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类APP对部分大学生体育行为的影响分析①

2017-11-27 06:48许莉莉
当代体育科技 2017年29期
关键词:体育类体育锻炼问卷

许莉莉

(中山大学体育部 广东广州 510275)

体育类APP对部分大学生体育行为的影响分析①

许莉莉

(中山大学体育部 广东广州 510275)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迅速发展,移动APP已广泛走进人们的生活。体育类APP作为新起航的一个平台,其传播体育信息和传授体育知识的快速、便捷、直观、海量及零距离的一系列特点,已对大学生及其体育行为产生了重要影响。本文通过文献研究、问卷调查、专家访谈等方法,分析和研究体育类APP对大学生的体育行为有何帮助或影响。主要结论有:(1)体育类APP能有效帮助大学生的体育锻炼,已为大学生所接受并已广泛使用。(2)体育类APP对不同大学生的体育行为均有积极的正面影响,且更为学生运动员所欢迎和使用。(3)体育类APP能增加大学生的体育知识、对促进学生的体育锻炼、增加体育锻炼人口、增强锻炼的科学性与专业性、促进高校间的体育交流均有积极的作用。但大学生容易对体育类APP产生过度依赖,APP中的错误内容、负面消息也不利于大学生身心的健康发展。

体育类APP 大学生 体育行为 影响

随着4G互联网的发展以及智能手机的迅速普及,作为其中必不可少的手机软件——APP应用程序(application program),也迎来了黄金时代。根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在2015年2月3日发布的第35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称:截至2014年12月中国网民已达6.49亿,互联网普及率为47.9%[1]。爱布斯移动应用也测试称:至2016年年底,使用移动终端上网的网民将可能会达到7亿人[2]。

面对数量如此庞大的受众,APP应用程序开发商做出了多方努力。从一开始的购物、娱乐、社交等软件,如今已逐步在空白领域增加了众多其他类型的APP,体育类APP便是其中之一。在体育类APP中,所包含的内容涉及体育新闻、体育赛事观看、体育商品、体育健身知识和方法等众多方面。

尽管人们对体育锻炼已日益重视,但由于学业、工作的繁忙,喜欢锻炼的人没有一起运动的同伴、缺乏体育锻炼的设施、缺乏体育锻炼的知识等等,均不同程度地影响着大众的体育锻炼。体育类APP的出现,为解决上述问题提供了便捷和可能。

在我国人群中,大学生群体作为一个具有鲜明特征的群体,由于所受到的教育、生活的环境以及年龄的特殊性,使他们有着比中小学生与社会人士更加充裕的业余时间,而他们也拥有着对新鲜事物的快速接受能力,所以笔者选择将大学生作为本次调查的对象。

通过本论文对部分大学生应用体育类APP的现状进行研究分析,从应用APP前与后的体育行为进行调查研究,分析体育类APP对大学生及其体育行为的多方影响,希望互联网技术能够在大学生的体育锻炼中发挥更大的作用和取得更好的效果。

1 研究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体育类APP对大学生及其体育行为的影响,研究对象分为普通学生以及学生运动员两个组别。

1.2 研究方法

1.2.1 文献研究

对中国知网上的文献、inter网络中的相关信息及中山大学图书馆内的相关专业书籍进行收集整理,把握研究的现状及进展。

1.2.2 专家访谈

针对大学生应用体育类APP的相关问题,对体育和互联网领域专家进行了访谈,获得了权威和指导性的观点和意见。

1.2.3 问卷调查

问卷调查是本文主要的研究依据,据对象特点采用了网络问卷和纸质问卷两种调查形式。

问卷涵盖了大学生的体育意识和体育锻炼现状、对体育类APP的认识与看法、以及使用体育类APP的情况。这三大类内容共20个选择题,设计出《大学生应用体育类APP的现状及满意度调查》的问卷。

经5名专家对问卷进行效度检验,在汲取专家意见,修改部分内容后正式发放。

为确认问卷的信度,笔者采用20人的小范围重测法,间隔1周再次对被调查者进行重测调查,得到问卷的相符率为92%,调查结果可信。

网络问卷通过问卷星随机发放。笔者将网络链接发送至各个被调查者处,并进行实时跟踪。由于网络问卷的强制性,没有填写完成是无法提交问卷的,故网络问卷有较高的完好率。

实体问卷采用现场发放及监督,要求被调查者实时填写并回收,确保了问卷的回收率。

共发出问卷190份,回收有效问卷184份,调查数据通过SPSS19进行统计处理。

问卷的发放及回收情况见表1。

表1 问卷发放情况

2 结果与讨论

2.1 体育类APP相关概念

现有文献通常将APP分为图文类、影像类以及社交类[3]。针对大学生以及体育类APP的特点,本研究按其功能将体育类APP划分为观赏类、社交类以及实践类三大类别。

2.1.1 观赏类APP

体育类APP的观赏功能涵盖了图文与影像。它的受体是处于静止状态的人,其功能主要是体育信息的接收及对一些体育知识的补充。

专家表示,体育类APP的观赏功能固然能够给大学生带来帮助,但是受体只是作为一个旁观者,对身体锻炼并没有太大的影响,在内容把控严格的前提下,可以提升大学生的体育锻炼兴趣。

