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断魂枪》有感

2017-11-30 23:24吕原
北方文学·上旬 2017年32期
关键词:武艺断魂镖局

吕原

说来挺是惭愧,笔者再次拜读老舍先生的作品《断魂枪》竟是过了大学之后研究生阶段。很多文人写的作品也是没有仔细读过,多半是片段性的阅读与理解。这些文章本应是平时滋养心灵的补品,也不知时间怎匆匆之快,借口总是是忙碌于学习,但其实也未曾正式读过几本文学方面的书,也许是自己一直把文学想的太过于高大,总感觉与自己“艺术生”这种特殊身份不合群,然后正好有了“学习”专业课的幌子,把看书这事抛掷脑后。

《断魂枪》是老舍先生写于1935年的一篇短篇小说,文章描述了辛亥革命前夕,西洋事物的出现、社会等级的革新、观念风俗的改变等对于中国百姓生活和各方面产生着一些的影响。小说通过塑造了3位人物形象沙子龙、王三胜和孙老者,围绕着传不传“五虎断魂枪”这一门武艺而展开故事,小说中的3人也同样代表着不同适应着中国社会变化的中国人。

小说开头即写到“沙子龙的镖局已改成了客栈”这句话看似简单,但是当多次通读全文后反过来再看时,便可知短短的几句話其实概括出了,在社会转型时期百姓的传统手艺或传统生活方式已经很难适应新到来的社会这种现象。在文中镖局象征着传统的事物,客栈虽不能说是新鲜事物,但是对于习武之人来说至少是一种生活方式的转型;第二段描写的也十分巧妙,作者把中国短短一段时间发生的变化全浓缩在这一段,给人一种中国变化十分迅速的感觉,读者读到的都跟不上文章中描绘变化的,而且行文利索、带着一股京味,更贴合民间的胃口;第四段主人公沙子龙出场了,作者通过沙子龙2个时期形象的对比与形容大枪“凉、滑、硬而发颤的杆子”,这些实则都是侧面烘托出的沙子龙伤感、无奈的内心。接着作者通过描写徒弟王三胜和孙老者的比武输的故事,去引沙子龙展示“五虎断魂枪”,但是沙子龙最后都没有展示的故事。

本文一直围绕着“传与不传”来进行描写,笔者认为沙子龙之所以不传独门武艺“五虎断魂枪”有以下几点原因:

首先,沙子龙察觉到了中国社会发生的巨大变化,如文章第二段所描述的情景,除此以外作者还在第三段专门补述到“这时走镖已没有饭吃,而国术还没有被革命党与教育家提倡起来的时候。”沙子龙清晰的明白国术目前尴尬的定位,现在将国术再传下去也没有很大意义,没有人会需要镖局了,那么随镖局所应运而生的武艺就便有着“皮之不存,毛将焉附”之意味,用处不大,不能发挥武艺应该保护财物和创作武艺之处的意义。

其次,再看看作者对于沙子龙的那些徒弟们的描写,“他们大多数是没落子的,都有点武艺,可是没地方去用。”这些武艺都没有施展的地方,多半是在卖艺和干重活,这本身便对老师是一种打击,自己教出来的功夫却没有施展的地方,徒弟们辛苦所练只能做些杂货亦或是卖弄技艺,让旁人观赏,这完全违背了当初拜师学习的初衷,也许沙子龙也对他的徒弟们有着一丝愧疚与无奈之感,所以觉得不要再去教徒弟了,免得自己的武艺没有干在正路的事情。

最后,社会的转型使得师徒之间的关系也发生了转型,师徒之间的尊重变得单薄、没有了、消失了。文章中写道:“王三胜和小顺们都不敢再到土地庙去卖艺,大家谁也不再为沙子龙吹胜,反之,他们说沙子龙栽了跟头,不敢和老头儿动手等,还有不要说王三胜输给他,沙子龙也不是他的‘个儿。”实际上沙子龙并没有和孙老者比武,更没有之后传言所述那些怕与不怕的,事实被王三胜和小顺们吹嘘了结果,他们为了保全自己的名誉不惜去诋毁、污蔑、造谣师傅的不足,当年被习武之人所最为器重中的“义”字,显然是已经随着社会的变化而变化了,最重要的“义”字都变了,那么就算这个武艺传了也只是个空壳,只是个虚假的名号,武艺人赋予这段招式的生命力已经不再了。所以在文章最后沙子龙关好一门,一气把六十四枪刺下来;而后,柱着枪,望着天上的群星,想起当年在野店荒林的威风。叹了一口气,用手指慢慢摸着凉滑的枪身,又微微一笑,“不传,不传!”沙子龙就算有一丝想传下去的愿望,也被这些人磨去了,实在是让人感觉伤感,这套武艺也就成了谜团,成了不为人知的技艺。

作者笔下的沙子龙看似是个固执的人,笔者却以为不是,他懂得社会的变化,懂得顺应社会的改变去改变自己生活,他疼爱自己的徒弟,他舍得放弃镖局开客栈,只是这样的选择使得他一个人冷静下来时总会感觉到十分的伤感;王三胜看似聪明、伶俐,在文章中他代表着一种顺着社会改变,品质也变化的人,但是这样的人似乎也可以生活的十分潇洒;孙老者给笔者的感觉很像是一群仍钻在老生活中不愿发生改变的人,还是愿意在以前的那种状态中生活,即使社会发生了变化,这种人的生活方式未必生活的就不快活。

《断魂枪》文章带着浓浓的北京味,篇幅不长但是反映出来在社会转型时期民众生活的万千面貌和作者十分复杂的心情,作者对于中国社会的变化的一些困惑,其实也在文中有所展露,比如“传与不传?”或者是在这种状况下,做哪一种人会更自在?也许这都是作者内心的问题,只是借着小说抒发出了自己内心疑惑,老舍先生正是多了对于世间百姓的体察才能写就出如此之生动的小说。

(作者单位:天津大学冯骥才文学艺术研究院)

猜你喜欢
武艺断魂镖局
熊敏
李兰娟
蝴蝶(1)
武艺 沈月是很自然不矫揉造作的女生
男人的较量
多般“武艺”于一身
镖局的变迁
镖师阿毛的快递生活
古代镖局如何“送快递”
朝花夕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