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学生心理需求与满足同网络成瘾之间的关系研究

2017-11-30 19:53李娜
理论观察 2017年9期
关键词:心理需求网络成瘾大学生

李娜

摘要:以笔者所在地区的1325名大学生作为本次的研究对象。对所有的研究对象发放调查问卷,对高校学生的心理需求程度在现实社会以及网络社会当中的满足程度与网络成瘾之间的关系进行了研究。通过研究笔者发现,网络成瘾的学生组在现实社会当中的心理需求满足程度要明显低于网络社会的心理需求满足程度。但是网络成因组与非网络成瘾组的学生在心理需求方面并不存在较大的差异。而在网络成瘾组的学生当中,其心理需求的满足与现实的相关要明显低于与网络的相关,但是在非网络成瘾的学生组中并没有出现这种情况。同时研究的结果表明网络满足低但是现实满足高的学生发生网络成瘾的概率较低。但是心理需求在现实满足较低,而在网络当中心理满足较高的学生则很容易发生网络成瘾。

关键词:大学生;网络成瘾;心理需求;满足

引言

自从互联网在我国社会开始广泛传播之后,互联网做为现阶段我国社会当中的一个最关键的信息传播媒介,对人们的生活带来了极大的便利。但是科学技术是一把双刃剑,人们在享受网络技术所带来的便利时,也收到了网络给我们带来的一些负面影响。其中网络成瘾就是一个较为严重的一个问题,现阶段网络成瘾以及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

当前阶段我国已经成为世界上网民数量最多的国家,其中大部分较为活跃的网民是在校大学生,同时大学生网络成瘾的现象也非常的普遍,根据相关的调查数据显示,目前阶段我国高校学生群体网络成瘾的概率达到了16.2%。虽然比例不算很高,但是目前阶段我国的在校大学生大约达到了4千万。在较大的基数下。网络成瘾的大学生群体明显增多。网络成瘾不仅严重影响了大学生的学习与生活,同时还对大学生的身心健康带来了一定的损害,这种危害甚至还会影响到大学生的就业、人际交往等方方面面的内容。直到最近十年,人们才逐渐认识到网络成瘾与心理需求之间存在着一定的联系。当前阶段关于心理需求与大学生网络成瘾之间的关系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以下两个方面的内容当中。

(1)理论研究。莫里斯与奥根在对网络成瘾进行解释的过程当中,借用了两个著名的研究理论“使用一满足”以及“大众沟通游戏”。莫里斯与奥根的研究指出,网络的本质是一种传媒媒介,和电视、报纸以及杂志等媒介一样,在网络媒体刚开始出现的时候,社会与个体的心理当中会对网络产生一定的使用期望,这种期望促使个体进行网络的使用,但是在网络的使用过程当中,个体会获得一定的满足与快乐。如果个体无法对自己的这种感觉进行有效的控制,则最终会导致网络成瘾的形成。同时舒拉进一步指出,在网络当中个体的不同层次的心理需求都可以得到一定的满足,从而促使人们去使用网络。

(2)与网络成瘾有关的心理需求。在舒拉的研究当中指出了促使个体进行各种网络行为的6种心理需求:自我超越、自我实现、人际交往、控制与成就、归属、性以及体验感知的改变。同时我国的研究人员发现。导致大学生网络游戏成瘾的三种心理需求为:自我成就与实现、逃避现实与人际交往。

笔者查阅了大量的文献。同时总结了前人的大量研究。认为在进行心理需求与网络成瘾之间的关系研究过程当中,不仅仅涉及到网络满足的问题。同时还会涉及到现实满足的问题。如果学生在时间生活当中的现实满足高于网络满足,则学生发生网络成瘾的概率就相对较低。而如果学生的网络满足高于现实满足,则其很有可能发生网络成瘾。基于此种情况,在下文当中笔者通过了几个问题来对这一假设进行验证:(1)大学生心理需求与其现实满足和网络满足之间的关系;(2)网络成瘾和非成瘾大学生心理需求及其满足的差异;(3)大学生心理需求及满足与其网络成瘾的关系。

1.方法

1.1研究对象

笔者采用隨机抽样的方式从所在地区的高校当中随机选择1325名学生进行问卷发放。学生从大一到大四都有,同时笔者还对调查问卷进行了回收,共计回收有效问卷1256份,有效率为94.79%。

1.2研究工具

1.2.1大学生网络使用的心理需求及其满足量表

在该量表当中分为三个不同的量表:(1)学生心理需求分量表;(2)学生心理需求现实满足分量表;(3)学生心理需求网络满足分量表。在每个分量表当中都有43道题目,内容包含多个维度的问题。在完成相关表格的设计之后,笔者还对测量表的有效性进行了研究。研究发现。该测量表具有较高的有效性。

1.2.2大学生网络成瘾表

在对大学生的网络成瘾进行测试的过程当中。采用Young所制定的网络成瘾测量表进行测量。在该测量表当中共计有8个题目。学生只能以“是”或“否”进行回答,如果给出“是”则计一分,而如果给出“否”则不得分,如果学生的分值越高,则说明学生发生网络成瘾的程度也越高,如果学生的分值高于5分,则说明学生确定为网络成瘾,而如果低于5分则说明学生并没有发生网络成瘾。

2.结果

2.1成瘾组与非成瘾组的心理需求与满足特点

首先使用大学生网络成瘾表对大学生进行测试,将学生分为网络成因组与非成瘾组。成瘾组有105人,非成瘾组有1078人。采用多因素重复测量方差分析对不同组的学生在心理需求与满足的情况进行检验。结果发现不同组学生之间存在着较为明显的交互现象,如下图一中所示,但是简单效应分析却表示两组学生之间并不存在较大的差异,但是在网络成瘾组的学生当中,学生的网络需求满足更多。而非成瘾组的学生现实满足更多。

从中我们可以发现网络成瘾的大学生在现实逃避方面的心理需要要明显高于非成瘾的学生。而非成瘾的学生在认知需求方面要明显高于成瘾的大学生.在其他方面则没有表现出明显的差异性。而在现实满足方面,非成瘾组明显要高于成瘾组:而在网络满足方面.在自主与认知方面非成瘾组的学生明显高于成瘾组的学生,但是其他维度成瘾组的学生要明显高于非成瘾组的学生。这充分说明心理需求并不会对是否网络成瘾造成较大的差异,导致这种差异的主要原因在于心理需求的具体用途方面。

2.2心理需求与现实满足和网络满足的相关性分析

笔者对大学生的心理需求与现实满足以及网络满足是否存在差异进行了检验分析,具体情况如下表二中所示。

从上表二中我们可以发现,对于成瘾组的学生其心理需求与网络满足呈现明显的正相关,而对于非成瘾组的学生,其心理需求与现实满足呈现出明显的正相关。

3.启示

从上文的论述当中我们可以发现,不论是网络还是现实,都是个体一种心理的补充,心理需求本省并不会导致学生的网络成瘾,导致学生网络成瘾的主要原因在于学生可以从网络当中获取无法在生活当中获得的心理补偿。endprint

猜你喜欢
心理需求网络成瘾大学生
大学生就业趋势
大学生“双创”进行时
暑假调查 45%的大学生仅给自己放十天假
满足职工心理需求在思想政治工作中的作用
基于老年人居住行为与心理需求的居住区景观设计初探
高中生网络成瘾及其相关因素探究
大学生网络成瘾与自尊异质性的关系研究
浅谈中职学生痴迷电子产品的现象与对策
老年电子产品中的人性化考虑
构建高校大学生网络成瘾“五重”预防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