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意尽染慈姑城

2017-11-27 20:24谭国富
林业与生态 2017年11期
关键词:绿化率创森慈利县

谭国富

慈利县位于湖南省西北部,隶属于世界旅游胜地张家界市,背倚张家界核心景区武陵源,怀拥世界首座斜拉式高山峡谷“云天渡”玻璃桥,享有“中国杜仲之乡”“温泉之乡”等美称。全县总面积3480平方公里,其中林地面积24.6万公顷。2015年以来,慈利县委、县政府出台了《慈利县开展三年城乡绿化攻坚,加快推进“国家森林城市”创建工作实施方案》等文件,将“国家森林城市”创建工作作为建设绿色慈利的重要组成部分。三年来,慈利县不断强化绿色发展理念,坚持以科学规划引领创森,以创新理念支持创森,以利民工程推进创森,以和谐文化提升创森,创建工作取得明显成效,全县森林覆蓋率达66.53%。城市与森林完美契合,市民幸福感、获得感显著提升,逐步发展成一座生态之城、绿色之城。

城区植绿,森林变绿肺

该县县委、县政府坚持将城市建设与创森、造林与造景造园进行有机结合,把“两带四园六路”建设作为创森的“重头戏”,实现了城市资源配置的最优化。打造绿色地标。高标准打造了城西白云滨河风貌带和零溪河风貌带,绿化面积达30万平方米,使之成为城区绿色新地标。依托城区龙峰村和羊角山自然风光,着力打造以“近自然”为主题的龙峰公园、羊角山石漠化公园和燕子洞公园;吸纳社会资金近千万元,建成了以山水田园风光为主题的“城中村”——琵琶洲生态公园。四个“城中花园”呈“三星拱月”状,构建了景色宜人的“山水洲城”。该县完成了城区迎宾大道、高速公路辅路、滨河路、香樟路等6条街道绿化提质,构建了东西相映且色彩丰富的城区生态圈以及林城相依、城林相融的森林城市景观。开展了“万株绿树进县城”“全民义务植树”等活动;实施了城市绿岛建设,推进了楼顶绿化、垂直绿化;开展了花园式、园林式单位和小区创建活动,有效地解决了城市绿地不足的问题。目前,县城区绿化覆盖率达到41.25%;人均公园绿地面积达到12.08平方米。走进慈利县城,天空如洗,青山似黛,绿树成荫,市民们尽享创森建设带来的“生态红包”。

荒山增绿,青山变银山

以县城区周边城镇为重要节点,大力开展护绿增绿活动。大地播绿。大力扶持油茶、油桐造林,认真组织实施石漠化综合治理、新一轮退耕还林、森林抚育等林业重点工程项目,累计完成营造林面积9000公顷,其中人工造林3800公顷、封山育林1530公顷、低产林改造670公顷、森林抚育3000公顷。建立了依法护绿机制,建立健全森林防火、林业有害生物防治监测预报系统,规范了对林政资源和木材流通的管理。深入推进森林禁伐减伐三年行动,强化生态公益林、天然林保护管理,严守林地红线。区划生态公益林12.85万公顷、天然林6.58万公顷,配备护林员417名,构建了保障城市生态安全的城周森林生态屏障。通过播绿护绿,青山变成了银山。据统计,3年来,全县营造林工程项目投资近2亿元,生态补偿1.3亿元,解决劳动力就业65万个,带动5万人脱贫。新增花卉苗木、林下经济等林业产业公司和合作社125家。一座座山头绿了起来,一户户农户富了起来,树栽到哪里,风景展示到哪里,农民就富到哪里。真正实现了生态建设产业化,产业发展生态化,兴林与富民的有机统一。

通道添绿,道路变绿廊

“绿色遮天、垂手摘叶。波光粼粼的澧水河与枝柳铁路结伴而行,形成了一条连绵不绝赏心悦目的风景带”,这就是慈利县绿色通道建设的缩影。慈利交通发达,枝柳铁路、常张高速贯通东西,省道长780公里,县道长370公里,乡村道长2300公里。县委、县政府将景区主干道作为绿色通道建设的重点,同时全面提升境内高速公路、铁路、省道、县道的绿化水平,实施全覆盖绿化、大体量增绿,力争将绿色延伸到每一条“毛细血管”。2015年,对服务于武陵源景区的阳龙公路,结合当地丰富的民俗、历史文化底蕴,实施绿化提质改造,绿化长度9.5公里,建成了园林式风光带,为优化张家界旅游空间结构、丰富旅游产品,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2016年,先后实施了常张高速沿线景观林改造提质工程和澧阳大道绿化工程。在公路两侧建设与周边自然、人文景观相协调的绿色林带,打造贯通性的城市森林生态廊道。目前,全县境内省道绿化率达到了88.33%,县道绿化率达到了87.81%、乡村道路绿化率达到了84.54%,绿化长度达1920公里,均超国家标准,建成了“联段成线,联线成网”的生态廊道景观。

