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设文化强国必须加强文化观念的整合

2017-11-27 09:32何星亮
人民论坛 2017年32期
关键词:传统文化

【摘要】文化观念整合程度越高的国家,社会越稳定;整合程度越低的国家,社会越不稳定。因此,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要加快文化观念的整合,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统一人们的价值观念;要加强优秀传統文化、革命文化和先进文化的有机整合,使其整体大于部分之和;要以社会主义思想道德统一全国各族人民的思想道德。

【关键词】文化观念 传统文化 思想基础 【中图分类号】G120 【文献标识码】A

十九大报告提出新时代的总目标是在本世纪中叶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在文化建设方面的总目标是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十九大报告指出:“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文化兴国运兴,文化强民族强。没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没有文化的繁荣兴盛,就没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要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激发全民族文化创新创造活力,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

文化观念的整合与古代中华文明的兴起

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需要了解历史上中华文明为什么能够兴起?为什么能够成为世界四大文明之一?为什么在世界古文明中,只有中华文明能够世代延续?在诸多原因中,一个重要原因是秦汉以来的文化大整合。今天,在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过程中,也应高度重视文化整合问题。

文化整合是指一个文化体系整体化、系统化、有机化、统一化的过程,也就是把体系中松散的各种要素、各个部分、各个环节和各个群体,通过改革、创新、协调或接触、冲突、交流、融汇等方式,统合成为一个相互协调、联系紧密的有机整体的过程。它是在异质性因素的基础上增加同质性因素、在多样性的基础上增加共同性而形成有机的统一体,使其整体大于部分之和。

在各类文化中,文化观念的整合最为关键。文化观念包括各种思想、意识、民族精神、价值观、道德观、伦理观及各种理念等。文化观念是深层次的、内隐的、无形的、不易觉察的。文化观念是文化形成、发展的基础,是文化的核心和灵魂。任何文化形式都是先有观念、意识等,然后才有实现这些观念、意识的行为活动,才会产生与之有关的物质和精神产品。例如,宗教信仰,先有神灵观念和信仰,才会建造神庙,塑造神的偶像,然后才会有祭祀神灵的礼仪和禁忌等。在文化变迁中,文化观念又起着决定性的作用。文化观念的变化,必然会引起整个文化结构的变化。我们经常说的“解放思想”,就是转变观念。改革开放以来,人民的观念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不再以阶级斗争为纲,而是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于是推动了物质文化的迅速发展。如现在我国的服饰、居住、饮食、娱乐等与改革开放前有天壤之别,其发生变化的根源在于观念的变化。

文化观念整合程度越高的国家,社会越稳定;整合程度越低的国家,社会越不稳定。文化观念高度整合的社会,具有全社会成员认可的思想意识、民族精神、价值观、伦理道德、行为准则等,具有很强的凝聚力和向心力。社会均衡和谐运行,具有很强的抗干扰能力和自我调整能力。无论发生在内部的还是外部的冲突,都不会引起社会动乱,更不可能使整个系统崩溃。在当代世界,日本和欧洲部分发达国家是文化观念整合程度较高的社会,社会也最稳定。在文化观念整合程度较低的国家里,各地区、各部分联系不紧密,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程度较低,抗干扰能力和自我调整能力较差,即使发生不剧烈的内部或外部的冲突,都可能会引起政局动荡、社会崩溃。

中国古代的文化大整合形成于秦汉时期。在秦代之前,中国的文化整合程度较低。春秋战国时期,各地文化差异较大,衣冠服饰各地差异较大,风俗和制度也差别较大,语言不同,文字也不一样,文化呈多元的状态,没有形成共同的观念和意识。当时一些思想家就提出综合百家、铸造一统思想的重要性。秦始皇统一天下后,消除地方割据局面,形成“大一统”格局,使不同地区、不同民族的文化有了相互交流的空间,同时也为文化整合提供了基础。秦朝统治者为统一各地区、各民族的文化,进行了整齐划一的文化整合,统一了全国各地的文字(“书同文”),制订全国统一的法律(“修秦律”),制定了全国通用的度量衡(“度同制”),构建起全国共同的伦理道德规范(“行同伦”),制定全国统一的车辆轨道和交通规范(“车同轨”),使春秋战国时期的多元文化状态转向一元文化状态。秦朝统治者的这些改革措施为中华文明的形成奠定了基础。

