燃烧的玫瑰

2017-11-30 23:24张楠
北方文学·上旬 2017年32期
关键词:复仇艾米丽玫瑰

张楠

摘要:威廉·福克纳的著名短篇小说《献给艾米丽的一朵玫瑰花》和古希腊著名悲剧家欧里庇得斯的戏剧作品《美狄亚》都是以女性为主题的经典作品,这两部作品共同的主题都是关于女性的复仇,艾米丽这位旧贵族小姐在遭受情人的背叛之后选择向情人复仇,美狄亚为了爱情背叛了自己的国家,最终却遭受到了爱情的背叛,于是美狄亚选择复仇。这两部经典作品塑造了两个经典的女性复仇形象。本文通过对两部作品文本的分析和文献的研究,探讨艾米丽和美狄亚命运的相同点和不同点,分析这两位女性的形象,研究复仇背后的原因。

关键词:艾米丽;美狄亚;玫瑰;复仇;命运

随着社会进入父系氏族时代,女性的压抑在不断加深,女性对男性的复仇拥有悠久的历史。在文学中形成了“复仇”的母题,而女性复仇是复仇的子母题。威廉·福克纳的著名短篇小说《献给艾米丽的一朵玫瑰花》和古希腊著名悲剧家欧里庇得斯的戏剧作品《美狄亚》都是以女性为主题的经典作品,这两个作品都描写了女性的复仇,他们之间既有相似之处,又有不同点。在寻找文献的过程中我发现,对两部作品分开独立的研究浩如星海,而将两部作品放在一起进行对比研究却是寥寥无几。所以本文将对两部作品的女性进行对比分析,探讨艾米丽与美狄亚命运的相同点和不同点,分析这两位女性的形象,研究女性复仇背后的原因。

一、囚禁在白色屋子里的灰色玫瑰—艾米丽

艾米丽,出生于美国南方的一个没落的贵族家庭,从小生活在父亲的压制之下,维持着没落贵族的尊严和秩序。随着艾米丽父亲的去世,艾米丽继承了父亲留给她的那一栋漆成白色的四方形大木屋,装点着十九世纪七十年代风味的圆形屋顶,尖塔和涡形花纹的阳台。①福克纳为我们塑造了一个与世隔绝,性情怪异的贵族女性形象。这部作品的名字叫做《献给艾米丽的一朵玫瑰花》,但是文章中却并没有出现玫瑰花。我认为艾米丽自己本身就是一朵玫瑰花,她和她的家族是南方旧贵族势力的代表,她的存在代表着消失的贵族们对于南方奢靡生活的瑰色回忆,是百姓们对于贵族生活的瑰丽想象。

文章时序倒错,将过去和现在颠倒穿插,全文贯穿着哥特式的风格。艾米丽这样一个贵族女性,却在摆脱了父亲的控制之后选择爱上了一个来自北方,与她过往的生活截然不同的人,她追求幸福,即使周围反对声一片,她还是爱的义无反顾。在与荷默·博隆相处的日子里,艾米丽是幸福的,是快乐的,她看不到这段感情背后惨淡,她拒绝接受周围人的同情,她不去听镇上人们对于荷默·博隆的流言蜚语,不顾一切的投身于爱情中。但是,悲剧的是,这个男人在给了艾米丽希望之后,又抛弃了她,于是艾米丽选择了毁灭,选择了复仇,选择用毒药杀死这个男人,让他永远留在自己的身边,这是艾米丽的复仇。

她是一个一直沉浸在过去的人,带着对情人的爱与恨,带着没落贵族最后的尊严生活在静止中。她否认时间的流逝,“身上带着一条细细的金表,很难听到隐藏在金链子那一端的挂表滴答作响。”②这块隐藏起来的挂表正是最好的写照。

艾米丽拒绝接受现代的变迁,她拒绝纳税,认为过去的权利可以一直延续到现在,甚至于将来。艾米丽将自己从内到外封闭起来,将自己封闭在一个逐渐破旧的房子中,一如她已经静如死水的内心。她否认死亡,她否认父亲的去世,否认情人的离开,活在自己的世界中,孤独又骄傲。

文章中充满的灰暗的色调,艾米丽居住的白色别墅,她的铁灰色的头发,她去世后阴测测的玫瑰色窗帘,玫瑰色灯罩,艳丽的色彩上面覆盖着阴沉的色彩,让人在脑海中勾勒出一朵鐵灰色的盛放玫瑰,这是我心目中艾米丽的形象。

二、燃烧的血色玫瑰—美狄亚

我们都知道美狄亚为伊阿宋偷取金羊毛的希腊神话故事,伟大的古希腊悲剧家欧里庇得斯的戏剧作品《美狄亚》就改编自这一神话传说。关于故事的具体内容,以及事件发生的前因后果本文在此不做赘述,着重分析美狄亚的人物形象。

