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尼华人家庭宗教信仰现状分析

2017-11-30 14:54沈玲
关键词:宗教信仰文化认同

摘要:通过对印尼雅加达五百余名新生代华裔青少年及其家庭宗教信仰的调查发现,印尼华人家庭三代人中每一代都存在着多种宗教信仰,印尼华人家庭宗教信仰呈现多元化局面。在印尼华人家庭中,佛教与孔教信仰者的比例与代际关系呈正相关。在所有宗教信仰者中,佛教信仰者的比例最高。但调查也发现,印尼华人佛教徒正呈代际递减趋势。而华人家庭中信仰基督教、天主教的比例随着代际关系的下降呈增长趋势。在华人家庭祖孙三代人之间,父辈中伊斯兰教信仰者最多。在华人家庭三代人中,仍有极少数道教信仰者,不过道教信仰者比例的代际间变化不明显。不少新生代华裔仍保留着华人意识,有回祖籍地探亲或祭祖的愿望。调查显示印尼新生代华裔愿意超越宗教信仰等差异与印尼本地人通婚,新生代华裔仍保持着一定的民族文化认同。

关键词:印尼华人家庭;宗教信仰;新生代华裔;文化认同

作者简介: 沈玲,华侨大学华文学院/华文教育理论研究中心副教授,文学博士,主要研究方向:文学理论与批评、哲学美学、华文文学与华文教育(福建 厦门 361021)。

基金项目:福建省社会科学基金一般项目( FJ2016B274)

中图分类号:B9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1398(2017)05-0099-08

一引言

印尼是一个信仰多宗教的国家,印尼政府规定每一位印尼公民都必须信仰一个宗教,伊斯兰教、基督教、天主教、佛教、印度教、孔教是印尼政府承认的几大宗教。关于印尼华人的宗教信仰已有不少学者做了探讨。如廖建裕、孔远志、王爱平等学者研究了孔教这一充满中国文化色彩的宗教的兴衰发展,许国栋、张禹东等学者从国家政策层面对印尼华人的宗教问题进行了较为宏观的分析。许国栋《从华人的宗教信仰探讨印度尼西亚的同化政策》许国栋:《从华人的宗教信仰探讨印度尼西亚的同化政策》,《华侨华人历史研究》1992年第1期,第20—26页。一文通过探索印尼华人如何通过宗教信仰来保存民族文化,维持民族特性等剖析了印尼全面同化政策的成败以及印尼华人宗教的前景问题。张禹东《印度尼西亚全面同化政策下的华人宗教文化》张禹东:《印度尼西亚全面同化政策下的华人宗教文化》,《华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0年第3期,第116—113页。一文则从印尼同化政策入手对印尼华人宗教文化的特点进行了总结。还有学者如王爱平在调查分析印尼华裔青少年中华文化认同时对华人的宗教信仰问题有所谈及。

收稿日期:2017-06-26实际上,宗教是一个民族文化传统的组成之一,宗教中体现的不只是一种信念,更蕴含有本民族的特性。1967年12月苏哈托颁布《关于华人宗教信仰和风俗习惯十四号总统决定书》。决定书中说:“源自华人祖先故土的华人宗教信仰和习俗,以及它们的各种表现形式,可能会对印尼公民的心理、精神和道德产生不自然的影响,因而妨碍同化的自然趋向。”这一决定书从侧面说明了宗教对保存本民族传统的作用。也正因为这一原因,印尼政府千方百计地取消华人的宗教信仰。现在据《关于华人宗教信仰和风俗习惯十四号总统决定书》颁布已经近五十年过去了,而且印尼自1998年苏哈托政府下台后,哈比比过渡政府、瓦西德政府、梅加瓦蒂政府相继废止了一些针对华人的歧视性法律法规和对华人歧视性的称呼,开始执行视华人为印尼社会平等一员的多元文化政策。那么,现在印尼华人的宗教信仰现状如何?代际之间又有怎样的变化?针对这一问题,本调查组以印尼新生代华裔青少年为主要调查对象,对印尼新生代华裔及其家庭成员的宗教信仰等情况进行了调查。

