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写结合,发挥范文的引领作用

2017-12-01 13:06陈海燕
都市家教·下半月 2017年11期
关键词:国文民国作文

【摘 要】学习和借鉴民国时期江西国文教育,汲取作文教学成果,保留传统语文教育精华,并运用到当代语文教学中。在作文教学中注重读写结合,发挥范文的引领作用,强调模仿写作,并关注学生心灵,选择共同关注的主题,注重引导启发,开启学生思维大门。注重作文批改,精心设计批改语。

【关键词】民国;江西教育;国文;作文

近期研究民国时期江西国文教育,笔者体会颇多。民国时期,一改古代教育“只读圣贤书”的风气,语文成为一门知识性、生活性、技能性结合得十分紧密的课程,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假使我们的学生学了多年语文,写不出一份得体的自我推荐,拟不好一则合格的计划书,就很难说语文教学是成功的。语文教学注重能力的培养,写的训练——作文,是培养学生实践能力的一个重点。语文教育家朱自清先生似乎很早以前就发现阅读教学的一些通病,他在《论教本与写作中》谈到“现在许多中学生乃至大学生对于国文教学有一种共同的不满意,就是教材和作文是不相关联的,在各走各的路”,现在依然如此,突出地表现为:很多人学了十多年语文,听老师分析讲解过几百篇课文,其中大部分是经典佳作,但下起笔来依然语言枯涩,文句不畅,难道那么多好作品都没有一点影响力吗?佳作是佳作,但它只被大家用来观瞻,學归学,用归用,课文被孤立起来,而没有发挥佳作的实践价值。语文教师一定要在教学中,注重读写结合,发挥教科书中范文的引领作用,这些范文文质兼美,既提升人的精神境界,又十分实际,适宜于学生的模仿。

一、作文当配合课堂范文的思想内容、写作特点、语言风格进行,把佳作欣赏与模仿练习结合起来

民国时期江西国文教育十分强调读文与作文的关联性,认为读文是作文的源头活水,“读文与作文当打成一片”。对于大部分学生来说,模仿是写作的初步。《红楼梦》除了瞩目的鉴赏价值外,它的以家族为背景反映时代变迁的手法也影响了巴金、曹禺等作家,鲁迅的《狂人日记》是对果戈理的《狂人日记》的参照,后人总是从前人的创作中汲取经验,归我所用。作文训练既可以从词汇的运用、句式的选择、修辞格的运用等小处模仿,也可以注重写人、记事、状物、写景等文学技巧的模仿,关键是要及时地化理论为实践,而不是限于纸上谈兵。例如《林冲风雪山神庙》中,景物的描写有力地烘托了气氛,为情节的发展推波助澜。基于这一认识,可让学生作一以环境渲染人物心境的短文。“天色已昏,蓝色的夜空中升起一轮明月,依稀的炮仗志从远处传入耳膜,坐在高高的山坡上,天地间仿佛只剩下我一个人……”这位同学就注意了用景物描写渲染中秋不能归家的体验。再如《背影》中父亲的细节描写,可以此启发学生观察熟悉的人是否有富于特征的细节。

随文训练是结合例文进行的,固然具备极大的灵活性与随机性,但并不是毫无目的,无章可循。有经验的教学应根据教学内容,结合学生心理发展特点,选择适当的主题,并给予正确的引导与启发,让学生有话可说,有感可发,最终达到提高的目的,否则事倍功半。

二、作文训练当激发学生的情感,贴近心灵,选择共同关注的主题

作文训练是配合范文的思想内容、写作特点进行的,在这样的前提下,具体让学生写什么内容,定什么样的主题,教师当注意选择。作文拟题不能脱离学生的生活与经验,所拟的题目要善于引发学生兴趣,最好是含义丰富,并且容易发挥的。江西民国教育家王易认为作文题目“一面须与课本有联络,一面须与时局相关联”,二中教师陈玄香曾在抗战中拟过一个作文题“给庐山孤军的一封信”,而汪国镇大先生则在毕业考中出题《我之前途——服务欤?升学欤》,多好的题目,既贴时势,又有远大境界。

