帮扶点对点 措施实打实奋力争取脱贫攻坚的扎实成效

2017-12-07 02:26南昌市扶贫办主任符开辉
老区建设 2017年19期
关键词:南昌市贫困村全市

□南昌市扶贫办主任 符开辉

帮扶点对点 措施实打实奋力争取脱贫攻坚的扎实成效

□南昌市扶贫办主任 符开辉

编者按:金秋十月,党的十九大胜利召开,举国期盼、举世瞩目。认真宣传、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是贯穿党和国家全局工作的主线。2017年10月31日,江西省扶贫和移民办在南昌召开全省设区市扶贫和移民办主任座谈会,会议强调,要把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作为重大政治任务,作为扶贫宣传工作的头等大事;要着力深化习近平总书记扶贫开发战略重要思想的学习研究宣传,着力强化脱贫攻坚的舆论宣传引导,着力讲好扶贫故事,形成脱贫攻坚强大合力;要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供有力思想保证、良好舆论氛围和强大精神支撑。全省11个设区市扶贫和移民办主任积极发言,交流学习体会,畅谈落实构想。现将其发言整理摘登,以飨读者。

一直以来,南昌市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脱贫攻坚工作系列讲话精神,将脱贫攻坚作为首要政治任务和实现全面小康的最大短板来抓,按照鹿心社书记提出的“核心是精准,关键在落实,确保可持续”的总体要求,坚持问题导向,聚焦重点难点,激发内生动力,合力脱贫攻坚。目前,南昌市建档立卡贫困人口为19097户、51404人,其中已脱贫9157户、25164人,未脱贫9940户、26240人,贫困发生率从2%下降到1.04%。

一、夯实基础,全力构建整村提升的推进机制

推动贫困村新农村建设率先“全覆盖”。按照全省“整洁美丽和谐宜居”新农村建设四年全覆盖的目标,南昌市立足实际、主动加压,提出三年内实现全市新农村建设全覆盖,对“十三五”贫困村498个村组实现了全面覆盖。今年以来,南昌市共为70个贫困村安排省级新农村建设点370个,筹集建设资金1110万元,平均每个村点30万元。

推动贫困村环境综合整治率先“全覆盖”。南昌市结合全市开展的农村环境“三年综合整治提升”工作,将贫困村的农村环境综合工作作为重点任务来抓,通过集中治环境“脏”、建房“乱”、设施“差”,推动三个同步改善,即同步改善贫困村环境质量、同步改善贫困村安全饮水水平、同步改善贫困村生活条件。今年以来,南昌市在贫困村建设环卫保洁设施618套,安排保洁人员1000余人;污水处理能力基本达标,禁养区、限养区范围内畜禽养殖场基本拆除,率先实现综合整治全覆盖、全达标。

推动贫困村高标准农田建设率先“全覆盖”。南昌市将高标准农田建设作为提升贫困村综合生产能力、增强贫困户依托农业增收的一项重要抓手,对有条件、符合要求的贫困村全部纳入到高标准农田建设的范围,通过实行统一规划布局、统一资金筹措、统一建设标准、统一组织实施、统一监管考核“五统一”,整村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并及时将建成的高标准农田划为永久基本农田,优先纳入粮食生产功能区和重要农产品保护区,目前,南昌市共有11个乡镇13个贫困村实施高标准农田建设面积2.36万亩。

二、做实产业,全力构建脱贫增收的长效机制

政府引导型。南昌市充分挖掘贫困村特色产业资源,大力发展种养扶贫产业、休闲旅游产业、电商扶贫产业和光伏产业“四大产业”,鼓励和引导贫困农民自主就业创业,目前全市实现自主创业人数1347人。同时,充分依托市六大投资平台和现代农业园区建设,通过园区就业、安排公益性岗位、外出务工实现就业5000余人。此外,南昌市加大产业政策的扶持力度,制定出台《南昌市产业扶贫实施意见》,明确具体扶持政策。

能人带动型。通过结合村干部“双带”培训、农业干部培训等专项培训工作,培养一批敢尝试、懂技术、能带动、会经营的能人,带领贫困户脱贫致富。充分运用好政策杠杆,积极发挥人力资源效应,发动一批能人回乡创业、开发置业,带动贫困户脱贫增收。

利益联结型。充分依托家庭农场、农民专业合作社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完善利益联结机制推进农业产业扶贫,今年上半年南昌市贫困村新组建合作社50余家,家庭农场10余家,直接带动贫困户500余户。同时,积极推广“公司+基地+农户”、“公司+合作社+农户”等产业扶贫模式,加快农村土地流转,盘活农村闲置土地资源。

三、结实对子,全力构建社会扶贫的帮扶机制

政府结对帮。发挥政府机关在社会帮扶中的中坚力量,采取“领导干部2-3户、普通干部1-2户”的方式,全面开展“一对一、1+1”的结对帮扶工作,全市共落实结对帮扶责任人9747人,走访贫困户19638户,走访累计达40179人次,实现了结对帮扶建档立卡户全覆盖、领导联系乡镇包扶重点村全覆盖、市县单位参与精准扶贫全覆盖“三个全覆盖”。

行业部门助。广泛动员行业部门结合自身工作职能开创性地开展结对帮扶工作,如南昌市警备区发动52个团以上单位与贫困村开展对接帮扶工作;团市委积极组织开展贫困儿童“微心愿”活动,共对接实现“微心愿”2605个;卫计委选拔了55名优秀医务人员到乡镇卫生挂职副院长,从乡镇选拔88名优秀年轻医护人员到贫困村卫生室开展对口帮扶;市农科院选派50名农业科技人员深入贫困村开展“农村科技精准扶贫”技术扶贫行动,使各行业部门成为社会帮扶的有生力量。

