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高职教育课程体系建设的几点建议

2017-11-28 17:33赵玉刚
卷宗 2017年32期
关键词:专业技能课程体系岗位

赵玉刚

摘 要:高职教育课程体系建设是高职教育改革的核心内容,对于提高我国高职教育质量和提高学生的专业技能起着重要作用,课程体系建设成功与否直接影响高职教育培训目标的实现。本文在高职教育课程体系建设研究的基础上,分别从提高高职教育课程体系建设的认识、实现高职课程体系建设的多元化、实现高职课程教、学、用三者的有效结合三个方面提出了几点建议。

关键字:高职教育;课程体系建设;几点建议

高职教育是我国教育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教育改革和社会经济发展而迅速发展。然而,从高职教育发展模式上来看,其课程体系建设以及教学实践很大程度上都借鉴于普通教学。从而造成了教育目标和课程体系建设之间不相适应,教学中仍然存在侧重于理论知识教学而忽视专业技能提高的情况。因此,进一步深入高职教育体系建设已势在必行。作者认为在课程体系建设过程中需要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1 提高高职教育课程体系建设的认识

随着国家全面深化改革和经济形势转变,高职教育越来越受到重视,并逐渐进入教育体系的中心。长期以来,部分高职教育的课程体系建设仍然没有脱离普通教育的框架,仍然侧重于理论知识的教学,以技能提高为目标的实践课程没有得到充足的开发。虽然随着改革的深化高职院校已经开始重视提高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但是其课程体系建设仍然沿用了传统的模式进行。这种模式的弊端在于学生的理论知识较好,但在不能有效地转化为实践能力,从而造成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时能力不足,专业技能水平相对较弱的问题。因此,新形势下高职教育课程体系建设中应该进一步优化教育模式,在提高学生理论知识的同时,对其实践能力的培养予以高度重视。为此,作为高职院校教育的管理者,首先要更新教育观念,充分了解课程体系建设的重要性,并结合专业的特点和人才培养目标,构建合理有效的课程体系。其次,在课程体现建设过程中要思路清晰,摆正构建课程体系的思想意识,从重视课堂理论讲授向重视专业技能实践上转变。为更好地实现课程体系构建,需要进行相关配套的改革和优化。主要包括四个方面:一是可以与师生的积极性相结合,激发教师、学生共同参与以带动课程体系建设;二是与教师的“产学研”相结合,利用“产学研”的综合优势促进课程体系建设;三是与学生的技能鉴定相结合,通过以获得技能证书为结业条件,提高学生在课程体系建设中的共同参与热情。四是与学分制等管理制度相结合。

2 课程体系建设要实现多元化

传统的课程体系较为单一,同一专业的学生学习相同的课程,从而造成了人才培养的单一化。这种单一化的课程体系,阻碍了学生的个性发展和创造力的生成。为此需要进行多元化的课程体系建设,这样既可以保证学生理论知识的系统性和完整性,又能够满足学生个性和创造力发展的需要。在课程体系建设过程中需要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2.1 课程体系建设主体的多元化

在高职课程体系建设过程中可以广泛邀请企业专家和高职院校教育专家共同开发,并吸引社会、优秀高职教师的参与。将职业需求与培养目标相结合,通过建设主体的多元化,促进课程体系建设的多元化。具体可以采取以下措施:一是成立课程开发委员会等相关机构。将相关企业专家、高职教育专家等相关人员加入其中。二是通过建立的机构协同相关专家对劳动力市场及社会就业等情况进行充分的调查研究、分析论证。三是在充分分析调查研究获得统计数据的基础上,针对工作性质、职业特点及能力需求等方面进行分类汇总,从而制定出适合相应岗位需求的课程设置。四是通过高职教育专家和课程专家对课程建设工作进行指导、评价,确定专业化的人才培养途径,并对制定的课程设置方案和教学计划进行充分研究论证。