二调查情况说明

自2012年7月开始,笔者随机抽取印尼首都雅加达地区的五所华校就新生代华裔的民族文化认同问题进行了问卷调查。问卷共有21大题,108小题,内容涉及被试对象的个人情况、宗教、语言、文化等方面。除个别题目不涉及爷爷、父母外,其他题目均有对被调查者的家庭成员的调查,努力在对华人家庭三代人之间的对比中发现新生代华裔在宗教信仰、语言、文化等方面的新变化。其中有关宗教的问题有2大题,7小题,本文仅就调查中涉及的印尼华人家庭的宗教信仰现状展开讨论。

本调查共发放问卷552份,回收问卷552份,回收率100%,其中有效问卷547份,有效率991%。本调查问卷分别设有汉语版和印尼语版,新生代华裔青少年或因自身汉语水平原因或因阅读习惯,均选择印尼语版问卷进行作答。

本调查对象新生代华裔青少年的基本情况分析如下:

男生275人,占5021%;女生272人,占4979%。印尼籍524名,占9575%,其中印尼籍华人375人,印尼籍华人混血儿149人;中国籍23名,占425%,其中华人混血儿9人。从新生代华裔青少年学历情况来看,有492位调查者填写了此题,其中大学生8人,占163%;高中生282名,占5732%;初中生196人,占3984%;小学生2人,占04%;其他4人。

调查问卷显示,新生代华裔青少年父母多数从事商业活动,其中,310名新生代华裔青少年家庭情况一般,占5673%;189名新生代华裔青少年家庭经济情况很好,占3458%;28名新生代华裔青少年选择了不好说,15人的家庭经济情况不太好,来自富裕家庭只有5人。

所有新生代华裔青少年均生于1990年以后,按2013年时的统计,年龄最大者23岁,最小者11岁,平均年龄1508岁。学习汉语最长的达18年,最少的为1年,平均学习汉语7年。从本次调查问卷的填写语言发现,能熟练运用汉语的人并不多,只有799%的新生代华裔青少年参加过“汉语桥”“中华知识竞赛”之类的活动。他们的爷爷均出生在上个世纪40-50年代,父母出生在上个世纪60-70年代,并且本调查中的华人家庭祖辈与父辈普遍教育层次不高,因苏哈托政府的强制同化政策,华人家庭的祖辈与父辈中受过大学教育的比例分別为1034%、1944%(父亲)和1588%(母亲),大多数人的文化程度为高中及以下。endprint

三印尼华人家庭祖孙三代宗教信仰现状分析

(一)印尼华人家庭祖孙三代宗教信仰总体情况

表1显示,印尼华人家庭祖孙三代的宗教信仰情况较为复杂。印尼华人家庭的宗教信仰呈现多样化与变动的趋势。佛教、孔教信仰者的比例从高到低依次是祖辈、父辈、新生代华裔(孙辈)。基督教、天主教的信仰者按比例从高到低依次为新生代华裔、父辈、祖辈。有极少的华人家庭信仰伊斯兰教和道教。华人家庭代际间各种宗教信仰的比例并不对等,这表明祖、父、孙三代人的宗教信仰不完全相同,就印尼华人家庭而言,宗教信仰没有必然的传承性属性,上一代的宗教信仰不一定影响到下一代。

在本次调查的雅加达华人家庭中,祖辈信仰佛教的人数比例最高(633%),其次是基督教、孔教、天主教和伊斯兰教;父辈中,无论父亲还是母亲,信仰佛教的人數比例都是最高的,其他依次是基督教、天主教、孔教、伊斯兰教和道教;新生代华裔的宗教信仰者按比例从高到低依次为:基督教、佛教、天主教、孔教、伊斯兰教和道教。

