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啊,拓荒者!》中麦丽婚姻悲剧的原因探析

2017-11-30 23:24蒋美浩
北方文学·上旬 2017年32期
关键词:拓荒者伦理道德

蒋美浩

摘要:《啊!拓荒者》是美国杰出小说家薇拉·凯瑟的代表作。讲述了以女主人公亚历山德拉一家为代表的拓荒者,在美国西部大草原上艰苦创业奋斗,创造美好生活的故事。本文主要从影响婚姻的几个主要因素、人物个性特征、社会传统伦理道德等多角度,分析了小说主要人物麦丽˙沙巴塔婚姻悲剧的原因。

关键词:啊,拓荒者;个性相容性;伦理道德

二十世纪美国著名小说家薇拉·凯瑟(1873-1947)的代表作《啊,拓荒者!》,以美国早期西部拓荒时代,东欧和北欧移民来到美国后的艰苦创业生活为背景,讲述了女主人公亚历山德拉一家与其他拓荒者一起,在西部大草原上,通过自己的勤奋与大自然的一次次不懈的奋斗,终于努力创造出美好生活的故事。书中主要人物麦丽,是亚历山德拉的邻居,两人有着很亲密的关系。小说一开始就描述这个人物,从一个活泼可爱的姑娘,十六岁因为懵懂的爱情与弗兰克私奔结婚,到经历了世事的磨难,仓促的婚姻逐渐破裂,终于遇上真正的恋人,爱上另一位主人公亚历山德拉的弟弟艾米,但最终并没有获得一个喜剧的结尾,相爱的人不能比翼双飞,反而双双殒命于喝醉酒的麦丽丈夫弗兰克的枪口下,悲剧的形成并非一蹴而就,本文将从各个角度分析麦丽婚姻悲剧的原因。

一、从性格特征与婚姻关系分析

(一)个性相容性是影响婚姻的主要原因

影响婚姻的主要因素很多,其中个性相容性最为重要。“个性是指一个人独特的、稳定的和本质的心理倾向和心理特征的总和。个性相容性(character compatibility CC),指对配偶行为的满意程度,主要指个性心理的方方面面,尤其是内在的性格,但也包括吸烟、饮酒等外在的细节。人的个性特征、个性心理倾向决定了人的心理过程。”[2]人生观,世界观以及生活上各自的目标是否相同或者互补,都影响着婚姻的持久性。决定一见钟情到一世钟情的关键点就在于婚姻中双方各自心理特征的各方面是否配合得恰到好处。有时候人们虽然一见钟情,看似美好姻缘,其实各自或者其中一方的真实心理特征才露出冰山一角。随着婚姻生活的继续,激情退去,双方逐步展露出各自原本差异很大的心理特征,最后水火不相容,彼此分道扬镳。这种个性上的不相容最终导致婚姻的破裂,或者名存实亡,双方痛苦。麦丽与丈夫弗兰克就是这样,恋爱时两人都比较外向,喜欢张扬,都有着光鲜亮丽的外表,青春年少,他们彼此吸引,有共同的个性,这时候他们的人生观、世界观是一致的。麦丽不顾一切的逃学,背弃所有人的愿望与弗兰克私奔结婚,本以为彼此个性一致,婚姻必定美满,初期也确实如此,出双入对,形影相随恩爱有加。但随着时间的推移,隐藏于背后的缺点也逐渐的显露了出来,弗兰克是典型的大男子主义,脾气暴躁,不善于与人沟通,总是怨天尤人,妒忌心强,不喜欢麦丽的外向性格,把麦丽的好人缘看作是麦丽有意要勾搭男人的表现。“弗兰克一向是故意把事情看得比实际更阴暗的。”[1](P137)弗兰克内向又自大,自卑又高傲,尤其是有一个遇事想法比较阴暗的个性,与麦丽阳光大度的个性完全是背道而驰,完全不能相容。文章中希腊老太婆没有看管好她的猪,把弗兰克的麦地踩坏事件使他非常气愤,亚历山德拉劝他有空帮老太婆把篱笆修整一下,他不仅不愿意,还斤斤计较,心胸非常狭隘,根本没有意识到如果自己能早些帮助邻居修整篱笆,这些事就不会发生。

