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传统体育文化视角下学校体育大课间活动创新探析

2017-12-05 10:28李钦甲
当代体育科技 2017年20期
关键词:创新

李钦甲

摘 要:随着社会的发展,学校体育大课间活动对于学生已逐渐失去了原有的吸引力,减少了学生参与大课间活动的积极性。因此,将新的元素融入到大课间活动中,就成了对学校体育大课间活动创新的重要手段。該文以民族传统体育文化为视角,以民族传统体育运动融入学校体育大课间为切入点,来进一步探析如何通过民族传统体育文化对学校体育大课间活动进行创新,使民族传统体育文化与现代大课间活动之间更好地相互融合、相互促进。

关键词:民族传统体育文化 学校体育大课间 创新

中图分类号:G862.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2813(2017)07(b)-0004-02

大课间活动是学校体育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学校的重要群体工作,更是学校对外展示素质教育的窗口。但随着社会的发展,学校体育大课间活动对于学生已逐渐失去了原有的吸引力,大课间活动变得枯燥无味。因此,将新的元素融入到大课间活动中,就成了对学校体育大课间活动创新的重要手段。我国是一个多民族国家,具有鲜明的中国传统民族特色的体育项目是我国优秀的民族文化遗产,但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很多地方民族传统体育文化逐渐缺失。针对以上两种现象,将民族传统体育文化融入到学校体育大课间中,既传承了民族传统体育文化,又对学校体育大课间活动进行了创新,二者相辅相成,共同发展。

1 民族传统体育文化融入学校体育中的意义

1.1 民族传统体育文化需要学校体育进行传承

学校承载着传道、授业、培养下一代的重任,其他方面暂且不说,仅对近代以来中国体育发展历史的分析就可以看得出来,以田径、球类等为主要内容的西方现代体育之所以能在中国得以迅速传播并快速发展,学校所起的作用是至天重要的[1]。由此可推论,在现实条件下推动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传承和发展,学校应该发挥至关重要的作用,学校也应当成为最重要最广泛的途经,让更多的小学生和青少年接触到民族传统体育文化。

1.2 学校体育活动的发展需要民族传统体育文化活动的补充

现阶段,我国学校体育课大都沿用西方体育竞技项目,作为学生学习、锻炼的主要教学手段,很少涉及民族传统体育文化活动。但在民间,特别是儿时嬉戏玩耍的项目却掺杂着种种民族传统体育文化活动,例如丢花包、跳花绳等,这便与学校体育教学之间产生了分歧,而且许多优秀的民族传统体育活动,不仅具有很强的健身价值,而且还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和丰富的娱乐、教育功能,因此将民族传统体育文化活动进入学校,是对学校体育活动的重要补充。

2 民族传统体育文化融入学校体育大课间的新特征

2.1 娱乐趣味性浓厚

民族传统体育活动是人类在具备起码的物质生存条件的基础上,为满足精神的需要而进行的文化创造[2],大都在喜庆节日以民族传统的形式展现出来,因此民族传统体育活动的娱乐性体现的更加充分。学校体育大课间中采用民族传统体育活动,以其独特的娱乐趣味性吸引学生,例如踢毽球、跳花绳等,学生们可在愉快、轻松的氛围中进行体育大课间活动。

2.2 鲜明的地域特色

民族传统体育承载着不同民族的风俗、伦理和文化,具有不同的民族智慧、民族精神和民族性格。不同地区、不同的学校可根据当地的民族传统文化设置具有本民族地区的体育大课间活动,展现本民族地域特色文化。如回族的踢毽、拔河,瑶族的打陀螺,高山族的放风筝等,都可加入到学校体育大课间中。

2.3 活动形式丰富多样

新中国成立后,政府特别重视少数民族传统体育的开展,已挖掘整理出1 000多个体育项目。比如回族的踢毽、拔河,苗族的荡秋千,壮族由青年男女表达爱情转变为对抗性比赛项目的“投绣球”,侗族的踩高脚,瑶族的打陀螺,高山族的放风筝,布朗族的藤球等等。可根据学校的具体情况在大课间中设置不同的民族传统体育活动,也可对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形式加以改良,使活动形式丰富多样。

2.4 学生综合素质提高

一方面民族传统体育在泛和諧价值取向与德行实践目标的制约下,表现出重游艺娱乐、重养生、强身健体、多活动方式,以及缺乏量化标准和评价体系的特点[3],让青少年从小就接受民族文化的熏陶,有利于树立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增强民族凝聚力;另一方面,民族传统体育不同于西方竞技运动所单纯强调力量、速度和竞技,而是强调身心协调发展,注重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

3 如何更加有效的将民族传统体育文化融入到学校体育大课间中

3.1 加强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宣传,明确其融入学校体育大课间的意义

民族传统体育文化能够流传至今是经历了很长时间的积累和沉淀,其中蕴含了浓厚的文化内涵,在学校加强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宣传,通过张贴民族传统体育海报、开展民族传统体育文化讲座等形式让学生明确将民族传统体育文化融入学校体育大课间的意义,定期的举办民族传统体育竞赛,让师生共同参与,拉近学生与老师之间的距离,营造一个轻松的学习氛围,在锻炼身心发展的同时传承民族传统体育文化。

3.2 为民族传统体育文化融入学校体育大课间活动提供物质条件

3.2.1 体育场地

一片良好的体育场地是开展学校体育大课间活动的必要条件。学校可根据自身具体情况,分区体育场地,给学生一个安全、直观的体育环境。其实很多民族体育运动项目所用场地、可就地取材、因地制宜,因此只要学校加以协调规划,就可以开展民族传统体育运动。

3.2.2 器材设施

学校体育大课间缺少了民族传统体育器材,只是一味的传承、融合并不能起到很好的效果。现在社会中很多体育竞技类的运动学生都能接触到,在这一时期学生的好奇心理很强,只有为它们准备具有民族传统的体育器材,才能吸引他们的注意力,使大课间活动丰富多样。

3.2.3 师资力量

师资力量是学校体育一直再讨论的话题,若是将民族传统体育文化有效的融入到体育大课间中,首先让学生对自己民族的传统体育文化有所了解,这就需要老师本身具有良好的文化素养,对学生进行民族文化知识的传授。

通过将民族传统体育融入学校,对学校体育大课间活动形式进行创新,不仅弘扬了我国民族传统体育文化,还增强了学生身体素质,提高了学生运动技术水平,以此作为学校体育大课间活动的发展方向,更是为教育贡献力量,为民族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贡献力量。

参考文献

[1] 吴兆红.论民族传统体育与学校体育的融合[J].山西师大体育学院学报,2009(9):63-64.

[2] 冯奇荣,杨建明.我国民族传统体育进入学校体育的探析[J].漳州师范学院学报,2008(1):116.

[3] 孙永梅,王全军.民族传统体育融入学校体育的必要性与可行性[J].体育学刊,2012(1):86-87.

猜你喜欢
创新
号脉时代盯热点 做足内涵多深意
职业能力视角下的高职语文教学策略探讨
基于学生就业导向的中职物流管理教学研究
以人为本理念在幼儿园管理中的应用研究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创新研究
论十八大以来习近平关于理想信念教育的新思路新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