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模糊层次法的乡村旅游经济社会综合效益评价

2017-12-07 02:24周衍庆
潍坊工程职业学院学报 2017年5期
关键词:寿光市经济社会效益

李 涛, 周衍庆

(潍坊科技学院 a.汽车工程学院; b.科研处, 山东 潍坊 262700)

基于模糊层次法的乡村旅游经济社会综合效益评价

李 涛a, 周衍庆b

(潍坊科技学院 a.汽车工程学院; b.科研处, 山东 潍坊 262700)

通过调研确定乡村旅游经济社会综合效益评价指标体系,利用层次分析法计算各个指标的权重值,建立模糊综合评价模型,对评价结果量化得分,根据分数确定评价等级,其方法简单、科学、合理,具有可行性,为乡村旅游的效益提供了一种新颖的评价方法,为旅游业的发展提供理论支撑。

乡村旅游;效益;评价;模糊;层次法

随着社会生活水平的提高和经济的快速发展,乡村旅游业得到长足发展,乡村旅游者与乡村旅游企业的活动成为影响区域经济、社会、环境、资源各个方面可持续发展的主要因素之一。其中对区域经济的影响主要体现在区域经济收入、区域内人民生活水平、就业从业人数、行业相关性等方面;对社会的影响主要体现在区域地方文化、社会产业结构、居民物质生活水平、居民意识形态等方面;对环境的影响主要体现在对大气、水、土地的开发利用、保护和可持续发展方面;对资源的影响主要体现在对绿色植被资源、历史文化资源、景观资源的开发和保护。

当前,国内乡村旅游的发展还处在尝试阶段,当前研究的热点是乡村旅游的经济收益及其影响。主要包含乡村旅游开发的意义、发展条件与战略模式等。研究者普遍认为乡村旅游的发展会带动农业及农村相关产业的发展,增加就业机会,提高农民收入,通过乡村旅游的高水平开发建设,推动农村城镇化建设进程,有利于农村经济的发展。研究结论主要聚焦于对经济的正、负面影响,缺乏乡村旅游经济社会综合效益评价探索,本文将用模糊层次法构建一个综合评价体系。

1 乡村旅游经济社会综合效益评价指标体系

1.1 乡村旅游经济社会综合效益评价指标体系选取原则

(1)科学性

本文中所确定的评价标准和指标体系要能反映出乡村旅游在经济和社会层面可持续发展的要求,能够反映出乡村旅游本身内在效益的大小和实现的方式,能够反映出乡村旅游的发展趋势,对乡村旅游的可持续发展具有指导意义。

(2)完整性

评价标准和指标体系作为一个有机整体,要能够反映出乡村旅游经济社会效益的主要本质特点及其效益的基本组成结构,要全面覆盖乡村旅游经济社会效益内容,且各项指标相互之间不能完全一致,满足相互关联,但相对独立,尽量不满足线性相关性。

(3)可行性

评价指标体系中每一个指标的定义要明确,数据可以采集和统计,且能够计算、比较、分析。各评价指标具有可操作性,保证乡村旅游经济社会效益评价工作能够顺利开展,且结果具有足够的可信度。

(4)层次性

评价指标体系要根据具体评价对象,结合研究目的的需要和指标功能的不同分出层次,不同层次反映出不同的等级内容,层次之间应有明确的对应关系,层次内部各分量则应具有并列关系。

1.2 乡村旅游经济社会综合效益评价指标体系

1.2.1 经济子系统(促进经济发展)

经济子系统主要包含人均收入增长比例、乡村旅游收入占当地GDP的比重、需求收入弹性、就业容量及生产率、行业关联度。

1.2.2 社会子系统(推动社会进步)

社会子系统主要包含社会物质生活(恩格尔系数、零岁平均预期寿命、人均年收入)、社会文化素质(文化学历结构、平均文化程度)、社会产业结构(新增社会就业人数、当地劳动力从业结构、“三产”结构)、社会意识形态(大众对环境保护的认识度、社会文明指数、各类社会治安和刑事案件的发生率)。

1.2.3 环境子系统(引起环境改善)