麦丽天性开朗活泼,乐观向上,待人比较友善热情,所以家里的长工都愿意为她做事,服从她的管理。但是弗兰克却不认为这是麦丽以自身的魅力赢得别人的爱戴和尊重,反而认为是麦丽与长工即将发生婚外情,把勤劳肯干的一位好长工给辞退了,从中可见他的猜疑嫉妒心有多么重。亚历山德拉也多次提到如果不是看在喜欢麦丽这位好邻居的份上,她早就不理会弗兰克了,因为没人能受得了弗兰克的性格脾气。在弗兰克的思想深处,真正需要的是一位完全崇拜依附于他的妻子,喜欢妻子带有奴性地爱他,完全听从于他的摆布。他的婚姻不需要举案齐眉,只需要接受他爱的施舍。

(二)婚恋关系中个性匹配性规律

在婚恋匹配中,人们一般遵循个性相似性原理和互补性原理去匹配,但爱情的初期,感情的光环会照亮一条光辉之路,会隐去光辉两侧的阴暗。当麦丽与弗兰克恋爱初期,双方都是性格外向型,比较开朗活泼,具有浪漫主义情调,这正好遵循了婚恋关系中的个性相似性匹配原理,所以他们能够一见钟情,很容易地走进了婚姻生活。但是婚后,随着弗兰克事业上的不如意,他逐渐变得脾气暴躁,自私自利,对待麦丽非常苛刻,尤其在遇到一些不开心的事情或者大量饮酒后,更加变本加厉。其实正如亚历山德拉所说,弗兰克内心深处仍旧爱着麦丽的,这种爱从一开始就没有改变过,但是随着弗兰克婚后事业上无所建树,自尊心会变得低落,逐渐失去原来个性中的开朗活泼,变得沉默寡言,不合群,同时又高傲且自卑。而麦丽仍然延续着当初的活泼乐观,性格开朗,与人和善,周围不缺朋友。婚后的麦丽既能很好地持家,还能继续维护好邻居关系,加上本身美丽大方,富有生气和友爱,就像冬日里的一堆温暖的火一样,感染吸引着身边的每一个人向她靠近,也温暖着身边每一个人。婚姻中的两个人,个性特征在漫漫生活中逐渐背道而驰,渐行渐远,既不是相似性,也不成互补性,爱情的光辉逐渐退去,内心独自为守,甚至已经无法和谐地交流。麦丽只能把痛苦深深埋藏于心底,弗兰克开始以施虐于麦丽内心为乐。“他们之间的距離逐渐扩大、僵化,不再有忽然缩短,使他们又亲密起来的时候。”[1](P116)“弗兰克现在和当初完全一样,只不过那时我自己非要把他看成我要的那种人,我太任性了,现在正在为此付出代价。”正是爱情遮蔽了她的双眼。[1](P121)

二、时代道德观的束缚

书中的麦丽心想“一个姑娘先爱了一个人,在那个人还活着的时候又爱上别人,谁都知道该怎么看她。”[1](P131)麦丽虽然外向活泼,但是在思想上仍然拘囿于当时的道德观,不敢打破当时社会上约定俗成的道德束缚,不敢去大胆追求自己真正的发自内心的爱情,更不敢摆脱已经令她感到窒息并且心死的婚姻,重新建立幸福的婚姻关系更是不敢奢想,生怕被大家舆论的唾沫淹没。

亚历山德拉认为“她(麦丽),美丽、热情冲动,只比艾米大两岁。艾米是个好孩子,只有坏孩子才去追结过婚的女人。”[1](P148)从这句话可以看出亚历山德拉的道德观中,她认为爱上一个离过婚的女人已经是错的了,更不要说与一个已婚女人勾勾搭搭。虽然爱情是自由的,不存在好与坏,但在世人心中早已为她制定了标准,哪怕艾米还是未婚,麦丽只要离婚后再结婚,是合情合法的行为,但还是根本不为世人所接受。从中可以看出当时人们的道德观还是相当保守,人们的婚恋观受着当时道德观的束缚,根本无法冲出观念的牢笼。

这种时代道德观的束缚在另一件事情上也表现得淋漓尽致,当亚历山德拉经过自身努力,生活变得逐步优越的时候,恰好林斯特仑姆有事路过来看望她。为生活拼搏而付出整个青春的亚历山德拉此时才明白自己内心深处对林斯特仑姆的爱恋,两人互相明了对彼此的感情,可是周围邻居的指指点点,亲兄弟特意气势汹汹地冲过来表示反对,认为林斯特仑姆是来骗钱的,认为这么大岁数的老姑娘不应该再谈情说爱了,在世人的眼中,爱情只是存在于年輕人的臆想当中,一旦偏离了轨道,就一定代表了某种利益,或是金钱,或是名望。