2.1.2 社交类APP

体育类APP的社交功能,是将人从静态转变成动态的桥梁,它能够使受众1对1或者1对N地与体育爱好者或是体育专家进行体育信息的沟通与交流,但对于身心锻炼的要求还具有一定差距。

专家表示,如果将这种新进技术结合于体育课,可大大增加大学生的锻炼效果,但是同时也增加了教师的工作量,做好两者的平衡,将成为一大突破。

2.1.3 实践类APP

体育类APP的实践功能能满足受众进行体育锻炼的身心要求。

专家表示,体育类APP对增强大学生体育锻炼的自主性、满足自我需求都有很好地效果。大学生利用实践功能或指导、或记录、或监测自己的体育锻炼情况,能促进体育锻炼的科学性及规律性,并且能够产生满足感。

2.2 两类大学生应用体育类APP的现状

通过调查显示:普通学生多在有需要的时候才会使用体育类APP,而学生运动员对体育类APP的使用率要高于普通学生,他们更多选择随时打开体育类APP进行使用(见表2)。

表2 大学生使用体育类APP的频率(%)

大学生的体育行为是为了满足体育需要才会进行的[4],他们乐于使用体育类APP,足以表明大学生使用者对体育类APP的认可。但普通学生多选择通过体育类APP去解决体育锻炼时遇到的影响因素,而对学生运动员,关注体育已经成为了他们生活的一部分。

2.3 体育类APP对大学生体育行为的积极影响

2.3.1 有利于促进大学生体育锻炼

通过调查显示:普通学生倾向于专业要求较低的体育项目,例如:娱乐型足球、乒乓球、羽毛球等运动,但时常遇到场地、同伴缺失等影响锻炼的因素;学生运动员则较倾向于专业性较强的体育项目,他们在专业知识、运动场地上的需求会更为迫切(详见表3)。

表3 大学生选择的体育锻炼项目(%)

当大学生通过使用体育类APP找到了锻炼同伴、理想的锻炼场地、或是学到了专业的锻炼知识,解决了在体育锻炼时遇到的影响因素,他们的体育兴趣、运动积极性也会相对地增强,无疑有效地促进了大学生的体育锻炼。

2.3.2 有利于大学生获得更好的锻炼效果

通过调查显示:应用体育类APP后,大学生的体育锻炼有了更多的改善(见表4)。

表4 体育类APP对大学生体育行为的帮助(%)

普通学生利用体育类APP的观赏和社交功能,与网络上的体育爱好者、体育专家进行交流与沟通,获得日常生活中无法了解到的、更为专业的体育知识。

学生运动员在应用体育类APP时,更倾向于专业性较强的内容。他们具有多年的专业训练经验,对体育的关心程度远高于普通学生。但除了专业项目,他们对其他体育项目来说,也仅仅只是一名体育爱好者而已。他们会将了解到的体育相关信息,用以补充自身对体育知识的需求。

2.3.3 有利于增加大学生体育锻炼人口

体育类APP已经被受众接受和认可,受众也乐于将自己使用的体育类APP推荐给亲友。多数大学生具有追求新鲜事物的特质,当他们身边的亲友推荐,或是了解到身边的同学在使用一个陌生的、又能够为自己带来帮助的APP,便会选择下载试用。大学生通过使用体育类APP,引起对体育的兴趣与关注,从而逐渐加入到体育爱好者行列,增加了体育锻炼的人口。

2.3.4 有利于增强大学生体育锻炼的科学性及专业性

调查结果显示,大学生对体育锻炼方法的了解越是透彻,其体育行为的习惯就会越容易形成[5]。体育类APP通过官方发布的体育知识,是通过专家检验的,具有很强的科学性和专业性。大学生通过体育类APP对体育知识学习或更新,并应用在体育锻炼上,其锻炼必然更加专业和科学。

2.3.5 有利于全国高校间体育的交流

体育类APP的运用可以将体育相关知识在互联网内迅速传播开来[6]。各高校的大学生以及体育教师,也可利用体育类APP中的图文影像功能,将他们的体育锻炼知识、体育锻炼视频进行传播,通过社交功能与其他高校的受众进行交流,对各高校体育的发展均有积极作用。

