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学版画的艺术家更有延展力?

2017-12-04 11:32乔颖
北京青年周刊 2017年47期
关键词:德尔中国艺术研究院学术年会

乔颖

媒体技术的发展不断推动着艺术媒介的延展,例如印刷术与版画艺术、摄影术与摄影艺术、广播与声音艺术、电视与影像艺术、互联网与网络艺术等,无不佐证了艺术与技术间持续的互作用力。随着当代艺术在形式、方法论以及意识形态上变得越来越有机化,艺术家该如何处理传统媒介与电子媒介之间的关系?他们的创造又如何影响当代媒体的传播与感知?这些发问将对我们富有启发。

版画的英文“printmaking”中的“making”已鲜明地表达了版画是一种强调制作的艺术媒介。这种工业流程化的技术培养与艺术家的创造性思维之间存在着必然的逻辑关系。版画同油画、国画等直接表达性的媒介相异,其制作要求艺术家将理性和逻辑的工业流程间接转换为感性的表达。但恰恰是这种制作能力和思维的培养,让很多学习过版画的艺术家们拥有惊人的媒体延展能力。

2017年11月18日至12月16日,“MAKING / 造——版画及延展媒体展”及“CHAO首届国际版画工作室联合展”双展在北京三里屯CHAO Art Center举行。其中,“MAKING/造”特别邀请了11位著名中西方艺术家以版画为线索展开延展媒体作品展。

参展的11位中外艺术家都与版画有着显性或隐性的关系,他们都曾学习版画专业或曾以版画为创作媒介,同时也都尝试跨越多元媒介进行创作,包括版画、绘画、装置、摄影、影像及互动装置等。本次展览试图通过对这些艺术创作个案的研究,探讨媒体技术与艺术媒介间的互动关系,同时呈现当代艺术家们的“making”与其媒介延展间的线索。

同时举办的“CHAO首届国际版画工作室联合展”,则是包括CHAO版画工作室在内的7家国际顶级版画工作室的作品联合展。此外,首展期间还特别推出CHAO公共艺术项目。

好展

清華艺博 “布德尔与他的雕塑艺术”回归·重塑

近日,由清华大学艺术博物馆主办,巴黎博物馆联盟、布德尔博物馆协办的“回归·重塑:布德尔与他的雕塑艺术”展开幕式在清华大学艺术博物馆举行。中国文联副主席、本次展览中方总策划、清华大学艺术博物馆馆长冯远,法方总策划、法国布德尔博物馆馆长艾美丽·斯密耶(Amelie Simier)等领导嘉宾及中法艺术界人士、清华大学师生近200人参加了开幕式。开幕式由清华大学艺术博物馆副馆长、本次展览中方策展人杨冬江主持。艾美丽·斯密耶、安小曼、曾成钢、冯远先后致辞。作为罗丹得力的助手和亲密无间的挚友,布德尔的雕塑受罗丹美学思想的影响,但他最终开拓出一条独具个人风格的艺术道路。此次展览聚焦布德尔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的杰作,重新审视布德尔回归古希腊罗马神话题材而创作的作品,所有展品均来自法国布德尔博物馆的馆藏。展览共分七个单元,集中展示的是布德尔所创作的古希腊、古罗马神话题材的雕塑作品,古典艺术与现代艺术在布德尔的雕塑中完美地结合在一起,我们从布德尔的作品中能深切感受到他现代眼光的重塑与升华。本展览自2017年11月21日至2018年4月30日在清华大学艺术博物馆一层展厅精彩呈现。

“雄关漫道——丝绸之路上的古关”展“一带一路”建设提供历史思考

2017年11月23日,“雄关漫道——丝绸之路上的古关”展在中国海关博物馆开幕。海关总署署长于广洲、国家文物局局长刘玉珠、海关总署副署长邹志武出席了开幕式,参观了展览。本次展览由中国海关博物馆主办,甘肃省博物馆、甘肃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甘肃简牍博物馆、四川博物院、大同市博物馆、敦煌市博物馆、嘉峪关长城博物馆和新安县博物馆等8家文博机构协办。该展览从挖掘和展现具有现代海关职能的古代关塞在丝绸之路上的作用、影响入手,旨在为当前国家“一带一路”建设提供历史思考。展览共分为“丝路漫漫、丝路古关、关塞千里、关情民声和关通东西”五个部分,以物证史、以史鉴今,系统展现了阳关、玉门关、函谷关和嘉峪关等丝绸之路沿线古关的设置与分布、机构与职能、建筑与故事、管理与交流,总结了历代政府对“丝绸之路”的政策导向和管理模式。

