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背景下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策略探析

2017-11-30 00:23刘雪珂
理论观察 2017年9期
关键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互联网+互联网

刘雪珂

摘要:“互联网+”模式在社会不同领域的广泛应用,使得教育领域面对全新的机遇和挑战。以此为背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者们应当把握住机遇,锐意创新,不断发展,早日建立起“互联网+”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模式。高校应将“互联网+”的概念与思想政治教育紧密联合起来,紧扣“互联网+”模式。构建全新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网络新平台。本文深入探析“互联网+”背景下构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新平台的必要性。并对当下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环境,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策略及创新等问题进行了探讨和研究。

关键词:互联网+;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创新

互联网,作为二十一世纪人们汲取知识、沟通交流、展现自我的主要平台,持续不断地对人们的日常生活,工作和学习产生深远的影响。在当今社会网络技术不断革新的背景下,互联网的使用范围逐步扩大,其涉及领域也在进一步延伸。作为新鲜事物和猎奇信息的主要接受群体,大学生受互联网的影响极大。因此,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正面临着由互联网所发起的正面宣战,其教育形式和方法急需转变和创新。

一、构建“互联网+”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新平台的必要性

建设“互联网+”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新平台顺应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发展和要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养和践行应与思政和德育工作的展开紧密结合。当下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所面临的首要任务就是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入脑、入心、入行”,要采取温和且易于接受的方式,做到春风化雨般地影响学生们的思维方式和价值观念。新一代大学生特性鲜明,思想趋于多元化,对于新鲜事物有着本能的好奇以及较高的接受度的特点日益凸显。在当今信息爆炸的大背景下,大学生们所接触到的是更为复杂的价值引导和更为多样的文化构成,这无一不在弱化传统思想政治教育对学生们的感化和影响。不断革新教育理念,改善教育策略,积极应用不同的思想政治教育方式是构建“互联网+”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新平台的基础。

二、“互联网+”背景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环境

“互联网+”在自身不断发展变革的同时。也为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环境带来了史无前例的革新。互联网+”不只在文娱方面深刻地影响着当代大学生,更带来了多元化的文化需求及学习选择。在网络的不断冲击下,学生们纷纷走出教室,走向更广阔的天地。网络世界改变了学生们获取知识的渠道。问卷调查显示,超过77.7%的大学生会选择网络搜索的方式作为他们收集生活学习资料的途径。社交方面,“互联网+”逐步成为大学生们习以为常的社交模式。在万物互联的“互联网+”时代,大学生们可以跨越物理空间,甚至超越性别、种族、身份、职业、随时随地和全世界的人沟通互动。而随着智能手机和手机客户端走下神坛走向千家万户,人们的日常生活开始与微博、微信紧密相连。

“互联网+”给当代大学生一个集娱乐消费科研学习功能为一体化的平台。网络信息的全面多元,网络文化的包罗万象让那些渴望时尚生活,注重自由独立,追求感官刺激的当代大学生们找到能够放飞自我,尽情展示个性的虚拟世界。不分昼夜,足不出户地“挂”在网上成为很多当代大学生习以为常的生活方式,网络被他们当做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网络用语,这个衍生于互联网的语言,俨然成为了时代的宠儿。网络用语清晰、幽默、生动简洁、贴近生活的特点使其受到大学生朋友们的喜爱。而大学生们强烈的好奇心驱使他们频繁地使用网络用语,这也是为什么网络语言总是最早在高校中流行开来的原因。

“互联网+”引领着社会热点话题的风向。当前,我国社会正处于社会体制转型和社会结构调整的特殊时期,伴随着经济快速发展、利益格局调整、社会阶层分化,相应的社会矛盾和社会问题也在不断积聚,人们日常生活所依赖的环境、医疗卫生、食药安全、教育、住房、治安等领域都潜藏着大大小小的矛盾,官员腐败、贫富悬殊、司法不公等社会问题也都是公众热议的敏感话题。尤其在新媒体迅速发展和普及的情况下,信息洪流加快了热点问题传播与舆论汇集的速度,网络在社会热点事件发生和发展过程中发挥的作用越发凸显。加之社会民主程度不断提高,民众的自主意识增强,信息化环境下民众对社会热点问题的关注度与参与度显著增强,各类社会问题呈现越来越复杂的态势。由于大学生們对网络等媒体的熟练使用,他们的舆论影响力更是与日俱增。

