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大同大学体育学院运动康复专业的发展现状及对策研究

2017-11-27 13:43董云峰
少年体育训练 2017年11期
关键词:康复学院大学

董云峰

(山西大同大学体育学院,山西 大同 037009)

山西大同大学体育学院运动康复专业的发展现状及对策研究

董云峰

(山西大同大学体育学院,山西 大同 037009)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类思想的进步,越来越多的交叉学科开始出现并蔓延,这其中与我们人类健康密切相关的就要提运动康复专业了。运动康复专业是集运动、健康和医学一体的一门交叉前沿学科,它在人类康复事业当中起着很重要的作用,对我们预防损伤、对抗疾病、治疗康复等有着重要的意义。这也是教育部自2004年开设运动康复专业以后,越来越多的高校开始增设此专业的原因所在。山西大同大学体育学院在2015年开设了此专业,但是它相对于其他专业而言,毕竟是新专业,在发展的过程当中还存在着许多问题,如培养目标定位的问题、生源问题、教师队伍资源问题等,所以如何解决这些问题就成了我们关注的焦点。

1 我国运动康复专业发展背景

1.1 社会和国家对康复的需求和重视

随着中国老龄化人口数量的剧增,老年群体成为了社会和国家关注的重点。有统计表明到2020年,全国60岁以上的人口数量将达到2.43亿人,其中大部分人群都患有慢性疾病,并且生活能力有一定的障碍,需要专门的康复服务。另外在8 000多万的残疾人群中,有近一半的人需要康复服务,再加上各类医院当中慢性病患者的康复需求,这对于康复专业来说,将是一个庞大的数字。对社会来说,也是一个挑战。所以近年来,国家对于康复事业的发展格外的重视,相关的改革文件已经出台了不少,如卫生部印发了《“十二五”时期康复医疗工作指导意见》和《我国康复医院基本标准》等一系列的政策法规,对于促进我国康复事业起到很大的作用。当然这其中也发现了不少问题,由于各个康复机构的组成、性质和规模大小不一,导致很多机构出现康复团队人才缺乏、康复专业技术不过关等问题,这也是国家现在要大力建设康复专业的原因所在。

1.2 运动康复专业发展现状

运动康复专业的前身叫体育保健康复专业,于1990年率先在首都体育学院和上海体育学院两所院校建系招生,中间几年,对此专业有过较大调整,合并了一些专业后,改名运动人体科学。教育部又于2004年再次调整专业结构,批准设立了一个在少数高校试点的目录外专业,即运动康复专业。到2017年为止,全国已有40多所高校设置了运动康复专业。

2 山西大同大学体育学院运动康复专业发展现状

2.1 开设运动康复专业的优势

山西大同大学是一所省级综合性大学,是山西省唯一一所既有医学院包括附属医院又有体育学院的高校,这就为运动康复专业的建设打下了一个最根本的基础。由于该专业主要是通过将体育方面的知识与医学康复进行适当的结合,进而为高校培养出具有运动康复技能的学生,所以专业的医学知识和体育技能是必不可少的,这也刚好是大同大学所具备的。在学校的教学课程当中,体育技能教学以体院教师为主,相关医学的理论课程借助医学院先进的实验设备,以医学院教师为主。这样学生既能接收到专业的体育技能,又能学到扎实的康复的基础知识,对于他们理解运动康复有很大的帮助。

2.2 运动康复专业发展规模

从2014年开始,大同大学体育学院领导班子开始筹备运动康复专业的申报工作。2015年通过省里批准先以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专业下设的研究方向体育保健与康复进行招生,当年9月份迎来了第一批学生,总共一个班40人。次年再次通过教育部批准正式成立运动康复专业,再次招生一个班40人。尽管运动康复专业在大同大学相比其他专业比较年轻,规模相对较小,但是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相信它将来一定会在自己的领域逐渐长大,发挥自己的优势,变成体育学院最具特色的一个专业。

3 山西大同大学体育院校运动康复专业存在的问题

3.1 培养目标方面问题

虽然运动康复专业在未来发展前景上非常可观,但是这毕竟需要一个过程。就目前阶段而言,康复专业还在发展的初步阶段,培养目标比较模糊,范围太广,在某些具体方面还存在争议,如康复治疗师、公共营养师、按摩师、健身教练、队医、教师等,看似就业面很广,实际操作起来很复杂,因为这里存在着很多潜在的多变因素。有些需要强大的医学理论基础,有些需要考取相应的资格证书,同时在报考时存在很多限制条件,导致学生没有报考资格。又比如,关于康复专业学位证书的设置,有些院校授予理学学士学位,也有一部分院校授予教育学学士学位,这些差异会给学生以后的就业带来或多或少的麻烦。这也是全国康复专业都存在的一个问题。

3.2 招生生源方面问题

由于大部分运动康复专业设在体育院校而招生生源又是非体育特长生的缘故,很多体育院校的康复专业每年生源量都不够,只能从没被第一志愿录取且服从调剂的学生中招收。对于这些学生而言,可能因为此专业并非自己的兴趣专业,所以在学习方面动力不足,信心不高,对于运动康复人才质量的培养有一定的影响。大同大学运动康复专业的招生和以往不同,招收生源是体育特长生,文理科各占一半。这虽然避免了生源量的不足,但在教学过程中存在更多问题。例如,对于文科学生来讲,很多基础课程比较难理解,如运动解剖学、运动生物力学等。这些基础课程学习的缺陷对于他们理解后面的专业性知识更加困难。

