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形势下独立学院女教职工工作的理论研究与实践创新

2017-11-30 23:24冯丰寸
北方文学·上旬 2017年32期
关键词:实践创新独立学院

冯丰寸

摘要:浙江农林大学暨阳学院迁址办学以来,女教职以柔性的力量,女性的智慧,在学院教学、科研、管理发展过程中发挥着不可代替的作用,是一支不可缺少的生力军。本文以浙江农林大学暨阳学院为例,系统研究女教职工在独立学院工作中的作用发挥理论,并探索提出女教职工工作创新实践的一些思考建议。

关键词:独立学院;女教职工;实践创新

一、女教职工工作现状研究

(一)女教职工占的比例和学历职称分析

迁址诸暨办学以来,浙江农林大学暨阳学院的女教职工占全院人数的45.59%,是学院教职工队伍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学院教育事业发展中的作用日益明显。但,在高层次教师中,女性比例较少。

(二)女教职工特点分析

作为学院实现“省内一流、国内知名的创业型独立学院”发展目标的重要组成部分,女教职工们一方面勤勤恳恳,任劳任怨,发挥女性自身优势,表现出“自尊、自信、自立、自强”的时代精神,让校园充满和谐温馨和生机,为整个学院进步提供可贵的女性视角和努力;另一方面她们克服困难,投入教学管理工作,以强大的人格感染力和亲和力,立足本职、爱岗敬业,融入当地,适应生活,家庭和睦,弘扬社会公德和家庭美德,积极营造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呈现出了工作家庭两不误的良好局面。

二、女教职工的重要性研究

(一)女教职工在学院教学科研中的地位和作用

2015年9月27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全球妇女峰会上指出“妇女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创造者,是推动社会发展和进步的重要力量。没有妇女,就没有人类,就没有社会。”

在浙江农林大学暨阳学院发展过程中,女教职工对推动学院教学改革、提高教育质量和人才培养质量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为学院率先通过独立学院规范设置省级验收作出了巨大的贡献。在学院教师承担各级各类科研项目237项中,其中,女教职工所占比例和男教职工不相上下。在36项省部级以上纵向科研项目中,女教职工占比例19.44%。21项省级教育教学改革项目中,女教职工有10人;2013年以来,获省级教学成果奖1项,市级教学成果奖4项,在这5个项目中,有4项是由女教职工完成的[1]。

(二)女教职工在和谐校园建设中的地位和作用

马克思指出:“没有女性的酵素就不可能有伟大的社会变革”[2]。和谐的校园关系,应该是学生体验着校园生活的发展愉悦,和谐教育中的教师感受着职业的幸福感与成就感。在这“三服务、两育人”的教书育人过程中,女教职工所特有的勤劳与智慧、爱心与耐心、责任与担当被以一种,细腻、柔韧的工作作风发挥得淋漓尽致。高校知识女性大都能以高度的责任感投入到学校的改革与建设中,在学校教学、科研、管理等各项工作中与男同事相得益彰、互为补充,是高等教育发展不可忽视的人力资源,是构建和谐校园的半边天[3]。

三、浙江农林大学暨阳学院女教职工工作的探索实践

(一)以人为本,真切关怀女教职工

学院始终以真诚友善的情怀去真心实意地关怀每一位女教职工,关心她们的事业和发展,关心她们及其家属的健康状况。学院通过心连心下基层、实地走访慰问、领导接待日、妇女体检、赠送绿色植物等一系列多维度、多方面、多层次、多角度的措施,了解女教职工个人在工作、学习、生活中遇到的需要学院给予帮助或协调解决的问题和困难。

(二)搭建平台,真情营造优良环境

女教职工所面临工作和家庭的压力与危机,生理、心理、健康的压力与挑战等问题。面对种种难题,学院出台了一系列有利的政策,修改完善了科研、人才培养、博士培养等方面的政策和计划,为她们的发展提供良好的平台和成长空间。根据各系部专业特色,在做实做特“两学一做”学习教育的基础上,开展了“教职工子女托管班”、“子女绘画辅导”,在课余时候依据小朋友各自的兴趣,开设了手工、美术、阅读、声乐等益智课程。不仅给孩子们营造良好的学习成长环境,也为教职工安心工作提供有力支撑,解决教职工有课无暇照顾子女的后顾之忧。

(三)注重实效,真正提升能力素养

暨阳学院到2020年完成百名博士和百名创业导师人才建设双百工程,建成以名是引导、业务骨干培养为核心、创业型师资建设重点的有特色、有水平,同创业型学院教学、科研、社会、服务相适应的师资梯队。在这一总体目标的前提下,学院积极鼓励和激励女教职工采取多种途径和形式,认认真真地学习、与时俱进地学习、持之以恒地学习,获得真知灼见,形成正确思路,作出科学判断,提高自身能力和素养。

四、加强独立学院女教职工工作的思考

(一)创新观念,提高女教职工进取意识

改变女教职工的主观思想,加强女教职工的独立意识、进取意识、创新意识,将学院的发展蓝图和奋斗目标,通过政策的宣传讲解,转化为每个女职工的努力方向,实现女教职工的自我导向,充分发挥自身能力,发现和实现自己的价值,获得尊嚴和地位。

(二)创新机制,加强女教职工综合素质

通过目标导向、荣誉激励、情感召唤等多种方式方法,形成强大的女教职工发展空间,以深化体制机制改革为契机,优化女教职工工作环境,激发她们的活力和效益。同时在教职员工中间开展“比学赶帮超”、“三八红旗手”、“技能比武”等形式,增强女教职工作的科学性、预见性、主动性,利用自身优势,把握规律性、富于创造性,克服本领不足、本领恐慌、本领落后的问题,实现良性互动和循坏,提升综合素质。

(三)创新载体,增强女教职工向心意识

通过组织开展趣味运动会、茶话会、徒步登山、野外素质拓展等活动,不断丰富女工业余文化生活,增强队伍凝聚力。改善住宿环境,在校内教师公寓配备洗衣机、煤气灶等相应的设施设备,增强员工归属感。在妇女节、母亲节等重要节日,免费向女教职工开放游泳馆、羽毛球馆等场所,赠送鲜花和礼物。加强民主管理,吸引女教职工参与决策,增强主人翁意识。

女教职工工作关系着学院发展的前途命运,是影响着学院师资队伍建设和办学水平的重要因素。只有不断探索女教职工工作新途径、新方法,挖掘女教职工自身潜力,从家庭走向学院,从学院走向社会,积极投身到社会生产劳动和发展变革中去,获得经济独立和政治独立,稳定这支队伍建设,增强她们的主人翁意识,才能真正为独立学院的发展保驾护航。

参考文献:

[1]浙江农林大学暨阳学院官方网站http://www.zjyc.edu.cn/info/1026/7208.htm

[2]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妇女联合会编.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论妇女[M].北京:中国妇女出版社,1990.

[3]付含宇.推进高校科学发展中女教职工工作的新思考[J].教育理论研究,2010.

(作者单位:浙江农林大学暨阳学院)

猜你喜欢
实践创新独立学院
基于《证券投资实务》课程的项目导向教学改革思考
新课程高考对学科思维素养的创新考查
引机械创新设计项目入机械原理教学
面向实践创新人才培养的嵌入式系统教学研究
实践创新驱动的计算机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分析
关于新时期独立学院基层共青团组织引领青年工作的思考
独立学院非会计专业《会计学》课程教学改革探析
文化传承视野下的独立学院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探究
独立学院法学专业的学科特色及其发展研究
以微课教学促进独立学院国际经济学应用性教学转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