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波旅游智库建设研究
——以宁波旅游学院为例

2017-12-01 03:38朱岚涛刘
长江丛刊 2017年24期
关键词:智库宁波学院

朱岚涛刘 颖

宁波旅游智库建设研究
——以宁波旅游学院为例

朱岚涛1刘 颖2

文章阐述了旅游智库的概念与内涵、特征与功能,以宁波旅游学院为例分析了智库建设中存在的不足,并提出打造宁波旅游智库的对策。

旅游智库 建设 对策

2016年5月17日,习近平在主持召开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时指出“智库建设要把重点放在提高研究质量、推动内容创新上。要加强决策部门同智库的信息共享和互动交流,把党政部门政策研究同智库对策研究紧密结合起来,引导和推动智库建设健康发展,更好发挥作用。”[1]2015年8月28日和10月11日,国家旅游局先后成立了“中国旅游智库”和“中国旅游改革发展咨询委员会”,“汇聚了旅游业内外、海内外专家学者,旨在为中国旅游业发展中的重大问题、重大决策、重大举措提供智力支持”[2],推动旅游创新发展。当前,随着中国旅游产业升级和供给侧结构改革,中国的旅游产业已由“草莽”时代向着“专业”时代转变,已经有资源驱动向着创意驱动转变。旅游智业机构通过智慧、创意以及科技应用,使旅游资源更为有效地转化为产品,进而转化为市场需求;使得政府的执政理念和行业政策更加具有针对性和实效性,从而更有效的促进社会经济发展,这是旅游产业链中不可缺少的重要一环。

一、旅游智库的概念与内涵

(一)旅游智库的概念

目前国内外关于旅游智库的概念,还没有一个完整的定义。笔者认为,旅游智库的本体是进行旅游专业领域研究,面向客户(或服务客体)提供相关智力产品或咨询服务(知识、思想或政策建议)的研究机构、咨询机构和群体组织,包括非营利性机构与营利性机构。因此,从组织本体上来说,旅游智库是由与旅游相关的不同领域学者、专家和研究人员组成的知识精英组织。

(二)旅游智库的内涵

旅游智库从本质而言是集旅游研究推广、旅游思想传播、旅游知识创造、旅游人才培养于一体的平台。旅游智库是一个思想库,它通过聚集国内外旅游专家、学者等一批有思想、有创意的人群对旅游理论、技术、经验进行总结和推广。旅游智库的本质之二是进行旅游专业知识的生产、创造、应用和实践推广。以社会需求为导向,以旅游资源为基础,结合新知识、新思想、新方法,实现对旅游物质世界和人类精神世界的认知和探索,更深刻地把握中国复杂的社会现实和旅游实践。旅游智库的本质之三是为国家、地方政府、城市、景区、企业、投资开发商提供战略咨询服务,对国家宏观层面的战略问题和落地层面的执行问题进行科学判断和精准预测,并提供战略性和战术性解决方案。旅游智库是中国旅游综合型人才的“筛选器”和“储备池”。旅游智库通过旅游理论研究、旅游学术交流、旅游项目研发、旅游产品设计、旅游技术推广、旅游教育培训等形式对旅游研究人员、设计人员和从业者进行专业化和流程化的训练和培养。

二、旅游智库的特征与功能

(一)旅游智库的内涵

从业务和组织方面来讲,旅游智库在一定程度上也体现着技术专业性、服务对象的层次性、人才背景的多学科化、知识技术的工具性和组织结构的稳定性等特点:旅游智库是一个知识密集型的工作,具有较强的专业性、技术性。旅游从业以及旅游研究人员需要具有特定的专业知识,经过行业的实践训练,掌握特定的工作方法和流程,对旅游专业的新理论、新技术、新方法和新模式具有较强的敏感性。从目前中国旅游智库的服务对象来看,智库的服务对象涉及面较广,包括国家、地方政府、行业管理部门、旅游企业、旅游景区等,服务对象呈现出不同的层次性。服务的区域上,旅游智库不仅服务于企业或者机构所在地,而且往往立足当地、面向区域、辐射全国。旅游智库要解决全域旅游发展背景下全域性、综合性问题,其人员学科背景必须要多元化,并注重学科之间的互补、协助和配合。在市场信息收集和索取方面,旅游智库必须借助于强有力的知识和信息技术支撑,研究旅游市场需求的动态变化,以实现产品与需求的对接。

(二)旅游智库的功能

中国社会科学院旅游研究中心主任宋瑞(2016)认为,旅游智库的功能应该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做旅游治理思想与政策主张的提出者;做旅游研究思想与研究方法的创新者;做中国旅游发展经验与教训的总结者;做旅游科学研究与科学决策的沟通者;做旅游社会利益和公共理性的引导者;做展示中国软实力的国际平台构建者[3]。刘峰认为旅游规划智库应该做产业创新的孵化器[4]。笔者认为旅游智库还是旅游决策方案的提供者。旅游智库要利用学术、实践、资源、渠道和技术优势,根据旅游文化、旅游经济、旅游生态、旅游产业等所面临的问题,完善和制定促进旅游发展的政策、法规、条例和行业标准;其次,旅游智库要通过自身的人才、智力和网络、产业服务优势,通过智库“旋转门”、“挂职”、“借调”机制,学术研究与实践应用的结合,资本、知识与创意的结合,搭建起学术界、政府、产业、行业和市场之间的桥梁。