2.4 体育类APP对大学生体育行为的消极影响

2.4.1 不利于大学生对体育锻炼的自我探索

体育类APP的功能越强,大学生对其产生的依赖也就越大。大学生会将体育类APP上所了解到的知识作为真理,从而忽略体育老师所传授的内容。在通过APP进行体育知识学习的过程中,忽略了身体运动;面对日益增多的消息、知识,以及花样繁多的锻炼方式,反而使学生对体育知识产生混淆,无法了解最适合自己的锻炼方式,或失去了在体育锻炼中了解自我的乐趣。

2.4.2 不利于大学生的身心发展

由于使用体育类APP的人群数量逐渐增加,无法避免一些未经专家认可的信息在APP中传播。且负面的体育新闻也常常是吸引受众注意的焦点,大学生不可避免地会受到体育明星效应的影响,久而久之,在潜意识中便会去认同这些消息或是行为,甚至尝试模仿一些错误的举动,从而造成对大学生身心的不利影响。

3 结论

(1)体育类APP能有效帮助大学生进行体育锻炼,已为大学生所接受并已广泛使用。

(2)体育类APP对两类大学生的体育行为均有积极的正面影响。但受众关注的角度不同,带给他们的影响也不同。体育类APP主要提升了普通学生对体育的兴趣,帮助普通学生为其解决在体育锻炼中遇到的困难;学生运动员通过使用体育类APP增加对体育专业知识的了解深度,为其进行专业的体育训练产生帮助。

(3)体育类APP能增加大学生的体育知识、对促进学生的体育锻炼、增加体育锻炼人口、增强锻炼的科学性与专业性、促进高校间的体育交流均有积极的作用。

(4)有利也有弊,受众对体育类APP的认同感越强,对其产生的依赖性就越大。大学生容易被APP中的错误信息所影响。此外,体育类APP中的内容繁多,并非都是通过严格的渠道发布,很多体育锻炼的方式方法以及负面消息,并不利于大学生身心的健康发展。

4 建议

(1)体育类APP应在功能上进一步完善,不仅是体育专业的知识与信息,更要增加大众体育文化知识与休闲体育等方面的内容,以更贴合普通大众的体育锻炼需求。

(2)应对体育类APP的内容进行严格的把控,对使用者所发布的内容与信息加以验证,在出现一些体育负面新闻时,加以积极引导,避免错误信息的传播与大学生不良风气的形成。

(3)应避免大学生对体育类APP产生过度依赖,高校可以尝试利用体育类APP与体育课相结合,进行“课内外一体化”的授课模式。教师可以通过体育类APP中所包含的经过专家认可的体育知识,让学生进行自主学习,使之不再局限于课堂,学生的知识将会更加全面、更加多样化[7]。此外,教师还可利用体育类APP布置体育课外作业、发布体育课流程以及关于体育课的所有内容,使学生在课外就能够进行预习与复习。利用体育类APP的实践功能,还可记录学生的课外体育锻炼,使学校轻松了解学生的课外体育活动情况。

[1]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R].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2015-02-03.

[2]佚名.手机A P P应用软件开发将迎来黄金期[E B/OL].http://ido.3mt.com.cn/Article/201309/show3205123c7p1.html.

[3]王艾莎,李双玲.浅谈移动软件应用程序与体育运动发展及体育文化传播[A].体育社会学与社会变革中的挑战——2014年世界体育社会学大会暨中国体育社会科学年会论文集[C].2014.

[4]刘一民.体育行为的系统分析[J].曲阜师范大学学报,2003,29(1):93-96.

[5]黄柳倩,蒋宁,朱波涌,等.影响大学生体育行为的调查研究——以玉林师范学院学生为例[J].玉林师范学院学报,2012(5):78-83.

[6]刘景黎.现代信息技术在体育事业上的应用探析[J].沈阳师范大学学报,2007(3):404-406.

[7]秦迎春,王新岩.网络体育教学初探[J].解放军体育学院学报,2003(2):124-125.

G806

A

2095-2813(2017)10(b)-0229-03

10.16655/j.cnki.2095-2813.2017.29.229

许莉莉(1991—),女,汉族,浙江人,在读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体育教育训练学。

猜你喜欢
体育类体育锻炼问卷
2020年在晋招生高校体育类专业录取统计表
怎样激发学生参与体育锻炼
体育类高校学生党支部优化建设研究
2018年部分院校体育类专业在晋招录信息
高校体育类舞蹈专业学生的体能特点及训练研究
问卷大调查
问卷你做主
滇辽两省城镇居民体育锻炼行为的比较研究
体育锻炼不能放寒假
夏天体育锻炼“四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