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平衡不充分是未来三十年改革的着力点

2017-12-07 18:40竹立家
中国民商 2017年12期
关键词:着力点报告改革

文/竹立家

不平衡不充分是未来三十年改革的着力点

文/竹立家

中国未来要以社会建设为中心搞社会主义建设,目标是消灭社会的普遍不公正问题。十九大报告中提到的不平衡、不充分,这是最根本的问题。不平衡是未来30年改革的着力点,社会发展不充分是问题的本质

目前,全国都在传达、宣讲十九大报告,如何理解十九大报告的精神?我认为可以用一二三四五概括。一是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二是两个布局,三十年来我们国家的整个战略设计包括路径选择,主要是从两个布局,总体布局和四个全面战略布局。

三是三个三,第一个三就是三个把握,对中国现状和未来的把握基于三点,第一个把握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国情,这是形成未来战略的一个基础。第二个把握是这个时代的特征,第三个把握是人民群众的愿望和需求。我们的报告基本上是在这三个把握的基础上形成。基于立足现在,又立足未来,这三个把握很重要,对改革的政策设计、发展方略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第二个三是三新,开拓未来新征程,我们要有三个新,要有新思想,也就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思想,还要有新战略、新举措。在一些重大政策设计方面应该有一些突破。

第三个三是三大任务,2020年是十九大报告关注的重点,到2020年我们有三大任务,是政策设计和改革的重点。第一大任务就是防止重大社会风险,稳定是发展的前提,这也是经验之谈,所以说是防止重大社会风险,也是未来的重要任务。第二是精准扶贫,2020年建成小康社会,还有4000万人要脱贫,过去5年解决了5000万人的贫困问题,未来3年多还有4000万左右的深度贫困人口,就是脱贫难度比较大的人口,所以任务也很重。第三大任务就是防污治污,2020年争取生态环境有一个老百姓相对满意的改善。

四是指四个四,第一个四是四个全面,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特别是全面从严治党,十八大以来,共立案审查省军级以上党员干部及其他中管干部440人,其中中央委员、候补中央委员有43人,中央纪委委员有9人。纪律处分厅局级干部8900余人,处分县处级干部6.3万多人。如果说过去5年的反腐是治标,接下来的任务就是治本,通过制度来规范约束和监督权力,达到不能腐败,最后才能形成一个不想腐的局面。

第二个四是四个意识,第三个四是四个自信,第四个四是四个伟大,也就是伟大斗争、伟大工程、伟大事业、伟大梦想,伟大梦想是2050年建设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

五是指两个五,五大发展理念和五位一体。这是十九大报告的概念体系。

中国未来要以社会建设为中心搞社会主义建设,目标是消灭社会的普遍不公正问题

那么,如何理解新时代,新时代怎么建设?我认为,中国未来要以社会建设为中心搞社会主义建设,目标是消灭社会的普遍不公正问题。后改革时代中国面临五大问题,改革到了一个转折点。十九大报告中提到的不平衡、不充分,这是最根本的问题。不平衡、不充分是未来30年改革的着力点。第一个不平衡就是城乡区域贫富收入分配不平衡,第二个不平衡是经济和社会发展不平衡。我们现在经济发展非常快,但是社会发展非常慢。

2017胡润全球富豪榜上,全球10亿美元以上的超级富豪一共有2257个,而中国就占了609个,美国有552个,中国连续两年超过美国成为世界富豪最多的国家,中国的贫富差距之大令人震惊。我们一定要认识到问题的严重性,深水下面的潜流必须关注。

什么是不充分?我认为中国主要表现为5个不充分。第一,我们是要建设法治社会,但法律并不充分。权大于法、人大于法的现象还很多。

第二是社会诚信度不充分。谁都靠不住,谁都不靠谱,坑蒙拐骗的现象严重。

第三是社会平等不充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是社会平等,而目前中国社会不平等的问题越来越大,裂缝越来越明显,阶层固化越来越明显。各阶层不和谐、不服气的现象严重。

第四是社会福利不充分,人类发展最终目标是让人类过上幸福生活,这是人类的终极价值。中国现在是低福利化社会,老百姓看病难的问题、上学难的问题还没有完全解决。中国的财政支出用于社会福利保障的比例,前些年一直是28%,这些年大约是33%-35%左右,这个比例还不够,我们应该用一半的财政支出给老百姓作为福利保障。

最后一个不充分是我们还处于低安全社会。生活安全是小安全,还有人身权、财产安全、人格权,目前社会最大的不安全就是精神不安全。我们被假消息、假信息控制,流言、谎言满天飞。一边是信息泛滥,一边是真实的信息我们并不知道,所以不充分。

我认为下一步改革还是应该关注这五个方面的问题。社会发展不充分,这才是问题的本质。

(责任编辑 姜懿翀)

作者系国家行政学院教授

猜你喜欢
着力点报告改革
坚持严管和厚爱相统一的着力点
改革之路
一图看懂十九大报告
把治污的着力点放到基层去
改革备忘
报告
改革创新(二)
瞧,那些改革推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