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高校体育教学中教学交往缺失的探讨

2017-12-05 02:50孙京主
陕西教育·高教版 2017年10期
关键词:师生体育课程

孙京主

【摘要】体育教育是发展素质教育的重要环节,在基础教育阶段的体育教育有明确的体育教育目标和纲要,但在高校中的体育教育,尤其是非体育专业或相关专业的体育教育并没有受到重视,以教学内容为主的体育教学受到诟病,以教学交往为主的教学活动方式受到欢迎。高校中的体育教学更多是注重教学内容,教学交往的缺失还普遍存在。所以,正视高校体育教学中教学交往的缺失、构建良好的师生互动和教学交往关系对于提高高校体育教学质量有很好的促进作用。

【关键词】高校体育教学交往建构

高校体育教学当中的教学交往是完成教学工作的一种基本方式,教学交往从一定程度上决定着教学质量的好坏,在高校的教学中注重教学交往应该是各个科目的教学质量的考核点之一,不管是专业技术课程还是公共选修课程,课堂的教学气氛直接由教学交往决定。体育教学作为一门公修课程,在高校的素质教育方面有不可替代的积极作用。教学交往作为一种新的元素进入体育教学当中其实并不新奇,一直以来,教学交往都是体育教学中的重要元素,师生互动是提升师生信任度和教学质量必不可少的一种方式,只有在教学交往下才能明晰教学问题的症结所在,才能有效改善尴尬的教学氛围,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体育知识和技能。

体育教学交往的基本概念和特点

教学交往在字面意思上理解,指的就是教学过程中的一种互动交流,是在学校教学过程中普遍存在的一种行为方式。包括在课堂中进行的一切活动都是师生之间的交往,课堂中师生、生生之间的交往问题对于提升在高校课堂中的教学质量,滿足心理层面的教学需要,营造良好的教学氛围有重要的意义。从类型上看,教学交往可以分为个性交往、角色交往和群体交往三个方面。个性交往是在师生个体的需要、动机、态度兴趣等基础上进行的,这种类型的交往基于每个人都是独立的个体,是有独特个性的有机体。师生之间和生生之间的相处都是独立个性之间的相处,教师以其独特的个性影响着学生的个性。在不同的教育环境氛围下,教师对学生的影响从多方面进行,而个性的影响是直接并深入的,没有教育者与受教育者之间的这种个性影响就难以深入地进行性格塑造和人格教育。第二种类型的交往是角色交往,这种划分的依据是教师和学生在各自的社会生活体系中占有一定的地位,分别扮演着不同的社会角色。但是在教学交往中都要以符合教师和学生定位的行为方式去规范自己的言行,符合社会对教师和学生角色的心理定位。在教师这个角色中,在教育活动场合所扮演的就是家长的代理人,具有模范作用的知识的传授者和团体的领导者等形象。在师生交往中,学生将教师的行为规范视为社会行为规范的范例,由此教师在教学交往中对学生产生的影响就不仅限于行为规范,在性格和毅力等个性特征方面也会产生不同的影响。第三种交往类型是群体交往,教师和学生都是某些群体的成员,在各自归属的群体里会有各自不同的态度和信念。不同群体之间的交流是在各自群体内部的信条和准则基础上开展的,这种对于群体归属的自觉必然会在交往过程中的行为规范中有所体现。

体育教学中的交往指的是体育教师和学生之间在教学过程当中为完成教学任务而发生的互动交流,因体育教学在高校教学中的独特性,体育教学中的交往也具有一定的特点:生理和心理的综合性。体育教学是一门以增强身体素质为目的的学科,在交往过程中,肢体语言是一种重要的交往形式,比起其他学科显得尤为重要,在教学过程中要兼顾自己的心理和生理的双重调控。交往形式的多样性、体育教学形式的多样性决定了教学交往的多样化。体育教学以身体教学为主,在交流中不仅有体育动作的语言讲解,还包括了动作技能的示范和肢体的接触,甚至是眼神的交流,这些都形成了体育教学中交往多样化的特点。

高校体育教学中教学交往的缺失及原因

1.教学过程中的交往缺失

高校体育教学中,教师在教学地位上仍然是占据重要的主导地位,教师在教学中对学生进行知识和技能的传授,按照自己的喜好和思路教学,学生只是被动学,甚至在体育课程的选择上也只是一味追逐容易过、不挂科、不补考的课程。在体育课程的教学形式上,传统的体育教学是采取固定的班级授课制,教师作为整个班集体的教学主体,在学生集体进行学习时的、唯一的理论和动作指导者。这种情况下,教师不能做到因材施教,与学生个体进行教学交往缺少个体互动。高校中的体育教学教师只是简单将体育课程内容教给学生,这种单方面的知识灌输缺乏后期的跟踪加固和反馈,对于学生的身体综合素质的全方位提升作用有限。