社会力量扶。积极引导和鼓励社会各界力量参与到脱贫攻坚工作中来。南昌市崛美行动公益发展中心组织开展“植物印染”、“送光明”、“流动影楼”等各类扶贫助困活动,惠及人群达1万余人;发动“两代表一委员”、家官乡贤和社会爱心人士,在教育、医疗、住房等方面参与扶贫济困,仅南昌县2017年就发动“两代表一委员”和爱心企业家捐建全部397户安居扶贫危房改造工程、捐助金额达1100余万元;中国社会扶贫网对接需求5358条,目前已对接贫困户资金需求3.88万元,营造了人人皆愿为、人人皆可为、人人皆有为的大扶贫格局。

四、补实政策,全力构建兜底脱贫的保障机制

低保兜底“零遗漏”。全面落实农村低保与扶贫开发两项制度衔接,对符合低保条件的建档立卡贫困户,全部纳入低保保障范围,目前全市已将符合条件的5100名贫困人口纳入低保保障范围,做到应进尽进、动态管理。同时,南昌市根据经济发展水平,主动提高低保保障标准,2017年全市低保保障标准从310元/人/月提高到345元/人/月,比全省低保保障标准305元/人/月高出40元,保障标准在全省设区市中排名第一,充分发挥了农村低保在脱贫攻坚中的兜底作用。

医疗服务“零障碍”。发挥医疗扶贫政策对因病致贫人员的兜底作用,通过建立便捷窗口,推进“一站式”结算,全市各县区医院、乡镇卫生院均设立贫困户健康扶贫优先服务窗口,简化了贫困户看病、住院、报销流程,全市共“一站式”结算305人次,重大疾病商业补充保险报销补助263人次,累计补助金额达118.08万元。此外,南昌市还在省要求的基础上,推行报销零起付线、“出院自付10%以内”和“一站式结算”等创新医疗政策,从根本上解决了贫困户“看不起病”和“报销难”的现象,得到贫困户的认可和赞许。全市9项重大疾病免费救治总人数29515人,减免费用26464.7万元,健康扶贫政策覆盖率、建档立卡贫困人员家庭医生签约率均达到100%。

教育保障“零负担”。充分用好教育扶贫政策,用知识和技能切实斩断贫困户“穷根”。南昌市在全面落实上级教育扶贫的基础上,创新教育扶贫政策,组建助学基金,全市共有捐资助学基金的乡镇14个,集资金总额2052万元,累计资助贫困学生6393名。此外,各县区也因地制宜创新性落实教育扶贫政策,其中南昌县由财政出资对国家、省、市助学补助对象外的非寄宿生和非普惠制幼儿园贫困学生,按照同等标准进行资助,实现贫困学生资助全覆盖,仅去年就发放助学金139.86万元、资助贫困学生1509人;安义县将学前补贴标准从1500元/年提高到2000元/年。

危房改造“零压力”。针对建档立卡贫困户危房改造补助标准较低、自身经济条件弱的现状,通过提高补助标准、“交钥匙”工程、发动社会捐建等形式,实现贫困户危房改造“零压力”,目前全市1883户贫困户危房改造目前已竣工1827户。

下一步,我们将围绕“确保今年全市脱贫攻坚工作成效达标、水平提升,经得起实践和历史检验,为南昌市建设全面小康先行区奠定坚实基础”的目标,聚焦贫困对象,狠抓精准落实,严把脱贫标准,倒排工期,整体推进“百日行动”计划,重点做好以下工作:

一是产业扶贫全覆盖。全面推行有贫困人口的村农民合作社全覆盖,贫困村高标准农田改造全覆盖,贫困村和“三无”贫困户光伏扶贫全覆盖。大力推进就业扶贫、资产收益性扶贫,打造一批特色产业扶贫示范村,确保建档立卡贫困户每户有一个以上长效增收项目。二是政策落实再提升。进一步落实健康扶贫政策,全面落实全市有扶贫任务的县域内贫困患者住院先诊疗后付费政策措施,同步推进“一站式”结算等便民措施。进一步夯实教育扶贫基础,确保贫困家庭受教育子女资助政策全覆盖。进一步抓好安居保障工程,确保无一户贫困户住危房。三是村庄整治再推进。全面完成所有列入今年新农村建设支持的省级贫困村组建设任务,全面完成今年计划退出贫困村的村庄整治建设任务,同时确保年底实现25户以上自然村全部通水泥路。四是社会动员再深入。扎实推进“百企帮百村”、社会扶贫网等工作,同时,加大脱贫攻坚宣传力度,为脱贫攻坚“百日行动”顺利开展营造浓厚的舆论氛围。五是督察考核再强化。针对县(区)考核将实行最严格的考核评估制度,要利用督察、监督等手段,强化脱贫攻坚监督检查。

■责任编辑:于龙广

猜你喜欢
南昌市贫困村全市
模拟成真
贫困村变身“客栈村”——勐腊县勐伴镇河边村的脱贫印记
考了个大的
一个贫困村的“暴富”——宝丰村的农业也能让人“吃撑”
另有原因
吃两个
脱贫攻坚拉响新警报
2016年1—9月全市经济运行简况
2016年1—9月全市经济运行简况
2016年1—9月全市经济运行简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