印尼是信仰多宗教的国家,官方认可的合法宗教几度变更。1965年,苏加诺政府承认伊斯兰教、天主教、佛教、新教(基督教)、印度教和孔教为合法宗教。1978年底,苏哈托政府颁布第477号决定书,将合法宗教改成五种,孔教被排除在合法宗教之外。2000年瓦希德政府取消1978年第477号令中关于宗教的决定,孔教再度被视为合法宗教,自此,印尼合法宗教恢复成六种。“印尼华人的宗教有悠久的历史。其主体是中国传统宗教(佛教、道教和孔教)和崇拜祖先等传统信仰。”孔远志:《印尼华人与宗教》,《东方论坛》1994年第1期,第34页。本调查选择了印尼六种合法宗教中的五种宗教进行调查,之所以排除印度教,主要是因为印尼印度教信徒不在多数,且主要集中在巴厘岛和龙目岛西部,而本调查主要针对雅加达地区的华人展开,故在问卷设计时将印度教排除在外。又因为道教是最具中华文化色彩的宗教,故问卷中加入了对道教信仰的考察。

从对五百余名新生代华裔青少年及其所在的华人家庭的宗教信仰调查看,印尼华人家庭三代人中每一代都存在着多种宗教信仰。这表明由于历史上印尼强制性同化政策的影响,印尼华人家庭宗教信仰呈现多元化局面。“华人在长期的生存发展中,在与其他民族文化的互相激荡、冲突和融合的过程中,逐步形成了多元异质的宗教信仰。宗教信仰的多元性是东南亚华人社会的一大特征。但由于印尼强制性同化政策的作用,华人宗教文化多元性特别是异质性表现得较为突出和充分。印尼华人的宗教信仰构成中包括了印尼官方所认可的六大宗教。其中除了与中华传统文化关系密切的大乘佛教、孔教等同质性较强的宗教外,还包括伊斯兰教、天主教、基督教(新教)、印度教等异质性色彩较浓的宗教。”张禹东:《印度尼西亚全面同化政策下的华人宗教文化》,《华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0年第3期,第108页。

(二)印尼华人家庭几种主要宗教信仰情况

1佛教

图2表明,在印尼华人家庭中,佛教与孔教信仰情况与代际关系呈正相关,即辈份越高,佛教、孔教信仰者越多,辈份越低,佛教、孔教信仰者越少。

就印尼佛教而言,“随着十六世纪伊斯兰教传遍印尼主要岛屿,华人成为佛教主体。现代印尼佛教组织流派众多,情况复杂。近十年来,不少华人佛教徒改信‘日莲正宗教派。后者是日本的佛教宗派之一。”孔远志:《五大宗教在印尼》,《东南亚纵横》1995年第2期,第40页。日莲宗是日本的佛教宗派,属于大乘佛教,因此仍可以认为印尼主要流传的是大乘佛教,华人信仰的绝大多数是大乘佛教。5世纪时佛教传入印尼,16世纪中叶后印尼的佛教徒几乎都是华人。“近20年来,华人佛教徒人数有所增加。1971年佛教徒109万人,至1980年增至139万人。1986-1987年间,印尼有佛教庙2,258座,向佛教徒分发17,500部佛经。”孔远志:《印尼华人与宗教》,《东方论坛》1994年第1期,第36页。

但是印尼的佛教徒并非我们惯常认为的佛教徒。在印尼因为政府采取的同化政策,有一些本来信仰孔教的华人不得不转信佛教。“1971年,09%的印尼人口信仰佛教(1073088人),而只有08%的人信仰孔教(954584人)。1979至1998年间,孔教未被认可,针对其的同化政策加强。因此,很多华人转信佛教或其他非华人宗教。”[印尼]廖建裕:《当代印度尼西亚佛教与孔教的新发展》,《南洋资料译丛》2012年第1期,第52页。

