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白居易洛阳诗的特点及其形成原因

2017-11-30 23:24陈勤娜
北方文学·上旬 2017年32期
关键词:形成原因白居易特点

陈勤娜

摘要:白居易,祖籍山西太原,后来徙居下邽,出生于郑州新郑。然而,他的一生与洛阳有密不可分的关系,年轻时候曾经多次在洛阳逗留,晚年更是主动求官洛阳,连续在洛阳度过了十八年的时光,病逝以后还遗嘱留骨洛阳,白居易对洛阳的情感可谓非常深刻。他在洛阳期间创作的诗歌不仅数量众多,而且从内容到风格,与他其他诗歌相比,都特点鲜明。究其原因,与白居易的人生经历有关,也是他的性格和自我定位所致,与河洛地区的地域文化也有一定关系。

关键词:白居易;洛阳诗;特点;形成原因

《旧唐书·文苑传》载:“白居易字乐天,太原人……至温徙于下邽,今为下邽人焉。”①白居易祖籍山西太原,故被称为“太原人”。曾祖白温率家徙居下邽,白居易出生于祖父白锽在新郑的东郭宅。然而,白居易的一生与洛阳有密不可分的关系。白锽曾任洛阳县尉、巩县县令,在洛阳置有房产毓财里宅。从白居易诗文中可知,他年轻时候至少曾多次在洛阳逗留。晚年多次主动求官分司洛阳,连续在洛阳度过了十八年的时光,晚年还留下遗愿求葬洛阳,白居易对洛阳的情感可谓非常深刻。他在洛阳期间创作的诗歌(即本文所谓“洛阳诗”),不仅数量众多,而且从内容到风格,与他其他诗歌相比,都特点鲜明。本文拟结合白居易的具体作品,对其洛阳诗的特点进行总结论述,并对其形成原因进行简要分析。

白居易在洛阳期间,创作了大量诗歌,并进行了多次整理。公元834年白居易编洛诗432首,作《序洛诗》:“序洛诗,乐天自叙在洛之乐也……自三年春至八年夏,在洛凡五周岁,作诗四百三十二首。”公元840年又编《白氏洛中集》,收诗800首,作《香山寺白氏洛中集记》:“《白氏洛中集》者,乐天在洛所著书也。大和三年春,乐天始以太子宾客分司东都,及兹十有二年矣。其间赋格律诗凡八百首,合为十卷,今纳于龙门香山寺经藏堂。”此还还曾整理过《洛下游宴集》和《汝洛集》等等,白居易洛阳诗的总数大概有八百多篇。

白居易的洛阳诗,从内容到风格,都有非常明显的特点。白居易在《序洛詩》中曾自言:“除丧朋哭子十数篇外,其他皆寄怀于酒,或取意于琴,闲适有余,酣乐不暇;苦词无一字,忧叹无一声,岂牵强所能致耶?盖亦发中而形外耳。斯乐也,实本之于省分知足,济之以家给身闲,文之以觞咏弦歌,饰之以山水风月;此而不适,何往而适哉?兹又以重吾乐也。予尝云:治世之音安以乐,闲居之诗泰以适。”白居易的洛阳诗,整体上以酒、琴、山水风月为主要内容,以“安乐”“闲适”为突出特点。

白居易爱酒,自号“醉吟先生”,作《醉吟先生传》曰:“饮罢自哂,揭瓮拨醅,又饮数杯,兀然而醉,既而醉复醒,醒复吟,吟复饮,饮复醉。醉吟相仍,若循环然。由是得以梦身世,云富贵,幕席天地,瞬息百年,陶陶然,昏昏然,不知老之将之,古所谓得全于酒者,故自号为醉吟先生。”宋人方勺《泊宅编》称:“白乐天多乐诗,两千八百首,饮酒者九百首。”白居易的饮酒诗有一个人的独饮,如《咏兴五首·池上有小舟》:“池上有小舟,舟中有胡床,床前有新酒,独酌还独尝。”有与朋友对饮,如《与梦得沽酒闲饮且约后期》,便是与刘禹锡一起闲饮。有合家宴饮,如《三年除夜》:“晰晰燎火光,氲氲腊酒香。嗤嗤童子戏,迢迢岁夜长。堂上书帐前,长幼合成行。以我最年长,次第来称觞”。有朋友宴饮,如《雪暮偶与梦得同致仕裴宾客王尚书饮》:“黄昏惨惨雪霏霏,白首相欢醉不归。四个老人三百岁,人间此会亦应稀。”有送别之酒,如《醉送李二十常侍赴镇浙东》,有贺喜之酒,如《与诸同年贺座主侍郎新拜太常同宴萧尚书亭子》。有宴前的劝酒诗,如《劝饮》《劝酒十四首》,有醉后的感受,如《卯饮》:“卯饮一杯眠一觉,世间何事不悠悠。”有酒醒后的描述,如《小院酒醒》《晚春酒醒寻梦得》。

