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货!权威!接地气!这才是真正属于水产动保人的论坛,多家优秀企业及个人斩获大奖

2017-12-02 07:33当代水产杨帆张恒微信公众号tsfish
当代水产 2017年11期
关键词:渔药水产养殖

■ 《当代水产》 杨帆 张恒 文/图 [ 微信公众号:tsfish ]

干货!权威!接地气!这才是真正属于水产动保人的论坛,多家优秀企业及个人斩获大奖

■ 《当代水产》 杨帆 张恒 文/图 [ 微信公众号:tsfish ]

第一届中国水产动保高峰论坛暨动保配方师技术研讨会现场

这几十年,随着中国水产养殖业的兴起,水产动保行业也得到了高速发展,日趋形成百花齐放、万家争鸣的盛况,但同时也存在着入行门槛低、无统一标准、小型微型企业居多、产品同质化等诸多弊端,大量动保企业快速崛起,又默默消失,同行间你争我抢、恶性竞争,并不利于整个动保行业的健康发展。

为了水产动保行业拥有更美好的未来,《当代水产》杂志社、腾氏水产商务网主办了第一届中国水产动保高峰论坛暨动保配方师技术研讨会,并吸引了行业权威专家、知名学者以及众多优秀企业代表等超过500位业内精英参与,共同交流与学习国内外最新科研成果,整合行业各种优质资源,提升动保企业技术人员的专业素养,加强动保企业的产品开发和创新能力。

10月11日,为期两天的第一届中国水产动保高峰论坛暨动保配方师技术研讨会正式拉开帷幕。组委会协同行业专家共同评定出2017中国水产动保年度领军企业、2017中国水产动保年度十佳企业、2017中国水产动保年度杰出人物、2017中国水产动保年度优秀原料供应商、2017中国水产动保年度高成长企业等5个奖项,共同推动行业发展。

在会议上,满满接地气的干货报告,更是赢得了满堂彩,一起来看看精彩报告和中国水产动保人的风采!

比利时根特大学博士Sri Kartik Baruah:水产动保技术:通过机制研究来促进健康管理

随着全球人口的不断增长,对于蛋白质的需求和食品生产来说会遇到许多新挑战和新要求,并且也促进了养殖业集约化的不断发展,而传染性疾病就成了制约食品安全生产的重要因素,例如近几年亚洲对虾养殖中遇到了棘手的EMS早期死亡综合症,对整个对虾产业造成了非常巨大的损失。

如何控制水产养殖疾病?SriKartikBaruah认为,必须寻找一种坚持有效的可持续性的解决方案,目前许多动保产品会有一定的缺陷,具有非广谱性和不稳定性,希望能够结合东西方的学术理论寻找出更好的疾病防控手段。我们可以借鉴人类和畜牧业对疾病防控的经验,主要通过对患病动物/人进行隔离,再采取系统治疗,而隔离的原因是环境对疾病产生具有很大的影响力,这也是水产养殖环境中最难处理的环节,很难对患病的水产动物进行有效隔离。

除了环境因素,水产动保产品还面临致病因素复杂性的挑战,如环境、微生物、饵料、肠道、免疫、应激等,当设计一款动保产品的时候往往只考虑其中的一两个因素,存在抗病方案不稳定,具有单一因素的局限性,反之,只有考虑到全部因素设计出来的产品才能保证其稳定性。

Sri Kartik Baruah介绍,根特大学的科研团队在体外和真实养殖环境之间设计了一种无菌的悉生卤虫系统,利用其进行产品研发前期中试,可以在短期内进行大批量的菌株筛选,再有效验证,如果直接在养殖环境里试验的话就会出现许多问题。另外,针对群体感应方面进行了一系列产品研发和机制研究,通过悉生卤虫系统淬炼1~2个特定的群体感应分子,并验证其可降低某些病原对卤虫的毒性,提高存活率,例如利用悉生卤虫系统研究EMS防控益生菌和植物提取物。总之,精细化的机制研究有助于形成科学的整体防控方案。