本调查只选取了雅加达地区的华人进行了研究,从调查结果来看,华人家庭中包括祖辈、父辈和新生代华裔在内,信仰佛教的总人数仍保持最高的比例。但调查也发现,随着时间的变化,印尼华人佛教徒正呈逐渐减少的趋势。华人家庭中祖辈仍有633%的佛教徒,到父辈,新生代华裔的父母中平均有4313%的人信仰佛教,但到孙辈,只有2747%的人信仰佛教,比祖辈减少了近36%。可见现在印尼华人家庭中佛教信仰者的比例呈代际下降。

2孔教

孔教是带有一定中国文化色彩的宗教。20世纪以来,印尼的孔教信徒随着国家政策的改变而发生变化。据调查,“1971年,09%的印尼人口信仰佛教(1073088人),而只有08%的人信仰孔教(954584人)。1979至1998年间,孔教未被认可,针对其的同化政策加强。因此,很多华人转信佛教或其他非华人宗教。2000年人口统计显示佛教在总人口中占084%(1689173人),其他宗教(五大宗教之外的宗教)的信徒比例仅占024%。如果该比例的一半为孔教信徒,那么2000年孔教信徒人口仅有281528人,与1971年相比信徒人数下降明显。”[印尼]廖建裕:《当代印度尼西亚佛教与孔教的新发展》,第52—53页。

从本调查来看,在印尼华人家庭三代人中,祖辈中孔教信仰者最多(1253%),其次是父亲(729%)、母亲(639%),而新生代华裔中只有222%的人信仰孔教。三代人间,孔教信仰者的比例下降了1031%。endprint

3基督教、天主教

不同于印尼华人家庭佛教信仰者的比例随着代际关系的下降而减少,华人家庭中信仰基督教、天主教的比例则随着代际关系的下降而呈增长趋势。从图2可以看出,在印尼华人家庭中,基督教、天主教信仰情况则与代际关系呈负相关,即,辈份越高,信仰者越少,辈份越低,信仰者越多。

调查发现,华人家庭中第三代华裔信仰基督教、天主教的比例都是最高的。第三代中基督教信徒数(5111%)是第一代中基督徒信徒(1604%)的三倍多,天主教徒比例(1657%) 是第一代中天主教徒(77%)的两倍多。

新生代华裔较其祖辈和父辈更多地选择西方的宗教,而非本民族的宗教——孔教。这是因为孔教作为一种宗教在印尼的发展自上世纪70年代以后一度受到打压,苏哈托统治时期取消了孔教,孔教从公开变成地下活动和家庭活动,直到瓦西德政府上台后才恢复合法地位,而“更糟糕的是,瓦希德下台后,地方政府禁止身份證件中出现孔教。政府中反对孔教的势力依然很强。”[印尼]廖建裕:《当代印度尼西亚佛教与孔教的新发展》,第52 页。直到2006年孔教才正式重新公开活动,在印尼公民的身份证上才允许将之登记成为自己的宗教信仰。就新生代华裔青少年而言,这一群体多数为十几岁的青少年,故其身份证上填写孔教的可能性不太大。孔教受打压的事实客观上导致了华人基督徒的增多。正如有研究者指出的,“苏哈托政府取缔孔教成效明显,截至2000年,孔教信徒人数可忽略不计。他们一部分变成佛教徒,但大部分转信其他宗教。他们很有可能加入了基督教的行列。1965年军事政变后,很多华人为了避免被迫害转而信仰基督教,这已成为公开的秘密。尽管尚无官方数据统计,但华人基督教徒人数明显增多,而且印尼基督教信徒总人数也同步增加。例如,据1971年人口统计,印尼人口的74%是基督教信徒,而2000年人口统计显示这一比例增至89%。这一比例增加的主要原因是大量华人加入基督教。”[印尼]廖建裕:《当代印度尼西亚佛教与孔教的新发展》,第53 页。尽管本调查是在2012年进行的,但从调查来看,印尼华人家庭新生代中基督徒增多这一结果从侧面映证了12年前的人口统计结论。