三、麦丽个性中的懦弱

对待自己内心真正相爱的人,两位女主人公选择了不同的方式。麦丽选择确认后逃避,正如她自己所说所想,只要知道艾米是爱着她的,内心有她,她的爱情有了寄托,无论今后弗兰克怎样对待她,还是能够依靠心中对艾米的爱恋可以永远活下去。这正是麦丽自身的懦弱,她可以对生活充满热爱,让自己富有生气,但是面对艾米的爱情,面对世俗的责难,她不敢接受,害怕人们世俗的眼光像剑一样刺伤她的内心,害怕别人的闲言碎语把她吞没。麦丽的个性中严重缺乏自我意识,每个时代每个社会都存在一定的道德观,自我意识强的个体会奋不顾身冲破道德束缚,解放自己的灵魂,寻找自己的幸福。相反,亚历山德拉面对兄弟们的反对以及外人对她和林斯特仑姆的风言风语,仍然可以坚持自己的想法,敢于去追求自己的爱人,接受林斯特仑姆的爱情。面对爱情,亚历山德拉展现出了她自身的勇敢,就像她在大草原上一路打拼,面对困难不服输的那种坚韧和倔强。

麦丽和艾米一起出去,水塘边戏水的野鸭一片和谐之态,当艾米用枪把一只野鸭射死,面对前一刻还活蹦乱跳,现在血淋淋的野鸭,麦丽眼泪汪汪地说不愿意看到这种场景,希望野鸭过刚才那种无忧无虑的生活。麦丽开朗的个性中有着善良、柔弱的一面,这符合开朗活泼姑娘的性格特征,但是这种个性往往会使她面对强势伴侣时,容易事事妥协于对方,逐渐变得懦弱。弗兰克经常因为心里不痛快,回家欺负麦丽,对她蛮不讲理,使麦丽伤心欲绝。虽然从表面上来看,麦丽隐忍不理会他的所作所为,坚持维持着已经没有快乐和激情的婚姻,但是她始终没有勇气冲出婚姻的牢笼,尽管她内心早已明白这段婚姻已经走到了枯竭的时候。甚至于当艾米跟她表白了内心的爱恋,麦丽也作出了回应,她仍然懦弱地选择呆在跟弗兰克的婚姻牢笼里,不肯出来,不肯遵从自己内心的感觉,去追求真正的爱情。所以面对自由飞翔或者欢乐戏水的野鸭时,麦丽非常喜欢,内心其实也希望自己如野鸭般,可以寻找自己的幸福,过自由自在的生活,可是懦弱而委曲求全的个性使她既羡慕着,也矛盾着,但是最终还是无法勇敢的去摆脱束缚,寻找真正的幸福。

最终,麦丽和艾米找到了幸福,却是以付出生命为代价,但即使在最后一刻,麦丽也是先懦弱地选择了躲避,她害怕世人的责难,害怕活着面对一切。只有当她确认自己已经无望生存了,才爬回自己心爱的恋人身边。“躺到爱人的胸口,脸靠在艾米的肩上,脸上有一种不可磨灭的心满意足的表情,然后静静的流血致死。”[1](P141)这是一个悲剧的结果,可对麦丽而言,又何尝不是一种她渴望的结果呢?

参考文献:

[1]薇拉·凯瑟.啊,拓荒者![M].外国文学出版社,1983.

[2]周正?,张丽.婚恋匹配中个性因素影响的研究[J].中国性科学,2007(03).

[3]张平,张晓霞.独立女性与依附女性——《啊,拓荒者!》的女性主义视角分析[J].西安外国语学院学报,2004(12).

[4]马石子.美国文学中新小知女性特征初探[J].社会科学战线(美国文学研究),2014(3).

[5]赵曼伊.对比分析《傲慢与偏见》中三位女性人物——结合现代,深刻体会其婚姻价值观[J].Masterpieces Review,2016(18).

(作者单位:无锡开放大学)

猜你喜欢
拓荒者伦理道德
黄河文化对眷村文学的影响
城镇化进程中新的伦理道德文化的迁移与重塑
基于伦理道德之争下的大学生自杀问题分析
《莎乐美》中的伦理道德观
二郎神形象转变之我见
刍议师范生伦理道德的养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