2.教学交往缺失的原因

高校体育教学中交往的缺失是一个较为普遍的问题,造成这种现象发生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教学主客体的定位失位。在目前的高校体育课程教学中,班级授课制的传统教学模式决定了教学仍是以教师为主体,学生为客体的权威关系,教学更多的是注重对学生的知识技能的传授,而并不是学生的课程体验。学生在整个教学交往中扮演的角色是一个接收动作指令的受体,教师是动作指令的发出者。这种模式将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地位抹杀了,这种简单发布指令和接收指令的关系很难把教学交往的重要性突出出来,也不需要过多的师生教学交往,从而引起师生关系的疏离、教学质量的下降。传统的“一对多”教学模式。在体育教学中班级授课方式是主要的教学形式,一个教师面对十几个甚至是几十个学生,这种个体与群体之间的交往在课堂上的呈现往往是表面化的指令或者提示,并不能深入到交往的层面。教学中的交往不仅是师生之间的交往互动,还有生生之间的交流,学生个体与群体之间的交往在班级授课制中是有一定的交流空间的,但是这种交往是在缺乏教师的指导和反馈下进行的,对于教学目标的实现和教学效果的提高并没有直接的提高作用。

高校体育教学中教学交往的构建策略

1.端正体育教学价值取向

价值取向是做一件事的引导力量,是教学实践中人作为主体与教学活动作为客体的属性,两者之间的特定的关系。体育教学过程中作为主体的人,不管是教师还是学生都具有生物性和社会性双重特性,也就是教学过程既是一种生命的存在,也是一种生活活动的存在。在体育教学过程中把这种教学价值从“技能培养”提升到“人格塑造”的高度上来,可以从几个方面来影响教学效果。从简单的“强身健体”到多维度的“人格塑造”使得体育教育的知识价值与情感和意志维度产生关联,在课程实现中则表现在从“遵读”转变到“创读”。其次是鼓励学生联通体育课堂与社会生活之间的通道,高校体育教学成为学生社会实践的创新来源,将体育的技能知识向生产功能转变。通过体育教学的价值取向的变更来促进教学交往的成效,从流于表面的交流走向深入的思想交流。

2.营造思想自由的交往氛围

教学意义上的思想自由不仅在于表达内容的自由,还在于勇于表达的自由氛围,在教学活动中师生可以不受外界环境因素的影响而自由表达自己的观点。这种观点不论正确与否都能得到及时的回应和反馈,这是教学交往自由氛围的关键点所在。班级授课制中的教学交往。教师的观点表达是自带权威性的,体育教师的专业知识和技能使其成为教学中的话语霸权者。学生在教学交往中的话语权和自由表达被忽视,在自由表达中得不到及时反馈和回应会在一定程度上打击学生的自由表达。加强“对话式”的体育教学模式,拉平师生之间的平等对话权。

3.建设更具活力的教学制度

教学制度是用来规范人们在教学过程中的行为方式的,对师生在教学实践过程中的行为和活动范围进行明确的界定。体育教学对教学制度上的看法并不重视,因其教学形式的多样性和灵活性可以说体育教学在教学制度层面是相对有活力的。但是作为体育教学的可发挥性性质来看,当前高校的体育教学制度并没有发挥好这一优势。

参考文献:

[1]辛勤:《分析高校体育教学中教学交往的缺失与构建》,《长沙铁道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年第11期,第309-310页。

[2]韩慧、宋亮:《关于高校体育教学中教学交往的缺失及其建构的探讨》,《山东农业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年第9期,第47-48页。

[3]纪岩:《高校体育教学中教学交往的缺失与构建》,《产业与科技论坛》2015年第10期,第128-129页。

作者单位:西安体育学院陕西西安endprint

猜你喜欢
师生体育课程
《无机化学》课程教学改革
初中历史教学中师生的有效互动
数字图像处理课程混合式教学改革与探索
提倡体育100分 也需未雨绸缪
软件设计与开发实践课程探索与实践
为什么要学习HAA课程?
2016体育年
我们的“体育梦”
麻辣师生
重视“五老”作用 关爱青年师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