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教师的智慧,构建诗性的语文课堂

2017-12-06 21:35方纲要
课外语文·下 2017年10期
关键词:以学定教以人为本

方纲要

【摘要】语文是重要的交际工具,教师只有用自己的智慧,倡导“以人为本,以发展为本”的教育理念,以学定教,以教导学,才能构建出诗性的语文课堂。

【关键词】以人为本;以发展为本;以学定教;诗性课堂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语文课堂是培养人的主战场,因此语文课堂应该有诗意流淌,应该有充满灵性的流动。自新课程改革以来,“以人为本,以发展为本”的各种先进的教育理念,如春风化雨般吹进教师的心房,滋润着教师的心田。一次次的教材改革,让语文教学充满了适合学生发展的诗性美。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是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教材是客体,如何处理好主体和客体之间的关系,教师起着决定性的作用。以往课堂上教师总是讲得天花乱坠,可学生听得昏昏入睡,教师教得累,学生学得乏味。而今,这种灌输式教育已不再适应现代教育形式的需要。解放思想,更新观念,改变方法,提高效率,这是我们教师所必须接受的一大挑战,教师只有用自己的智慧,才能构建适合学生发展的诗性课堂。

一、以学定教,赋予学生诗意的学

受应试教育的影响,老师的讲解始终统治着课堂,繁琐哲学危害着师生,语文课堂教学讲风、问风太盛,这两股盛行已久的方式让课堂失去生命的灵性。老师教得吃力,学生学得机械,他们没有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长此下去,会扼杀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和创新能力,这是与素质教育背道而驰的。要改变这种局面,教师就要正确处理好“教”与“学”的辩证关系。“教”是为“学”服务的,“学”才是最终目的。教师传统的注入式“教”,忽略了学生的“学”。现在的“教”不应是填鸭式灌输,而应重视教学生怎样去学。课堂不是学生配合老师,而是老师配合学生,帮助学生学习。清朝李渔说得好:“受人一鱼,仅供一饭之需;授人以渔,则终身受益无穷。”指出了教学方法的重要性,让每位学生从自身的知识基础与生活经验出发,自主走进文本,彰显学生的个性,尊重学生的独特体念。

如在教学《小公鸡和小鸭子》这课时,由于这篇课文是一篇很适合农村孩子自主阅读的有趣的童话小故事。因为他们对小公鸡和小鸭子的特点非常熟悉,而且这篇课文内容通俗易懂,因此我放手让学生自主阅读。在课上交流环节,我预设的问题却被孩子不费吹灰之力提出来了,有的甚至超出了我的预设。特别惊喜的是,有的孩子居然还学会了用两只眼睛看书——小公鸡为什么要“悄悄”跟在小鸭子后面。正如歌德说过的:“会读书的人用两只眼睛看,一只眼睛看纸面上的文章,另一只眼睛看纸的背后。”学生正是在这磕磕绊绊的学步中,学会了自己走路,学到了永远属于他们自己的东西。这种跨过文字后的品味,才体现出了语文学习的真谛,让学生的语文学习充满了诗意。

二、以生为友,让学生的交流溢出诗性美

课堂上,教师往往严词厉语、大声说教,这样会让学生产生胆怯的心理,甚至会失去学习兴趣。课堂教学,不应是传统的师傅教徒弟,“嚴师出高徒”的理论显然不符合现代教育形式,老师与学生之间应建立平等、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语文课堂,一如辽阔的大海。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只有把学生当成朋友,语文课堂才会像大海一样开放,学生才会无拘无束畅所欲言,他们的质疑、他们的思想、他们的错误、他们的情感像涓涓细流融入大海,碰撞着智慧的火花,洋洋洒洒的诗意交流语言,尽显生命的真谛。学生“如鱼梗在喉,不吐不快”这种宽松和谐的教学氛围,让学生感受到教师是他们的大朋友。学生只有通过自己的切身体验,才能真正生成自己的思想,以我口表我心。

如在教学《祖父的园子》时,在学生充分自学的基础上,我紧扣课题,装作不懂地创设问题情境:“我的一班好朋友,先进入了祖父的园子里,现在就请你们向我这个老朋友说一说有关这个‘祖父园子的话题。”话音刚落,学生一个个争先恐后,从不同角度表达见解。他们的回答让人豁然开朗,让人如沐春风,犹如春花“树树枝枝尽可迷”,教师的任何讲解在学生的妙语连珠的交流中,显得那样的苍白无力,这正是语文教学的魅力所在,无论从哪一个角度走进去,都是一首展现生命活力的赞美诗。

三、以生为本,让学生的发展蕴含诗意之美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语文教学必须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鼓励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人没有贵贱之分,学生也没有优劣之分,优差生只不过是他们接受知识的程度不同而已,优等生固然要培养,而学困生更需要人去关爱、去呵护。教师培养的是全面发展的合格人才,笔者认为这个全面也包含“全体”,只有全体学生都发展了,这才叫合格。

在以往的教学中,“高分低能”十分普遍,如果说,一个高考状元连自己的衣袜都洗不来,或者炒一餐鸡蛋饭都不行,这也叫人才吗?这是在应试教育胚胎里孕育出来的所谓的高才生。自新课程改革实施以来,学生的语文能力培养以及语文素养的形成才是最终目的。让每个学生都能在语文学习中展示自己的风采,都有展示自己的时空。一份完整的手抄报,一张完美的书法作品,一次成功的口语交际,一篇优秀的作文佳作,都是孩子们能力的体现、智慧的较量,都能让他们体味到成功的喜悦,同时也能激起他们学习的兴趣。在这些不起眼的生活小插曲中,孩子们的能力得到了培养,语文素养也渐渐形成。

只要我们把“以人为本,以发展为本”的教育之精髓深植于心,相信我们一定能用自己的智慧,构建出诗性的语文课堂。

(编辑:马梦杰)endprint

猜你喜欢
以学定教以人为本
小学数学以学定教的实践
如何以学定教,提高初中数学教学效率
高职院校学生管理精细化浅析
语文教学应“以人为本”
对宪法沿革的几点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