戏曲脸谱绘画的色彩分析

2017-12-03 13:16魏静颖谭勇
美与时代·美术学刊 2017年10期
关键词:色彩传统文化价值

魏静颖+谭勇

摘 要:戏曲脸谱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重要元素,是代表性标识之一。脸谱的色彩与线条显示表达出深刻思想与内涵,折射出中国传统文化的道德观,传达出华夏民族独特的文化内涵与色彩习俗,是最具民族标识性的艺术代表形式。中国的脸谱艺术来源于现实生活却是对现实生活的夸张表现。通过对脸谱色彩的内在文化研究,浅层分析了戏曲脸谱的色彩思想寓意,探寻戏曲脸谱的用色规律,阐解中国传统色彩的文化意义,进而探索脸谱色彩元素对现代设计的意义和启迪,给现代设计师以思考和借鉴。

关键词:戏曲脸谱;色彩;传统文化;价值

一、绪论

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博大精深,其中戏曲脸谱,是中国戏曲构成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也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代表性标识之一。戏曲脸谱有着深厚的文化意蕴和丰富的历史内容,展现了中华民族的文化环境与心理构成。

脸谱,是具有民族特色的一种特殊的化妆方法,是中国戏曲演员涂在脸上的绘画。由于每个历史人物或某一种类型的人物都有一种大概的谱式,就像唱歌、奏乐都要按照乐谱一样,所以称为“脸谱”。

经历漫长沉淀发展至今,它早已经不仅是一种化妆方法,更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标识,而脸谱的形、色、意等方面也是现代设计灵感的源泉,值得我们对脸谱尤其是专门对脸谱色彩进行研究。这不仅有助于我们理解中国传统色彩体系,同时对我们认识戏曲作为综合艺术存在的本质特征以及中国传统元素多元化的发展趋势都有很强的现实意义。

二、戏曲脸谱色彩的形成与发展

(一)戏曲脸谱色彩概述

中国戏曲脸谱用色大胆、对比强烈、色彩绚丽,同时又能够塑造人物特征,有视觉和精神的双重含义。

戏曲脸谱最初只有红、黑、白三种颜色,后来又在此基础上衍生出黄、紫、蓝、绿、金、银为辅色,各色相互搭配,写实写意融为一体。通常每个脸谱均有一个主色,然后用其他副色衬托。其主色有固定寓意,如红色在脸谱中象征忠义、血性、赤诚,红脸角色如关羽(图1)、黄盖都是赤胆忠心。而黑色则代表不苟言笑,勇猛鲁莽的性格(图2)。再如水白脸表现奸诈多疑,油白脸表现冷漠刚愎,蓝脸表现桀骜不驯,等等。

(二)戏曲脸谱色彩的形成因素及其文化内涵

中国传统戏曲脸谱的发源可追溯到原始社会,则其色彩的形成必然离不开远古时期的图腾崇拜以及巫祀祭礼,宗教与民俗等因素对色彩形成有影响和推进作用。

1.自然因素与巫祀祭礼

在远古时期恶劣的生存环境下,电闪雷鸣、洪涝灾害等自然现象使先民感到恐惧,因而对神灵有深深的畏惧与膜拜。而天神也即天空的颜色——青色,就成为部落的保护色。鲁智深、史进、燕青等戏剧人物都是遍体青色花纹。除了青色,红色是象征生命的颜色,红色也在后来的脸谱中象征忠义、血性、赤诚。红脸角色如关羽、黄盖都是赤胆忠心。诸如此类的原始色彩,形成了对脸谱色彩的初步界定。

色彩的选择是原始巫术礼仪中极为重要的部分,那么色彩的演变过程中自然也就少不了巫术礼仪这一重要元素。巫具之中,无论是造型还是色彩都不是随意选取的,必须与巫理形成整套的系统与理论的依据。

2.五色观对脸谱色彩的影响

先民们经过长期生活,把对大自然的感受进行创作,逐步形成了一套自然与社会所结合的色彩理论,即传统五色观,通过“青,赤,黄,白,黑” 五种单色来表达人们对自然的所想所感,也称东方民族五彩。五色观逐渐成为后世脸谱色彩的重要形成依据,同时在天人合一理念的渗透下,成为一种戏曲人物评判标准。具体表现在以下三方面:

第一,通过脸谱色彩区分尊卑。以色彩别尊卑的典型方式是正色示尊,间色示卑。正色即青、赤、黄、白、黑,其他颜色也就是“间色”。如在明清戏曲中“大净”就有红、黑、白之分,其中的正派角色多用红、黑二色。

第二,通过脸谱色彩的选择对人物进行褒贬。以“上色”褒奖忠勇正义,以“贱色”贬低卑劣恶行。例如,戏曲脸谱中用红(赤)、紫、黑等色彩代表忠勇耿直的人,而以绿、蓝、白等色彩代表奸诈小人。

第三,通过脸谱色彩分辨吉凶。上古时期,有“玄主吉,白主凶”之称。当吉凶具体到脸谱上的时候,就可以用来分辨善恶美丑,如净行中的白脸奸臣曹操、董卓等。而黑色则代表忠义之士,如黑脸包公。

3.民俗宗教因素

戏曲来源于广大民众,那么根据不同区域民俗宗教的不同,在脸谱的色彩选择上也有所不同,表现出鲜明的民族性与地域性特征。

例如藏戏面具(图3),在色彩的使用上,与藏传绘画一样,主要使用红、黄、蓝、白、黑、绿六种颜色。尽管大多数色彩相对于汉族没有太大差异,但“黑”“白”二色的象征意义却是大相径庭。藏族面具中白色象征纯洁、 高尚、温和向上,而黑色在藏戏中象征邪恶、罪孽、黑暗。

