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罗汝芳对汤显祖思想的影响

2017-11-30 23:24付昀夕
北方文学·上旬 2017年32期
关键词:汤显祖

付昀夕

摘要:明代戏曲家汤显祖的思想深受罗汝芳的影响。本文拟从汤、罗二人的交往,罗汝芳“生生之德”、“赤子之心”思想对汤显祖“贵生”、“至情论”的影响出发,分析罗汝芳对汤显祖思想的影响,并分析这种影响在汤显祖戏剧创作中的表现。

关键词:汤显祖;罗汝芳;生生之德;贵生;赤子之心;至情说

明代戏曲家汤显祖创作出“临川四梦”等出色的戏曲作品,对后世影响深远。作为晚明的知识分子,因所处时代,汤显祖思想具有复杂性。汤显祖从小接受儒家教育,亲近的祖父又笃信道家的“仙游”,成年后,与名僧达观交游甚密,儒家思想之外,自然濡染佛道思想。值得注意的是,汤显祖处于晚明,定避不开晚明文学思潮的影响。其中,以罗汝芳的影响最明显。

青年时代的汤显祖积极进取,望实现治国平天下的愿望。后来科举之路的艰辛以及宦海沉浮,对世情和官场有了了解之后,罗汝芳的思想逐渐占据上风。汤显祖思想演变发展过程中,特别是中年以后的主导思想,乃是儒家泰州学派的哲学体系。在整个泰州学派中,又以罗汝芳对其影响最大。下文就拟从汤、罗二人的交往,罗汝芳“生生之德”、“赤子之心”思想分析罗汝芳对汤显祖的影响。

一、汤显祖与罗汝芳的交往

罗汝芳是泰州学派三传弟子的代表人物,官至云南左参政。后被劾归,开始了长期的讲学生涯。与罗汝芳的交往始于汤显祖十岁左右,时任刑部郎中的罗汝芳告假回家省亲,应汤家之邀在汤氏家塾为子弟讲学。汤显祖十七岁,罗汝芳再次回到家乡,在南城近郊的从姑山设立了前锋书屋,汤显祖跟从学习。后汤显祖告别罗汝芳,罗为其作诗两首《汤义仍读书从姑赋赠》、《玉冷泉上别汤义仍》,罗汝芳对汤显祖也厚爱有佳。然汤显祖幼年跟随罗汝芳学习的时间并不长。但影响深刻。据汤显祖《太平山房集选序》云:“盖予童子时从明德夫子游,或穆然而咨嗟,或熏然而与言,或歌诗,或鼓琴,予天机泠如也。”①“明德夫子”是罗汝芳的弟子对他的私谥。罗汝芳的言传身教给幼年的汤显祖留下了难以磨灭的印象。

之后,汤显祖开始了他的科举之路及仕途。1586年,汤显祖已中进士,出任南京太常博士。此年,罗汝芳正好来南京,并召集汤显祖等门生故旧在永庆寺讲学。这时的汤显祖已不再如年少时意气风发。经历了科考的诸种挫折,考取之后又被任命为远离朝廷,鲜有公务的小官,难免对仕途丧失信心,多少表现得有些沉沦。面对汤显祖此时状况,罗汝芳对其进行了指责。罗汝芳质问:“子与天下士日泮涣悲歌,意何者,究竟于性命何如?何时可了?”②罗汝芳对汤显祖的质问,是对爱徒的关切和对他仕途的期许,最主要的原因是“汤显祖在南京和‘义气之士交游,他对执政的不合作态度,他目空一切批评指画,用泰州学派的观点来看是‘蹈厉靡衍,几失其性”③先生的指责,讓汤显祖在思想上受到了很大触动,汤在《秀才说》中回忆道:

十三岁时从明德先生游,血气未定,读非圣之书。所游四方,辄交其气义之士。蹈厉靡衍,几失其性。中途复见明德先生,叹而间日;子与天下士,日泮涣悲歌,意何为者?究竟于意何为者?究竟于性命何如?何时可了?不能安枕。久之有省,知生之为性是也,非食色性也之生;豪杰之士是也,非迂视圣贤之豪。如世所豪,其豪不才,如世所才,其才不秀。④

可见,罗汝芳的指责,迫使他重新思考和审视自己的人生道路,虽然在往后的政治道路和文学实践上汤显祖并没有完全遵从罗近溪先生教义和理论,就当时来看,汤显祖为自己的终日“泮涣悲歌”而确实感到后悔,怀疑起“以道性为虚,以食色之性为实;以豪杰为有,以圣人为无”的思潮。南京讲学也是汤显祖与罗汝芳的最后一次见面。两年后,罗汝芳逝世。此后,汤显祖多次写诗凭吊明德先生。在1599年,汤显祖同达观禅师、吴用先三人一起到从姑山凭吊罗汝芳。汤显祖《答管东溟》说:“如明德先生者,时在吾心眼中矣”⑤。足见罗汝芳在汤显祖心中的地位。