汉王朝建立后,基本上承袭秦朝的各种文化体制,并在统一全国各地、各民族文化观念方面作出了重要贡献。西汉的董仲舒在总结历史经验教训,尤其是在秦亡的经验教训的基础上提出了加强文化观念整合的主张。他既认识到政治统一是国家统一的基础,也认识到思想统一对于国家的长治久安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与意义。董仲舒认为,必须以儒家学说统一社会思想,他的主张得到汉武帝的大力支持,从而形成“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局面。董仲舒认为,一个国家如果没有统一的思想作为指导思想,如果没有一种价值作为共同的核心价值,法令、制度就不能保持一贯性,就会出现“朝令夕改”的现象。法令和制度如果经常变动,人民就无所适从,就会导致社会不稳定。只有上下统一,才能保证法令、制度的畅通无阻。有了统一的指导思想、明确的法度,人民的行为就有明确的规范,就知道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国家才有可能长治久安。经董仲舒整理和编修的儒家思想,与先秦时期的儒学有所不同,而是以儒家思想为主,整合法家、道家、墨家和兵家的思想,形成中华主流的价值观、民族精神和伦理道德。此后,以儒家为主、融汇百家的思想成为历代中国人的主流思想,在儒家思想基础上形成的中华主流价值观成为中国两千多年的核心价值体系。两千多年来,虽然经历多次改朝换代,以及经历多次统一和分裂循环的政治格局,但中华文化观念体系基本上没有太大的变化。由于古代中华文化的主流思想、核心价值观和伦理道德等文化观念的生命力和影响力、幅射力很强,不仅代代相传,而且不断地向外传播,成为古代世界上重要文明之一。

秦汉时期的文化观念大整合及其一体化,为中华文明的兴起奠定了基础,为中华民族崛起于世界和封建社会时期盛世的形成提供了思想基础。endprint

为什么要加快文化观念整合

文化观念由分化到整合,是走向新时代的必然选择。分化和整合是对立的结构,一个社会由传统走向现代、由封闭走向开放、由保守走向创新,由僵化走向变革,文化体系必然会发生分化。改革开放前,全国各地区、各民族的文化观念基本上是统一的,人们的思想意识、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伦理道德等都是高度一体化的。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文化观念的分化现象也较为凸显,差异性扩大,共同性减少。人们的思想意识、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伦理道德和行为规范等由一体化转向多元化,由世俗化转向宗教化,传统的价值观和伦理道德失去功能,造成价值错乱,道德失范。一些人利益熏心,金钱至上,唯利是图。中国GDP成为全球第二震撼了世界,但“毒奶粉”“瘦肉精”“地沟油”“彩色馒头”等也同样令世界震惊。一些官员以权谋私,关系至上,金钱为本,不走后门、不拉关系办不成事,不送礼、不请客当不了官。在个别地区,宗教极端主义迅速传播,严重影响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

此外,受外来腐朽的文化观念和拜金主义的冲击,传统“仁爱”“忠义”“尚礼”“睿智”和“诚信”等优秀传统,在一些人身上找不到踪影;“天下为公”的社会理想,“以人为本”的治国理念,“自强不息”的奋斗精神,“厚德载物”的宽广胸怀,“精忠报国”的爱国情怀,“革故鼎新”的创新思想,“居安思危”的忧患意识,在一些人頭脑中不存在;“贵和尚中”的处世方式,“内省慎独”的修身方式,“国家兴亡、匹夫有责”的责任意识,“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献身精神,“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为人准则,“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的财富观念,在一些人的意识中没有任何印象。

文化观念从分化到整合,是由低级阶段走向高级阶段必然经历的一个过程。我们已经进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是由富起来迈入强起来的时代,文化建设必须与新时代相适应,必须进入更高的一个阶段,使改革开放以来分化的各个部分或元素重新联结成一个有机整体,使之在更高层次上形成合理有序、均衡稳定、充满活力的、有机的文化体系。

文化观念的现代化是建设现代文化强国的关键。建设现代文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必须加快观念层面的现代化建设。无论是经济建设、政治建设还是社会建设和文化建设,都与人的观念密切相关。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开始了从站起来到富起来的新征程,也是始于观念的转变。1978年,我国思想理论界掀起“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大讨论,冲破了“两个凡是”的严重束缚,推动了全国性的思想解放运动,推动了中国共产党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思想转折,为中国共产党重新确立马克思主义思想路线、政治路线和组织路线,做了重要的理论准备。十一届三中全会结束以“阶级斗争为纲”的时代,全党的工作重点由阶级斗争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开始了中国富起来的新时代。十八大以来,在以习近平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下,提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在发展方式上由主要重视经济建设转为经济建设、政治建设、社会建设、文化建设和生态建设“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全面发展;在发展理念上由主要重视GDP转为“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五大发展理念”;在治国理政基本目标上由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转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的“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在对外关系上,由“被动型”转为“主动型”,积极参与国际事务,提倡互利共赢、开放包容,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这些思想观念的转变,为中国由富起来进入强起来的新时代,提供了思想和理论基础。

以传统农业为基础的传统社会向以工业和信息化为基础的现代社会转换,首先必须转换观念。现代社会具有民主化、法治化、工业化、都市化、商品化、均富化、福利化、理性化、教育普及化、知识科学化、信息传播化等特征。传统社会的竞争意识淡薄、积累和再生产观念缺乏、宗教意识浓厚以及轻利保守的价值观,与商品性、竞争性、开放性为主要特征的现代社会不相适应。应通过各种措施,大力发展和传播当代先进文化,使各族人民崇尚科学理性和文明进步,反对愚昧无知迷信,从思想观念层面上推进新时代建设现代化强国的精神动力问题。