青春期学生是渴望倾述的,要找对他们的情感的激发点,唤起他们的生活体验,让他们有感而发,有话可说,并且大胆说真话。年青人对生活充满热情,对前途充满关注,心中有许多憧憬,抓住这一点,让他们写理想与渴望不失为好主题。一位教师在讲完《丑小鸭》之后,以《相信奇迹》为主题让学生写一段随想,学生很快表达出真切自然的感情:“千年的铁树会开花,星光雨会降落,丑小鸭会变成白天鹅,原来默默等待与坚忍的拼搏会有奇迹发生。”一个童话主题成功契合了学生心理,引起情感共鸣。此类例子有很多,譬如展现学生个性兴趣爱好的,谈偶像崇拜,谈他们的理想与目标,很多时候学生无话可写,在于没有直击他们的心灵,作为老师,不能漠视学生的心理,按自己的主观意愿随便定题,而要选择学生熟悉的、关注的话题。

同样,拟题也要有诀窍,注意题目的新颖别致。清新的、诗意化的题目更容易唤起人们的情感体验,有些泛滥的题目会让学心生厌恶或麻木。如《告别母校》不如换一下《明天,我将离开你》,《我最喜欢的……》试试换成《至爱》,虽然是换汤不换药,以期唤起学生的新鲜感。

三、注意启发引导,开启学生思维大门,挖掘可以发挥的部分

学生作文水平参差不齐,有些同学写不出情形下,老师要启发引导,开发学生思维,并且了解他们写不出来的原因,因势利导,鼓励他们说真话。譬如老师布置《未来会怎样》即兴抒情的短文,学生咬紧笔杆,还是说:“老师,我真的不知道未来会怎样啊!”富有教育机智的老师就应当因势利导,“是吗?那你就写不知道好了,不过你得说说为什么没有张开热切的双臂去迎接未来,为什么大家准备好了,你还没有准备好?” ,于是就有了以下文字“因为我赤手空拳,一无所有,在没有任何准备之前,不愿去空想未来,我唯有扎扎实实做好现在,走好脚下每一条路……”这位同学终究没有写出未来憧憬,但提笔写了,并写出了真实感受,老师的启发起到一定效果。

四、注重批改,抓住要点,巧妙设计批改语

越了解民国时期语文教育,越为语文前辈的人格魅力所折服。笔者读了南昌心远中学建校百年的学生回忆录,深深被打动。其中印象最深的就是学生们对语文老师的作文评语了,让学生们津津乐道,给他们一生留下不可磨灭的印象。民国时期的语文老师,作文注重精批细改,尊重学生的劳动,文章的精彩处和不合格处,都用眉批指出。文章文笔流畅,修辞得体,就不作修动,不抹煞学生思想。

作文批语更是清新动人,发人深省。每每读来,令人如沐春风!女教师易正伦的批语言简意赅,又楚楚动人。如“娓娓动听”“才清语奇”“如数家珍”。涂梦梅善于作比,赞学生作文“如青云出岫,舒卷自如”;管本荞更是对学生不遗余力的称赞,有同学名子美,他评“君名子美,文有子美之风”。言不在多,在精,在美,这样充满智慧和灵性的评语,怎不令我辈汗颜。

我们的学生写完作文,作为老师要善于归纳,给以短评,学习我们的语文前辈,有认真负责的精神,有崇高伟大的境界,语文老师应当以精当的语言进行准确的归纳,有水准的点评会点亮学生的心中之烛,提高他们的写作兴趣。

参考文献:

[1]陈必祥.《中国现代语文教育发展史》,云南教育出版社,1987年版

[2]黄定元,张希仁.《江西省教育志》方志出版社,1996年版

[3]《二中校友回忆录》南昌二中百年校庆筹备工作办公室,2001年版

[4]王易.《中学国文教学之研究》,江西地方教育,1945年第6期

[5]易正伦.《初中国文教学法之商榷》,江西教育行政旬刊,1932年第1期

[6]潘硌基.《对于中等学校国文教学的意见》江西教育行政旬刊,1933年1期

作者简介:

陈海燕,工作单位:江西广播电视大学,职称:讲师,研究方向:语文学科教育。

注:江西教育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课题:民国时期江西国文教育研究——以心远中学为例, 批准号:15YB195。

猜你喜欢
国文民国作文
转弯, 也是人生的一种前进方式
打麦
母鸡
送你一朵北部湾浪花
大学英语教学中国文教育的反思
民国人爱刷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