二、罗汝芳“生生之德”的思想对汤显祖“贵生”思想的影响

“生生之德”是罗汝芳思想学说的重要内容,他认为:“孔门《学》、《庸》,全从《周易》‘生生一语化得出来。盖天命不已,方是生而又生;生而又生,方是父母而己身,己身而子,子而又孙,以至曾而且玄也。故父母兄弟子孙,是替天命生生不已,显现个肤皮;天命生生不已,是替孝父母、弟兄长、慈子孙通透个骨髓。直竖起来,便成上下今古;横亘将去,便作家国天下。孔子谓‘仁者人也、‘亲亲为大,其将《中庸》、《大学》已是一句道尽。孟子谓‘人性皆善、‘尧舜之道,孝弟而已矣,其将《中庸》、《大学》亦是一句道尽。”⑥(《明儒学案》卷三十四《泰州学案三》《参政罗近溪先生与芳》)

罗汝芳认为《大学》、《中庸》的精义全是从《周易》“生生”一语化出,儒家所讲的孝、悌等伦理道德都是“天命生生不已”的肤皮。罗汝芳认为“生生”为宇宙存在的原理,“万物皆为天地所生,此为天地之大德,生而又生,生生不息,无尽无绝,此为仁。”⑦(《盱坛直诠》)正因为天地万物生生不息,才有了人类的生生不息,才有父子、兄弟,才有孝、悌、慈等伦理道德。若将小家的孝、悌、慈推及全天下,那么整个社会才可能井然有序的运行。罗汝芳思想学说里极度强调天命的生生不已。“他讲仁,讲心,最后都归结为生,即生命。他的哲学思想算得上是一种‘惟生论。”⑧

汤显祖幼年就接触罗汝芳的思想学说,“生生之仁”的思想对汤显祖的影响是无疑的。汤显祖“贵生”的思想很大程度上是受罗汝芳思想的影响而发展起来。“生生之仁”的思想与“贵生”思想的最大联系在于,二者都强调“人”,强调人的作用,关心生命的价值。这样的思想,不仅表现在汤显祖的诗文作品中,同时也表现在汤显祖的政治理念以及戏曲创作中。

全面系统的阐述汤显祖“贵生”思想的文章是他在广东徐闻县任典史时所作的《贵生书院说》和《明复说》。公元1591年,汤显祖因为《论辅臣科臣疏》,得罪权臣,从南京被贬到广东徐闻县担任典史。因当地人轻生,不知礼仪的现象,在当地建立了贵生书院,并写下了两篇短文《贵生书院说》和《明复说》。《贵生书院说》中:“天地之性人为贵。人反自贱者,何也?孟子恐人止以形色自视其身,乃言此形色即是天性,所宜宝而奉之。”⑨文中不仅强调人生宝贵,并借孟子强调“形色”即是人的天性,也是生命的象征,人人都应该“宝而奉之”,这就是“贵生”。人们认识到生命宝贵之后,应该思考生命如何产生:“知此则思生生者谁。仁孝之人,事天如亲,事亲如天。故曰:‘事死如生,孝之至也。”(出处同上)人若思考生命如何能生生不息,就应该顺应天命,讲究仁、孝、慈等人伦道德,这就“知生”。上述可见,汤显祖“贵生”与“知生”思想对罗汝芳“生生之仁”的思想显然一脉相承。

罗汝芳从政有“生生之仁”的思想观念,汤显祖也将自己的“贵生”在政治活动中体现。他任遂昌知县时,一系列仁政措施体现出“贵生”思想。身为知县,难有真正意义上的政治作为,但汤显祖在仅有的职权范围施行理想中的仁政——效仿古代,除夕夜释放囚犯,与家人团聚,元宵节允许囚犯上街观灯;修建当地坍塌的书院;率兵赶走为害的老虎。即使边僻小县的县令,汤显祖仍用很大的热情践履着他亲民勤政的政治原则和操守。爱民亲民是“贵生”思想在政治实践中的具体表现。

