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面依法治国下新农村法制建设的现状及对策

2017-11-30 16:58陈卜琼
理论观察 2017年9期
关键词:现状对策

陈卜琼

摘要:改革开放以后,农村法治进入发展阶段,在党和政府的治理下,农民法律意识提高,村“两委”依法办事的能力有了提高,农村生活的各个方便基本上实现了有法可依。但是农村发展的滞后性严重阻碍了农村法治化建设进程,全面依法治国下要重点加强农村的法制建设,才能全面实现依法治国。

关键词:农村法治;现状;对策

一、新时期社会主义农村法制建设的现状

(一)农村法制建设的主要成就

1.农民的法律意识逐渐增强

改革开放以后,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广大农民在投身市场经济的过程中,法律意识也随着不断增强,农村的普法教育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一些农民还主动学习法律知识。通过电视的法治节目阅读有关法律的期刊杂志,以便在农村日常纠纷中可以运用法律手段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这样也尽可能的改变了私下解决或暴力解决问题的方式,现在许多赶时尚的中年人都玩起了微信、微博,关注有关信息,不断提高自己的法律素养。

2.村“两委”思想有了很大转变

新时期,新气象,新思想,随着经济的发展,村“两委”的思想也从那不合时宜的观念、做法的束缚中解放出来,破除因循守旧和固步自封的思想,开始用新思想来看待村里的事情,了解村民的想法,并积极做农民的思想工作,极力改变村民落后的思想观念;村“两委”的文化水平虽然比村民高一些,但是法治观念比较淡薄,依法办事的能力不够强,随着现代化的发展,村干部也跟时代、换新风了,开始努力学习法律知识,带头学法、守法,具体到工作中表现在实行民主决策、民主管理,凡是涉及重要的有关村民的大事,先找村民商量,集中智慧,集体决定,村干部凝聚人心的能力逐渐增强。

(二)农村法治建设存在的问题

1.农村法治主体不足

我国宪法明确规定,人民群众是法治的主体,因此,农村法治的主体是亿万的农民群众。农村法治建设能否顺利进行。很大程度上受是法治主体的农民的影响,广大农民群众对法律知识的掌握。认同和接受程度,对法治工作的推进有很大的影响。但是,农民的法治主体地位依然不强,法治观念薄弱。具体表现在:第一,我国广大农村地区的农民接受教育的程度低,看不懂枯燥无味的法律条规,因此也就不能掌握较多的法律知识,提高法律意识;第二,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农民为了获得更多的收入,纷纷选择外出务工,有的甚至全家在外租房住,只在新年的时候回家住上几天,这就导致参加农村法治建设的人数不足,致力于农村法治建设的力量就很薄弱。第三,农民法律信仰的缺失,其主要原因在于农民自身的法律信仰,我国在努力发展经济,同时我们也加速了法治社会的建立。但是在这样快速的过程中,暴露了一些问题,一些越权行为时有发生。有些不规范的行为可以凌驾于法律之上,这大大降低了法律在农民心目中的地位。

2.农村基层民主建设存在缺陷

党的十七大首次把基层群众自治制度纳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制度的基本范畴,《村民委员会组织法》的颁布和实施,一定程度上保证了村民的政治民主,但是在具体实践中还存在很多的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几点:第一,农民对政治的参与意识不强。目前在农村,全家出去务工的现象非常普遍,农民只顾追逐经济利益而无暇顾及政治:第二,农民思想封建,导致政治冷漠。农村落后的环境使农民几乎不行使自己的选举权与被选举权,大多数村民认为这只是村干部的事情。这样一来,村民的冷漠参与使民主管理与民主决策成为空谈;第三,农村“两委”关系矛盾重重。在农村,由于村支部权力过大。加上村支书在村中的威信,使村委会的权利被架空。

(三)农村法治建设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1.经济原因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是党对农村政策的创新,这种模式不但适合我国农村发展的特点,也符合我国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的要求,这种模式促进广大劳动人民投身于生产力创造之中。法治是紧随市场经济的,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农村法治的发展进程也就取决于农村经济的发展状况。但是,我国农业现代化起步晚,农村现在还处于农业向现代工业转型时期,农村地区经济发展落后,农民文化水平低,这会影响农民的法律意识。农民很难感受到因法律在经济中起到的作用,另外農民收人低,遇到需要法律解决的事情,常常困于诉讼比较大的经济成本。还是会去寻求村干部的帮助。