天和轩 “杨沛璋中国画作品展”觅渡,人世间最纯粹的生命隐喻

近日,由天津美术学院、天津中国画学会主办,北京市海淀区美术家协会、天和轩画廊承办的“觅渡——杨沛璋中国画作品展”隆重开幕。天津美院杨沛璋教授是一位不关乎名利、在执着探索中前进的艺术家。此次展览展出了杨沛璋老师四个系列的作品,安详系列、花影系列、古词诗意系列、民国雅韵系列。杨先生将西方的写实技巧引进他的人物画,力矫新老文人画重笔轻象、重神轻形的弊病,强调笔墨为造型服务,笔境兼夺。他把西方的色彩引进他的人物画,大胆地发挥西画设色的鲜活与响亮,再用不同的墨色加以勾染,使画面出现和谐又雅逸的效果,提升了画作的品位。他把山水与花鸟引进他的人物画,构成了人世间最纯粹、最自然、最风光的生命隐喻,所透出的文化意味,有许多令人回味和深思的东西。

中国艺术研究院 “2017中国传统色彩学术年会”中西文化的色彩表情

近日,由中国艺术研究院美术研究所主办的“2017中国传统色彩学术年会”开幕式在中国艺术研究院学术报告厅举行。各大院校领导、嘉宾、色彩理论专家及青年学者,以及来自全国各地的450多位传统色彩爱好者、院校师生出席了开幕式。吕品田院长、赵丰馆长、牛克诚所长在开幕式上先后致辞。“中国传统色彩学术年会”是由艺术史学者、画家牛克诚发起,中国艺术研究院美术研究所主办,以中国传统色彩理论研究为主题的学术年会。本次色彩学术年会的主题是“中西文化的色彩表情”。中国艺术研究院美术研究所所长牛克诚对于这一主题的阐释是:将中国传统色彩放置到世界色彩文化背景中考察,探究中西色彩观念及表现之异同,探寻中国传统色彩智慧在当代世界文化体系中的独特价值。“2017中国传统色彩学术年会”是承上启下的一届年会。会上,专家们围绕色彩史论、颜色词、绘画色彩、民间色彩、服饰色彩、染织色彩、建筑彩绘、戏剧舞台色彩、颜料工艺,以及现代色彩应用等各个方面,发表了各自的见解与观点。这次年会的举办,将会有力促进中国传统色彩学术平台与对话机制的进一步完善,传统色彩研究力量的进一步凝聚,以及传统色彩研究学术共同体的进一步建立。

中国妇女儿童博物馆 “百年中国女性艺术大展”梳理女性艺术的历史脉络

《女性与时代-百年中国女性艺术大展》——迈向新时代展于近日在中国妇女儿童博物馆举办。展览由中国美术家协会、中国女画家协会、中国文学艺术基金会、中国妇女儿童博物馆共同主办,中国艺术研究院、中国国家画院、中央美术学院和中国美术学院学术支持。参展作者来自全国各地的中、青年女性艺术家,参展的290余件作品,涵盖了国画、油画、版画、雕塑、装置等各大艺术门类,呈现出年青一代女性艺术家鲜明的艺术个性和活跃的艺术创造力。中国女画家协会主席孔紫说:中国女性艺术是中国现代艺术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文化部国家艺术基金项目,旨在全面、客观、公正地梳理百年中国女性艺术的历史脉络,向全社会展示百年来女性艺术发展的丰硕成果。参展的艺术家及作品,呈现出新时代女性艺术与文化的总体面貌,代表了21世纪中国女性艺术家的最高学术成就。

今日美术馆 “找朋友”5年回顾展创想24小时不打烊美术馆

2017年11月19日下午,由今日美术馆联合牧云文化艺术基金会举办“找朋友——发现当代青年艺术家”2013-2017展览开幕式暨 2018年“找朋友”项目启动新闻发布会在今日美术馆1号馆3层开幕。该项目于2013年发起,成立之初,是希望以美术馆为核心,共建一个支持青年艺术家展示及激发他们创造力的平台。今日美术馆为艺术家开放3个艺术橱窗的空间,每期邀请3位艺术家参与,每年4期,五年内持续推介出50余位青年艺术家。每年“找朋友”项目都以一个新的主题引导艺术家的创作和思考,艺术家们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并通过他们为橱窗空间量身定制的作品给了非常精彩的答卷。由此衍生出来的“24小时不打烊美术馆”的创想,更是在观众与艺术作品之间建立了一种新的观赏方式和作品创作理念。

猜你喜欢
德尔中国艺术研究院学术年会
中国艺术研究院成立70周年座谈会
中国艺术研究院中青年艺术家捐赠作品展
2018年全国高性能计算学术年会(HPC CHINA 2018)征文通知(第三轮)
中国艺术研究院中国油画院十周年作品选登
第十次中国老年口腔医学学术年会会议纪要
The Poetic Sense of the Second Coming
2010年北京肠外内营养学术年会即将召开
宠物
YankeeDoodle扬基·杜德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