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确评价改革开放中出现的“非意识形态化”问题

2017-11-30 14:49汪勤
理论观察 2017年9期
关键词:认识误区改革开放

汪勤

摘要: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后,中华民族走过了30多年不平凡的岁月。改革开放后,国际形势风云变幻,国内发生着日新月异的变化。经过三十多年风雨,党和人民战胜了前所未有的考验和挑战,一个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社会主义中国巍然屹立于世界,中国共产党昂首站在时代的前列。事实表明,改革开放是决定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也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新形势下,正确客观评价改革开放对于现阶段全面深化改革,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改革开放;正确评价;认识误区

三十多年风雨,中国取得的成绩有目共睹。一个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社会主义中国巍然屹立于世界。从党的指导思想可以看出,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与坚持改革开放具有内在一致性。当前,改革开放进入攻坚期和深水区,社会物质财富的增加与社会资源紧缺的不平衡;人民生活质量的提高和社会贫富不均的差异;人的自由全面发展和社会道德下降等问题影响社会发展。新形势下,正确客观评价改革开放对于全面深化改革,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具有重要意义。

一、几种质疑改革开放的论调

(一)以社会中出现的问题和矛盾表达对改革开放的不满和质疑

改革开放一开始就遭到国内外很多人的误解,认为坚持改革开放就是走资本主义道路,是对社会主义的改弦更张。近年来,改革开放带来的成果显著,另一方面也面临着日益严重的社会矛盾,如贫富差距过大、腐败问题突出、社会生态环境恶化、教育和医疗等公共问题令人日益担忧。在这种背景下,很多人对改革开放提出了更多的质疑。这些质疑形成一种强烈的“非意识形态化”的思潮。为了树立正确的立场。有必要对现实中存在的一些突出问题和矛盾进行冷静的分析。首先,改革开发的30多年间,无论是物质文明建设还是精神文明建设都得到了很大的发展。这是不可否认的事实。但随着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社会上产生了贫富差距悬殊的问题。对于这个问题晚年的邓小平就曾经说过,中国人口数量庞大,怎么实现富裕,富裕起来如何分配这些都是需要去考虑的问题,解决这个问题比发展更加困难,需要通过各种方法、手段、方案去解决因为分配不公出现的两极分化的问题。我们要知道两极分化这种现象与中国追求的共同富裕在本质上是同向的,与资本主义国家存在的贫富差距悬殊在本质上是不同的。后者是以剥削劳动者剩余价值赚取利润。我们国家的方针政策是着眼于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级分化,最终实现共同富裕。针对这一问题,党和国家制定相应法规政策和社会保障制度,通过完善个税制度,加大对高收入群体的调节以及通过财政支出在二次分配中共享社会财富,来保持社会稳定。其次,改革开放以来,腐败问题突出。近年来,党从关系党和国家生死存亡的高度,以强烈的历史责任感和深沉的使命憂患感,以零容忍的态度查处腐败分子,营造不能腐、不敢腐、不想腐的政治氛围。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建设是全面从严治党的重要方面,这是在新形势下进行伟大历史斗争的一个重要的内容。面对腐败问题,党以刮骨疗毒、壮士断腕的勇气坚持党要管党、从严治党。一些人对于现状的不满我们可以理解,但是不能把社会上存在的问题简单归结到改革开放上去。由理解偏差造成的思想混乱,不利于改革开放的推进。新形势下要正确客观评价改革开放。牢牢抓住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中的话语权.提高对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认同。对当前全面深化改革,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具有重大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二)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就是走资本主义道路

