贸易开放对农民收入的影响分析
——基于调整成本视角

2017-11-28 02:36
金融经济 2017年22期
关键词:农民收入劳动力调整

贸易开放对农民收入的影响分析
——基于调整成本视角

欧洋婷

本文利用我国2006-2015年的省际面板数据考察了贸易开放对我国农民收入的影响,并考虑了调整成本的因素。研究结果表明:贸易开放对农民收入的影响受到了调整成本的制约,调整成本将加剧贸易开放给进口部门带来的损失,同时挤出贸易开放给出口部门带来的福利效应。但也存在着地区差异,西部地区由于非农就业的发展,使得其受调整成本的影响不明显。

贸易开放;调整成本;农民收入

一、前言

提高农民收入是解决我国三农问题的重点,是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关键。近十年来我国农产品贸易迅速增长,进口大幅度增加,导致土地密集型产品生产部门的严重收缩。农民既是消费者,同时也是生产者。在农产品进口增长日益新常态的情况下,我们既要关注农民的消费福利,也应该研究农业劳动力的收入问题。

古典经济学认为要素是充分流动和无成本的。然而在现实中农业生产要素无法充分流动,使得生产要素在受到进口冲击时难以快速、无成本的向其他生产转移,从而产生了一种调整成本,同时这种成本通常是由生产要素所有者来承担的。发展中国家的农民既是劳动要素的所有者,又是资本要素的提供者与土地要素的经营者,因而不可避免要承担由调整成本带来的损失。当前在其他发展中国家表现为农民失业和农民收入下降等问题。

国外学者balassa最早将调整成本与贸易形态相联系,并提出“平滑调整假说”,该假说认为各个行业的劳动力间存在着明显的技能差异,相比产业间,产业内的调配更为容易,即产业内贸易面临着较小的调整成本。在现今的农产品生产和贸易中,农产品已呈现不可忽视的异质性,例如稻米有分为秈稻和粳稻,小麦又有强筋、中筋和弱筋的区别,棉花也有长绒和短绒之分等,因而近年来农产品产业内贸易不断发展,那么它将对我国农产品贸易所面临的调整成本有什么影响,同时调整成本又将如何影响农产品贸易开放对我国农民收入的影响?因此在农产品贸易对国内农产品有效供给,余缺调节的作用日趋明显的背景下,探讨贸易开放对我国农民收入的影响以及该影响受到调整成本大小影响的程度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二、影响机制

根据H-O理论,国际贸易会使出口产品生产中密集使用的那种生产要素——即国内供应相对充裕的生产要素的价格提高,同时,它也使出口产品生产中非密集使用的主产要素——即国内供给相对稀缺的生产要素的价格下降。总而言之,国际贸易会提高该国丰裕要素所有者的实际收入,降低稀缺要素所有者的实际收入[1]。我国是劳动资源丰富而土地资源稀缺的国家,因而贸易开放将提高我国劳动密集型农产品的农民收入,降低土地密集型农产品的农民收入。

在H-O模型中假设生产要素充分流动,但在现实生活中以上假设条件往往难以成立。生产要素在不同地区和部门的转移并非是瞬间的、无成本的,因而在短期中,由于产品价格变动所引起的要素报酬变动情况将会不同于长期。要素流动的不充分,生产要素在不同地区和部门间流动时将会产生调整成本,其大小取决于要素的可流动性程度即转移要素的数量和转移速度。Neary(1985)指出劳动力要素的不充分流动很大程度是由于劳动力市场存在着市场扭曲,其利用“特定要素模型”给出了清晰的分析[2],具体过程如下:

假设一个小国生产两种产品X和Y,其中X为出口产品,Y为进口产品,并且每种产品所需的生产要素是劳动和资本,其中劳动为流动要素,而资本为特定要素。当这个国家实现贸易自由化后,Y产品的进口关税取消,导致价格相应下降,但X产品价格没有发生变化,结果是Y的相对价格P下降了,劳动要素便会由生产Y产品的部门流动到X产品部门,直到实现另一种均衡状态。

