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音乐教学中学科综合的运用探讨

2017-11-29 17:11王勤英苏州市吴中区城西中学
艺术家 2017年1期
关键词:澳门学科音乐

□王勤英 苏州市吴中区城西中学

初中音乐教学中学科综合的运用探讨

□王勤英 苏州市吴中区城西中学

将学科综合起来进行音乐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的积极性,对于学生音乐素养的提高、情操的陶冶都起到了积极作用。本文就初中音乐教学中学科综合的运用与探讨展开论述,选取文学、地理、历史、美术四个主要方面,指出学科综合给音乐教学带来的影响,增加学生音乐学习的新鲜感,使音乐课程的关注度提高,从而促进音乐教学的发展。

初中音乐教学;学科综合;运用探讨

音乐学习有利于拓展学生的知识面,加深对于音乐的理解,提高鉴赏力与艺术审美能力。音乐的发展离不开现实社会,它与许多因素息息相关,在音乐教学中,将音乐与其他学科相融合,使不同学科的魅力相互交融,使学生接触不同的知识,学习到的东西更丰富,综合素养更高。学生在进行音乐学习的时候,尝试学科综合的魅力,感受到了不同于以往的学习方式,在学习的过程中注意力提高了,热情也增加了。

新的音乐课程标准指出,“倡导学科综合,综合应以音乐为教学主线,通过具体的音乐材料构建起与其他艺术门类及其他学科的联系”。初中音乐教学中适当地运用学科综合,能够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音乐素养,扩大学生的知识层面。下面选取文学、地理、历史、美术四个主要方面,就初中音乐教学中如何利用学科综合这一教学方法,进行了初步运用探讨。

一、音乐与文学的融合

音乐与文学的融合历史在众多门类中最长远,相关的音乐作品也很多。例如,童声独唱歌曲《云中的城堡》,是可怜的方丁女儿珂赛特幻想自己能到梦中的城堡去过幸福、快乐生活时所唱的歌曲,取材于法国文豪雨果的同名音乐剧《悲惨世界》,珂赛特是一个被社会抛弃的贫苦儿童的代表。小提琴协奏曲《梁山伯与祝英台》取材于民间故事《梁山伯与祝英台》,外国人将它译作《蝴蝶的爱情》。教师在进行欣赏教学之前,可以先讲述梁山伯与祝英台的故事,从草桥结拜、同窗三载、十八相送、长亭惜别、英台抗婚、哭灵控诉,一直到山伯、英台坟前化蝶。

通过故事的导入,让学生惊奇作曲者是如何通过音乐来诠释这个千古传唱的故事。通过种种问题,抽丝剥茧,最后引出《梁山伯与祝英台》的音乐教学。通过这种方式,不但拓展了学生学习的知识面,还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了学习的积极性。由此可见音乐与文学的联系很紧密,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利用音乐与文学的关系,将同名的音乐作品在文学上与音乐上进行比较,或者是进行音乐的学习之后,再引入他的文学作品,作为新知识的增加,拓展学生的知识面[1]。

二、音乐与历史的融合

每个音乐作品都反映了当时的时代背景,是依托于现实而存在的。中学的音乐学习,大多是对当时的历史的歌颂,以当时的历史为依托来表达思想感情,所以,历史与音乐是密不可分的。教材中的《七子之歌——澳门》这首歌,是在澳门回归时,由著名音乐人李海鹰作曲。《七子之歌》是闻一多先生创作的组诗。1925年夏,闻一多从美国留学归国,放眼家园国家,山河破碎,风雨如磐,豺狼当道,列强横行,祖国母亲被列强占了七块土地……诗人悲愤地写下了诗歌《发现》,并旋即在《现代评论》上发表了著名的爱国诗篇《七子之歌》,组诗分七乐章:澳门、香港、台湾、威海卫、广州湾、九龙、旅顺和大连。《澳门》是组诗为首一章。1997年,在澳门即将回归之际,作曲家李海鹰用深情而诚挚的音调为《澳门》这首诗谱上了曲。自此,它代表着中华民族的共同心声响彻了神州大地。它蕴含着真挚的感情,将澳门比作一个离开母亲的孩子,表达对澳门回归的热切期盼,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弘扬民族自豪感,经过这些铺垫之后,再对歌曲进行学习,学生的情感就更加饱满,在学习的同时联想到当时的历史背景,表达就会更符合当时的历史,隐藏在作品背后的历史被挖掘出来,使音乐学习更加丰富,实现音乐学习的目标[2]。