另外,因印尼过去多年对华文教育和中华文化的全面封禁政策造成中文断层,而孔教宣传孔子思想需要借助语言之力,新生代华裔中文水平普遍不高,对他们来说,接受孔教思想存在一定的难度。再者,新生代华裔选择信仰基督教也是因为想借这一宗教来提高他们的英文水平,从这一实际目的出发,一半以上的新生代华裔选择信仰基督教和天主教。

4伊斯兰教

从图2可以看出,印尼华人家庭三代人中,伊斯兰教信仰与代际关系呈曲线变化,即在华人家庭祖孙三代人之间,父辈这一代伊斯兰教信仰者比祖辈与孙辈中的伊斯兰信仰者多。

实际上,在印尼华人宗教社团中,华人伊斯兰教社团和基督教社团自成一体,同其他华人社团较为疏远衣长军:《海外新华侨华人社团与国家“软实力”建设研究》,《华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6年第5期,第141—148页。。上世纪80年代印尼有半官方的民族统一意识交流机构“BAKOM-PMB”要华人改奉伊斯兰教,放弃自己的传统信仰,以达到完全同化华人的目的。这一计划虽然受到以萧玉灿为代表的印尼华人的抵制,但在印尼华人中仍有极少一部分人加入伊斯兰教。本调查的结果也显示,伊斯兰教在华人家庭中仍拥有极少的信众,其中,华人家庭的第二代信仰伊斯兰教的比例最高(父亲271%,母亲289%),其次是第三代(162%),第一代中信仰伊斯兰教的比例最低(066%)。

5道教

中国本土色彩最强的宗教——道教并不在印尼政府规定的六种国家宗教中,但本调查表明,在华人家庭三代人中,仍有少数的道教信仰者,不过道教的信仰者比例代际间的变化不明显。上图2显示,华人家庭中祖辈道教信仰者为零,到第三代新生代华裔,有101%的人信仰道教。本调查中涉及的祖辈出生在上世纪四五十年代,这一代人成长期间正逢印尼政府对华人的宗教同化政策越见严厉,因此他们的身份证上填写的宗教信仰一定是在政府规定的范围内。但这一数据并不能直接表明新生代华裔的祖辈中没有道教信仰者。

四印尼华人家庭的宗教信仰与民族文化认同

宗教是一种文化现象,宗教认同能显示出主体对本民族文化的认同。“自60年代以来印尼政府借助政治权力,强制推行全面同化政策,取缔华人社团,封闭华文学校、华文报刊,禁止讲华语使用华文和宣扬中国文化,禁止举行传统宗教和习俗节日活动,禁止输入、销售、散布华文书刊、印刷品和商标、华语音像带,以至强迫华人改姓换名——总之,要在印尼境内取消华人文化,从而消除华人的民族性。在这种情况下,印尼华人藉以维持民族特性的几大支柱消失殆尽,唯独华人的宗教,包括大乘佛教、孔教、传统民俗信仰和祖先崇拜等,是全面同化中无法逾越的鸿沟,成为印尼华人维持民族特性的唯一渠道。”许国栋:《从华人的宗教信仰探讨印度尼西亚的同化政策》,《华侨华人历史研究》1992年第1期,第20页。实际上,在印尼,华人的一些民间信仰也因依附于佛教或孔教而得以保存。

从本调查结果来看,在新生代华裔的宗教信仰中,信佛教的人数比例居各大宗教的第二位,还有222%的人信仰孔教,101%的人信仰道教,这些用宗教来保存自己的民族特性的努力表明,新生代华裔对中华文化抱有亲近的愿望,中华民族的文化与传统信仰在新生代华裔这里部分地得到了保存。

中国人在宗教信仰上讲究实用,崇尚多神信仰。古代中国人即对天地、祖先、君师有非常突出的崇拜心理,中国人的信仰实质也在对古人这三者的崇拜祭祀中得到深刻体现。某种程度而言,海外华人在宗教信仰方面更为传统与坚持,他们非常重视天地、祖先等的祭祀,尤其是后者。

