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高职“合唱与指挥”课程改革

2017-11-30 23:24张维巧
北方文学·上旬 2017年32期
关键词:高职改革

张维巧

摘要:随着现代社会的不断发展,我国对于专业型人才的需求越来越大,所以我们对于职业教育的发展越来越重视。高职的“合唱与指挥”课程是音乐教育专业的一门综合性较强的课程,推进课程的教学改革,可以为培养专业的合唱与指挥人才做出贡献。本文就对目前高职“合唱与指挥”课程教学的现状做出具体的分析研究,并有针对性的提出强化课程教学改革的具体措施。

关键词:高职;合唱与指挥;改革

高职教育改革是我国教育教学改革工作中的一个重要部分,高职院校为我国培养了大批的专业技术人才,而随着其教育教学改革的不断推进,以就业为导向的人才培养模式就成了高职院校教學的主导模式。在此背景下,高职院校的“合唱与指挥”课程也顺应社会发展的需要,针对目前教学存在的问题,有针对性的采取具体的改革措施,全面提升学生的专业能力。

一、合唱指挥的发展需求分析

随着我国社会的不断发展,我们对于文化事业的发展越来越重视,所以,近些年我国的合唱事业迅速发展,专业合唱团的专业水平有所提高,而业余合唱团的数量更是逐年上升,其中以社区合唱团和各大中小学校的合唱团居多。指挥是一个合唱团的关键所在,其决定了一个合唱团的表演效果,所以随着合唱团数量的增多,我们对于合唱指挥的需求量越来越大。目前由于有关部门对于此方面缺乏重视,所以各大高校以及职业院校对于此方面人才的培养有所欠缺,目前能够真正担当起合唱指挥重任的专业人员屈指可数[1]。一般来说,合唱团对于合唱指挥者的最低要求是专业的音乐教师,但是相关研究显示,目前我国各大中小学校的音乐教师大多呈现出师资短缺的现象,而且在职的音乐教师中还有一部分教师的学历达不到要求,而且,即使学历达到要求的教师,其专业知识水平也不能满足合唱指挥工作的要求。所以这些业余的合唱团在进行演出时就要请专业的合唱指挥人员进行指导,所以说,合唱指挥的专业人才是很稀缺的。

二、高职“合唱与指挥”课程现状

(一)教学方式单一、课堂枯燥

受传统教学观念的影响,与许多其他的专业课程一样,高职的合唱与指挥课程的教学也存在着教学方式单一、课堂枯燥的问题。在课堂的教学中,教师是课堂的主体,教师只是单纯的采用一味的叙述与理论的讲解,很难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学生提不起兴致,这对于本身属于艺术类课程的教学是很不利的。缺乏学习兴趣,学生很难感受到音乐的韵律,使课堂教学完全失去意义。学生听课完全处于被动地位,而且学习的主要目的就是单纯的应付考试。这样一来,学生毕业时也很难真正的学到知识,而所有对着课堂知识的了解也仅仅停留在理论知识水平。

(二)教师的专业水平较低

目前高职院校的音乐教育专业仍缺乏专业的合唱与指挥课程的教学团队,而且学校也没有重视到这样的弊端。而合唱与指挥课程一般都是由普通的音乐教育理论教室以及专业的器乐教师组成,这些教师虽然在自己的研究领域有很深的造诣,但是对于合唱与指导的专业知识的理解可能存在偏颇[2],所以他们的教学方式和教学内容并不是完全的适用于合唱与指挥课程的教学。而且由于专业教师的缺乏,学校有时也会将合唱与指挥课程内容分成几个模块,分别由不同的教师任课,这样的方式导致学生学习的系统性差,导致学生对课程方向性理解有误,进而使老师和学生对于该课程的重视程度都有所下降。

(三)课程考核评价方式机械化

目前我国各大高职院校对于合唱与指挥这门课程的评价方式大多相同,主要就是基础理论知识的考察以及简单的合唱与指挥实践,而且老师一般只是对理论知识有具体的评分标准,而对于实践部分打分的随意性较大,这就导致了学生重理论而轻实践,学生对于实践部分的学习越来越懈怠,而老师也越来越不重视,进行退化了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不利于学生个人能力的培养。

三、高职“合唱与指挥”课程改革策略

(一)发挥学生在课堂中的主体作用

教学方法单一、课堂枯燥是目前高职院校合唱与指挥课程教学中的最重要的问题,为了改变这一现状,对教学模式进行改革,相关教师需要改变传统的教学方法,发挥学生在课堂中的主体作用,使学生由原来的被动说教变为在老师引导下的主动学习,所以老师应该采取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在教学中多进行演示教学,给学生充分的讨论时间,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而且要在教学方法上适当创新,充分挖掘和培养学生的艺术个性,并且加强对实践教学的重视,将课堂与舞台有机结合起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二)提升教师的专业知识水平

师资力量是教学质量的重要保障,而针对目前高职院校合唱与指挥专业教师缺乏的现状,我们必须要将提升教师的专业知识水平放在一个重要的位置,并采取相应的措施,在新教师的选用上尽量的提高标准,而对于在职教师,学校应该为其提供再学习场所,根据课程的实际需要对教师进行培训。并且学校要重视人才的引进工作,而且要适当的从校外邀请此方面的专家来进行授课,讲座,加深学生对于专业知识的理解。

(三)改善单一的考试评价制度

要想全方位的对高职院校合唱与指挥课程进行改革,我们必须要重视起课程的评价制度。评价的目标应该以学生的综合能力为主,并加强对实践教学成果的检验,改革考试评价制度不仅可以加强学生对于专业知识学习的重视,而且教师也能通过对学生的考核总结自身教学活动开展的效果。

四、结语

高职院校的办学宗旨就是为社会培养高素质的专业技术行人才,所以在合唱与指挥课程的教学中,教师应该以就业为导向,注重实践教学,并通过教学方法的改进,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变被动为主动,并配合以多元化的重视实践的考试评价制度,培养学生的实践运用能力。

参考文献:

[1]周文坚.高职“合唱与指挥”课程改革初探[J].艺术教育,2015(3):44-45.

[2]李宝珠.高等学校合唱与指挥课程改革的几点建议[J].内蒙古教育(职教版),2014(1):41-42.

(作者单位:浙江旅游职业学院)

猜你喜欢
高职改革
THE XIAOGANG EXPERIMENT
高职数学教学和创新设计的渗透
wolframalpha在高职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一图读懂供给侧改革
改革创新
改革创新(二)
贵州高职院校招考录取将与高考相对分开
对学生专业社团在高职院校如何定位的几点思考
“改革”就是涨价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