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市制造业创新文化培育路径与制度保障

2017-12-01 01:10袁苗
西部论丛 2017年8期
关键词:制度保障培育路径制造业

袁苗

摘 要:本项目在国家提出《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纲要》、《中国制造2025》等的大背景下,以重庆为研究区域,着眼于国家制造业创新发展和重庆市建设国家现代制造业基地的需要,立足重庆市制造业创新文化氛围不浓现状,主要提出以下研究目的。

关键词:制造业 创新文化 培育路径 制度保障

2016年,习近平在全国科技创新大会上指出“我国科技事业发展的目标是,到2020年时使我国进入创新型国家行列,到2030年时使我国进入创新型国家前列,到新中国成立100年时使我国成为世界科技强国。”为落实十九大提出的“加快建设创新型国家要瞄准世界科技前沿,强化基础研究,实现前瞻性基础研究、引领性原创成果重大突破”的要求,国家推动创新的政策不仅需要考虑国家所处的文化环境,同时也需要权衡国际合作过程中带来的文化碰撞与融合。顺应并且利用中国所处的宏观文化环境,吸收文化沃土提供的滋养,发挥文化环境所提供的优势与动力。

我国正面临国际上的“双向挤压”和国内要素结构快速变动的双重挑战,未来一段时期将是经济增速换档期、结构调整阵痛期和创新驱动关键期。面对新产业革命的挑战,供给侧改革迫在眉睫。为此,国家已做出了一系列战略部署,包括发布《中国制造2025》、成立国家制造强国建设领导小组办公室等,在宏观层面明确了总体目标和实施路径。但总体而言,制造业发展任务仍十分繁重,结合国外先进做法进一步调整和优化我国先进制造业创新发展的政策体系和具体举措。

一、国家政策要求培育创新文化推动创新型国家建设

当前我国经济发展正在由要素驱动、投资驱动向创新驱动转变,《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纲要》指出“推动创新文化氛围浓厚,法治保障有力,全社会形成创新活力竞相迸发、创新源泉不断涌流的生动局面。国家层面的创新文化一般具有四个基本特征:一是倡导创新的价值导向;二是创新图强的坚强意志;三是怀疑批判的创新精神;四是激励创新的制度环境。《纲要》提到“在全社会形成鼓励创造、追求卓越的创新文化,推动创新成为民族精神的重要内涵。”基于此,应通过提高全社会创新文化自觉、建设学习型社会、提升全民族文化创新力来营造创新文化生态环境。这对推动我国迈入创新性国家行列具有基础性、长期性、关键性的影响。

二、中国制造业转型升级要求培育制造业创新文化

《中国制造2025》强调力争通过三个十年的努力把我国建设成为引领世界制造业发展的制造强国。然而我国制造业与世界制造强国相比,在自主创新及制造业创新文化培育等方面仍存在很多问题。《中国制造2025》提出坚持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道路,以促进制造业创新发展为主题,坚持创新驱动,并强调夯实制造业创新文化发展基础,培育有中国特色的制造文化,实现中国制造业由大转强。创新是制造业发展的重要引擎,是建设制造强国的关键。技术的不断创新发展不仅会带动传统制造领域生产率的提高和产品性能的提升,还会带动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文化作为制造业创新进步最直接、最深刻的思想源泉,影响着人们的思维模式、社会行为和价值取向,而创新文化是影响创造性科研活动最深刻的因素,是制造业创造力最持久的内在动力。

三、重庆制造业发展现状迫切要求培育制造业创新文化

作为国家老工业基地之一,以制造业为核心的工业一直以来都是重庆经济增长的“主引擎”。数据显示,2016年重庆市工业总产值达到2.6万亿元,市委四届三次全会以五大功能区域发展的《意见》,高屋建瓴引领“重庆制造”做大做强。按照规划,到2020年,重庆建设国家重要现代制造业基地要取得重大进展。届时,战略性新兴产业投资将占工业投资的比重提高至30%以上,战略性新兴产业产值占工业产值的比重提高至25%,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占工业增加值的比重提高至30%。重庆市于“十三五”时期选定智能制造为主攻方向,计划加快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制造业深度融合为主线。然而,目前重慶市部分行业产能过剩严重,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政产学研用”相结合的制造业创新体系不完善。据《2016年全国科技经费投入统计公报》数据显示,2016年重庆科学研究与试验发展经费支出(R&D;)投入强度为1.72%,北京的R&D;投入强度最大,为5.94%,全社会投入强度占2.1%。可见重庆市制造业发展水平与建设国家重要现代制造业基地的目标仍有较大差距。随着制造业劳动力等生产要素成本不断上升,资源和环境约束不断加强,只有引导加大对创新的投入,进一步完善创新文化体系建设并推动研发加计扣除等政策的有效落实,进一步形成浓厚的创新文化氛围以激发市场主体开展研发活动的积极性,才是落实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重要基础和实现重庆制造业由大转强的迫切需要。

1.制造业创新文化“政产学研用”各主体的价值取向与协同条件

中国制造业视角下的“创新文化”与一般意义上的“创新文化”概念有所不同。它与我国当前实施制造强国战略紧密相连,是指我国制造业在创新体制机制设计、关键人才培养、基础科学研究、技术创新、科技社会化传播,乃至目标用户群体等,总体表现出来的有利于制造业创新驱动和国际竞争力提升的共同价值观、理念、习俗、制度体系及外在的环境因素。

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政产学研用协同创新一体化背景下,政府要由原来的操作者向引导者转变,政府与企业缺乏沟通、两者思维模式及文化价值观不一致、创新体制补偿机制等不合理等是其冲突的根源;企业与高校和科研机构在创新理念、对创新成果追求的目的、贡献评价、职称评定、信息沟通等方面存在差异与冲突,使其难以达到很好的协同;企业与用户在信息和认知上存在差异,在文化引导和利益诉求方面存在冲突,双方缺乏有效沟通与理解使双方供需不一致,协同状况差。

2. 重庆市制造业创新文化培育现状评价与问题分析

文化和价值取向的差异是导致联盟冲突形成的重要原因。在文化协同的地位与作用研究方面,合作方文化冲突是导致产学研合作失败的根源,这种冲突指的是各主体由于在价值体系上存在差异,表现出思维模式、行为规范等方面的分歧、对立或排斥,并随着冲突主体之间的相互作用呈现出不同影响的动态过程文化相容机制是促成企业等合作的重要前提。

遵循习近平总书记有关创新发展、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等系列重要论述,紧扣重庆制造业升级对创新文化培育的战略要求,立足重庆制造业创新文化培育的现实困境和政策难题,从政府、社会和个人三个层面系统研究重庆制造业创新文化培育的路径设计与制度保障,完善创新驱动的政策措施、建立灵活高效的创新实施机制、营造良好的创新氛围。

猜你喜欢
制度保障培育路径制造业
2019长三角制造业企业100强
2018上海民营制造业企业100强
法官独立制度之保障
民办高等教育可持续发展制度保障研究
道德社会构建的制度保障
我国社会组织品牌个性及其培育路径研究
新媒介视阈下艺术类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的思考
当代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养路径研究
“互联网+”时代高职学生媒介素养的培育路径研究
以一种独特的方式追求正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