如图1所示:Lx表示X部门的边际价值产品曲线,Ly表示Y部门的边际价值产品曲线,两条曲线的相交点a点为均衡状态,此时两个部门的劳动力总需求可以用eOx和eOy表示,而工资等于W1。当Y部门的产品相对价格下降时,Ly向右移动至Ly′,并在b点达到新的均衡,而此时在该点上两个部门的劳动力总需求就改变为fOx和fOy,工资也相应地变为W2。

图1 特定要素模型

但是由于现实无法像模型设定的那么理想,劳动力市场将出现市场扭曲:

第一,短时间内工资存在刚性特点,但劳动力在部门之间的流动是无成本的。在这种情况下,当Y的相对价格下降,Ly向右移动至Ly′时,工资水平仍保持在W1,此时X部门的就业人数仍为eOx,而Y部门就业人数则由eOy减少至gOy,这就造成数量为eg的失业,即调整成本表现为eg的失业人数。

第二,工资可变,但是劳动力在部门转移间受到地域以及劳动力再培训成本的限制。虽然此时劳动力市场也能实现充分就业,但由于这些成本的存在将导致X、Y部门之间存在工资差异。从图2-1可以看出,当Y的相对价格下降,Ly向右移动至Ly′时,为保持劳动力市场的的充分就业,Y部门的工资水平将下降至W3,而X部门的工资仍为W1,即两部门间的工资差异(W1-W3)为调整成本的另一种表现形式。

根据以上的特定要素模型,我们可以把产生调整成本的原因归结为两点:一是要素价格刚性,表现为失业人数的增加;二是要素特定性,表现为部门间的不同工资水平。

由此可见,贸易开放对农民收入的影响会因为生产要素所面临的调整成本不同而产生不同的结果。首先是进口方面,土地密集型农产品的进口扩大会降低国内同类农产品的价格,从而使得那些主要生产土地密集型农产品的农民收入减少,同时由于劳动力市场的摩擦使得劳动力要素在转移过程中面临着调整成本,其表现为土地密集型农产品的农民出现失业或者其工资水平相比长期效应下降的幅度更大,由此可见调整成本越大,贸易自由化给土地密集型农产品部门造成损失越大。其次出口方面,我国的出口相当于出口对象国的进口,因而我国劳动密集型农产品的调整成本的大小将对进口国同类农产品产生影响,进口国有可能由于调整成本带来的严峻压力而对我国出口农产品设置更加严苛的贸易壁垒,因而使我国劳动密集型农产品出口受阻,进而影响生产劳动密集型农产品农民的收入[3]。综合上述,调整成本将加剧贸易开放给进口部门带来的损失,同时挤出贸易开放给出口部门带来的福利效应。

三、实证分析

(一)模型设定及变量选取

为了考察贸易开放对农民收入的影响是否会受到调整成本的影响,本文在模型中设置贸易开放与调整成本的交互项,其系数作为判断的依据,具体的模型设定如下:

INCOMEit=β0+β1TRADEit+β2COSTit×TRADEit+β3Xit+δit+εit

在这模型中,income表示各省的农民人均纯收入,trade表示贸易开放度,系数β1表示贸易开放对农民收入的影响程度,cost表示调整成本,系数β2表示贸易开放对农民收入的影响受到调整成本的影响程度有多少。X为控制变量,其系数β3表示控制变量对农民收入的影响。省份固定效应δit表明在农民收入的决定因素中与特定省份相关的未观察因素。εit为误差项。同时对各个变量都取对数。

1、农民收入(income)

本文选用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来表示农民收入,并以2006年为基期的农村居民消费价格指数进行平减,换算为实际农民人均纯收入。

2、贸易开放度(trade)

本文采用农产品外贸依存度来表示农产品贸易开放的程度,其具体计算公式如下:

其中t代表时期。output表示第t年总产值;本文用农、林、牧、渔业的总产值表示,并且利用2006为基期的农产品生产价格指数对其进行平减以调整为不变价格,M表示第t年的进口额;X表示第t年的出口额。

3、调整成本 (cost)

根据“平滑调整假说”,本文以产业内贸易指数S指数的高低来衡量调整成本的大小。计算公式如下:

其中,△M和△X表示某时间跨度内行业i进出口额变化量。S指数的取值为-1到1的闭区间,即Sgt;0,表示出口扩张;Slt;0,表示进口扩张,所以可以用该指数来反映贸易方向;同时当S=0时,为完全产业内贸易;当S=1或者S=-1时,为完全边际产业间贸易。那么当S指数的绝对值越接近零值即认为产业内贸易程度高,而当其绝对值越接近于1时产业内贸易程度越低。

4、其他控制变量(X)

财政支农是国家对农业农村、农民财政扶持的手段,是国家与农民分配关系的重要内容,主要表现形式有制度的建设与完善以及资金投入[4];本文选用人均财政支农支出,具体计算公式为:财政支农总支出/乡村人口,并以2006年为基期的农村居民消费价格指数进行平减。

人均农村居民固定资产投资的具体公式为:农村居民固定资产投资总额/乡村人口,并以2006年为基期的农村生产资料价格指数进行平减。

(二)数据来源

在研究农产品贸易问题时,须对农产品范围作出明确界定。本文鉴于实际需要和数据的可得性,采用中国商务部农产品的统计口径,即在WTO《农业协定》口径的基础上加入水产品。

同时本文采用的是中国农业2006-2015年期间的省际面板数据(北京、天津、上海、重庆、西藏除外)进行实证分析,数据主要来源于国家统计局、中国农村统计年鉴、中国农业统计年鉴和中国商务部网站等。

(三)回归分析

随着我国贸易开放程度的提高,农产品贸易也有了很大的增长,但由于地理优势、政策导向等方面的原因,不同地区的农产品贸易开放程度悬殊较大,尤其是东部与中西部的差距。因而其受到调整成本的影响程度也存在着差异,因此为了分析不同地区农产品贸易开放对农民收入的影响,本文在利用全国样本的面板数据进行分析的同时还分别对东部、中部和西部1进行计量分析。

在进行面板数据分析之前,需要确定合适的面板数据模型。面板数据模型主要分为混合回归模型、固定效应模型和随机效应模型。本文通过F统计量和豪斯曼检验来判断选择哪种模型。具体的检验结果如下表所示:

表1 回归检验结果

全国、东、中、西部地区的F统计量所对应P值均为0.0000,拒绝原假设,故在固定效应和混合回归间选择固定效应。而通过MLE对随机效应和混合回归的对比发现,全国、东、中、西部地区的卡方统计量所对应的P值也均为0.0000,故在随机效应和混合回归间选择随机效应。因此需要通过豪斯曼检验在固定效应和随机效应间进行选择,其检验结果为:东部地区选择随机效应,而全国样本、中部及西部地区均选择固定效应。

表2显示了全国、东部、中部和西部面板数据的回归结果,从中可以看出各个变量对三个地区农民收入的影响方向具有一致性,但影响程度上却存在着较大的差异。

表2 基于地区层面的回归结果

注:***,plt;0.01;**,plt;0.05;*,plt;0.1

1、从农产品贸易开放度角度分析

农产品贸易开放将促进我国劳动密集型农产品的出口及土地密集型农产品的进口,进而提高劳动密集型农产品的农民收入和减少土地密集型农产品的农民收入。由上述实证分析可见,前者的增长效应大于后者的减少效应,二者相抵,表现为贸易开放对我国农民收入增长具有正向作用。在各个地区样本下,我们可以从上述的回归结果看出,贸易开放对东、中、西区域的农民收入的影响在10%显著性水平下显著为正,但其的贡献度则存在着差异。其中东部地区的贸易每上升1%时,农民增收0.077%,中部地区和西部地区的贸易每上升1%时,农民收入分别上升0.064%和0.019%。总体上,由于改革开放以来的区域经济政策和开放程度的不同,致使农民收入呈现出东高西低的特征。

2、从调整成本角度分析

调整成本与贸易开放交互项的系数均为负,即表明贸易开放程度对其农民收入的影响受到了调整成本的制约,当调整成本较大,贸易开放给进口部门带来的损失越大,给出口部门带来的福利越小,贸易开放对农民收入有可能因此由正转负。从区域上看,东部地区及中部地区均通过显著性检验,但西部地区的影响系数不显著,说明西部地区受调整成本的影响不明显。