3.3 教学资源方面问题

(1)教学的问题,大同大学康复专业的课程安排虽然是体院和医学院教师共同完成的,但是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还是以各自上课为主,不在一个共同的教研室,相互交流得少,学生学习的内容比较零散,要么是体育要么是医学,对于运动和医学的交叉知识点理解不深刻。(2)教学设备应用的问题,运动康复专业是一个以学习技能为主的专业,技能性很强,所以相应的实验技能操作练习就显得尤为重要。这也是学校存在的问题之一,对于实验设备的应用不够重视,不注意理论与实践的结合。(3)教师队伍的建设问题,这也是目前全国运动康复专业都存在的一个现实问题。由于其专业特点,既需要懂运动知识,又需要了解康复治疗,同时还必须具有一定的实践操作能力,这样的专业复合人才现在在全国来讲还是比较少的。尽管山西大同大学体育学院从2014年开始每年都会招聘相关运动康复专业的人才,但对于专业的全面发展来说,还是短缺的。

3.4 学生就业方面问题

在当前形势下,学生就业问题几乎是每个专业都会面临的问题,运动康复专业也不例外。虽然队医、医院、康复治疗师、健身指导员等都是运动康复专业的就业范围,但具体到实际情况还是存在一些问题。例如,队医由于没有医学背景,体院康复班的学生是没有办法考取医师资格证书的,这就给队医就业方面带了困难。再如,去医院工作的形式也比较严峻,尤其是近些年随着医学院康复治疗学专业的开设和发展,好多医院用人单位在招聘时更倾向于医学院的康复专业毕业生,很多体院康复班学生更是投过简历就被刷掉了。所以运动康复专业就业形势看似比较广泛,但每一个就业方面都面临着比较大的挑战。

4 对策研究

4.1 培养目标和方向的确定

要深入研究运动康复专业在体育院校的专业特点,确定切合实际的培养目标,不盲目跟从,做到心中有数。培养方向求精不求多,过多的研究方向会使得课程设置杂而乱,不够系统。同时课程的设置应根据社会对专业的需要进行有特色的安排,把学生培养成实实在在的具有基础医学、运动医学和康复医学相统一的复合型技术人才。同时大同大学是一所地方性应用型大学,可以借助于当地的医院和企业,制定符合他们需要的方向性人才的培养计划。

4.2 优化教学资源,加强教师队伍建设

加强体育学院和医学院教学资源共享平台的建设,充分利用两学院的优势资源,同时给带康复课程的两学院教师安排一个共同的教研室,便于他们就上课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沟通。两学院的教师也可以相互学习,学习对方的优势特长,如医学院的基础医学理论、体育学院的运动技能等,为运动康复专业的学生提供科研严谨的教学。

就目前对于康复专业的教学方法而言,主要靠教师的教学为主,所以对于教师队伍的建设就迫在眉睫。除了每年招聘康复专业教师以外,学校应更多地培养本校的年青教师,多给他们机会,定期安排外出学习,每月安排一次教研室活动,以年轻教师为主,老教师为指导,讨论康复专业的相关知识。

4.3 注重提高学生素质,提供相关就业平台

俗话说,打铁还得自身硬。运动康复专业的前景再美好,最后的关键出路还是在于学生自己。不论招生的生源如何,以前的学习情况如何,既然学生选择了康复专业,教师就有责任把他们教好。这里不单单是指学习成绩的优秀,而是一种基本素质的提高,包括对他们的学习意识、思想动机、心态眼界、价值观等方面的提高。应该让学生知道自己所处的位置,了解自己,摆正心态,有目标有方向。

学校要尽可能为学生们提供相关的就业信息平台,毕竟学校比学生有着更好更广的社会接触面。可以多聘请一些其他院校康复专业的优秀毕业生做宣传讲座,了解前几届的毕业生一般从事哪些方面的工作,在找工作中学生需要更多地注意哪些问题,进而找到更加切合该专业的就业途径。例如,运动康复专业的学生虽然不能获得医生资格证,但是可以凭借过硬的知识和技能考取康复治疗师、高级按摩师,为就业拓展新的空间。要为学生树立信心,只要努力就会有收获。

5 结 语

运动康复专业在大同大学体育学院有着良好的发展前景,它的开设也符合当前社会的需求,但学校应该注重它在发展过程中的问题所在,不回避,有针对性地逐一落实解决;尽可能让运动康复专业在体育院校当中发展壮大,为社会培养出一批专业理论技术扎实,又能满足社会需求的康复人才。

[1]陈伟峰.对我国高等院校康复医学相关专业教育现状的思考[J].中国康复,2007,22(2):142-143.

[2]雷桂成.体育院校运动康复方向本科教育发展面临的挑战及对策[J].广州 体 育 学 院 学 报,2008,28(1):103-105.

[3]胡忠亚.对我国康复专业教育现状的调查与思考[J].中国康复医学杂志,2008,23(2):165-166.

[4]赵刚,甄希成.康复医学现状与运动人体科学专业的重新定位[J].沈阳体育学院学报,2004,23(2):267—268.

G807.4

A

1674-151X(2017)11-130-03

投稿日期:2017-09-30

大同大学2016年青年科研基金项目(编号:2016Q17)。

董云峰(1988~),助教,硕士。研究方向:运动人体科学。

猜你喜欢
康复学院大学
康复专科医院康复设备维保管理新模式的建立和探讨
“留白”是个大学问
欢迎订阅2022年《护理与康复》杂志
体感交互技术在脑卒中康复中的应用
《大学》
康复护理在脑卒中患者中的应用
48岁的她,跨越千里再读大学
大学求学的遗憾
海盗学院(12)
海盗学院(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