如何进行文化观念整合

如何进行文化观念整合?着重在哪些方面加强整合?笔者认为,主要应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统一人们的价值观念。在十九大报告中提出的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十四条基本方略,“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其中之一。十九大报告强调:“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当代中国精神的集中体现,凝结着全体人民共同的价值追求。”

价值观念的一体化或同质化是世界各国历史上和当代文化发展的大趋势。从历史上看,任何一个多民族的主权国家都在不断增强各民族的价值观念的同质性或共同性,不断推动一体化或同质化进程。资本主义国家是以民主、自由、人权等作为凝聚和整合全国公民的价值观。例如,1991年,新加坡政府公布了《共同价值观白皮书》,提出新加坡道德教育的核心——“五大价值观”:一是国家至上,社会为先(即国家高于族群或民族,社会先于个人);二是家庭为根,社会为本;三是关怀扶植,尊重个人;四是求同存异,协商共识;五是种族和谐,宗教宽容。

价值观念的一体化或同质化进程是中华民族文化发展的大趋势。从秦汉开始,各民族、各地区便开始文化整合和一体化过程,形成大致相同的价值观念、思维方式和行为规范等。价值观的一体化或同质化有助于增强保持中华民族的凝聚力,有助于保障民族团结和国家统一,有助于中华民族文化的复兴。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公民的价值观从一元价值观向多元价值观、从整体价值观向个体价值观、世俗价值观向宗教价值观发展,较易导致核心价值观迷失,拜金主义、享乐主义、极端个人主义、道德虚无主义的现象出现。一些官员私欲膨胀,腐化堕落。造成社会失序,道德失范,心理失衡。腐败现象凸显,文化领域“庸俗、低俗、媚俗”的“三俗”之风较盛行。endprint

加大力度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新时代提升我国软实力的关键、建设文化大国的基础、建设和谐社会的保障。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也是中华民族认同和国家认同的基础,是否为全国各族人民所认同和接受,直接影响到一个国家的凝聚力和影响力。在新时代,必须采取强有力的措施,通过各种正式教育和非正式教育宣传、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使之内化于心,外化于行。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统一各民族的意识和理念,使全国各族人民的价值观一体化,消除非理性的极端宗教价值观和个体价值观,确保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每一个中国人的头脑中生根、开花、结果。通过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重铸凝聚力、向心力、吸引力和幅射力很强的现代中华民族精神,重塑忠厚仁义、明礼守信、自强不息、创新有为的现代中国人的民族性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的需要。正如十九大报告指出的:“发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国民教育、精神文明创建、精神文化产品创作生产传播的引领作用,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社会发展各方面,转化为人们的情感认同和行为习惯。”

加强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和先进文化的有机整合。十九大报告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源自于中华民族五千多年文明历史所孕育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熔铸于党领导人民在革命、建设、改革中创造的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植根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这三种文化是历史上不同时期形成的不同形态的文化,只有经过文化整合,才能使三者形成有机整体,才有可能形成整体大于三者之和的作用,才会具有很强的生命力和影响力,才能使之世代相传,永续发展。

以社会主义思想道德统一全国各族人民的思想道德。十九大报告指出:“要提高人民思想觉悟、道德水准、文明素养,提高全社会文明程度。”加强思想道德观念的整合,一是整合改革开放以来、受外来文化的冲击下而形成的思想道德多元化现象,消除各种腐朽思想和道德观念,消除各种“礼尚腐败”现象。應“广泛开展理想信念教育,深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中国梦宣传教育,弘扬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二是整合各地区因传统习俗差异而形成的思想道德多元化现象,“深入实施公民道德建设工程,推进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建设”,以社会主义思想道德观念统一全国各地思想道德观念,使之成为新时代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思想道德观念。

坚定文化自信,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兴盛,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是新时代文化建设的总目标。为实现这一目标,必须加强文化观念的整合,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统一人们的价值观念。加强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和先进文化的有机整合,使其整体大于部分之和。以社会主义思想道德统一全国各族人民的思想道德,从思想观念层面上推进新时代建设现代化强国的精神动力问题。

(作者为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国务院参事,全国政协委员)

【参考文献】

①习近平:《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新华网,2017年10月27日。

②《十九大报告辅导读本》,北京:人民出版社,2017年。

③何星亮:《中华文明:中国少数民族文明》,福州:福建教育出版社,2010年。endprint

猜你喜欢
传统文化
运用传统文化开展企业思想政治工作的研究
学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提升党员干部道德修养
论弘扬行为德学的重要性与实现途径
“图书馆+书院”公共文化服务模式探析
旅游开发对纳孔村布依族传统文化的影响研究
试论马克思主义与中国传统文化的关系
就陕西平面外宣出版物创意设计谈几点看法
浅析日本“世袭政治”产生的原因及其影响
大学生国学教育中相关概念辨析
中国影视剧美学建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