(三)色彩的演变

脸谱发展的不同阶段也表现出阶段性的差异。脸谱经历了原始时期的狰狞神秘,而后逐步走下神坛,走进大众,直至明清时期展现出极致的华丽。

在图腾崇拜的原始时期,作为脸谱前身的面具便以粗犷的线条和狞厉的造型给人沉重神秘的感觉。此时的面具充满对神灵和自然的敬畏,而面具本身的狞厉另一方面也是为了达到恐吓异族,保护我族的目的。这种特点一直持续到汉代。

汉代“厚人伦,美教化”,艺术上开始了人神同台时期。此时的面具表现由神到人,由严肃庄重向轻松活泼延伸。不过即便增添了不少娱乐性,汉代面具装扮依然没有完全摆脱巫祀祭礼的宗教属性。

唐代的假面装扮继承了又发展了汉代百戏的一些特点。首先是粉墨化妆开始出现在戏剧中,最具代表性的当属《兰陵王入阵曲》。汉代的面具主要是仿生,而兰陵王大面则是对其进一步创造,它已经摆脱了汉代面具那种纯粹的模仿与盲目的崇拜。

戏曲脸谱成熟于明清时期,脸谱的造型色彩由此开始变得华丽。明代人物脸谱勾画拘谨,单纯朴素,而神怪脸谱则花哨复杂,且开始出现装饰性图案。清代中叶,民间戏曲得到空前发展,各地方戏曲应运而生,使脸谱在造型色彩上达到前所未有的美学高度,发展逐渐成熟。而清代宫廷戏则促进了国粹京剧的形成与发展,脸谱更是达到雅致與华丽的巅峰。技法成熟的脸谱不仅在色彩上形成了使用红、黄、蓝、白、黑、绿、紫、赭、粉红、金、银等十多种颜色,也使得脸谱的色调能够浓淡适宜,鲜而不艳,淡而不空。同时,在谱式图案上精致细腻传神,逐步形成能够表现戏曲角色性格特征的固定谱式。endprint

三、戏曲脸谱色彩的美学意义与现实价值

(一)脸谱色彩构成的美学意义

脸谱扎根于中华传统文化,脸谱色彩也饱含华夏民族的审美认识,是人们集体认知和创造的结晶。不仅在色彩造型上达到“意”与“象”的和谐统一。同时,脸谱色彩繁杂与单纯的用色对比,将人物不同的性格特征表现得淋漓尽致。

脸谱的色彩与中国传统“轻模仿,重表现”保持一致,将写实抽象化,符号化,将内容积淀为形式,观念积淀为感受。艺术家在构建脸谱意象时大胆地脱离开客观表象,以夸张的表情意象表现角色容貌,创造出极具表现力的谱式与线条,以此达到“意”与“象”融汇统一,最终使脸谱脱离客观表象,达到了神似的艺术境界。

(二)戏曲脸谱色彩对现代设计的价值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类文明的进步,作为传统艺术形式中的精华之一,脸谱艺术更应该被现代设计加以借用和传承。它在色彩、造型、图案形式方面的特点都值得现代设计师思考和借鉴。

在现代设计中,可根据脸谱的艺术特征,提炼出对现代设计有意义的元素加以创新。如图4, 这是德马吉公司的一个邀请函设计,同时使用了中国传统的脸谱以及西方的神兽和小丑的形象,形象对比明显,体现中西文化的碰撞。而色彩上,请柬全部使用绿色,脸谱则采用红色与绿色为主色,对比强烈,给人以视觉冲击,夺人眼球。邀请函的设计体现出中西的交流与碰撞,是一个比较成功案例。

戏曲脸谱的装饰性和形式美,尤其是它的色彩表达,已广泛运用到现代设计上,展示了它较强的生命力。

四、结语

透过脸谱的色彩表达,我们能够了解并感悟华夏民族独特的文化习俗与审美习惯。色彩语言是中华民族长期以来的礼仪文化、生活方式、民俗习惯等集中反映和共同作用下的结果,它的形成是一个相当漫长的积淀凝聚的过程。作为有着五千年悠久文明的华夏民族,历经千年逐渐形成的特殊文化色彩值得我们去关注和传承。然而目前,脸谱在现代设计中的应用还处在初级阶段,在一些设计作品中,生搬硬套的痕迹明显,使得脸谱在现代设计中不能充分展现应有的魅力。

本文通过对戏曲脸谱的色彩及其背后所蕴含的的文化、民俗、美学等方面的分析,使人们感受到戏曲脸尤其是它在色彩方面的魅力所在。而我们有责任促进脸谱传统色彩与现代色彩的观念完美结合,从而使传统色彩得到更好、更全面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刘曾复.京剧脸谱图说[M].北京:北京燕山出版社,1990.

[2]李泽厚.美的历程[M].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9.

[3]黄殿祺.中国戏曲脸谱[M].北京:北京工艺美术出版社,2002.

[4]栾冠桦.角色符号——中国戏曲脸谱[M].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5.

[5]王海霞.民间工艺美术[M].北京:中國社会出版社,2006.

作者单位:

广东科技学院艺术设计系endprint

猜你喜欢
色彩传统文化价值
神奇的色彩(上)
一粒米的价值
“给”的价值
浅析日本“世袭政治”产生的原因及其影响
大学生国学教育中相关概念辨析
中国影视剧美学建构
中国传统文化与现代社会主义的和谐思想融合
春天的色彩
色彩当道 俘获夏日
2015春夏鞋履色彩大集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