中国海洋大学教授田相利:水产益生菌—从理论研究到实践应用

田相利教授从微生物的奥妙开始讲起,环境体系中微生物都非常复杂,例如人体微生物总量在1.5~2 kg,且肠道微生物的功能超乎想象,而水产养殖系统中的微生物包括养殖环境和肠道菌群。平衡的水域微生态系统非致病微生物一般均保持着优势种类,参与这宿主生物的生理活动,或抑制环境中致病微生物的增殖,或与其他微生物的“合理共存”,形成一种和谐的稳定状态。

水产益生菌的研究遇到了介质多样、养殖种类众多和条件多变等研究和应用难度,常用种类有光合细菌、芽孢杆菌、乳酸菌类等,应用于机体肠道内环境调节剂、养殖环境调控剂和调控关键点(水、底和肠道)。

针对菌株的特异性,田相利重点介绍了自己研究多年的芽孢杆菌,主要验证结果包括:1、芽孢杆菌菌株对水体COD具有去除能力;2、芽孢杆菌E6对三氮具有去除作用;3、芽孢杆菌R1对蓝藻也具有抑制作用;4、芽孢杆菌(枯草+地衣)可抑制青苔;5、芽孢杆菌对弧菌的抑制作用;6、蜡样芽孢杆菌CD和枯草芽孢杆菌BL对凡纳滨对虾生长具有一定的影响;7、三种益生菌对刺参免疫能力的影响。

同时,微生态制剂也存在诸多问题,大多研究仅限于应用效果方面,缺乏系统性和深层次研究,产品同质化现象严重,科技含量低,检测手段也不完善等,需要从安全性、针对性和规范性方向发展。

四川农业大学教授汪开毓:我国渔药的现状及研发方向

在报告中,汪开毓教授阐述了我国渔药的现状,目前中国水产用兽药共144个品种,据不完全统计,目前渔药年产量超过15万吨,年产值超过15亿,在这个大趋势下,中国渔药生产依然存在很多问题,例如渔药研发水平低下,病毒并无有效药;禁用药物越来越多,缺乏安全、高效、经济的替代品;微生态制剂有效率不高;国内渔药剂型单一;抗生素使用不当;没有执行休药期;标准的差异等。

汪开毓教授认为,当前渔药研发方向是,加强渔药药理学研究;人药与动物专用药分开;生物渔药研发;天然药物研发;替代禁用渔药研发;增强水产动物健康的免于增强剂;改造渔药剂型;加强内服药的研发,今后内服药可能是水产药物方面最重要的增长品。

汪开毓教授从中草药、微生态制剂、水产专用疫苗、免疫增强剂、生物渔药、活化水等多个方面分析了水产行业未来的发展趋势。绿色生态养殖具有污染小、无毒副作用、成本低、分布广泛的特点,使得天然中草药备受重视,尽管中草药研发中还存在原料质量不稳定以及研究不够透彻等问题亟待解决,但我国中草药资源丰富,渔用中草药必然也是水产行业未来要重点研发的对象。

报告中,汪开毓教授指出在微生态制剂方面需要亟待解决的问题是菌种需要筛选优化、而且要改善水环境,以保证实际使用中活菌存活量较高。而生物絮凝剂,由于效果好,无污染的特点,也将会是十分有研究价值和使用价值的生物制剂。

未来渔用药物需要依靠新剂型的研发,作为渔用抗生素替代品。

中国农科院饲料研究所研究员周志刚:鱼类消化道菌群调控与无抗高效养殖

周志刚研究员认为,虽然大家认为近年水产养殖业日渐萧条,但是从资本流向、风投进入水产业可以看出水产养殖未来看好,水产养殖面临历史从未有过的好机遇。而庞大消费族群对高品质水产品的需求,更多地表现在对水产品的安全、美味、营养、环保四大方面,而这就意味着水产养殖行业需要提供更优质的产品满足消费者的需求。

在报告中,周志刚研究员提出无抗高效水产养殖支撑体系,寻找抗生素替代的可行方案。传统的饲用抗生素严重损坏水生动物体质,未来可以考虑从鱼类消化道菌群调控入手,摆脱抗生素,直接实现促生长。

