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行手术治疗的眼眶内占位性病变患者实施系统性护理的效果研究

2017-12-01 03:22姜迎春
当代医药论丛 2017年6期
关键词:占位性眼眶系统性

杨 洋,王 君,姜迎春

(吉林大学第二医院,吉林 长春 130041)

对行手术治疗的眼眶内占位性病变患者实施系统性护理的效果研究

杨 洋,王 君,姜迎春

(吉林大学第二医院,吉林 长春 130041)

目的:探讨对进行手术治疗的眼眶内占位性病变患者实施系统性护理的临床效果。方法:抽选2015年6月至2016年9月期间吉林大学第二医院收治的86例眼眶内占位性病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这86例患者随机分成甲组(n=43)和乙组(n=43)。在这两组患者接受手术治疗期间,对乙组患者进行基础护理,对甲组患者进行系统性护理,并对比两组患者住院的时间和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与乙组患者相比,甲组患者住院的时间更短,其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更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进行手术治疗的眼眶内占位性病变患者实施系统性护理可有效地促进其病情的康复,降低其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

手术治疗;眼眶内占位性病变;系统性护理

眼眶内占位性病变是临床上眼科的常见病。此病患者的主要临床表现为眼球突出、眼球运动障碍、复视、视觉功能障碍、眼部疼痛、结膜水肿、眶内压力升高等。进行手术治疗是目前临床上治疗眼眶内占位性病变的主要方法[1]。有研究指出,对进行手术治疗的眼眶内占位性病变患者实施系统性护理能够降低其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为了进一步探讨对进行手术治疗的眼眶内占位性病变患者实施系统性护理的临床效果,笔者对吉林大学第二医院收治的86例眼眶内占位性病变患者进行了以下研究。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抽选2015年6月至2016年9月期间吉林大学第二医院收治的86例眼眶内占位性病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这86例患者随机分成甲组(n=43)和乙组(n=43)。乙组的43例患者中有男18例,女25例;其年龄在19岁至71岁之间,平均年龄(45.8±6.3)岁。甲组的43例患者中有男22例,女21例;其年龄在22岁至74岁之间,平均年龄(46.1±6.2)岁。两组研究对象的临床资料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手术方法

对这两组患者均进行手术治疗,治疗方法是:1)协助患者取仰卧位,对其进行全身麻醉。2)在患眼处铺无菌洞巾,然后使用龙胆紫溶液在眉弓处画线。3)沿画线切开皮肤,并对皮下组织进行逐层分离,使眶骨膜充分暴露。4)切开眶骨膜和眶外缘的骨壁,使肿物充分暴露。5)对肿物周围的正常组织进行分离,然后将肿物切除。6)对眶外缘的骨壁进行复位,并使用耳脑胶对眶外缘的骨壁进行粘合。7)对眶骨膜进行缝合,然后逐层缝合皮下组织和皮肤切口。8)为患眼涂抹抗生素眼膏,然后使用绷带对患眼进行包扎。