改革开放把我国经济体制确定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随着这一经济制度的确定,很多人认为市场经济道路就是走资本主义道路,改变社会主义制度,就是要葬送社会主义革命的成果。这种说法对改革的背景、目的、性质和内容存在着错误的认知。早在1890年,恩格斯就已经阐述了在社会主义国家中进行改革的必要性。他认为应该把社会主义看成是不断变化和改革的社会。邓小平在总结国内外几十年社会主义实践正反两方面经验的时候。深刻揭示出:“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因此,要想摆脱计划经济时代对社会生产力和人们生产积极性的束缚,就必须进行全面彻底的改革。否则就会葬送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当前的经济体制改革,不是对社会主义的颠覆,而是对社会主义的完善和发展。30多年的改革开放经验让我们认识到没有改革开放,就没有现如今日益繁荣强大的中国。改革开放的成果如此的明显,又何来会葬送社会主义革命成果这个错误的认知呢?相反,如果拒绝改革开放,陷入到僵化的体制中去,才会真正丧失社会主义革命的成果。十八届三中全会上提出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很多人认为这种做法放弃了政府的宏观调控奉行市场主义,对经济产生很大的危害。恰恰相反,这反映了我们党能够根据实际工作情况调整政策,深化对经济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做到与时俱进,有利于改革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过程中出现的体制和机制性的弊端。有利于树立正确的市场和政府观念,转变政府职能更好的为人民服务。正如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我们要发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制度的优越性,市场起决定作用,并不代表起全部作用,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既要求发挥市场作用,又要发挥政府作用。只有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方向,才能不断解放发展社会生产力,增强综合国力,提高人民生活水平。

(三)不能正确看待改革开放前后两个时期,用一个时期来否定另一个时期

中国用几十年的发展走过了发达国家几百年的发展历程,有些人喜欢将改革开放前后两个历史时期割裂开甚至对立起来。一种喜欢全面否定改革开放前的那段日子,以此来衬托改革开放的成功,但这种观点是站不住脚的。改革开放前新中国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为我们国家积累了重要的物质条件、思想条件和制度条件,也从正反两方面为社会主义建设提供了经验教训,为顺利进行改革开放提供了必备的条件。另一种则是通过改革开放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和矛盾否定改革开放。认为改革开放前那段时期才是符合马克思恩格斯所说的社会主义和人民群众的愿望。这种观点没有看到改革开放前的那段时期虽然取得了一些成就,但仍然是借鉴苏联的模式,没有探索出一条适合中国发展的道路。从党的指导思想看,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与坚持改革开放具有内在一致性。没有社会主义的改革开放和没有改革开放的社会主义都没有出路。因此,改革开放前后两个时期不能相互否定。前一个时期是后一个时期的基础,没有前一个时期的探索,就没有后一个时期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创新和发展,它们是坚持、改革和发展的关系,又是继承和创新的关系。改革开放前后两个时期既相互联系又有重大区别,联系表现在两者都是坚持科学社会主义的指导原则,在基本制度、根本任务和奋斗目标上相互联系:但另一方面,两者在进行社会主义建设的方针政策和实际工作上有着很大区别,从“以阶级斗争为纲”到“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从以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但这前后两个时期在本质上都是由党领导人们进行社会主义探索的。只有看到这些联系和区别,我们才不会犯用这一历史时期来否定另一历史时期的错误,这些都是对党的历史的否定,是历史虚无主义的表现。endprint

二、正确评价改革开放需要加强和明确的几个方面

对改革开放的评价要统一到十八大的精神上来,认为改革开放是决定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同时也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只有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发展社会主义、发展马克思主义。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社会面貌发生巨大变化。取得这些成就在于正确把握时代特征和中国的具体实际,坚持了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原则。