三、音乐与地理的融合

民族音乐来自于民族文化,带有丰富的地域色彩,学生在学习这些音乐的时候,有着与流行音乐不同的韵味,产生新奇感,不同的音乐文化冲击使音乐的美更加突出。例如教材中有许多乐器的介绍部分,其中就包括很多少数民族的乐器,如《我的金色阿勒泰》是用哈萨克族的乐器冬不拉演奏的,冬不拉的演奏技巧,形象地表现出一个游牧民族的特点,在群山下的草原牧场策马奔腾,歌颂着阿勒泰的自然风光。无尽的大草原好似就在眼前。《无锡景》是一首江苏民歌,旋律曲折婉转、清丽流畅、优美动听,与《茉莉花》一样,都属于典型的江南小调。歌词描绘了无锡的历史名胜和风土人情,呈现出一幅幅浓郁的江南水乡风情画卷。吴侬软语的方言,亲切柔和,耐人寻味。交响诗《沃尔塔瓦河》描绘了沃尔塔瓦河两岸美丽的景色以及当地人民的风土人情。有人评价:这部巨作简直就是一部用声音描绘的壮丽画卷。

所以,音乐与地理的结合,使学生在学习音乐的过程中,了解到不同地方的风土人情、文化信仰,了解世界各地各民族的文化特征,丰富了学生的人文知识,拓展了音乐视野,使学生在音乐学习中融合各方面的文化知识,使文化积淀更加丰厚,提高综合素质,不同民族文化的交融使课堂更加丰富多彩,使学生在课堂中就感受到了外边的世界的魅力,提升艺术美感,增加趣味性,从而提高学生的音乐学习成绩,提升音乐学习的高度,促进审美能力的提高[3]。

四、音乐与美术的融合

音乐与美术是紧密相关的,它们都强调了一种节奏、一种变化。教材中的许多歌曲都与美术有着联系,如在《彩色的中国》一首歌中,歌词中这样描绘:轻轻打开地图册,我第一眼就看到了彩色的中国,碧绿的是平原,金黄的是沙漠……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展示一些山水风光的照片,或者是选取一些相关的视频提供给学生观看,让学生有身临其境的感觉,在学习音乐的同时仿佛置身其中。《伏尔加船夫曲》是一首流传很广的俄罗斯民歌,形象地描绘了纤夫们拖着沉重的货船、迈着艰辛的步伐由远而来,复又远去,直到最后消逝在远方的情景。世界名画《伏尔加河上的纤夫》是伊里亚·叶菲莫维奇·列宾的代表作,画面上展示的是:烈日酷暑下,漫长荒芜的沙滩上,一群衣衫褴褛的纤夫拖着货船,步履沉重地前进着。一曲低沉的号子在炎夏的闷热中与河水的悲吟交织在一起。我们在欣赏乐曲时就可以音乐与画面相结合,真实地呈现在封建势力和资本家的剥削下,俄罗斯劳动人民的悲惨生活,记录了当时社会的真实面貌,通过歌曲与美术的交融,内心产生共鸣。

结 语

音乐教学与历史、地理、美术、文学等的综合,使音乐散发出不一样的色彩,也使音乐课堂不再像以前一样单调枯燥,活跃课堂气氛,使学生在学习基本的音乐知识的同时,激发学习的热情,提高学习的积极性,真正地实现音乐学习的目的。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体会到了学科综合法的魅力所在,给音乐教学带来的不小的影响,同时教师也在努力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专业素质,使音乐教学更有新鲜感,也更富有创新性,为提高学生的音乐素养与素质提供坚实的保障,促进音乐教学的发展。

[1] [美]贝内特·雷默,音乐教育的哲学.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2003.

[2] 董丽.高中音乐课程标准的多元文化理念.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2009,(04).

[3] 谭桂琴.在音乐学习中学习舞蹈.中国音乐教育,2006,(05).

王勤英,女,1977年生,本科毕业,中小学一级教师,现从事初中音乐教学工作。曾获苏州市吴中区音乐评优课、说课比赛一等奖。

猜你喜欢
澳门学科音乐
【学科新书导览】
土木工程学科简介
澳门回归20周年:“一国两制”的回溯与思考
澳门回归日
“超学科”来啦
音乐
借问学科哪家强?尽言洄服有良方
音乐
秋夜的音乐
发生在澳门的几场微型战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