1.3 护理方法

在这两组患者接受手术治疗期间,对乙组患者进行基础护理,包括对其病情进行观察、对其进行健康宣教和生活护理等。对甲组患者进行系统性护理,护理方法如下:1)在患者入院后,护理人员向其介绍病区环境和主管医生,以消除其陌生感。同时,指导患者定时滴抗生素眼药水,并对其进行血常规检查、尿常规检查、肝肾功能检查、凝血功能检查、心电图检查、眼部CT检查或MRI检查等术前检查。2)在进行手术的前1d,护理人员使用生理盐水对患者的泪道进行冲洗。在进行手术前4h,对患者的结膜囊进行冲洗。3)在手术结束后,护理人员指导患者保持去枕平卧位6h,并将其头部偏向健侧,以防止其因误吸呕吐物而发生窒息。同时,每30min对患者进行1次光感检查,以防止其因手术部位出血而发生视神经损伤。在手术结束6h后,护理人员指导患者进食高热量、高蛋白的半流质食物,告知其尽量做到少食多餐。在术后的第2d,指导患者恢复正常饮食,并禁止其食用辛辣刺激的食物。4)护理人员定时为患者的患眼换药。在完成换药后,使用3M弹力绷带对患眼进行加压包扎,包扎的松紧度以耳部颞侧可伸入1指为宜。同时,指导患者在翻身活动时避免过度用力,以防止其患眼血管发生破裂出血。此外,护理人员应注意观察患者切口处敷料有无渗血,如发现渗血,应立即通知医生对患者进行处理。由于加压包扎过紧可引起患者头部胀痛、颜面部肿胀,部分患者会要求松解包扎。针对这一情况,护理人员应耐心地向患者解释加压包扎的必要性。如包扎过紧患者确实无法耐受,可及时将其实际情况汇报给医生,并协助医生对其包扎处进行适当的放松[2]。5)在术后48h内,护理人员定时对患者的患眼进行冰敷,以达到止血、缓解炎性水肿和减轻疼痛的目的[3]。在进行冰敷的过程中,护理人员应注意观察包裹冰袋的棉垫是否被浸湿,以防止冰水渗漏污染切口[4]。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22.0软件对研究数据进行处理,计量资料用(±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表示,采用χ²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的对比

护理结束后,甲组患者中有1例患者发生了眼球运动障碍,有1例患者发生了球后出血,有1例患者发生了上眼睑下垂。甲组患者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为6.98%(3/43)。乙组患者中有3例患者发生了眼球运动障碍,有3例患者发生了球后出血,有2例患者发生了上眼睑下垂。乙组患者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为18.60%(8/43)。与乙组患者相比,甲组患者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更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的对比

2.2 两组患者住院时间的对比

甲组患者住院的时间平均为(6.12±1.24)d,乙组患者住院的时间平均为(9.46±1.78)d。与乙组患者相比,甲组患者住院的时间更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眼眶内占位性病变是临床上眼科的常见病。此病患者的主要临床表现为眼球突出、眼球运动障碍、复视、视觉功能障碍、眼部疼痛、结膜水肿、眶内压力升高等。进行手术治疗是目前临床上治疗眼眶内占位性病变的主要方法。在本文中,笔者应用系统性护理模式对接受手术治疗的43例眼眶内占位性病变患者进行护理,取得了理想的效果。本次研究的结果显示,与乙组患者相比,甲组患者住院的时间更短,其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更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总之,对进行手术治疗的眼眶内占位性病变患者实施系统性护理可有效地促进其病情的康复,降低其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

[1]张秀凤.60例眼眶手术的临床分析[J].中国实用医药,2010,33(5):67-68.

[2]季小莉.舒适护理在腮腺肿瘤围手术期的应用护理[J].吉林医学 ,2013,34(29):6148-6149.

[3]贾俊卿,梁静,齐月梅,等.内眼术后冷敷的实验和临床应用研究[J].护理学杂志,2000,15(1):34.

[4]叶亚萍.局部冰敷在人工膝关节置换术后早期康复训练中的应用[J].现代实用医学,2008,20(10):822-823.

R473

B

2095-7629-(2017)6-0171-02

猜你喜欢
占位性眼眶系统性
系统性红斑狼疮临床特点
超声支气管镜引导下的经支气管针吸活检术在肺和纵隔占位性病变诊断中的应用
对于单身的偏见系统性地入侵了我们的生活?
Role of telomere shortening in anticipation of inflammatory bowel disease
胃肠超声造影对胃十二指肠占位性病变的诊断研究
想要醒得快?早起揉揉眼眶
保留脾脏的胰体尾切除术在胰体尾占位性病变中的应用
超声引导经直肠“10+X”点系统性穿刺前列腺的诊疗体会
眼科疾病中的“狠”角色——眼眶病
论《文心雕龙·体性》篇的系统性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