(一)必须坚定不移的坚持改革开放

近年来,质疑否定改革开放的声音从未停止,很多人将社会发展过程中的问题和矛盾归结于改革开放,这都不利于改革开放的顺利进行。面对这些质疑,首先,要坚持“不争论”,这个“不争论”和老子的“无为而治”相似,坚持“有所不争”而又“有所争”。邓小平曾经说过,在一些不涉及改革方向和根本原则的问题上我们不用太多去理会,集中精力解放发展生产力,改善人民生活水平才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中之重。但对于是否坚持马克思主义,关系到社会主义前途和命运,关乎旗帜问题和道路问题。必须进行争论。其次,在改革开放中要有所改有所不改。邓小平认为我们要坚持改革开放,事实证明不改革就没有出路,过去我们一直在借鉴别国的模式,阻碍了生产力的发展,导致思想的僵化,妨碍了人们生产积极性的提高,因此,必须要进行改革。改革开放是一场深刻而又全面的社会变革。也是社会各领域的变革。既是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变革,也是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变革,这是改革开放中制度和思想层面的变革。改革开放中最大的不变是坚持社会主义制度不能变,把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同坚持四项基本原则、改革开放这两个基本点相结合,统一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

(二)警惕西方意识形态的渗透

以非意识形态化方式对意识形态进行渗透,在学术、世界观和研究方法中制造与意识形態之间的鸿沟,有意无意接受西方社会思潮。很多非意识形态把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话语加以消解的同时,宣称是从政治性话语向学术性话语转变,实际上却是用非意识形态化话语取代意识形态话语。我们要看到,利用“中国奇迹论”制造“中国威胁论”.或者利用“中国崩溃论”来击中国的政治体制。这些评价和看法往往都难以摆脱政治色彩和意识形态的色彩。英国资深媒体人威尔·赫顿在其著作《不祥之兆:21世纪的中国和西方》中说到,所有的非西方国家最终都会实行西方的制度和价值观。在他看来,中国的崛起很大程度上复制了西方的发展模式。认为西方的价值观是实现现代化的前提。国外一些媒体总喜欢用西方的普世价值来进行意识形态的渗透,将中国的改革开放视为西方文明的复归。面对这些曲解、攻击改革开放的言论必须要坚定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阵地。积极构建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的主导权和优势话语权。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开拓创新,在与国际交往的过程中讲好中国的故事,传播好中国的声音,增进中国与世界的相互了解和理解,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营造良好的国际舆论环境。

三、结语

有些人担心改革开放会引进资本主义坏的东西,从而会走向资本主义道路,邓小平曾经说过:“历史经验教训说明,不开放不行。开放伤害不了我们。我们的同志就是害怕引来坏的东西,最担心的是会不会变成资本主义。我们知道肯定会带来一些消极因素,要意识到这一点,但不难克服,有办法克服。你不开放,再来个闭关自守,五十年要接近经济发达国家水平,肯定不可能。”邓小平说的很清楚,如果因为害怕引进坏的东西。就没有办法发展社会主义:如果不能意识到改革开放带来的意识形态的渗透,就不是我们说的改革开放。改革开放中,坚定社会主义的立场和方向,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取得巨大的成就。

中国的改革开放不是历史的偶然。而是穷则思变的伟大觉醒,是中国人民为了摆脱贫穷、走向富裕的主动变革。也是中国人民经过自己的实践探索出的一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为中国实现现代化开辟了美好前景,是中华民族实现伟大复兴的成功之路。对改革开放存在的这些误解,必须要加以澄清,否则就会导致思想上的混乱,对实践造成误导,影响改革开放事业的进一步发展。因此,必须在坚持马克思主义思想的基础之上,用辩证的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来应对社会的变化,避免出现用一个事物否定另一个事物的错误。这就需要一方面加强理论创新。形成正确评价改革开放的话语系统,另一方面,需要不断加强理论的宣传,进一步提高贯彻执行党路线、方针、政策的能力。同时积极回应广大人民群众对于深化改革的强烈希望和殷勤期盼。在党中央的指引下,把亿万人民人民凝聚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旗帜下,最大限度减少不和谐因素。最大限度激发社会创造活力。形成推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强大合力。endprint

猜你喜欢
认识误区改革开放
改革开放40年民族影像志
改革开放初期的上海百姓生活
因改革开放而生 因改革开放而兴
改革开放大事记
改革开放:干点什么最时髦
将改革进行到底
职业院校体育校本课程建设探索
浅谈如何提高档案管理水平
多媒体课件如何应用于课堂
几何直观,不只是直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