2.教育原因

我国农村对教育的投资比较少,教育基础上设施不完善。在某些农村地区重男轻女的封建思想依然很严重,这直接导致整个农村文化水平降低。农民没上过太多的学,自然而然就理解不了一些法律条文,法律意识也就会很低。除此之外还体现在:第一,普法工作不到位。一是因为我国农村人口基数大,东部地区和西部地区的农民受教育的程度不一。所以就不能干篇一律的采用一种普法方式,这在无形中就加大了普法队伍的工作量,二是因为现在农村的大部分青年劳动力都外出务工,村里基本上只剩下文化水平较低的老人和小孩。人口分散不利于普法宣传工作。第二,农村的普法宣传形式过于陈旧,基本上还是标语的形式,没有新意,只是作了表面宣传,没能切实了解农民的生活状态,缺乏实际性。

3.传统文化原因

中国历来是礼仪之邦,讲究礼仪,讲求仁爱,这是中国传统美德,被历代中国人流传万年。中国传统文化是一种伦理文化,其中儒家思想最为流行,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主要依靠血缘,人们更倾向于把伦理道德作为自己的行为准则。而现代的法治文化追求的是权利与义务的统一,是全社会的自由与平等。现阶段在中国的广大农村地区,村民多数是没有权利意识的,他们还是习惯用道德来约束自己的行为,处理纠纷,他们认为只有政府才会拿法律说事,在他们这,好像法律跟自己没有任何关系。在倡导法治化社会的今天,这种观念仍然影响着人们的行为,阻碍法治化的实现。

4.农村自治原因

“村民自治,就是广大农民群众直接行使民主权利,依法办理自己的事情。创造自己的幸福生活,实行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自我监督的一项基本社会政治制度。”但是,在实际过程中,存在很大问题:第一,很大一部分村民不清楚自己的选举与被选举权利。因此对村干部的选举参与性不高。村民对整个选举过程不清楚。有的更甚至出现贿选的情况,可能就是选举了不干实事的人;第二,民主决策没有把权利真正的交给村民,村里的有村民利益的决策基本上是领导决定,人民执行;第三,民主管理不够民主,带有强制性,像计划生育方面的要求,规定的很明白,许多村民故意不执行,村干部只能强制其执行。endprint

二、加强农村法治建設的具体路径

(一)深化农村经济改革

1.促进农村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农村产业结构的不断优化升级,即把农业由单一的种植业上升到多元化产业结构,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不少农民开始创业,开始了多元化的发展。首先,要发挥政府在农村产业结构调整中的作用,政府从宏观上把握产业结构调整方向,引导农业的发展方向:其次,要依靠科技创新来优化升级,当前的农业科学技术很难落实到农村,传播科技知识,推广劳动技术,加速优化升级;最后,要提高农产品质量,目前,农民对生活质量要求也高了,原先只追求吃饱、吃好,向现在吃的安全、健康转变,因此要重点发展绿色食品。

2.加快推进农村市场经济建设

推进农村市场经济建设是新时期促进农村改革和发展的重要措施。改革开放以来,由于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及其他各项改革措施,农村的生产力得以大幅度发展,使农村市场经济体制框架初步建立起来,农民的收入增加了,生活水平提高了,但是农村经济发展依然比较落后,因为在广大的农村,农产品主要是销售,但是其他农副产品基本上自给自足,不能从市场获得增加农民收入和提高农村经济的资金。因此,要加快推进农村的市场化速度,增加农民收入,加快推进农村市场经济建设,要提高农产品的质量,增强其竞争力,同时要建立主产区和主销区。并在此发展中小型批发市场,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

(二)加大法制普及力度

1.创新普法宣传形式

在农村,常见的普法形式以标语为主,这种形式的好处就是就是让村民易懂易记,但是.标语的字数是有限的,内容单一,不能很好的让农民掌握更多的法律知识。目前。有许多地方采取免费发放小册子的形式,来进行法治宣传工作但就农民的文化水平而言。要理解宣传手册的全部内容还是有一定困难的,所以这种形式的宣传形式收效甚微。因此,采取让农民喜闻乐见的宣传形式是很必要的。比如:法律知识下乡演出活动,以表演的形式让农民了解法律知识:组织志愿者下乡进行宣传,以讲座的形式让农民了解法律知识。