环境子系统主要包含大气(大气污染种类、大气污染指数)、水(污染水面占总水面面积的比例、水体污染物种类、水污染指数)、土壤(污染土壤面积占土地总面积的比例、土壤污染等级、土壤流失强度)。

1.2.4 资源子系统(引起资源增加)

资源子系统主要包含绿色植被资源(绿色植被覆盖率、绿色植被资源资产总值、森林蓄积量)、生物资源(生物种类数、生物多样性指数、生物生存能力)、景观资源(景观多样性指数、景观可观度)。

2 乡村旅游经济社会综合效益评价模型的构造

2.1 乡村旅游经济社会综合效益评价指标权重的计算

利用层次分析法计算乡村旅游经济社会综合效益评价各个层次指标的权重,具体计算过程如下:

首先,建立乡村旅游经济社会综合效益评价体系的层次结构图。

其次,构造各层指标之间的两两比较矩阵。采用1-9标度值,比较同一层次上的各指标对上一层对应指标的影响,借助调查问卷数据确定两两比较矩阵。

第三,利用几何平均值法计算乡村旅游经济社会综合效益各评价指标的权重,计算过程如下:

(1)求比较矩阵中每一行元素的乘积,得到向量α ;

(2)对向量α 的每一个分量进行开方,得到向量β ;

(3)对向量 β进行归一化,得其对应指标的权重向量 γ。

最后,对乡村旅游经济社会综合效益评价的两两比较矩阵进行一致性检验。由于两两比较矩阵在确定过程中人为原因较多,因此必须进行一致性检验,计算过程如下:

一般地,CR<0.10 时比较矩阵通过一致性检验。

表1 1-9标度值

表2 随机一致性指标

借助调查问卷的结果,利用层次分析法计算乡村旅游经济社会综合效益各评价指标的权重如表3所示。

2.2 乡村旅游经济社会综合效益评价因素集的建立

将乡村旅游经济社会综合效益的评价指标进行整理,建立乡村旅游社会经济效益评价因素集,具体为人均收入增长比例,乡村旅游收入占当地GDP的比重,需求收入弹性,就业容量及生产率,行业关联度,恩格尔系数,零岁平均预期寿命,人均年收入,文化学历结构,平均文化程度,新增社会就业人数,当地劳动力从业结构,“三产”结构,大众对环境保护的认识度,社会文明指数,各类社会治安和刑事案件的发生率,大气污染种类,大气污染指数,污染水面占总水面面积的比例,水体污染物种类,水污染指数,受污染土壤面积占土地总面积的比例,土壤污染等级,水流失强度,绿色植被覆盖率,绿色植被资源资产总值,森林蓄积量,生物种类数,生物多样性指数,生物生存能力,景观多样性指数,景观可观度。

2.3 乡村旅游经济社会综合效益评价评判集的建立

将乡村旅游经济社会综合效益评价的结果分为五个等级,记作

N=(n1,n2,n3,n4,n5)=(很好,良好,一般,较差,很差),与其等级相对应的分值分别为(0.9,0.7,0.5,0.3,0.1)。

2.4 乡村旅游经济社会综合效益评价模糊评判决策矩阵的确定

利用专家评判法,对乡村旅游经济社会综合效益的评价指标进行等级评判,在此采用23个专家评判,由此可得模糊评判决策矩阵:

R1,R21,R22,R23,R24,R31,R32,R33,R41,R42,R43,其中r=选择改等级的专家人数/23。

由此计算可得

表3 乡村旅游经济社会综合效益评价指标权重

再根据一级评价指标的权重求得乡村旅游经济社会综合效益的评价的等级评价向量为:w=ω·R,

依据最大原则,w中最大的分量为乡村旅游经济社会综合效益评价的等级。

3 乡村旅游经济社会综合效益评价的仿真应用——以寿光市乡村旅游的经济社会综合效益评价为例

根据上面建立的模型,对寿光市乡村旅游的经济社会综合效益进行专家评判,对数据整理后得表4。

表4 寿光市乡村旅游经济社会综合效益的专家评判结果

注:数据来自专家对寿光市乡村旅游经济社会综合效益评价的调查问卷。

对数据进行归一化处理得表5。

利用MATLAB编程计算得寿光市乡村旅游的经济社会综合效益评价的综合评价向量为:w=(0.0318 0.2713 0.3673 0.3530 0.0254),依据最大原则可得出结论,寿光市乡村旅游的经济社会综合效益的评价等级为:一般。该结果与寿光市乡村旅游的实际情况相符,由此可以确定该模型具有可行性。