除开县令,汤显祖还是一位戏曲家。“贵生”思想亦在戏曲作品中体现。政治上的亲民爱民,强调人的地位,向往广施仁政的美好政治理想,也带到了戏曲创作之中。汤显祖《牡丹亭》所描写的南安太守杜宝的官场生活,就以在遂昌任知县的经历作范本。⑩《牡丹亭》的《劝农》一出反复咏唱时和世泰,官民亲和的政治风貌。借乡中父老之口:“白发年来公事寡,听儿童笑语喧哗。太守巡游,春风满马,敢借着这务农宣化,俺等乃是南安府清乐乡中父老,恭喜本府杜太爷,管治三年,慈祥端正,弊绝风清。凡各村乡约保甲,义仓社学,无不举行,极是地方有福。”!《南柯记》亦借众乡亲之口歌颂百姓丰衣足食,吏治宽简、富有生机的气象:

[孝白歌](众扮父老捧香上)征徭薄,米谷多,官民易亲风景和。……[前腔](众扮秀才捧香上)行乡约,制雅歌,家尊五伦人四科。……[前腔](扮村妇女捧香上)多风化,无暴苛,俺婚姻以时歌《伐柯》。……[前腔](扮商人捧香上)平稅课,不起科,商人离家来安乐窝。……

这些唱词中所描写的升平景象,是剧中“太守”爱民贵民的结果,也是汤显祖心目中体现“生生之仁”的蓝图。这构建于文学作品中的“乌托邦”,流露出作者关心“百姓日用”,强调个体生命意义的政治主张,无疑有着罗汝芳思想的深刻烙印。

三、罗汝芳的“赤子之心”对汤显祖知情说的影响

罗汝芳强调“赤子之心”,他认为“天初生我,只是一个赤子,赤子之心,浑然天理。细看其知不必虑,能不必学,果然与莫之为而为,莫之致而至的体段,浑然打得对同过。”@(《泰州学案》,《明儒学案》卷三四《泰州学案三》《参政罗近溪先生与芳》)罗汝芳所讲的“赤子之心”并非指实体,而指人初生时的心灵状态,一种本真不受玷污,具有纯洁自然的情感,真诚恻怛的心灵状态。罗汝芳论学尤重赤子之心,他认为良知良能人人俱足,为赤子所固有。“赤子孩提欣欣长是欢笑,盖其时,身心犹自凝聚。及少少长成,心思杂乱,便愁苦难当。世人于此,堕俗习非,往往驰求外物,以图安乐。不思外求愈多,中怀愈苦,老死不肯回头。”(出处同上)正是出于对这种纯洁本真,人与生俱来的情感状态的认可,所以认为赤子之心不失而大人入圣之事备矣。

而汤显祖“至情说”所讲的“情”分析起来极为复杂,游国恩《中国文学史》认为它指“一般人情”,叶朗《中国美学史大纲》认为汤显祖的“情”与“理”是相对立的范畴。笔者认为,汤显祖的“情”在很大程度上有“真”的意思。它既是指人与生俱来的原始需要和原生状态的情感,又是一种纯真无暇,超乎生死的至情。这种“至情”也是罗汝芳所强调的“赤子之心”的自然流露。这种“至情”如同“赤子之心”一样,自然生成且不加修饰。这种“至情”在很大程度上确实和反对自然欲望的“天理”或封建伦常相对立。汤显祖更为强调的是“人生而有情”这一命题,他说:“人生而有情,思欢怒愁,感于幽微,流乎啸歌,形诸动摇。或一往而尽,或积日而不能自休。”(《宜黄县戏神清源师庙记》)而“情极所致,可以事道,可以忘言,而终有所不可忘者,存乎诗歌序记词辩之间。”(《调象庵集序》)也就是说,“情”的产生是与生俱来的。汤显祖“至情”的学说,与罗汝芳的“赤子之心”思想有很明显的继承关系。

汤显祖“至情说”在他以“临川四梦”为代表的戏曲作品中最突出。“临川四梦”中的主人公多为专情之人。《紫钗记》取材于唐传奇《霍小玉传》,一反《霍小玉传》中主人公的薄情,歌颂李十郎和霍小玉忠贞不渝的爱情。特别是汤显祖自认为最为得意的《牡丹亭》,更可谓是“至情”宣言。汤显祖在《牡丹亭题词》中写道:

天下女子有情,宁有如杜丽娘者乎?梦其人即病,病即弥连,至手画形容,传于世而后死,死三年矣,复能溟莫中求得其所梦者而生。如丽娘者,乃可谓之有情人耳。情不知所起,一往而深,生者可以死,死可以生。生而不可与死,死而不可复生者,皆非情之至也。