2.培育高素质农民

我国农村建设的主题是亿万的农民,要加快农村法治建设的发展,就要培育素质农民。高素质的农民能理解党的方针政策,容易接受法律文化知识,因此要把文化水平低的农民转变为高素质农民,就要加大培训和素质教育的力度,适当的给予一定的物质奖励,来调动农民自觉提高自身素质的积极性,有条件的地区,还可以兴办老年大学,采取丰富多样的学习方式,提高亿万农民的素质。

3.发展农村文化事业

大力发展农村地区的文化事业,营造良好的人文环境,这样能使农民真切的感受到人文气息,这种氛围的营造。有助于农民自觉提升自身的法律素质,并积极的投入到农村法治建设中来。文化的发展对经济的发展有推动作用,所以要向农民提供他们最需的信息资源,比如,建立乡村图书馆,多摆放一些有关农业生产和法律知识的书,还可以开办农业技术培训班.让农民真真切切的感受到知识的力量,从而以更好地精神风貌投身于农村法治建设。

(三)完善村民自治,强化基层建设

1.加强对村干部的思想政治教育

农村“两委”是党在农村正确领导的基层农村干部。农村干部领导和管理广大农民.在处理农村各项事务,维护农村和谐稳定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主要表现在:第一,农村干部是基层建设的带头人。农村干部要动员全体农民,充分发挥他们的积极性,投身于现代化农村的建设中来。第二,农村干部是基层农村建设的助推器。农村的建设过程中包括农村的经济、政治、文化和当前法治建设的有机统一。这些方面的顺利实现需要广大基层干部的宣传和组织,他们是农村建设的推动者;第三,农村干部是基层农村建设的力行者。广大基层农村干部在领导农民建设的过程中。自身也会积极的参与其中。在实践中,农村干部能真切的指导农民群众最关心的和最需要的,才能真切的为人民服务。

2.加强对村民思想政治教育

从思想上使农民解放,才能使他们接受法治理念,并付出实际行动。提高农民思想政治素质要从以下方面人手:第一,加强理想信念教育,农民群众之所以对法治不感兴趣是因为缺少对党的信心,对建设法治农村的不信任而造成的,所以首先要让群众明白,党始终是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好政党;第二,加强民主法制和道德观念教育,村委会要引导他们积极参与民主自治,同时要遵纪守法,学会用法律武器维护自己的合法利益,还要加强道德教育。要指导农民认真学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主要内涵,同时不忘弘扬中华传统美德:第三,开展形式多样的文化活动,在宣传的同时进行潜移默化的教育,比方说,开展“道德模范家庭”评选活动来促进家庭和谐等。

(四)严格执法.公正司法

1.建立高素质执法队伍

高效公正的执法队伍能提高办事效率,保证司法公正。要加强对农村执法人员的培训,提高专业素养,进一步加强法律知识和法律素养。不仅如此。因为执法人员直接面对的是农民。所以还要加强执法人员对农村情况的了解,便于和农民的交流,让执法工作能够顺利的进行。现在的知识分子很多,可以吸纳一部分高素质的人才进入执法队伍,也可以招一些法律专业的人才来担任公务员,以此来提高农村执法队伍的素质。

2.加强执法监督力度

提高执法队伍的办事效率需要加大对其监督的力度。对执法人员的监督包括两个方面,第一是上级领导的监督,领导既是监督主体有事执法主体,他在行使监督权的时候,不能有私心,要保证每一位执法人员的行为都在其指挥监督范围之内,严禁执法人员的违法行为:第二监督主体是广大人民群众。执法人员直接接触的是人民群众,所以在执法过程中,人民群众很直观的监督执法人员的行为,能够对其违法违规行为进行监督,有了这两方面的有力监督。执法人员就能严格的依法办事,提高办事效率,能得到广大人民群众的认可,增加群众对法律的敬仰,有了这份敬仰之情,农民就能积极投身农村法治建设当中。endprint

猜你喜欢
现状对策
LabVIEW下的模拟电路实验教学创新对策
提高中小学音乐欣赏教学质量对策探讨
“深度伪造”中个人隐私的保护:风险与对策
走,找对策去!
我国货币错配的现状及对策
高中文言文实词教学研究
基于新课标的语文阅读教学策略研究
职业高中语文学科学习现状及对策研究
语文课堂写字指导的现状及应对策略
混合动力电动汽车技术的现状与发展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