中国海洋大学教授何增国:抗菌肽在养殖业中应用的理论与实践

何增国教授在报告中指出,中国不但养殖业规模是世界第一,与此同时也是世界上抗生素使用量最多的国家,其占据了全球使用量的50%,而其中饲料添加又占据了中国抗生素使用量的52%,促生长抗生素AGP长期使用也引发了越来越多的问题,引发全球危机,比如毒性反应及致畸致变、良莠通杀使微生态失衡、药物残留,机能受损以及免疫力削弱。

据了解,抗生素AGP滥用会导致黏菌素耐药新基因mcr-1出现,这表明抗药性细菌已突破人类对G-菌的最后一道防线,源于养殖业源于养殖业的多黏菌素抗性基因扩散的问题超越养殖业本身, 已经成为一个日益严重的全球威胁。

饲用抗生素限抗呼声下,水产养殖业急需找到相应替代品。酶制剂、益生菌、抗菌肽、酸化剂、植物提取物都是研发团队可以考虑的对象。然而抗菌肽替代饲用抗生素也遇到不少瓶颈,例如存在潜在毒性、杀菌活性较低、合成基因需导入GMO工程菌,在生物安全及环境上存在一定隐患。

何增国教授在报告中针对抗菌肽开发中遇到的挑战提出了使用细菌素作为替代品,微生物源细菌素属于天然抗菌肽,耐高温、无毒、易培养、对环境没有安全隐患,还具有高效杀菌纯化成本低廉等的特点。在未来,细菌素,特别是lantibiotics的开发将大有前景。

连云港永荣水产事业部经理赵海永:水产养殖底部的改良与过硫酸氢钾

针对水产动保底改类产品的现状,赵海永从底泥的来源与构成、对底泥对养殖的增益、底泥对养殖的危害、底泥的修复研究四个方面进行分析介绍。

赵海永特别针对单过硫酸氢钾复合盐进行了详细介绍,过硫酸氢钾主要用于消毒和底改,在消毒方面,可以减低刺激性、增强稳定性、强化杀菌功能和增加辅助功能。而过硫酸氢钾在改底中具有更显著得优势,例如溶于水能缓释,使产品尽量作用于底部,防止配方内部反应,防止产品失效 ,防止过硫损耗,减缓强氧化性的释放 ,降低对包装的腐蚀 。

中国农科院畜牧兽医研究所副研究员张铁鹰:酶制剂在水产动物营养与保健方面的潜质

张铁鹰博士介绍,水产动物因其消化道短,消化系统不健全,消化酶活力远不及畜禽,使用酶制剂的效果尤为明显,因此酶制剂在水产饲料的应用中市场潜力非常大。

据了解,水产动物饲料中常用的酶制剂有蛋白酶、淀粉酶、糖化酶、植酸酶、脂肪酶、几丁质酶、非淀粉多糖酶和复合酶制剂。饲用酶制剂不但要有较高的耐温性,还要与水产动物种类、生长阶段及各自的消化生理特点相适宜,甚至要考虑与配方原料的组成相适应。

张铁鹰博士认为,未来的水产动物酶制剂是发展的趋势,优化水产动物用淀粉酶和蛋白酶仍然是研发的重点, 而调水酶制剂产品在未来也会有比较大的市场,并且解决水产饲料的毒素越来越会受到重视,生防功能酶制剂会成为新热点。

山东中兽医研究会副理事长鲁清贵:中医药在水产高效使用

鲁清贵介绍,生理功能、水料更换、气候变化以及多重应激发生异常变化都会导致疾病的产生,这正是由于机体各项指标不平衡造成的,而中医药的独特完整体系则是变化中求平衡,因此可以说,中医药对水产养殖的影响十分深远。

据了解,中药作用机理主要是抑制杀灭病原微生物;作用于中枢神经系统;具有肾上腺皮质激素样作用,调节内分泌系统;影响细胞内的第二信使(CAMP/CGMP);调节免疫系统;调节核酸代谢;清除自由基,抗氧化,保护细胞膜;作用于外周神经系统。