美狄亚留给人们的一直是一个坚强狠辣,手段残忍的女性形象,但是细细研读作品的开头,给了我们一个不一样的美狄亚。作品的开头写到:“美狄亚—那可怜的女人—受了委屈,她念着伊阿宋的誓言,控诉他当初伸着右手发出的盟誓,那最大的保证。她祈求神明作证,证明她从伊阿宋那里得到了一个什么样的报答。她躺在地下,不进饮食,全身都浸在悲哀里;自从她知道了她丈夫委屈了她,她便一直在流泪,憔悴下来,她的眼睛不肯向上望,她的脸也不肯离开地面。她就像石头或海浪一样,不肯听朋友的劝慰。只有当她悲叹她的亲爱的父亲、她的祖国和她的家时,她才转动那雪白的颈项,她原是为跟了那男人出走,才抛弃了她的家的;到如今,她受了人欺骗,在苦痛中—真可怜!才明白了在家有多么好!”③

美狄亚是一个背叛者,她为了自己的爱情背叛了父亲,背叛了兄弟,背叛了自己的国家,最后她被自己的爱情背叛。欧里庇得斯的戏剧减少了对于故事的神话性,更多的通过对话和美狄亚的心理描写来展示美狄亚心理的变化。

在被伊阿宋背叛的最初,美狄亚是脆弱的,甚至是难以置信的,她不明白为什么努力追求的爱情,坚定的承诺最终化为泡影。我无法的得知伊阿宋是否真心爱慕美狄亚,他的移情别恋是出于爱情的消磨,还是美狄亚失去了公主的身份。美狄亚不顾一切的爱着伊阿宋,可以说爱情就是她的一切,当爱情都失去的时候,美狄亚可以说一无所有,于是她选择向伊阿宋复仇,向驱逐她的克瑞翁国王复仇,向夺走她丈夫的科任托斯的公主复仇,无论手段多么残忍,无论自己受到多么大的痛苦,她坚定的选择向辜负了她的人复仇,就像她害死公主的残忍手段一样,美狄亚就像一朵燃烧在炙热火焰中的玫瑰,带着血与泪。

三、艾米丽和美狄亚复仇的相似之处

从复仇的原因来看,她们都遭受了情人的背叛,都是被爱情抛弃后的自我毁灭与复仇。在对文学作品的研读时,我发现,艾米丽和美狄亚在复仇的时候都选择了毒药。略有不同的是,艾米丽直接用砒霜毒死了她的情人荷默·博隆,而美狄亚毒死的是试图驱逐她的国王。

另一方面,在我看来,艾米丽和美狄亚都是孤独的,是被孤立的。艾米丽父亲的去世,使得艾米丽孤身一身留在小镇上,留在房子里,过着与世隔绝的生活,小镇上的人们认为她是一个象征,是旧贵族的代表,并不会真正的接纳她,艾米丽是骄傲的,始终抬着头与周围格格不入,她是孤独的,终于有人走入她的生命,在她纯白却又黑暗的生命力留下了不一样的色彩,她如同落水之人抓住浮木一样,抓住情人紧紧不放,而情人的背叛对于她来说是致命的打击。

而美狄亚,为了自己的爱情杀死了自己的兄弟,背叛了父亲,背叛了国家,美狄亚是高高在上的公主,却孤身一人,跟随伊阿宋漂洋过海,去到了完全陌生的国度,她在新的国家中,没有亲人,没有朋友,除了丈夫伊阿宋没有别的依靠,她是孤独的,也是寂寞的,所以伊阿宋对爱情的背叛无疑夺取了美狄亚所拥有的一切。这也是他们二人的相同之处。

我认为艾米丽与美狄亚的形象不完全等同于弃妇的形象。古往今来的诸多文学作品中,女性被抛弃的作品不胜枚举,而因为情人背叛而惨遭放弃的女性更是数不胜数,她们大多郁郁而终,自己走向的毁灭。但是艾米丽和美狄亚并不同于这些女性,她们在面对背叛时选择了主动反抗,从女性死亡到女性复仇,艾米丽和美狄亚虽然是不同时代的文学作品的个例研究,但是我们也能看到女性不是处于压抑懦弱的状态,可以主宰自己的命运,可以奋起反抗,尽管过程是痛苦的,但是最终她们获得了解脱。

四、艾米丽与美狄亚复仇的不同之处

艾米莉与美狄亚生活在不同的时代,她们的复仇和她们对于死亡的看法还是存在一些区别的。

对生和死的不同看待,是他们二人复仇有所不同的最重要的原因。

前文陈述过艾米丽是一个活在静止的时间里的人,她否认死亡,不认为死亡时失去,是离开,而是一种存在,永远不会主动离开的存在。所以,我的理解是她并没有认为荷默·博隆死了,她并没有认为是自己杀死了荷默·博隆,而是自己用一种手段让荷默以另一种形式陪伴在自己的身边。在我看来,艾米丽认为生命是危险的,时间是不会流逝的,她拒绝概念,拒绝接触,她否认死亡,她无视时光,或许她内心里在惧怕时间,她或许觉得流逝的时光会带走她现在所拥有的一切,她拥有的地位,她拥有的特权,她拥有的爱情。所以我认为艾米丽觉得生命是危险的,只有死亡才是安全的,才是永恒的。她和死亡共处多年,直至她去世。在她自己幻想出的瑰丽色的生活中,她铁灰色的头发即使在她生命的尽头似乎依旧保持着旺盛的生命力,像是一个活跃的男子的头发。④她的复仇就像她的卧室一样,瑰丽中带着阴暗的色彩。

