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背景下乡村营建模式及规划响应研究

2017-12-01 02:38王启坤于海伦
美与时代·城市版 2017年10期
关键词:互联网+互联网规划

王启坤 于海伦

摘 要:“互联网+”战略与乡村规划建设协同共生为乡村规划建设带来新的机遇和挑战。文章通过分析我国乡村规划建设中“互联网+”应用的现状和特征总结出我国目前乡村规划建设中互联网+应用的若干问题。研究互联网+乡村营建的协同模式,结合西安市东邓村规划建设为例进行阐述“互联网+”在乡村规划建设中的应用及策略研究,为我国乡村在“互联网+”背景下发展提供借鉴和参考。

关键词:“互联网+”;乡村营建;规划

随着“互联网+”概念的提出以及“互联网+城市管理”“互联网+城市服务”等大量相关策略的成功实践,开放的城市服务平台,高效、便捷的城市服务体系,表明“互联网+城市”已进入立体化时代。“互联网+”为城市的管理运营、产业升级和公共服务设施的全方位改进起到重大的作用,也让生活在城市中的市民享受着前所未有的便捷服务体系。然而,对于基础设施较为落后的乡村来说,更应该抓住这一难得的机遇。本文中,笔者在“互联网+”发展的背景下,将互联网与乡村营建相结合并拟建立起协同共生的机制,为我国乡村提供发展思路。

一、乡村规划及发展历程

我国乡村数量多规模小,且大部分是自发建设而成。因此,我国乡村也存在着组织核心弱化、结构网络薄弱、要素流动无序、基础设施分布不平衡等问题。为解决乡村发展的问题,以实现乡村发展更有序,乡民生活更美好的愿望,在城市化对乡村发展产生深刻影响的背景下,提出了乡村规划这一概念。

在不同的发展阶段,乡村营建都结合着不同的技术背景与政策背景,但其本质都是在还原乡村的诗意。改革开放后,我国的经济与社会发展进入了新的阶段。乡村规划也是紧随改革的步伐,在实践中不断展开探索,从“一五”时期的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到1982年《村镇规划原则》的颁布,村庄规划已逐步呈现雏形;再到近几年的中心村试点规划、新农村建设、美丽乡村建设的实践,使得乡村的发展取得了很大的进步;伴随着“互联网+”的提出,又为乡村营建带来了新的视角,乡村营建应该搭乘“互联网+”这列快车,让乡村在“看得见山水,记得住乡愁”的同时,也能促进乡村的经济发展、产业升级并提升乡民的生活质量。

二、“互联网+”概念解析

2015年3月5日,李克强总理在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上提出“互联网+”的新概念和制定“互联网+”计划。自此,包括城乡规划在内的各行业都在各自的领域进行“互联网+”模式的实施探索。

本文中,“互联网+”概念是指:“利用互联网信息平台和通信技术把互联网和传统行业在内的各行各业结合起来,从而在各领域创造一种新生态”。“互联网+”模式关键在于把握互联网本身和“连接”之间的关系,两者之间的连接既是一种对话方式和存在形态,也是一种协同和整合。

三、“互联网+”背景下乡村的发展困境

(一)互联网设施不健全,乡村基础设施薄弱

乡村地区移动手机网络普及率可观,但科技含量稍高的智能设备及互联网覆盖率严重不足。学校上网硬件设施配置较低,教师与学生无法及时获得共享的优质教育资源,乡村教学方式和质量难以内涵式发展,导致乡村地区入城求学的“陪读家庭”数量逐年增多,成为空心村的一大诱因。同样,乡村简陋的医疗设施使医生缺少远程培训和讲座学习机会,对乡村地区的公共卫生教育与预防教育工作难以开展,对患者病情难以得到及时的科学诊断和医治。

(二)文化共享平台缺失,乡村文化难以保护与传承

乡村本身就是一种历史文化交替而保留下来的时代符号和文化遗产,民风民俗、生活习惯、传统文艺表演、传统节日等乡村文化具有独特且无可替代的历史文化意义和社会经济价值。乡村优秀传统文化的山水风貌、乡村聚落、乡村建筑、民间民俗工艺品等物质层面和生活习惯、传统文艺表演等行为层面均无法得到优良的继承。

(三)互联网式的营销模式生疏,乡村旅游资源未有效整合

乡村旅游以其优美的自然风光、无干扰的人文与生态等特色,迅速成为一种深得人们喜爱的休闲游憩方式。但在乡村旅游中,无线Wi-Fi、电子地图、APP支付等网络设施极低的普及率,很大程度上降低游客的游览便捷度和舒适度。对于乡村地区来说,旅游信息和文化信息利用互联网高效的平台宣传意识不足,互联网营销模式生疏,农副产品滞销或廉价处理。

(四)信息化和网络化数据平台建立尚未完善,乡村电商发展受阻

在互联网电商大行其道的时代,乡村电商发展也是大势所趋。然而,在偏远的乡村地区,落后的交通设施与不健全的物流体系,相对落后的科技水平与不完善的基础设施,使得乡村信息数据平台建立难以实现,使得乡村地区对网络使用、网络电商的认识严重不足,电商在乡村地区的发展迟迟得不到突破,成为乡村电商与经济发展的主要阻碍。

四、营建模式与规划响应

——以西安市东邓村规划建设为例

(一)项目综述

1.区域位置:东邓村位于西安市蓝田县东侧,南临福银高速,西接灞桥区,对外交通为省道312,是县级新农村建设示范村。

2.建设概况:村庄总用地面积157.56公顷,建设用地面积为28.41公顷,农林用地总面积117.13公顷,农业设施(大棚)用地面积4.47公顷。

(二)營建模式

1.互联网+乡村生活:健康的生活方式是以人为本的体现,便利的交通出行、便捷惠民的医疗服务体系、现代化的教育水平等是乡村生活中重要的构成因素。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和发展,乡村医疗利用互联网+平台对每位患者采取电子档案记录、网上复诊等方式,加强完善村民健康的保障体系,乡村医生利用网络平台,则可学习与时俱进的治疗方式,提高乡村医疗医治能力;乡村教育可开展网络课程,学习优秀的教学方法及有效的学习方法,拓宽乡村儿童的视野,推动乡村人才培育。

2.互联网+乡村文化:文化是一个地方的灵魂,继承与发扬优良文化是每个乡民的责任与义务。互联网平台为文化的传承、文化渊源的讲解、电子图书的传播、地方习俗的传承与发扬等提供一个良好的载体。

猜你喜欢
互联网+互联网规划
规划引领把握未来
多管齐下落实规划
从“数据新闻”看当前互联网新闻信息传播生态
互联网背景下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项目的实施
迎接“十三五”规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