无论是高级动物还是畜禽,甚至是水生动物,肝的健康都非常重要,肝脏的主要功能不但有解毒、代谢还有调节功能,解决肝的问题要从调理的方式解决。而中草药则是最好的途径。

鲁清贵认为,只要能根据中医理论,提高工艺技术并且合理应用,中医药将在水产养殖中也会有很好的效益体现。

神爽水产科技集团总裁易敢峰:用互联网+思维全力助推,水产行业生物科技大发展

易敢峰介绍,我国水产养殖行业养殖量巨大且种类丰富,但与此同时也存在着很大的局限和缺陷,例如产业链长且影响因素较多,产业金融资本缺乏,生产方式和生产力落后,市场波动大,还有环保安全问题突出。这些问题都是制约水产快速发展的原因。

他认为,中国未来十年的水产行业是个快速升级转型的时代,怎么把行业资源聚合起来,是水产行业发展的重要目标。而农业+互联网+金融使整个产业更加智能化、科技化、工业化、资本化、生态化、品牌化。

互联网+水产产业链的核心价值,一是来源稳定的产品供应;二是全程可溯质量管理;三是科学健全食品安全;四是成本最有生产体系;五是生态高效养殖模式;六非凡价值品牌增值。

广东药科大学教授朱盛山:中草药防治虾病

治虾病用药听谁的?专家、大佬,公司业务员,或凭自己的经验综合治疗,没有针对性,就是碰运气。朱盛山解释道,红体、白便、空肠空胃、偷死不是病,其实是一种病理现象,与天毒、水毒、藻毒、料毒、药毒、病毒、菌毒有关。

早期死亡综合症(Early Mortality Syndrome) EMS,多发于虾苗放养7~30天,患病虾体色微红,肝胰脏肿大,病虾缓慢游动或趴伏于池塘边坡上,失去食欲,空胃空肠,胃肠呈红色。病情发展十分迅速,死亡率和排塘率极高,时间最短的仅2~3天,早期死亡率极高,有时死亡率高达100%,导致亚洲大量对虾死亡的元凶浮出水面--副溶血弧菌。

为什么说养虾失败原因85%以上是弧菌病?南美白对虾白天出来活动、摄食,一旦吃饱,就喜欢钻到泥巴里躲起来,睡在“弧菌床上”,最终导致肝胰脏病变引起白便、偷死等。朱盛山表示,一旦出现白便、偷死现象就已经是晚期了,所以虾病防大于治。2016年,曾因小棚养殖名噪一时的江苏如东,早死病爆发,损失惨重,验证了高成本改进养殖模式仍然无法治本。

朱盛山还认为,引起EMS最主要的原因还是在于药毒,滥用药已是不争事实。其中,抗生素的长期使用,毒性不断传代,造成现在多地对虾长不大;另外,按标示量使用农业部推荐的各类型外用消毒药均达不到消毒杀菌效果,加大量则使对虾中毒;而中药大多为直接泼洒,很难做到让虾吃进去,与药物有效浓度更是相差甚远。

近二十年,朱盛山教授专注于研究替代抗生素中草药,以药效学和化学评价处方、药材、工艺和剂型,筛选檵木叶、半边莲花、土香薷等8味中草药组成抗弧菌复方KFJ,他介绍道,复方KFJ可秒杀体外弧菌,防治弧菌感染性疾病,提高对虾肝脏酶活性,提高免疫力,并得到了农业部的大力推荐。2017年在广东江门、湛江、汕尾等地,治疗弧菌引起的红体、白便、荧光、空肠空胃、偷死病症,提高上料达200多户,近300个塘。

青岛根源生物水产产品总监柏世军:微生态制剂在水产养殖中的研究与应用

柏世军认为微生态制剂的生产意义就在于降本增效,水产微生态制剂可从饲料、动物以及环境环节作为市场切入点,根源生物还对菌种特性、菌株拮抗/协同实验、菌种酶活力筛选、菌种抗逆性筛选、抑菌能力、酶制剂对菌种繁殖的作用等大量基础性研究。经过多年沉淀,根源生物现有丁酸梭状芽孢杆菌(酪酸菌)、凝结芽孢杆菌、海洋红酵母等优势菌株。

他表示,根源生物根据对虾的生物学特性和养殖特点,提出了菌酶联合,多效均衡;快慢结合,内外兼修的核心理念,设计出“酵美香”系列产品。该产品在饵料系数、肠道形态、免疫活性、水质变化情况、成虾形态、粪便形态等方面都有突出表现。