美狄亚是一个爱恨都极为深重,自尊心极强的女性,她认为死亡是一种解脱,而复仇的最高境界,是要让人生不如死,所以美狄亚不仅杀死了国王和公主,还杀死了她和伊阿宋的两个儿子,独独留下伊阿宋一个人。美狄亚认为自己的复仇是正义的,对于她来说,复仇不是走投无路时被逼无奈的选择,也不是久被压抑之后的绝地爆发,她的复仇没有让她悲痛欲绝,反而是一种解脱,将她从不幸的婚姻,不幸的人生中解脱出来。美狄亚的复仇是主动的,层层推进的。在准备复仇的过程中,她理智的为自己安排好了退路,她杀死国王和公主之后对伊阿宋这样说到:“可是你的心已被我绞痛了,我做这事本是应该!”⑤这句话体现了她的理智与冷酷,美狄亚并没有一味的沉溺于虚幻的爱情中,她很清醒的认识到伊阿宋已经对她没有感情,她决绝主动的选择了放弃,可以说是:“女之耽兮,亦可脱也”。

关于美狄亚杀子是否毫无人性本文暂且不谈,但是美狄亚确实通过杀子的方式报复了伊阿宋。作品中这样描写伊阿宋的反应:“可恶的东西,你真是众神、全人类和我所最仇恨不过的女人,你敢于那剑杀了你所生的孩子,这样害了我,使我变成了一个无子的人!你做了这件事情,做了这件最凶恶的事情,还好意思和太阳、大地相见?”⑥伊阿宋的痛苦在于美狄亚杀死了他的儿子,而不是杀死国王和公主,公主的死亡使他的利益化为泡影,而他儿子的死亡更是让他的利益再无实现可能,美狄亞可以说理智又完美的完成了她的复仇。

另一方面,我们曾经探讨过艾米丽是疯还是没有疯的问题,这也是她和美狄亚的一个很大的区别。艾米丽沉迷于自己幻想出来的世界,我们可以说她疯了,但又不能完全等同于病理学上的疯,是一种自我保护式的逃避。而美狄亚全程理智又冷静,她并不是受感性的影响而选择了复仇。美狄亚复仇的每一步的选择都是层层推进,环环相扣,显示出了她强大坚定的内心。

五、结语

《献给艾米丽的一朵玫瑰花》和《美狄亚》都是文学史上非常经典的两部作品。虽然题材不同,时代背景不同,故事的主题也不尽相同,但是我们依旧能够看出他们二者之间的共同之处,作品为我们塑造的两位典型的女性形象,就如同文章的题目一般,燃烧的玫瑰涵盖了我对这两位女性的理解。

优秀的作品经得住时光的考验,本文只是对这两部作品进行一个粗略的对比和分析,作品中更深层次的主题内涵,还需要更为仔细的探讨和研究。

注释:

①威廉·福克纳.献给艾米丽的一朵玫瑰花[M].江苏文艺出版社.2014

②威廉·福克纳.献给艾米丽的一朵玫瑰花[M].江苏文艺出版社.2014

③欧里庇得斯.美狄亚[M].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2006

④威廉·福克纳.献给艾米丽的一朵玫瑰花[M].江苏文艺出版社.2014

⑤欧里庇得斯.美狄亚[M].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2006

⑥欧里庇得斯.美狄亚[M].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2006

参考文献:

[1]威廉·福克纳.献给艾米丽的一朵玫瑰花[M].江苏文艺出版社,2014.

[2]欧里庇得斯.美狄亚[M].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2006.

[3]郭雨祺.从女性复仇形象看希腊神话悲剧中命运因素的变化[J].广西教育学院学报,2016,3.

[4]朱静怡.复仇女神的生命火焰—《献给爱米丽的一朵玫瑰花》的神话原型阐释[J].四川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5.

[5]吴威德.古希腊悲剧中女性复仇母题[J].安徽文学,2007,12.

[6]马艳秋.祭奠中的爱与恨—《献给爱米丽的一朵玫瑰花》背后的文化反思[J].语文教学通讯,2015,9.

[7]詹园媛,黄曦.玫瑰的花与刺—剖析《献给爱米丽的一朵玫瑰花》的“玫瑰”寓意[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2007,12.

[8]李景琦.美狄亚复仇与女性主体地位复归之路[J].江西社会科学,2013,5.

(作者单位:武汉理工大学)

猜你喜欢
复仇艾米丽玫瑰
玫瑰飘香
你穿得真好看
《艾米丽在巴黎》宣布续订
玫瑰(外一幅)
今夕何夕
欧歌赛乌克兰“复仇”俄罗斯
李娜无缘“复仇”小克
玫瑰金的温柔
玫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