评价是决定教学实效性的关键因素之一,恰当的教学评价可以挖掘学生的学习潜能、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学习态度决定了学生对学习的心理倾向和价值取向,出勤率是衡量学生学习态度的重要标准,保证学生的出勤率对增强形势与政策课效果有重要作用,因此,在对学生进行考核评价时可以将学生的出勤率、作业完成的认真程度、上课时听课状态等作为评价的标准之一。学习过程就是学生作为主体发挥主动性的过程,引导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自觉投入情感与意志,积极参与课堂讨论,使学习入脑如心。学习结果既包括闭卷考试、开卷考试、机考的成绩,又包括在实地调研中形成的调研报告、参观爱国主义教育基础的心得体会及根据自己的兴趣选择教学专题,撰写一篇小论文等。这种将学习态度、学习过程与学习结果相结合的多元化评价体系不仅能够促进教师的教,更能够促进学生的学,培养学生正确的学习态度、关心国际国内时事的习惯、辩证地看待与分析问题的能力、政治敏锐性及对国家的责任感与使命感,提升形势与政策课的实效性。

注释:

①毛泽东选集·第五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7.

②赵海月.形势与政策教育教学热点专题研究[M].长春:吉林大学出版社,2010.

参考文献:

[1]施节敏,孙兰友.高校“形势与政策”课程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J].北京教育学院学报,2009,23(3):56-59.

[2]王包泉,王民忠.高校“形勢与政策”课规范化建设的实践与思考[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3(14):69-71.

[3]郭爱英.高校“形势与政策”课程建设的方法探讨[J].思想教育研究,2006(12):46-48.

基金项目:本文系上海财经大学2017年度上海财经大学本科教学改革课题“我校形势与政策课建设实践与思考”(上财教〔2017〕24号)阶段性研究成果。endprint

猜你喜欢
形势与政策问题分析
移动互联网对高职院校《形势与政策》课的挑战与应对
“形势与政策”课实践教学效果研究
谈数学建模时的问题分析步骤
数据通信网络维护分析及网络安全问题探讨
中学历史课堂教学改革的进展及需要解决的问题
家校合作问题分析及解决策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