渔美康集团副总裁周锡勋:优化水产动保研发流程探讨

目前水产动保产品具有非药品多,新产品高产低质、山寨泛滥等特点,水产动保的未来属于有核心技术者、有规模效益者以及有终端服务者。

周锡勋认为,水产动保产品的研发流程主要分为五大步骤:1、在配方研发过程中,先通过充分的市场调研才能提炼出养殖户的核心需求点,“以养代防”,重点关注养殖效益,再对配方成分的优缺点进行扬长避短,充分发挥辅料的作用,最后进行小试、中试等实验;2、原料选择方面,需要考虑含量、性状、品牌、渠道;3、质量标准是产品的生命线,定义产品的规范有三个标准:国家标准、行业标准、企业标准,其中企业标准高于行业标准,行业标准高于国家标准,而非药品企业标准则有内控标准和备案标准;4、工艺和剂型;5、根据使用反馈情况和新技术的出现不断升级,提高产品的效果、性状和性价比。

华中农业大学教授顾泽茂:以小龙虾健康养殖的需求谈渔药的研发与应用

据了解,2017年湖北省小龙虾养殖面积大约500万亩,产量大约60万吨,今年全国产量预计超过100万吨,因此,顾教授认为,小龙虾国内市场的预期值将会达到200万吨。

顾泽茂教授介绍,由于小龙虾投入成本低,价位可观且市场周期较长,因此市场空间巨大。而小龙虾的增长速度过快导致养殖模式、饲料开发、病害防控等相应的配套技术还不成熟。因此在小龙虾健康养殖的过程中,渔药产品的研发和应用也至关重要。要解决让稻田生长更多作为虾苗饵料的浮游生物,保持水草常绿与清新、控制水草生长以及保持水质不恶化这些问题,都需要相应的肥水、培草和调水改底的产品提供解决方案。

小龙虾养殖量的暴增,使得养殖中的病害日益突出。病毒性疾病、细菌病和寄生虫病都是常见的病原性疾病,加上非病原性的疾病,如溶氧不足、营养不足、肝胰腺病变和坏死以及白肠肠道坏死等,都影响着小龙虾的养殖效益。

顾泽茂教授认为,在小龙虾养殖的45~50天的养殖周期内,其病害主要以防为主,通过增强虾的免疫力、调控病毒量以减少病害发生。另外,顾教授在实验中发现,中草药防控效果显著,而且使用中草药添加物的虾的颜色光泽会更好,因此中草药以后是渔药研发的重要方向。

九州神农董事长王建华:渔药药剂的研究与疾病防治

王建华在会议上针对药物制剂的设计做了详细的报告,从药物对动物疾病的靶向作用、药剂与靶向关系、不同的药物在动物体内的微循环分布、细菌与寄生虫耐药性的产生、药物助剂在控制抗药性中的作用、合理用药精准用药在动物疾病控制中的作用等多个方面进行讲解。

他指出,细菌作为一种生命体,在繁殖过程中需要各种酶以及营养,而细菌在药物存在的条件下会通过被膜的形成,细胞膜通透性的改变,内切和外切酶的产生,外排泵的产生以及受体靶标部位的改变等多种手段求自卫。

因此,水生动物用药相对畜禽药更加复杂,而且针对不同品种、规格,甚至不同地区,在使用药物时都是有所区别的。因此在药剂设计中研发人员必须充分考虑药用对象、药用对象的给药环境、药物在动物体内的环境、甚至用药剂量等问题。

王建华认为,在渔药产品研发的过程中,必须要兼顾高效安全。只有合法合格的产品才是水产养殖行业需要的。

猜你喜欢
渔药水产养殖
青山绿水 健康养殖
开发林下养殖吃上瓢鸡“产业饭”
红螯螯虾的养殖技术
搞养殖,我们都看《当代水产》
忆知名人物对中医药论断浅谈中草药渔药的研发方向
黄颡鱼养殖,不变不通
渔药年产值8亿元,41家兽药GMP企业!凭借“渔药名片”,今年临猗有哪些改变?
加油!水产人!
大咖点评:2020年水产动保谁主沉浮?
四种常用渔药对异育银鲫“中科5号”鱼种急性毒性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