“互联网+”给当代大学生们带来了深刻的影响。在一定程度上真切地改变了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环境。与此同时,还暴露出了存在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一些不足和弊端。例如:高校网络利用率低下;更新频次少;缺乏基本的维护;监管机制不完善等。很多高校忽视了网络服务对学生的重要性,校园网上就业信息残缺不全,法律援助页面缺失,网上心理援助缺乏人性化对象化服务。另外,个别高校只专注于传统的PC客户端,缺乏对当今互联网移动终端的认识和了解,没有及时开通校园官方微信平台,官方微博,在移动互联网思想宣传阵地的抢夺中落了下风。

三、“互联网+”背景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策略探索

1.加强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机制建设。

高校应以实际情况为基准,充分认识到互联网教育的战略意义,建立健全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官方制度,完善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疏导体系。首先,学校领导小组应当正视网络对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展开的正面作用,深化网络传播的研究与影响,成立负责小组,落实责任,各司其职,将校园网站和校园网络文化宣传建设列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任务。其次,将校园网络平台的推广,与高校教师年终屏蔽与考核相挂钩,对高校辅导员、专兼教师做出相应要求,促进教师提高网络素养。最后,建立校园网络文化社区。积极开展高校互联网建设专项工作,培育和陶冶当代大学生的正确价值观念和崇高的道德情操,从而逐步将互联网发展成为校园文化推广与宣传的主战场。

2.提高高校政治思想工作队伍的网络素养。

构建“互联网+”思想政治教育平台的基础和前提,是来自各大高校专业知识和网络媒体素养兼具的思想政治教师,所以各高校更应加大教师队伍的建设,完善教师骨干群体的影响机制。建设一支政治素质高,熟悉高等教育规律与表现,同时精准掌控网络文化特色、熟练把握网络技术的精英教师团队。充分了解信息时代的突出表现及90后00后大学生的特点,紧随时代潮流,利用网络平台交互传播的特点与学生进行沟通交流,拉近与学生之间的距离。endprint

3.强化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网络阵地建设。

(1)利用“互联网+”平台开展多样性丰富性并存的的各项具有教育性质的活动。互联网高超的技术性、影响的广泛性、表现的多样性,是传统思想政治教育手段根本无法媲美的。借助网络阵地开展教育活动,可以更为高效更为快速地扩宽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范围。例如:开展大学生们喜闻乐见的网络游戏竞技比赛,利用学生们的参与热情,宣扬正确价值取向,便于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展开;为同学们提供一个自由发表看法和见解的空间,围绕“两学一做”“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理解”等热点话题展开讨论,做到理性传播正能量:另外,还可以开展互联网征文比赛,手机配音大赛,校园微电影拍摄大赛等各项活动,积极号召学生参加。

(2)强化高效网络安全管理。校园网络安全问题是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顺利展开的重要基石。因此,校园网络安全问题是必须关注的重点问题。高校要定期对校园网络进行维护。筛查过滤不良信息,构建网络防毒体系,远距离实时监控。另外,要实现域内用户身份认证功能,对非法接入用户和设备应该严肃打击,保证校园网络全方位的安全与高效。通过以上途径,维护校园的网络阵地,使互联网成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安全无忧的展开保驾护航。

4.推进教育创新.开拓移动“互联网+”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平台。

互联网对手机客户端的不断扩展,拉开了微时代思想政治教育变革的序幕。在固守传统PC客户端的同时,手机客户端同样应该被视为完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网络平台必不可少的选择。各高校应及时建立校园官方微信平台,校园官方微博,通过日常推送,及时发布信息,宣传校园文化,展示校园特色,通过手机构架与学生交流的平台。利用独特的页面设计和轻松的交流方式吸引学生,掌握学生思想动态。另外,还可以号召各院级组织展开微信平台评比活动,手机摄影大赛,微情书创作大赛,帮助广大同学们在网络上秀出他们的青春特色。同时,还可以开展微课讲堂,掌上课堂,利用手机客户端吸引学生在线考试,在线学习,直播阅卷过程,现场讲解,潜移默化中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通过校园网络服务APP,学生们可以进行实物招领,即时了解校园新闻,观看校园活动精彩视频。校园网络服务的不断完善,是“互联网+”背景下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开展的必然选择。各高校应紧跟时代步伐,施展表率作用,掀起各高校移动互联网思政工作建设的潮流。