2.2 课程体系建设资源的多元化

高职教育的课程设置需要课程资源的保障,其中包括课程体系中包含的各种因素以及课程实施过程中的各种资源条件。对于高职院校教育的课程资源可以分为以下四类:一是网络信息、网络课程、网络素材等信息类资源;二是课程教材及学习辅导材料等与课程相关的各类资源;三是包括教师、管理者、研究人员及参与课程体系建设的相关人员等人力资源;四是利于人才培养的产学合作的社会设施、可为人才培养所利用的技术等设施性资源。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课程资源的重要性愈加突出,其丰富程度及适应性将直接影响课程体系建设目标的实现,对课程体现建设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其中,关于如何使课程资源更加符合学生的需求和心理特点是目前课程资源建设的重点和难点,需要结合多种方式来开发建设。

3 高职课程教、学、用三者的有效结合

高职教育的主要目标是培养高层次实用性和应用性人才,通过高职课程的学习提高学生专业技能和实践能力,而在以往的高职教育模式中过多强调理论教学,使高职教育与职业岗位相脱离。为此,在课程建设过程中应该充分做好教、学、用三者的有效结合。

3.1 注重课程设置与职业岗位相结合

现阶段,部分高职院校教学中存在与岗位需求相脱离的现象,高职教育培养目标与社会岗位实践能力没有得到充分重视。因此,在课程体系建设过程中,应该充分研究分析行业特点,准确把握不同岗位对从业者能力素质要求,实现课程体系建设与岗位需求相统一。高职教育课程体系中的课程设置是与岗位需求联系最为紧密的内容,因此在课程设置上要充分体现适合任职岗位的专业性和技能性。要重视专业技能与岗位任职相适应,通过输出人才的质量和规格,使课程设置与岗位需求高度吻合。

3.2 注重教学过程中的教与學的结合

影响高职教育教学的因素主要包括:教师、学生和学科知识,它们之间相互影响和制约。其中,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起到引导作用,学科知识是学习对象,是被认识的客体,学生是接受知识的主体。教师根据学生的不同特点制定相应的教学目标,并通过传授课堂知识予以实现。因此,在制定教学策略时,要充分结合学生和教学环境,审时度势,提高教学策略的针对性,在教学方法的选择上要灵活适用,并对教学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采用针对性的措施加以纠正,从而最大程度地体现学生参与教学实施的主体性。其做法主要包括以下三个方面:一是,老师通过设置课程目标和课程内容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从而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二是传授学习方法。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不仅传授课程内容,更重要的是传授学习知识的技巧和方法,使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获得学习新知识的能力,从而产生学习兴趣和动力。三是对学习知识的度要有较好把握,教学内容的难度和深度要与岗位需求相一致。

4 结束语

随着教育改革的持续推进,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已经受到高职院校的重视,但课程体系建设仍然处于落后阶段。以往的人才培养模式与当前社会需要已不相适应,课程体系的不合理严重制约着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因此,优化高职教育人才培养模式和改革高职教育课程体系已势在必行。文中分别从提高高职教育课程体系建设的认识、实现高职课程体系建设的多元化、高职课程教、学、用三者的有效结合三个方面提出了几点建议。由于课程体系建设中涉及的因素很多,相互之间联系紧密,较为复杂,还需要进一步进行深挖并加以研究。

参考文献

[1]丁金昌.实践导向的高职教育课程改革与创新[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5,01:119-124.

[2]胡燕燕.以就业为导向、能力为核心的高职课程体系改革研究与实践[J].科学咨询(科技·管理), 2015.05:127-128.

[3]林苏.论高职课程体系的改革[J].郑州铁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3,02:7-10.

[4]李晓.浅议高职教育课程体系改革[J].南方论刊,2009,10:95-97.endprint

猜你喜欢
专业技能课程体系岗位
浅谈学前教育专业技能大赛与课堂教学的有机衔接
在保洁岗位上兢兢业业
不断提高摄影记者的专业技能和综合素质
以创新课程体系引领学生发展
民法课程体系的改进和完善思路*——以中国政法大学的民法课程体系为例
走进“90后”岗位能手
以专业技能为核心的高师音乐教育课程改革之思
加强青少年中医传统文化教育的必要性及其课程体系构建
张晓东:倒在岗位上
论普通高校国防教育课程体系的构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