水岸增绿,荒滩变绿洲

慈利县水利资源发达,水岸长度达1400公里。澧水干流及其最大的一级支流溇水在此交汇,境内有江垭水库、赵家垭水库等两座大型水库。该县充分发挥慈利山水资源特色,坚持走育林养水、林水结合之路,打造出了最具特色的澧水河岸和溇水河岸滨河绿道长廊,完成了从陆网到水网的增绿建设,其中水岸绿化工程770公里,河流绿化工程740公里,水库绿化工程31公里。重点实施了龙王岗、杨家塔生态清洁小流域建设,治理面积达1800公顷。目前,全县水岸绿化率达到了86.8%,河流绿化率达到86.71%,水库绿化率达到88.97%。“岩泊渡十里长潭”“长潭河小三峡”“赵家垭南山瑶池”“江垭峡谷平湖”等一批景区景点应运而生,助推了全域旅游大发展。

矿区复绿,废墟变绿地

慈利县矿产资源丰富,多年来当地人“靠山吃山”,衍生出了一个庞大的产业链。然而在财富背后,却是当地百姓苦不堪言的生活:植被破坏、作物减产……自开展创森以来,按照“资源开发与生态环境保护并重”和“谁开发、谁保护;谁污染、谁治理;谁破坏、谁恢复;谁使用、谁补偿”的原则,全面实施矿山复绿行动。督促所有生产单位依据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治理恢复方案和复垦方案,履行相关复垦复绿责任与义务;对所有闭坑矿山,依据相关规定实施闭坑验收,督促矿山企业完成矿山地质环境治理恢复任务。在突出生态效益的同时,鼓励矿主二次创业。根据“宜耕则耕,宜林则林,宜草则草”的原则,将矿区复绿与新农村建设相结合,对全县荣峰页岩矿、原金坪乡优龙万利方解石矿等30个矿区开展复绿工程,复绿面积达到8.66公顷,昔日的废墟矿山蜕变成了美丽绿地。

庭院造绿,农村变花园

积极开展创建“绿色乡镇”和“绿色村庄”活动,充分利用房前屋后、道边、水边、河边等地栽种林木,镇村小街小巷、广场庭院能绿尽绿,见缝插绿。房前屋后修建简易花池,宜菜则菜、宜花则花。自创森以来,建设生态经济型、生态景观型、生态园林型的乡镇8个、乡村44个。目前,全县集中居住型村庄绿化率达58.05%,分散居住型村庄绿化率达60.41%。此外,为加快绿色富民产业发展,打造了零溪镇、零阳镇、岩泊渡镇精品苗木花卉产业带,共计面积533.3公顷,有效推进了郊区林地绿化建设。

碧波荡漾,群峰竞翠、绿树环绕、鸟语花香……看今朝慈利城乡、溇澧大地,一幅幅和谐优美的生态画卷,尽收眼底。通过创森,慈利县将绿色发展理念融入城市建设,打造了宜居、秀美、和谐、发展的生态环境,城乡居民的幸福指数不断提高,诠释了“绿色惠民,绿可生金”的发展理念,传播了“绿色就是资源、生态就是财富”的生态观,改善了城乡生态环境和民生福祉,实现了绿树红花尽染全城,全民共享创森红利。endprint

猜你喜欢
绿化率创森慈利县
安阳县“创森”主要做法和取得的成效
慈利县玉米抗旱抗逆试验研究
“创森”正当时,扬帆正起航
成武县强力推进创森工作成效显著
宜居视角下的居住小区绿化现状调查与经济评价研究
石家庄市裕华区与新华区宜居性的对比研究
新形势下三门县森林城市创建的探讨
慈利县茶产业现状与发展策略探讨
慈利县农村信用社农户小额信用贷款风险评价研究
慈利县建8个区域性农业机械技术推广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