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沐春风,如鱼得水

2017-12-06 21:36章青霞
课外语文·下 2017年10期
关键词:教育资源渗透心理健康

章青霞

【摘要】初中语文教师应在教学中充分发挥学科优势,在传授知识和技能的同时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笔者结合平时工作实践,谈谈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如何有的放矢地开展心理健康教育。

【关键词】初中语文;心理健康;教育资源;渗透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目前,我国初中生心理健康水平总体情况不是很乐观,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现状令人担忧。学科教学是实施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途径之一,因此初中语文教师应在教学中充分发挥学科优势,在传授知识和技能的同时开展心理健康教育,从而不断提高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随着社会的变革与学校教育形势的变化,当前校园暴力事件与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相对过去更为突出与严重。一般学校都会把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當作班主任、专职心理教师的职责,而从心理健康教育的本质与特点看,各学科教师也承担着重要的职责。《语文课标》教材编写建议指出:“教材应有助于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教材必须符合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综上所述,语文课程的核心理念与心理健康教育的总目标是完全一致的。在此笔者谈谈在语文教学中如何有的放矢开展心理健康教育。

一、巧设课时目标,培养积极情感

语文是一门基础工具课,它和人类社会生活息息相关,学科本身的人性与灵性,为开展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提供了得天独厚的资源。课本中所折射的自然与社会美能让学生认识什么是真、善、美,什么是假、恶、丑。古诗词的学习能让学生不断去品味与仰慕圣贤之道,受到思想与心灵的净化。名著导读的过程中,可以培养起学生健康的生活情趣与审美观。课堂上,融洽、活跃的氛围又能不断向学生传送正能量,丰富多彩的课外实践活动又能使学生的综合素质与人文素养得到提升。

比如李白的《行路难(其一)》,是李白被“赐金放还”,离开长安时的心情抒怀,这首诗最大的特点是情感跌宕起伏,感染力极强。课程指导中有这样的表述:“朗读应该讲究抑扬顿挫,在朗读中想象诗中的画面,体会诗人的感情,与诗人同喜共悲,能作客观评价”,这样在执教这篇课文时,设定的教学目标有:(1)体验诗歌的音韵美,感受诗人的情感变化;(2)推知诗人的复杂心境,了解诗歌的表现手法;(3)感悟诗人积极进取、乐观自信的情感,获得精神启迪。

上述目标是层层推进的,具体教学中,我非常注重让学生去体验,事先设想通过引导学生反复朗诵,体验诗境之美,并体验诗人错综复杂的心情,促进朗读的时候做到有声有色。通过让学生在合作中解决对文本理解的困惑,在诵读中展开审美的联想,在不断的联想中促进体验的形成。

二、现实碰撞文本,塑造健康价值

近年来,青少年犯罪、校园暴力事件不断被媒体曝光,其实很多学生并非是简单的道德问题,由于社会、家族不良影响,加上主观心理发展上存在的缺陷,导致部分学生有严重的心理问题。而现行语文教材中有很多内容都蕴含着积极阳光的心理品质。比如学习《假如给我三天光明》,学生可以被自强不息的小姑娘所震撼,从而学会勇敢地面对生活与学习上的挫折,勇于去承受磨难,砥砺成长。再如我让学生讨论鲁迅先生为何要弃医从文,可以感受到他强烈的社会责任感与爱国热情,而且还包括他那种积极的人生观与理想与信念。课后,可以让学生写写读后感,要求学生结合文本阅读谈谈感受,在谈感受的过程中,让学生尽情地表达自己的观点,教师在作文评改的过程中要高度重视思想的引导,防止局限于文字,忽视了价值观的引导。写读后感的过程,就是学生展示自己内心与教师进行心灵交流的过程,这对促进学生不良心理的改变不但非常重要,而且非常有效。

三、挖掘课程资源,进行感恩教育

现在的“○○后”大多是独生子女,受传统错误育人观念与应试教育的影响,他们在学业上承受了过大的压力,在生活上无法自理,而且他们中大多存在着冷漠、自私等不良品质。思想品德课上,很多教师会对他们大谈共产主义信仰,有的甚至只让他们知道什么是共产主义,情感的引领几乎没有,这样的教育又怎能在学生心目中留下印迹呢?事实上,他们连培养他们的父母都不知道感恩,连帮助他们的老师与同学都认为是理所当然的,怎么能乞求他们能够树立共产主义信仰,具备社会主义道德呢?因此,笔者认为,在语文教学中一定要有的放矢地对学生进行感恩教育。《木兰诗》中的花木兰能忍受军营之苦,替父从军,从中表现了对父母的孝道。朱自清的《背影》中那段“望父买橘”的描写,能让学生深刻体会到父爱如山,从而懂得感恩父母。

四、借助课堂扮演,学会人际交往

正是因为独生子女成长于众星捧月的环境,他们在家庭中缺少同龄人的陪伴,他们无法获得全面的人际交往技巧。教师可以充分挖掘这方面的文本资源,对学生进行心理适应与人际交往方面的引领。鲁迅的《社戏》中,“迅哥”作为一个城里人,却对农村的环境充满了兴趣与向往,能够很快地和乡下的孩子融洽相处,而且在与乡下孩子交往的过程中学到了勤劳朴实、不服输的优秀品质,可见“迅哥”有着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力。在《孔乙己》中,学生要面对一个热衷考试、清高自傲的孔乙己与自私自利、冷漠而又麻木的看客,通过学习,学生可以对当时的病态社会有一个全面的认识,还可以从中懂得如何去同情与帮助穷人。在语文教材中,这样的资源非常丰富,如果教师有这方面的意识,对于培养学生良好的人际情感,学会积极大方交往是非常有益的。

总而言之,结合语文教学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既可以促进学生语文能力的培养,还可以使心理健康教育变得人性化与生动化,让学生看得见、摸得着,还能做得好,真可谓是“相辅相成,相得益彰”。另外,如果语文教师能关心学生的内心,这将大大促进师生关系的优化。关系好,学生在课堂上自然能如沐春风,教学才能富于诗意,课堂教学才能如鱼得水!

(编辑:龙贤东)endprint

猜你喜欢
教育资源渗透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面向数字化教育资源的Flash到HTML5转换研究
自主学习视角下的开放教育资源文献综述(上)
在印度佛教大会感受日本“渗透”
“五老”是金钱买不到的优质教育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