三、宁波旅游学院智库建设现状

宁波旅游学院于2014年10月成立,前身为创建于1993年的宁波大学职教学院旅游系,现设有旅游管理、酒店管理、导游、会展策划与管理4个高职专科专业与旅游管理与服务教育(宁波大学)1个本科专业,在校生约1200人。宁波旅游学院是产业虚拟学院,以宁波城市职业技术学院旅游学院为平台,由宁波市旅游局、宁波教育局、宁波市旅游职业教育行业指导委员会联合组建的教、产、研一体的合作平台。宁波旅游学院、宁波市旅游职业教育行业指导委员会的成立,将满足企业持续快速发展对应用型人才的需要,符合政府、行业、企业、学校共同实施协同创新战略的要求。

四、宁波旅游学院智库定位

宁波旅游学院在作为宁波旅游智库建设的过程中承担了人才输出地、产业孵化器、合作共同体和学术思想库的角色,将继续为宁波旅游产业发展贡献智慧和智力。学院充分依托宁波蓬勃发展的旅游会展产业优势和区域经济优势,不断加快发展步伐,成为了宁波乃至浙江的旅游人才主要输出地;宁波旅游学院在宁波旅游智库建设方面一直走在宁波前列,在市场化与全域化的浪潮中引领宁波行业发展,对促进宁波旅游业的创新转型和供给侧改革起到了重要推动作用;学院充分依托宁波旅游产业优势,不断加快发展步伐,增强办学活力,成为了宁波产、学、研、政、企相互合作的战略平台;宁波旅游学院在这一定位指导下,围绕着社会经济发展和旅游发展中全局性和战略性问题,积极申报相关课题,提出了诸多符合宁波实际和具有前瞻性的治理思想和主张。作为学术思想库为宁波的旅游政策决策、实施路径提供了有力的智力支撑。

五、宁波旅游学院智库建设存在的不足

宁波旅游学院在智库建设过程中取得了显著成绩,但是也存在着明显的不足,智库成果质量有待提升、科研经费制度有待调整、智库运作模式有待创新、人才队伍有待优化。

(一)智库成果质量有待提升

从目前宁波旅游学院服务地方经济现状来看,宁波旅游学院智库成果无论从数量还是从质量方面均需要整体提升。主要表现在几个方面:第一,智库的科研数量较少,每年科研项目数量维持在10~15项目;第二,智库的科研质量不高,智库关于宁波重大全局性和全域性战略性问题的研究和思考不足。第三,一些科研项目研究者社会实践参与度较低,与旅游界缺乏广泛、深入的交流和联系,研究视野较为狭窄,对旅游公共政策和决策的影响力不够;第四智库的成果转化力度不足,项目的研究深度有待深化,研究成果转化能力有待提升。

(二)科研经费制度有待调整

现行学校财务制度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旅游学院智库的建设发展,约束着智库人才服务地方的积极性。首先是经费来源单一,项目多以纵向课题为主,绝大部分经费直接或者间接的来源于政府;其次科研经费利用分配结构不合理导致经费使用效率低下。精细化的制度导致了科研人员疲惫于报账,复杂和严格的发票要求,琐碎繁杂的报账程序,使得科研人员的精力浪费在财务报销上,而不是科研成果质量提升上[5]。

(三)智库人才队伍有待优化

宁波旅游学院是挂靠在宁波城市学院下面的产业虚拟学院,其实行的是“两块牌子、一套人马”,其旅游智库人员以二级学院的人员为主,其智库的人才队伍存在一定的不足。其一,旅游学院的人才梯队层次不合理,副高以上职称的人员仅有7人,高职称人员比例较低,中级职称的人员占比较多;其二是旅游学院人才的专业知识结构不合理,社会学、管理学、经济学、人类学等知识背景的人员较少。其三是旅游学院以博士为主的高学历人才较少,目前学院只有1名全职博士,1名在读博士,另外1名外聘。

(四)智库运用模式有待创新

宁波旅游学院是隶属于城市学院下面的虚拟学院,在组织结构上以城市学院旅游学院院长为执行院长,其成员多以教育局、旅游局以及城市学院二级学院的学术带头人和教学副院长组成;在运行模式上,宁波旅游学院不是一个独立的运行机构,其与城市学院旅游学院同时运行,尚未明确具体部门和责任人负责机构的运行,机构任务不明确,责任界定不清晰。在运行效率上,宁波旅游学院智库运行是遵循事业单位运行模式,其运行过程中的项目审批、经费报销等相关事项完全按照事业单位的相关程序和流程,这在一定程度上增加运行过程中的能量消耗,降低了组织运行的效率。