四、“互联网+”背景下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策略创新

“互联网+”将互联网与大学生紧密联系起来。这无疑对各大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展开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们应早日摈弃过去的思维定式,锐意创新,用积极进取的创新思想不断鞭策新媒体时代高校思想教育发展的前行。

首先,应以全新的心态去理解当代大学生。当代大学生们生活在一个被互联网重重包围的时代,他们的心声与困扰需要我们及时发现和解决。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者们应用更为宽广的心态去正视网络,改变对网络的“傲慢与偏见”,放下成见,以全新的视角去对待在互联网时代成长起来的大学生们。新媒体时代,不应再出现回避网络、误解网络、压制与拒绝网络的可笑行为,只有主动接纳、理解、融入到虚拟世界里,深入进入网络世界大学生的内心,静静聆听他们的内心独白,才能使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建设得到不断的完善,将网络教育的优势发挥到极致。

其次,应用全新的语态去与大学生沟通和交流。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们应抛开自己的身份,放下身段,用接地气的网络语言与学生沟通互动。如果思想政治教育者能够运用网络语言作为与大学生的沟通的桥梁与纽带,那么所传递的内容自然而然地会更容易被大学生们所接受。这就要求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经常性地浏览大学生所喜爱的网站、论坛、公众号,及时掌握大學生们在网上所表现的思想趋势,适时拉近与大学生的距离。

再次,应以全新的活动形态引领当代大学生。坚守好“微阵地”是“互联网+”时代对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提出的基本要求。这就要求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们充分利用微信、微博、微电影等深受广大学生喜爱的形式,融合思想政治教育和大学生们所感兴趣的话题,建立QQ群,微信讨论组,微社区和网络论坛。同时,要注重“微领袖”的培养,积极倡导思想进步的学生干部们担任微信讨论组、qq群以及微社区的“群主”“版主”让他们成为自媒体的“代言人”.成为吹响正能量颂歌的“舆论号角”、粉碎谣言和不实信息的“超级英雄”。开展各项网络“微活动”,例如:组织大学生参与拍摄反映社会不良现象或弘扬社会主义正能量的微电影:开展有趣的线下活动,方便学生们交流感想:请微博大V或人气明星向大学生宣扬和谐文明的理念。这些年轻人喜闻乐见的创新活动形式。毋庸置疑地将会提高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进一步推动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展开。

最后,应建设一批主题正面,道理鲜明,容易被大学生所接受的。吸引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专题网站。扩宽主流网站在网络空间的范围,用主流文化稀释网络不良文化。用“技术防范”的手段强力抵制网络污染的行为。在线监控互联网淫秽暴力信息的污染源,建立起灭绝网络信息污染的“防火墙”。用“法律防范”的手段进一步肃清网络不良信息,预防黄赌毒及各类不益于当代大学生身心的的信息以各种掩人耳目的行驶入侵网络,尽可能地使大学生远离不良信息的侵蚀。

互联网发展的脚步永不止息。当“互联网+”的时代春风吹向高校校园,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们应牢牢把握住教育的发展趋势,不遗余力地将互联网与思想政治教育紧密结合起来。始终探索“互联网+”背景下高校政治教育的策略及创新形式,从而增强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建设,创建在教育领域熠熠生辉的网络新生态。endprint

猜你喜欢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互联网+互联网
以五大发展理念为指导做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微博文化与当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碰撞与融合
浅谈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发展与启示
从“数据新闻”看当前互联网新闻信息传播生态
互联网背景下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项目的实施
以高品质对农节目助力打赢脱贫攻坚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