我国是劳动力资源丰富而土地资源相对稀缺的国家,因此根据比较优势理论,我国将主要出口劳动密集型产品。贸易开放带来劳动密集型产业的发展,为大量农村初级劳动力提供了更多的非农就要机会,从而促进我国农民非农收入的增长,而我国西部地区拥有较为丰富的初级劳动力,这无疑更有利于其分享由贸易开放带来的好处。[5]因此可能是由于非农就业机会增加,非农收入的增长等其他对农民收入影响的因素发挥作用,使得西部地区贸易引致的农业劳动力要素调整对农民收入的影响不明显。

3、从财政支农角度分析

人均财政支农支出对农民收入具有正向的作用,其每上升一个百分点,农民收入提高0.197个百分点,即表明扩大财政支农,促进农业的发展,将有利于农民增收,这是由于政府农业投资侧重于社会效益,一般投资于社会公益性、公共服务领域和基础性投资领域,会对国内农业产业整体实力的提高打好基础,农业产业生产力的提高,将进一步促进农民增收。

从区域上看,政府财政农业支出对西部地区的农民收入的影响是显著的,同时西部地区的影响系数也较大。这说明,近年来,财政对西部地区的农业补助和农业投资取得了较为明显的效果。这可能是因为,西部地区本身由于历史原因和地理原因的存在,农业经济基础较弱,尤其体现在农业基础设施薄弱,农业科研投入长期不足,人才缺乏。而政府对于农业的投资,大多用在支援农村生产支出、各项农业事业费,农业基本设施建设支出和科技三项费用上,很大程度上补足了西部地区在这些方面的缺陷。

4、从农村固定资产投资角度分析

农村居民固定资产投资每提高1%,全国、东、中、西部地区的农民收入分别提高0.084%、0.13%、0.077%和0.070%。说明农村居民固定资产投资对农民收入起到了正向的积极的作用,但对各个地区的影响存在着差异。由东至西,农村居民固定资产投资对农民收入的影响幅度不断降低,这其中一个重要因素在于各个地区的农村固定资产投向农业配置的效率存在差异,且表现为从东到西不断降低的趋势。

四、主要结论

总体上,贸易开放与农民收入的关系受到了调整成本的影响。同时贸易开放程度、人均财政支农支出、人均农村居民固定投资对农民收入具有正向影响,但对各地区的影响程度各有差异。因此应因地制宜,制定合理的农业投资政策,均衡发展区域农村固定资产投资,以及加强农民教育培训,促进非农就业,从而提高农村劳动力的流动性、降低调整成本。

(福州大学,福建 福州 350108;宁德师范学院经济管理学院,福建 宁德 352100)

[1] 海闻,P.林德特,王新奎.国际贸易.上海:格致出版社,2011.77-79.

[2] Neary J P.Theory and Policy of Adjustment in an Open Economy.In:Greenaway,eds.Current Issues in International Trade,London:1985.239-243.

[3] 张姝.调整压力视角下农业贸易开放与保护:;博士学位论文〗.南京:南京农业大学,2012.

[4] 王思洁.我国财政农业支出与农民收入增长关系的SVAR分析:[硕士学位论文].湖南:湖南农业大学,2013.

[5] 滕瑜.贸易开放对我国农民非农收入的影响——基于地区收入差异和异质劳动力收入差异分析:;博士学位论文〗.南京:南京农业大学,2010.

宁德师范学院青年教师科研专项课题“贸易开放对福建省农民福利的影响分析——基于调整成本视角”(2016Q14)。

猜你喜欢
农民收入劳动力调整
夏季午睡越睡越困该如何调整
陕西农民收入:一路爬坡过坎
2020年河南新增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45.81万人
广东:实现贫困劳动力未就业动态清零
人在干什么?增收不单靠出门打工——搬迁后农民收入来源报告
工位大调整
沪指快速回落 调整中可增持白马
“十三五”期间中国农民收入年均增长6.5%
相对剥夺对农村劳动力迁移的影响
农民收入增长周期的多尺度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