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准扶贫背景下的高校图书馆文化扶贫模式研究

2017-11-28 09:20李万祥
湖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7年5期
关键词:文化扶贫精准扶贫高校图书馆

李万祥

摘 要: 高校图书馆参与精准扶贫既是履行社会责任,也是实现自身社会服务功能。高校图书馆可以利用自身资源、技术、人才等方面优势,开展文化精准扶贫。开展图书下乡进村活动,是文化扶贫最直接的形式;针对贫困地区和弱势群体,提供技能培训、就业创业指导、共享信息资源、远程教育及终身教育服务是文化扶贫的一种主要形式;还可以通过与政府和基层文化教育单位合作,参与地方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为贫困地区发展提供智力支持。

关键词: 高校图书馆;文化扶贫;精准扶贫

中图分类号: G250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8153(2017)05-0085-03

党中央国务院提出的精准扶贫理念,关系着我国全面小康社会的建成以及“两个一百年”战略目标的实现。贫困问题的解决包含着两个层面,一是经济要发展,二是文化要进步,二者的发展与进步必须同步,不可偏废。纵观贫困地区历史与现状,大体上都是经济上落后与文化上匮乏同时并存,互相牵制,经济的落后制约了文化的发展,文化的匮乏又严重影响着地方经济社会的发展。开展文化精准扶贫,不断满足贫困地区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需求,对于促进贫困地区转变发展方式、实现脱贫致富具有重要作用。2015年文化部等七部委联合印发的《“十三五”时期贫困地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规划纲要》指出,要加快推进贫困地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服务脱贫攻坚大局,统筹城乡区域文化协调发展,促进全体人民共享文化改革发展成果。同年12月教育部印发的《普通高等学校图书馆规程》也指出,高校图书馆要发挥资源和专业服务的优势,开展面向社会用户的服务。高校图书馆理应利用自身资源、人才、服务等方面的优势,积极参与精准扶贫,认真研究贫困地区文化教育现状,因地因人制宜,探索有效的文化扶贫模式,助力贫困地区经济社会发展。

一、以图书为载体,持续开展文化与科技下乡进村活动

开展图书下乡进村活动,主动担当起“文化使者”使命,是开展文化扶贫最直接的形式。书籍是人类知识的载体,是人类智慧的结晶。通过图书下乡进村,既是可以方便贫困地区人民群众的阅读需要,让文化改革发展成果惠及到基层群众,同时又可以将知识、技能、思想、思路,传递给有需求的人,让他们从思想上先富裕起来,从而帮助他们脱贫致富。

相对于公共图书馆,高校图书馆的图书资源更丰富,从儿童读物到科学知识,从饲养种植到健康养生,从传统文化到党的方针政策,从文化娱乐到互联网、电子商务等等,知识体系涵盖了社会的方方面面,基本可以满足不同行业、不同群体的需求。高校图书馆理应将这种资源优势转化为便民致富经,走进贫困地区和贫困群众,送科技知识与文化知识下乡进村,为贫困地区人民群众输送知识营养。在当前开展文化下乡进村活动,比以前任何时期都更加具有便利条件,首先是公路交通的快速发展让图书下乡进村成为可能,比如湖北省在2012年启动了“流动图书车配送工程”,建立起了覆盖城市、区县、街镇三级的公共图书馆服务网络;其次是互联网技术的迅速发展与普及,让城乡资源互联共享、乡村读者与图书馆信息互联成为可能。

在推进图书下乡进村中,首先要准确区分扶助对象,因为贫困地区人口主要以留守老人和儿童为主,文化水平普遍不高,因此图书选择必须通俗易懂。其次要准确区分不同地区、不同人群的发展需要,有針对性地选择内容,比如选择与现代农业生产、农村电商、乡村旅游等相关方面的书籍,帮助他们科学发展。三要积极宣传党和政府的方针政策,激发正能量,引导大家奋发图强,自理更生。

二、以服务为重点,不断创新社会服务模式

利用自身资源和服务优势,服务社会弱势群体和贫困地区,是高校图书馆参与精准扶贫的一种主要形式。高校图书馆由于其特殊性,其服务主要面向学生学习和教师科学研究。目前,虽说很多高校图书馆开通了社会服务功能,但是受制于观念、管理以及公众的参与程度,在开放中还存在这样那样的问题,导致其社会服务功能远远没有达到预期水平,比如有些地方高校馆虽说开通了社会服务功能,但是社会读者借阅图书依然困难重重,又如成都地区高校图书馆在2014年12月就面向社会开放,但几个月之后,校外读者却越来越少。高校图书馆面向社会开放已是一种趋势,如何创新服务模式,发挥自身资源和服务优势,为贫困地区发展献计献策,提升社会效益,是高校图书馆需要不断探索和研究的问题。

综合有关研究,结合实践,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的工作入手:

第一,针对弱势群体的图书借阅便利服务以及技能培训、就业创业指导、阅读辅导等拓展性知识援助服务。弱势群体包括残障人士、留守老人儿童、城市外来务工人员、下岗失业人员等等,他们在经济能力、文化教育水平都处于相对弱势地位,对他们的需求要尽可能提供便利服务,并对他们进行学习辅导,引导他们掌握一定的知识、技能和技术,帮助他们实现就业或者创业,最终走上脱贫致富之路。

第二,针对贫困地区读者实现预定服务和服务上门。高校图书馆对社会开放,一般只覆盖到高校所在城市读者,在边远地区特别是贫困地区则完全没有覆盖到。在当前互联网条件下,高校馆完全可以将农村读者纳入到读者体系中来,读者和图书馆可以实现信息、资源共享,读者可以网上预借图书信息资源,图书馆则可以根据读者网上预借信息,调配、准备相关资源,在图书下乡进村的同时实现对读者的上门服务,这样既可以提高资源利用效率,也可以提升图书馆的社会效益。

第三,针对读者的信息资源共享与终身教育服务。在信息时代,随着科技的发展和进步,信息已经成为一种资源。在激烈的竞争中,谁掌握了信息,谁就拥有竞争力和主动权。在这方面,贫困地区和弱势群体具有先天劣势:一是因为获取信息的渠道较少,二是因为获取信息的代价相对较高,三是因为对获取信息的敏感度和接受能力相对较低。不改变这种信息落后的现状,就无法实现贫困地区和贫困人口的脱贫致富。高校图书馆是学校的信息和资源中心,具有丰富的信息资源,这种信息资源可以对包括贫困地区读者在内的所有读者免费开放,让读者足不出户就可以了解到最新的信息。同时,高校图书馆还可以通过远程教育和现代教育技术,为读者提供学习辅导和终身教育服务,帮助他们学习新知识、新技术,了解新思想,利用新知识、新技术、新思想,自力更生,勤劳致富。endprint

猜你喜欢
文化扶贫精准扶贫高校图书馆
“互联网+”助力文化扶贫
贵州民族乡村“文化扶贫”探析
精准扶贫勿忘“文化扶贫”
精准扶贫勿忘“文化扶贫”
高校图书馆阅读推广案例分析
微信公众平台在高校图书馆信息服务中的应用研究
高校图书馆阅读推广实践探讨
“精准扶贫”视角下的高校资助育人工作
高校图书馆电子资源的宣传与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