表5 寿光市乡村旅游经济社会综合效益的专家评判结果处理后数据

结束语

根据实际情况和参考文献确定乡村旅游经济社会综合效益评价指标体系,利用层次分析法计算各个指标的权重值,建立模糊综合评价模型,对评价结果量化得分,根据分数确定评价等级,其方法简单、科学、合理,具有可行性,为乡村旅游的效益提供了一种新颖的评价方法,为旅游业的发展提供理论支撑。利用模糊层次法对乡村旅游的经济社会综合效益进行评价是可行的,从该仿真计算可以看出,寿光市乡村旅游的经济社会综合效益的评价等级虽然为一般,但与第四等级较差相比比较接近,总体来说寿光的乡村旅游发展还是欠缺,需要加强和继续改进。

[1] Meinecke E P. A report upon the effect of excessive tourist travel on California Redwood parks[J]. A report upon the effect of excessive tourist travel on California Redwood parks,1928.

[2] 李涛. 基于建筑节能改造的模糊综合评判改进方法[J]. 数学的实践与认识,2016,05(10):282-288.

[3] 翁钢民,杨秀平.国内外旅游环境容量研究评述[J].燕山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6(3):39-43.

[4] 肖林,梁平锦,蓝丹.基于居民感知与环境监测的旅游环境影响评价——以扬美古镇为例[J].旅游研究,2011,(04):19-24.

[5] 苏燕.可持续发展背景下旅游对旅游目的地环境影响评价研究[D].长沙:湖南大学,2006.

[6] 张海夫,叶轶.论“黄金周”对旅游环境的影响及应对策略[J].青海社会科学,2006,(01):155-160.

[7] 吕跃进.基于模糊一致矩阵的模糊层次分析法的排序[J].模糊系统与数学,2002,16(2):79-85

[8] 曾嵘,魏一鸣,范英,等.人口、资源、环境与经济协调发展系统分析[J].系统工程理论与实践,2000,(20):1-6.

[9] 部洪强,刘志刚.模糊数学综合评判法在区域地质环境质量评价中的应用[J].水文地质工程地质,1996,(6):44-55.

[10] 李涛.模糊数学在超市顾客满意度评价中的应用[J].首都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5,06(3):15-18.

[11] 李涛,丁勇.基于高校网络安全风险的模糊数学评价[J].淮阴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5,03(1):60-64.

[12] 李涛,慈建华.社会职能视域下高职院校教师胜任力的模糊数学评价[J].潍坊工程职业学院学报,2015,07(4):15-19.

(责任编辑:刘学伟)

10.3969/j.issn.1009-2080.2017.05.018

2017-08-25

本文得到山东省社会科学规划旅游发展研究专项“山东省平原地区乡村旅游经济社会综合效益研究”(16CLYJ17)和2017年山东省高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计划“山东省旅游与生态环境协调发展的评价与相关性研究”(J17RA230)联合资助。

李涛(1982-),男,山东寿光人,潍坊科技学院讲师,硕士;周衍庆(1967-),男,山东滨州人,潍坊科技学院教授,硕士。

O 29

A

1009-2080(2017)05-0079-06

猜你喜欢
寿光市经济社会效益
2021年寿光市玉米品比试验分析
草粉发酵 喂羊效益高
莲鱼混养 效益提高一倍
山东省寿光市农产品物流园及其附近菜市场食用菌(鲜品)价格(2022-04-27)
山东省寿光市农产品物流园市场食用菌(鲜品)价格(2021-02-25)
冬棚养虾效益显著,看技术达人如何手到“钱”来
果园有了“鹅帮工” 一举多得效益好
寿光市蔬果配送业的现状分析及对策研究
奋发有为 努力实现经济社会发展弯道超车
“互联网+”对经济社会的影响