本调查对新生代华裔及其家庭祭祖情况进行了考查。当问及新生代华裔是否参加过其家族回祖籍地的祭祖活动时,参加过的比例为2175%,有4776%的人从没有参加过;有2516%的人参加过其家族在印尼的祭祖活动,但没参加过回祖籍地的祭祖活动;有533%的人的家族从没有回祖籍地举行过祭祖活动。这些数据从侧面说明印尼华人家庭比较重视祭祖活动,在印尼举行祭祖活动的占2516%,而回到祖籍地祭祖的比例近95%。从调查结果看,4691%的新生代华裔参加过其家族在印尼和祖籍地举行的祭祖活动。当问及“如果条件允许,将来有没有打算回祖籍地探亲或祭祖”时,有3333%表示有此打算;2788%没有这一打算;3878%表示不好说。当问及“如果您有孩子,您会带他们回祖籍地探亲或祭祖”时,有4055%表示会;2133%表示不会;3822%表示不好说。考虑到新生代华裔青少年是未成年人,从这些数据中反映出印尼华裔青少年有回祖籍地探亲或祭祖愿望,有不少人仍保存了华人意识,他们也愿意将这一传统继续保存下去。endprint

但是,调查同时显示出印尼新生代华裔对自己家族的迁移史的了解有欠深入。调查问卷中有一题涉及印尼华人家族的迁移史,当问及“您的家族从什么时候开始定居到印尼”时,5386%的调查者选择“不清楚”;选择从父母开始定居到印尼的占815%;选择从祖辈开始的占3798%。当问及“您的家族从哪儿移居到印尼”时,8029%的新生代华裔青少年选择“不清楚”;知道自己家族从中国大陆、台湾和香港移居到印尼的只占1566%;而问及其祖辈的国籍时,有2854%的新生代华裔青少年表示不清楚,这说明印尼新生代华裔对家族史的了解程度不高。

华人意识是否强烈某种程度上和其是否关注自己的祖籍渊源有关。有学者在1999-2003年间针对在三十多年全面强制同化时期成长起来的印尼华裔青少年留学生进行了调查后认为“这一批在全面强制同化时期出生、成长起来的印尼华裔青少年对自己的祖籍有相当的了解”,“大部分对自己家庭移居印尼的历史有一定的了解,知道自己是移居印尼的第几代人。”王爱平:《印尼华裔青少年的身份认同与国家认同——华侨大学华文学院(集美)印尼华裔学生的调查研究》,《武汉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年第3期,第285页。但本次调查结果却显示出新生代华裔在祖籍认同方面发生了变化。超过80%的新生代华裔不了解自己家族的迁移史,如果家中长辈忽略了对新生代祖籍地知识的教育,这很可能会影响到新生代华裔对祖籍地和祖籍国的情感。

印尼当地人多数信仰伊斯兰教,华人多信仰佛教、基督教和天主教,而印尼规定,如果非伊斯兰教徒与伊斯兰教徒结婚,前者必须改信伊斯兰教。多数印尼华人不能接受这一点。除去宗教信仰不同之外,印尼华人在语言、生活习惯等方面多少保留了本民族的特性。所以我们可以从宗教与婚姻的选择来考察新生代华裔的民族文化认同,从印尼新生代华裔青少年对族际通婚的态度能较明显地看出这一群体的民族文化认同意识的保存情况。本调查对华裔青少年对待族际通婚的态度进行了考察。因为对于海外华人来说,与当地人通婚某种意义上可以反映其融入当地主流社会的程度,而华人是否愿意与当地人通婚也能反映他们的身份认同。“这是因为族群之间的基本差异深植于人们的群体认同之中”,“而每一个人只有对另一个人在感情和心理上都认为‘可以接受和感到十分亲近的时候,才有可能考虑到与他(她)缔结婚姻的问题”,所以族际通婚可作为“测量不同族群相互关系和深层次融合程度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方面”。马戎 :《民族社会学》, 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年,第436—437页。