汤显祖歌颂杜丽娘这种不加掩饰的真挚情感。从《牡丹亭》情节看,杜丽娘因情而死之前从未见过柳梦梅,仅仅是梦中相会过,他们之间谈不上有多少所谓爱情。杜丽娘之所以因情而死,此“情”与其说是爱情,更大意义是人自然情欲的要求。杜丽娘一个妙龄女子,已然到了适婚年龄,家室之愿如同春草一般不可遏制。杜丽娘的病,是因为婚姻的不及时,人的自然欲望长久被压抑所致。《牡丹亭》中杜丽娘亦表白过“吾生于宦族,长在名门,年已及笄,不得早成佳配,诚为虚度青春。光阴如过隙耳,可惜妾身颜色如花,岂料命如一叶乎。”#(《惊梦》)杜丽娘所伤感的是自己颜色如花而不得佳婿。汤显祖对于杜丽娘报以极大的同情与理解。而汤显祖的理解正是来源于“至情说”中认为人的情感和欲望是与生俱来的思想。

综上,罗汝芳的思想对汤显祖的思想和人生产生了深刻的影响。不仅表现在罗汝芳与汤显祖青少年时代结下了师生之谊上,重要的是罗汝芳以“生生之德”和“赤子之心”为代表的学说,影响了汤显祖“贵生”思想和“至情说”形成,进而影响了汤显祖的政治道路以及他的戏曲创作。

注释:

①(明)汤显祖著,徐朔方笺校;中华书局上海编辑所编辑.汤显祖集(1-4册)[M].北京:中华书局,1962,第1036页

②(明)汤显祖著,徐朔方笺校;中华书局上海编辑所编辑.汤显祖集(1-4册)[M].北京:中华书局,1962,第1166页

③徐朔方著,汤显祖评传[M].南京市:南京大学出版社,2011.第49页

④(明)汤显祖著,徐朔方笺校;中华书局上海编辑所编辑.汤显祖集(1-4册)[M].北京:中华书局,1962,第1166页

⑤(明)汤显祖著; 徐朔方笺校;中华书局上海编辑所编辑.汤显祖集(1-4册)[M].北京:中华书局,1962,第1229页

⑥(清)黄宗羲著;沈芝盈点校.明儒学案[M].北京市:中华书局,1985,第764页

⑦转引自罗伽禄,邹自振撰;明德先生者时在吾心眼中矣——述论罗汝芳对汤显祖的影响[C].2006中国·抚州汤显祖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2006-09,第158页

⑧(韩)崔洛民 汤显祖“贵生”思想初探[J].中国学研究(第4辑)济南:济南出版社,2001 第117页

⑨刘德清,刘宗彬编注;汤显祖小品[M].上海:上海三联书店,2008.第332页

⑩徐朔方著 汤显祖评传[M].南京市:南京大学出版社,2011.第91页

!(明)汤显祖著;徐朔方,杨笑梅校注.牡丹亭[M].北京市:人民文学出版社,1963 第40页

@(清)黄宗羲著;沈芝盈点校.明儒学案[M].北京市:中华书局,1985,第768页

#(明)汤显祖著;徐朔方,杨笑梅校注.牡丹亭[M].北京市:人民文学出版社,1963,第54页

参考文献:

[1](明)汤显祖著.徐朔方笺校.中华书局上海编辑所编辑.汤显祖集(1-4册)[M].北京:中華书局,1962.

[2](明)汤显祖著,徐朔方,杨笑梅校注.牡丹亭[M].北京市:人民文学出版社,1963.

[3](清)黄宗羲著.沈芝盈点校.明儒学案[M].北京市:中华书局,1985.

[4]刘德清,刘宗彬编注.汤显祖小品[M].上海:上海三联书店,2008.

[5]徐朔方著.汤显祖评传 [M]. 南京市:南京大学出版社,2011.

[6]罗伽禄,邹自振撰.明德先生者时在吾心眼中矣——述论罗汝芳对汤显祖的影响[C].2006中国·抚州汤显祖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2006-09.

[7](韩)崔洛民.汤显祖“贵生”思想初探[J].中国学研究(第4辑)济南:济南出版社,2001.

[8]刘德清,刘宗彬编注.汤显祖小品[M].上海:上海三联书店,2008.

(作者单位:楚雄师范学院)

猜你喜欢
汤显祖
汤显祖与庐山的不解之缘
汤显祖与《牡丹亭》
学生批评《汤显祖》又道歉:批评不自由,赞美无意义
抚州市积极推进汤显祖名篇进教材
汤显祖为戏成痴
陌生的汤显祖
汤显祖逝世四百周年纪念
汤显祖为戏成痴
汤显祖一首佚诗
刁难出一个名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