六、宁波旅游学院智库建设的对策

宁波旅游学院除了要明确向宁波、浙江输送高素质的旅游人才,为地方旅游发展提供智力支持为发展目标;还要深化产学研三合一,校企地合作互利发展的新模式,形成校地共赢、互惠互利的发展格局。

(一)创新智库运营模式,虚拟学院向实体机构转型

宁波旅游学院要学习国内外高校智库成功的运行模式,进行实体化和企业化运营。首先要完善组织结构,作为行政单位进行编制配置,组建完整的组织结构体系,全面负责组织运行;面向社会招聘非正式编制的科研人员和技术人员,组建专业化的人才队伍,进行专项市场营销,专门服务于地方经济发展;加大校企合作,积极承担宁波旅游企业、设计院、酒店、行政管理部门的项目转移,划拨学院专业人员,专门参与到企业项目研究中,以合作形式间接服务于地方经济发展。

(二)改革科研经费制度,调动科研人员服务积极性

首先要深化城市学院科研制度改革,探索建立以实际贡献和应用成果为导向的绩效评估办法;根据学院教师水平、能力和科研条件,加大对青年教师的科研项目扶持、经费支持、职称评定的政策倾斜;改变不合理的科研经费管理制度,增加横向课题交通费、劳务费等额度配置,创新报账形式,减少报账流程,提高报账效率;增加纵向课题经费额度配置,重点引导基础性理论研究,鼓励加强事关宁波以及浙江产业发展的重大理论创新、成果推广和实践应用的研究;打通社会实践与高校科研之间的转化通道,实现科研成果和地方实践成果之间的相互转化。

(三)坚持现实问题导向,促进宁波产业转型升级

宁波旅游学院智库建设需要敢于直面宁波社会发展的现实,抓住敏感性、复杂性、迫切性的重大问题进行专项研究。以学术发展为支撑、以培养人才为关键、以学术成果转化为目标,发挥平台和学科优势,强化学科之间协同创新,多学科多视角地研究宁波旅游产业发展中全局性和战略性问题,为宁波旅游产业发展提供战略决策和政策建议;深化旅游基础性和应用性研究,长线聚集、跟踪调查,深度研究、系统实践,深化理论与实践的融合与对接,以理论指导实践,以实践来引领理论创新;针对性研究旅游产业发展中现实突出问题,诸如油轮旅游、民宿度假、特色小镇、养生养老旅游等领域的问题,讲好宁波故事,形成宁波特色体系;深化某一领域、某一方向、某一特定问题的专项研究,形成宁波旅游学院专属的研究方法、研究技术和研究领域,形成横断面上广泛、纵断面深耕,纵横交合的发展格局。

(四)建设综合性人才队伍,增强智库话语权与影响力

提高服务宁波旅游产业发展的能力,要加强对宁波旅游产业重大战略性问题的研究,要组建高素质、综合性的专家人才团队,通过专家团队集体不断发声,提高宁波旅游学院在宁波产业发展中的话语权和影响力。组建综合性的旅游团队,可以通过内部培养、外部整合、行业旋转和媒体发声等形式来实现。剔除职称评定过程中对年轻教师不合理的制度限制和约束,搭建学术、科研、教学展示的平台,疏通青年教师职称上升通道;加大对青年教师进修、考博、挂职的资金和时间支持,减免相关教学工作量,形成稳定和可持续的人才培训机制;积极引进行业专家和国内外优秀的旅游智库专家,通过课题、项目的形式,开展短期访学、项目研讨、学术交流和会议论坛,形成对宁波产业发展有价值的研究成果。有计划安排学院教师和科研人员到政府部门挂职,进一步加强产学研之间的人才流动,畅通校内外的“旋转门”渠道。

[1]2016年中国智库十大事件之一:习近平发表中国智库建设的重要讲话[EB/OL].http://news.youth.cn/gn/201702/ t20170220_9140047.htm,2017-02-20.

[2]戴斌.中国旅游发展笔谈——旅游智库建设的国际比较(二)[J].旅游学刊,2016,31(2):1.

[3]宋瑞.以智库建设推动中国旅游创新发展[J].旅游学刊,2016,31(2).

[4]刘锋.供给侧改革下的新型旅游规划智库建设思考[J].旅游学刊,2016,31(2):8~10.

[5]张凯泽.我国高校纵向科研项目管理制度现状、问题与对策[J].河南财政税务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6,30(1):36~41.

(作者单位:1.宁波城市职业技术学院旅游学院;2.宁波城市职业技术学院人事处)

本文系浙江省旅游科学研究项目成果,项目名称:浙江旅游智业发展演变与智库建设研究(编号:2013YB10)。

猜你喜欢
智库宁波学院
民居智库
民居智库
一图读懂宁波
拖起明天的希望
聚焦·宁波
中政智库“五朵云”
中政智库“五朵云”
海盗学院(12)
海盗学院(7)
西行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