调查显示,有1685%的印尼新生代华裔青少年表示将来会与印尼当地人通婚,表示有可能和不好说的共占6658%,只有1729%的人表示将来不会与印尼当地人通婚,只与华人通婚。王爱平的调查结果显示,“赞成者为0;反对者占48%;只要双方相爱就赞成者占38%;无所谓者占2%;还有2%的人既‘反对,又认为‘只要双方相爱就赞成。在1999-2000年的调查中,反对通婚者的比例更高,甚至填答‘只要双方相爱就赞成的比例也很低,只有9%。”王爱平:《印尼华裔青少年的身份认同与国家认同——华侨大学华文学院(集美)印尼华裔学生的调查研究》,第286页。从本调查结果来看,愿意与印尼当地人通婚的比例较以前有所上升。新生代华裔青少年中只有162%的华裔青少年信仰伊斯兰教,但愿意与印尼当地人通婚的比例却达到1685%,还有6658%的并未坚决表示反对,这表明印尼新生代华裔超越宗教信仰、文化、生活习惯等种族差异而追求爱情婚姻本身,同时这一数据也反映出成长于印尼政府善待华人政策之下的华裔青少年已开始更为积极地融入当地社会。

通过对印尼新生代华裔及其所在家庭宗教信仰的调查可以发现,印尼的华人在宗教信仰上仍保留着较多华人的特性。而“华人宗教的存在与发展,标志着当前印尼华人民族文化和传统信仰仍然存在,也标志着华人社会依然存在”。“遍布印尼各地的佛教寺院、民俗信仰的神宇、孔庙和宗祠,不仅本身是华人民族文化的集中体现,而且是保存华人民族文化的所在和维护民族宗教信仰的核心。”许国栋:《从华人的宗教信仰探讨印度尼西亚的同化政策》,第22页。当然,在印尼,宗教问题是一个敏感问题,华人如果处理不当极易引发纠纷,像2016年11月4日印尼雅加达即有穆斯林举行了“反雅加达省省长钟万学大游行”,并在当地引发零星骚乱及警民冲突,因此,在充分尊重华人宗教在地化、本土化的基础上,尝试通由宗教信仰这一社会网络,借助华人宗教的崇拜体系与宗教仪式,向印尼华人社会群体进行民族语言文化传播,以进一步强化印尼华人的民族文化认同的同时,也必须保持极度小心,充分尊重印尼非华人的宗教信仰。

Analysis of Religious Beliefs in Overseas Chinese Families in Indonesia

——Based on a Survey to More Than 500 Overseas Chinese Teenagers in Jakarta

SHEN Ling

Abstract:By investigating to more than 500 overseas Chinese teenagers and their families in Jakarta,we find that there are different religious believes in three generationsIn Indonesian Chinese families,the followers of Buddhism are dominant to that of other religionsBut at the same time,the proportion of them is declining among different generations,while the proportion of Catholics and Christian are increasingAmong the three generations in overseas Chinese families,the proportion of the second generation who believes in Islam is superior to the other generationsAnd the people who believe in Taoism are not changing significantly among three generationsMost of the overseas Chinese teenagers still remain the Chinese consciousness and desire to go back to China to visit their relatives or ancestorsThe new generation of oversea Chinese in Indonesia is willing to intermarry to native Indonesians beyond religious differences,but they still have their ethnic cultural identity

Key words:oversea Chinese families in Indonesia;religious belief;overseas Chinese teenagers;ethnic cultural identity

【責任编辑陈雷】endprint

猜你喜欢
宗教信仰文化认同
古代埃及墓室壁画“彼岸时间观”图像研究
中国社会的宗教信仰问题及其思考
大学生宗教信仰现状与德育方式解析
以“文化多样性”国际机制支撑“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
海外新华侨华人社团与国家“软实力”建设研究
《外婆的日用家当》中的文化身份认同问题
大学生宗教信仰视角下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存在的问题及应对措施
美国黑人影片中的文化认同焦虑
宗教信仰自由不是宗教信仰神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