白居易将酒、诗、琴作为人生三友,其洛阳诗除了大量写酒的诗篇外,还有许多与音乐相关者。白居易自身通音律会弹琴,《赠谈客》:“上客清谈何亹亹,幽人闲思自寥寥。请君休说长安事,膝上风清琴正调。”不仅自弹还自唱:“时唱一曲《新水调》,谩人道是采菱歌。”(《看采菱》)听人弹琴唱歌者,如《雨中听琴者弹别鹤操》《醉后听唱桂华曲》《听歌》《好听琴》,还听其他乐器演奏如《筝》《云和》《和令狐仆射小饮听阮咸》等。甚至还喜欢听泉水叮咚的声音,《亭西墙下伊渠水中置石激流潺湲成韵颇有幽趣以诗记之》:“立为远峰势,激作寒玉声。”“高枕夜悄悄,满耳秋泠泠。”听泉水激石的声音如同音乐,颇有韵致。

音乐与舞蹈从来都是密不可分的,白居易爱听乐,也爱赏舞。据载,白居易家的擅长歌舞的家妓,唐人孟棨在《本事诗》中说“白尚书姬人樊素善歌,妓人小蛮善舞,常为诗曰‘樱桃樊素口,杨柳小蛮腰。”白居易《不能忘情吟》:“妓有樊素者,年二十余,绰绰有歌舞态,擅唱《杨枝》,人多以曲名名之,由是名闻洛下。”常招亲友来听歌,《尝酒听歌招客》:“一瓮香醪新插篘,双鬟小妓薄能讴。管弦渐好新教得,罗绮虽贫免外求。”白居易还经常参加朋友宴饮听乐观舞,如《与牛家妓乐雨夜合宴》:“玉管清弦声旖旎,翠钗红袖坐参差。两家合奏洞房夜,八月连阴秋雨时。歌脸有情凝睇久,舞腰无力转裙迟。人间欢乐无过此,上界西方即不知。”《夜宴醉后留献裴侍中》:“九烛台前十二姝,主人留醉任欢娱。翩翩舞袖双飞舞,婉转歌声一索珠。”

白居易在饮酒、听乐、观舞之外,还醉心于游赏山水风光。开成三年(838)白居易《醉吟先生传》:“洛阳城内外六七十里间,凡观寺丘墅有泉石花竹者,靡不游……往往乘兴,履及邻,杖于乡,骑游都邑,肩舆适野。舆竿左右悬双酒壶,寻水望山,率情便去。抱琴引酌,兴尽而返。如此者凡十年。”白居易笔下的洛阳风光颇丰富。如龙门,“水碧玉磷磷,龙门秋胜春。”“龙门涧下濯尘缨,拟作闲人过此生。”如香山,“老住香山初到夜,秋逢白月正圆时。从今便是家山月,试问清光知不知?”(《初入香山院对月》)如平泉,“寻云到起处,爱泉听滴时。”(《秋游平泉赠韦处士闲禅师》)如伊水:“下马闲行伊水头,凉风清景胜春游。”(《秋游》)等等。不仅喜欢大自然的山水风光,也爱私家园林,白居易自家的履道里宅竹林池馆,有林泉之致,《池上篇》记:“十亩之宅,五亩之园,有水一池,有竹千竿。勿谓土狭,勿谓地偏,足以容膝,足以息肩。有堂有亭,有桥有船,有书有酒,有歌有弦。”“灵鹊怪石,紫菱白莲,皆吾所好,尽在我前。”白居易有近百首关于履道池台的诗,如《春池闲泛》《首夏南池独酌》《秋池二首》《冬日早起闲咏》等等。他还喜欢游赏别人家的园林,如牛僧孺家,《奉和思黯自题南庄见兼呈梦得》:“谢家别墅最新奇,山展屏风花夹篱。晓月渐沉桥脚底,晨光初照屋梁时。”张仲方家,《张长侍池凉夜闲宴赠诸公》:“竹桥新月上,水岸凉风至。对月五六人,管弦二三事。”

白居易的洛阳诗,整体上形成了安乐闲适的特点。首先,从内容上来看,主要取意于酒、乐、舞、山水、园林等闲雅之事,以吃、喝、游赏、玩乐的个人体验为主;其次,对于这些主题内容,白居易以一种安乐、享受的姿态对待,关注自身愉悦的感受和快乐的生命体验;最后,白居易对这些主题的这种描述和感受,以一种流畅浅俗的语言来表达,清赵冀《瓯北诗话》:“元白尚坦易,务言人所共欲言……坦易者触景生情,因事起意,眼前景,口头语,能以沁人心脾,而耐人咀嚼。”以浅近的语言信手由笔,文从字顺的表达,更突显诗歌安乐闲适的特点。

白居易的洛阳诗,内容大多以酒、乐舞、山水风光为主,以安乐闲适为特点,诚如其《序洛诗》所言:“除丧朋哭子十数篇外,其他皆寄怀于酒,或取意于琴,闲适有余,酣乐不暇;苦词无一字,忧叹无一声,岂牵强所能致耶?盖亦发中而形外耳。”无苦词忧叹,自认并非牵强所致,而是“发中而形外”的,是“本之于省分知足,济之以家给身闲,文之以觞咏弦歌,饰之以山水风月。”简要地说,白居易洛阳诗形成安乐闲适的特点,有以下三条主要原因:

首先,最根本的原因,是白居易的自我定位和知足思想。白居易秉承儒家“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齐天下”的观念,早年从政志在兼济,晚年退而行在独善,持中庸思想,开辟一条“中隐”之道,“大隐住朝市,小隐小丘樊。丘樊太冷落,朝市太嚣喧。不如作中隐,隐在留司官。”(《中隐》)将自己定位为“中人”,“贤愚之间,可谓中人,中人之心,可上可下。” 《旧唐书·白居易传》说他“儒学之外,尤通释典。常以忘怀处顺为事,都不以迁谪介意。”《礼记·中庸》载:“君子居易以俟命”,《周易·系辞》:“乐天知命故不忧。”白居易确实名实相副。陈寅恪《元白诗笺证稿》:“乐天之思想,一言以蔽之,曰‘知足,‘知足之旨,由老子‘知足不辱而来。”②

其次,与白居易“家给身闲”的客观条件有关。白居易晚年自求分司东都,官优职闲,既有优厚的俸禄又有充裕的自由。白居易诗《移家入新宅》云:“病平未还假,官闲得分司。幸有俸禄在,而无职役羁。”白居易对此甚满意,《咏所乐》云:“官优有禄料,职散无羁縻。中人百户税,宾客一年禄。”再如《中隐》:“似出复似处,非忙亦非闲。不劳心与力,又免饥与寒。终岁无公事,随月有俸钱。”诗中反复表达了既有俸钱又有闲暇的生活,以及白居易内心非常享受的满足,《喜闲》称:“萧洒伊嵩下,优游黄绮间。未曾一日闷,已得六年闲。”虽然闲,但却不闷,每天在山水中萧洒来去,优游自在。《闲乐》:“坐安卧稳舆平肩,倚杖披衫绕四边。空腹三杯卯后酒,曲肱一觉醉中眠。更无忙苦吟闲乐,恐是人间自在天。”白居易乐天知命的知足思想,加上家给身闲的客观状况,让他不忙不苦不忧虑,坐安卧稳酒后眠,快乐自在如神仙。

最后,白居易洛阳诗的特点与河洛地区的地域文化有关。洛阳在唐代的地位很特别,武则天、唐玄宗都曾长时间住在洛阳,达官贵人多在洛阳置有房产田宅,以洛阳为中心的河洛地区,在中晚唐时期非常繁华。同时,洛阳作为陪都,官员多是位优职闲的差事,既有优厚的俸禄可供消费,又免受繁重的工作拘束,更没有宦海浮沉朝不保夕的风险,所以整个河洛地区形成了奢糜享受之风,注重宴会饮酒听乐观舞的享乐,公卿大夫组织的大型游玩宴饮常常昼夜不息。河洛地区风景优美,伊河、洛河交汇,龙门、香山、嵩山绵延起伏,山水秀美,自然风光宜人。洛阳达官贵人聚集,商业发达,花木繁盛,园林精致,因此人們常常有赏玩山水花木的活动。白居易在这样的地域文化熏陶下,更加注重身心的自在享受,游山玩水,听乐观舞,经常参加亲朋好友的宴会,并形成诗歌吟咏。

综上所述,白居易一生将洛阳作为心灵故乡,晚年安身之所,死后埋骨龙门,对洛阳用情至深。他在洛阳创作了八百多首诗歌,这些诗歌以饮酒、听乐观舞、游赏山水为主要内容,表现出安乐、闲适的突出特点。白居易洛阳诗的这些特点,主要由白居易个人定位和知足思想决定,与他分司东都家给身闲的客观条件有关,也受河洛地区的地域文化影响。

注释:

①《旧唐书》卷一六六《白居易传》,中华书局,1975:4340.

②陈寅恪《元白诗笺证稿》,中华书局,1959:327.

参考文献:

[1][五代]刘昫等.旧唐书[M].中华书局,1975.

[2][唐]白居易著,朱金城笺校.白居易集笺校[M].上海古籍出版社,1988.

[3][唐]白居易著,顾学颉整理.白居易集[M].中华书局,1979.

[4]朱金城.白居易年谱[M].上海古籍出版社,1982.

[5]陈寅恪.元白诗笺证稿[M].中华书局,1959.

[6]陈友琴.白居易诗评述汇编[M].科学出版社,1958.

[7]谢思炜.白居易纵论[M].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7.

[8]焦尤杰.白居易洛诗研究[D].郑州大学硕士论文,2006.

[9]胡芳芳.白居易洛中诗研究[D].河北大学硕士论文,2012.

(作者单位:河南省社会科学院)

猜你喜欢
形成原因白居易特点
唐代女性服饰考略
职校学生手机依赖现状及对策研究
微信辅助对外汉语口语教学研究
从语用学角度看英语口语交际活动的特点
夜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